
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
¥5.60
《*基地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丛书: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按照中医理、法、方、药四个步骤编写而成,正如孔圣人的“未知生,焉知死”之理,故首论“生命的参悟”、“德与术”,之后提出“气一元论”和“本气自病”的理论、“土伏火”的治疗大法,并从《易经》的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及脏腑经脉五个方面与中医临床进行了阐述。 《*基地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丛书: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是*基地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丛书之一,适合中医临床研究人及相关人员使用。

图解黄帝八十一难经
¥5.00
《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讲述了在2000多年前、甚至更远的年代里,人们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认识,可以称之为古代人体使用手册。

本草纲目(最新彩图版)
¥5.00
中国药学源远流长,华夏祖先在劳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同时也创造了医药。随着人们对于自身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所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中医药的世界里来。防未病,治已病,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

图解本草纲目
¥4.99
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着数言。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着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噫!碔玉莫剖,朱紫相倾,弊也久矣。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予方著《弇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图解神农本草经
¥4.99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我国现存早的药物学专著。

黄帝内针讲义
¥4.80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教材的编写,为院校和基层的广大学习者及中医爱好者做了简要而系统的梳理,并附上常见病的诊治案例,意在引导大家洞明内针法理,树立内针思维,在实际运用中方能游刃有余,举一反三。

崔真人脉诀
¥4.50
《崔真人脉诀》,又名《崔嘉言脉诀》《崔氏脉诀》《紫虚脉诀》,为崔嘉彦撰。本书以《难经》的浮、沉、迟、数四脉为宗,风、气、冷、热四气主病,简述了脉象的生理、产生脉搏的原理、正常脉象切脉方法、脏腑定位以及常见病脉等有关内容,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简明扼要,以四言韵语形式写成,共 682句,每句4字,共2728字,分为若干自然段。这本由胡方林和刘仙菊校注的《崔真人脉诀/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以王肯堂《订正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收载的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步月楼梓行映旭斋藏本《东垣十书·脉诀》为底本。

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摄像环境
¥4.20
中医红外热成像是指能够敏感地接收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人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以表达人体表面的热源分布、深度、强度、形态及走势,从而全面、真实、客观、动态地反映由人体代谢所表达的整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非接触性的快速测温技术。 本《规范》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中医红外热成像摄像环境及相关概念,其保障规范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适于中医红外热成像环境检测者和被检测者在检测过程中参考。

中医四大名著:伤寒杂病论
¥3.99
中医四大名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中医四大名著:温病条辨
¥3.99
中医四大名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中医四大名著:金匮要略
¥3.99
中医四大名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图解本草纲目
¥3.48
岁月像是一道风景线,日出叩响黎明破晓,日落点亮万家灯火,删繁就简地勾勒出漫漫人生之路的简单、纷杂。人们在捡拾经验阅历之时,不要遗落了健康,且行且珍惜的不光只是阳光雨露,更要将身体捧在掌心中细心呵护,与健康同行,是每个人生命旅途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站在人生的路口眺望,健康指南为而立之年掌舵、为垂暮之年掌灯。

胃肠病食疗药膳
¥1.99
胃肠病,肠粘膜和胃黏膜发炎,可由多种引发因素,而患了该病,会出现多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有发热、失水等严重症状。本书在中医药膳理论的知道下,经过详细而严谨的论证选配食材,力求达到滋补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四大名著(第九卷)
¥1.00
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中医四大名著(第三卷)
¥0.99
《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中医四大名著(第一卷)
¥0.99
中医是以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为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四大名著(第十卷)
¥0.99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中医四大名著(第五卷)
¥0.99
《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中医四大名著(第二卷)
¥0.99
《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中医四大名著(第四卷)
¥0.99
《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