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学
¥20.93
《中医药膳学(第二版)》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药膳学专著。《中医药膳学(第二版)》分为概论、药膳基本理论与技能、药膳配料、药膳配方、药膳的临床应用等五个部分。内容科学、系统、实用、先'是中医院校师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亚健康调理师等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热爱中医食疗养生的读者阅读。
中医分析
¥20.93
《中医分析》主要探讨中医病理、药理以及中医诊治理论和技术。全书共分十三章,分别从疾病因果分析法、中医系统参量、疗效、病证、药性、方剂等方面,全面分析中医中药的原理、技术及疗效。全书结构严谨,论证合理,理论指导性强,同时配有相应的图表及公式,是一本认识和学习中医中药的实用教材。
我的中医之路
¥20.93
《经典临床研究书系·我的中医之路:中医师承学堂》主要内容包括:我是如何师承经方大师的——学习继承、整理研究江尔逊学术经验的体会、先师如何治疗疑难重证——运用仲景学说治疗疑难重证的体会、运用经方的“毕生心悟”、先师如何将仲景学说“运用如神”——江尔逊运用仲景学说经验琐谈、重现医圣的“临床实况”——江尔逊的“方证对应”观、非同凡响的“方证对应”、方证对应如何“信手拈来”等。
中医养生文化导论
¥20.93
梁少帅、苏亚哲、徐苏林、孙晓红编*的《中医养生文化导论》对中医文化的有关问题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既注意反映中医养生的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突出中医养生的特,又注意吸收国内外*新研究成果,体现先性与时代感的有机结合。 本书包括中医养生文化的理论指导、中医养生文化的主要形式、因时制宜的养生方略、因地制宜的养生方略和因人制宜的养生方略等内容。它既是中医养生文化内容的系统阐述,又是中医养生实践的指导范本。
中医入门捷径——中医经典必背轻松记
¥20.90
本书精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原文,以供读者诵读。原文中,下标波浪线者,为古医籍的经典语录,提示初学者需要在背诵、记忆的基础上重理解,以待临床实践时深理解。针对每一篇原文摘录,笔者均配有白话讲解,方便读者理解古文整体含义并帮助读者迅速记忆。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参考使用,亦可作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时的辅助阅读资料。
针灸与辅助生殖
¥20.90
辅助生殖技术(ART)经过40年的不断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现代医学治疗不孕不育的主要方法,但仍存在许多技术难题,成功率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针灸与ART的配合应用行了大量研究,初步证实了针灸在防治ART患者基础病变及在ART实施过程中的独特辅助作用,可以预见,针灸与辅助生殖的配合应用将更为普及。 作者在近十年、数万人次的临床观察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本书在回顾与分析针灸与ART应用历程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针灸与ART的配合应用。全书分为基础篇、临床篇与附篇三部分。基础篇简明讲述了ART的基础知识,重介绍了其对不孕基础病中医辨证与辨病关系的思考,临床反复应用的针灸序贯疗法以及效果确切的穴位刺激方法。并从针灸作用特分析,探讨了针灸与西医学及中医学的结合应用。临床篇选择介绍了针灸在ART重基础病及常用ART技术(促排卵技术、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取卵镇痛、卵巢刺激综合征等)中的配合应用,并对针灸方法行了分析与评述。附篇收录了作者近年来配合应用ART技术的已发表文章,意在更具体地介绍其对某些临床现象的思考与运用情况。
肝病中医临床实践
¥20.80
中医中药的研究与发展,端赖于鼓励和奖掖那些干预创新,敢于离经叛道,敢于容纳并学习异说,勇于挑战传统认识的研究者。陈立华编*的《肝病中医临床实践(精)》内容包括笔者近五十年所见各种临床现象的真实记录,兼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所得的若干施治成败定律,乃至困惑之余,结合中西医理所做的初步思考。
中医肺系病证治心得
¥20.80
王有奎教授为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肺病专家,专攻肺科40余年,尤其在肺系疑难病方面思路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爱戴。本书由国家中管局王有奎名中医工作室组织整理,系统反应了王有奎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书围绕临床实践,突出个人特色,反映了王有奎先生诊治中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思路,详细记录了临床验案并附精当按语,介绍个人良效经验方,专论中药在肺系病中的使用经验。专守肺病,扎实具体,无赘语,多妙论,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精要
¥20.80
《国医大师文丛: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精要》作为系统全面介绍路志正国医大师学术成就的精华版,相信能够为大家了解其学术思想、临床诊疗经验等方面提供一个快捷、准确的窗口。 《国医大师文丛: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精要》从临证思想探源、诊疗策略专论、临床案例赏析、临证治学要旨四个方面来阐释路志正其临证精粹。
男科疾病针灸治疗撷萃
¥20.80
《男科疾病针灸治疗撷萃》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部分包括中医男科学的概述、男科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与辨证、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临床特、诊断的流程与临床思维方法、常用的针灸与物理治疗方法及操作规范。各论为临床篇,主要包括常见男科疾病的概述、病因病机、治疗、临证指要与医经撷萃等。附录为笔者经验方、部分经方与主要参考书目。笔者自始至终本着简而明、精而专的原则,力求把对男科疾病行之有效的针灸疗法全面介绍,冀以对男科临床、教学及科研人员有所裨益,为多的男科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奇腑奇经系统临证新论
¥20.80
刘绪银、苏凤哲主编的《中医奇腑奇经系统临证新论》对奇恒之腑和奇经八脉系统的文献在行梳理,在脑、命门、膻中、督脉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观,对奇恒之腑和奇经八脉的病变特征和治疗思路做了详细介绍,并结合DANG*当前40余种常见病、疑难病如胆石症、脑萎缩、中风、癫痫等治疗,介绍了了从奇恒、奇经系统理论手,阔思路并取得疗效的经验与方法。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系“创立新说”)、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见解新颖”)对此均有较高评价。
白文译注《四圣心源》
¥20.80
清代医家黄元御,是一位对传统中医学理论具有深刻理解,又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著名中医学者。他一生撰著了大量中医药专著,而以《四圣心源》具有代表性。《白文译注<四圣心源>》综合反映了他对中医原理的理解和领悟,其中有些独到的阐述,显示了他的见解是综合了《易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等儒家、道家的理论而得来的,这也说明他在中国古代经典文化方面具有深厚的底蕴。因为众多读者的喜爱,包括《四圣心源》在内的黄氏众多医书目前已经多有出版,但是由于书中有些字词句的认识和理解对一般读者来说难免存在一些障碍,因此在参考借鉴此前学者整理出版黄氏医书成果的基础上,对《四圣心源》-书,包括所能收集到的有关黄氏医书的序文、跋文在内,全部做了注释和语译,注释力求简练,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本着信、达、雅综合运用的基本原则,力求语义畅通易懂。这样,对于古文基础差一些的中医学子以及社会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应该能提供一些理解及临床实用上的便利。
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基层卫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
¥20.80
本套教材共14本,包含基层常见重症、慢性病、护理、康复、预防、教学、基地管理等多项内容,由国内基层卫生领域一线专家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牢牢抓住基层卫生工作重;注重教材编写的“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则,注重整套教材的整体优化与互补。 本套教材的培养目标是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的需求,培养职业素养良好、专业技能扎实、协调沟通能力良好的基层卫生服务人才,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更为广泛的医疗保健服务,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理念,实现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照护,本套教材可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特岗计划、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等使用。
杏林求索40年——张正海临床经验集
¥20.80
中医诊断学讲堂实录
¥20.80
经堂教育还推动了回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回族中广泛应用的中国特的宗教术语——经堂语,就是在经堂教育的发展中产生的。经堂语融汇了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词汇,在回族社会内部普遍流行,用来表达回族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宗教生活的需要。几百年来,它与回族人强烈的宗教意识、民族意识相结合,一直发挥着语言文化特殊的功能。在经堂教育的推动下,从明末清初起,回族的一批“学通四教” (伊、儒、佛、道)的文化人,始了以汉语言文字来翻译、著述伊斯兰教经籍的活动,他们“借儒文以阐经”,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来解释、阐扬伊斯兰教。在回族社会的内外部行了一次系统的意识形态活动,为回族社会的宗教史、哲学史、思想文化史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丰硕的著述,一直对回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经堂教育作为回族社会中自发产生的民间教育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维系、巩固回族社会的作用。 时至今日,经堂教育仍然是回族等民族穆斯林培养宗教教职人员和受伊斯兰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穆斯林聚居区,这种教育的作用更明显,所用教材中的“十三本经”也被广泛地使用,并不断地培养出“奉行天道,服从人道”、爱国爱教的年轻一代教职人员。宁夏人民出版社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精心组织整理出版经堂教育主要经典教材,是对伊斯兰教传统优秀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对学习伊斯兰文化的广大回族穆斯林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称道的事。通过学习伊斯兰经典,提高广大穆斯林的宗教学识和自身素质,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便是经堂教育和“十三本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的新作用。
效验腧穴手册
¥20.80
作者精选临床效验腧穴,介绍每一腧穴的出处、穴性、定位、症候、主治、解剖、简便取穴、刺灸法治病机理极其应用,既有古今文献的引用,又有现代研究成果的介绍。全书图文并茂,简便实用,适于基层医生参考使用。
中医五官科学
¥20.80
本教材分为总论、各论,每一个疾病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内容。对重点难点设置知识导航,并附复习思考题、典型病例及分析。本教材突出中医和西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基本要求。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黎炳南儿科经验集
¥20.80
黎炳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载,对中医儿科造诣尤深。黎世明主编的这本《黎炳南儿科经验集》重在介绍其儿科学术经验,内容包括黎老生平传略和治学经验、学术见解、哮喘论治、临床经验、医话选录、病案评析六个部分。在黎老丰富的临床经验中。以论治哮喘为其特长,故以独立篇章作专门介绍。 本书的编写,力求反映黎老学术经验源于诸家学说而又条理分明,论治方法灵活而又切合临床实际、便于掌握的特,使读者能从中得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收获。 本书的出版,冀望为中医儿科医师提供一本理论简要而明晰、临床切合而实用的参考书,以对学习中医学理论和继承名老中医专家的经验有一定帮助。
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张岫云医案百例
¥20.80
张岫云先生是辽宁中医学院建院早期的著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名重一方,尤擅儿科,勤求诸家,博采众方,辨证施治,多法仲景,治疗小儿疾病,选方遣药,清淡少精,疗效显著。本书所载医案,方药详明,按语精当,学术特色鲜明,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曾内部印刷,求之者甚众。刘耕尧先生是辽宁中医学院建院早期的著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理论方面颇多建树。本书为辽宁中医学院油印本,收录了先生宝贵的医案,反映了其重要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介绍了其首疗效确切的经验方,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秦伯未方药选
¥20.65
《药性提要》成书于1930年,被收于《家庭医药常识丛刊》第三集。秦氏针对既往本草书“繁而失实”的缺,“力求简净”。故精选270余品临床常用药物,按功用分为12种,每种下再细别为2-4小类。每药用4-8字概括其主治,并附以性味、用量。使初学者得以“一览了然,绝无疑义”。《常用中药手册》系秦氏根据其在1954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中医师温课班的讲义提纲整理而成,由温课班副主任名医张赞臣校订。全书选取283种*常用的基本药物,按主要效能分为16章,每药下列“性味”、“适应”(即主治)、“用量”三项,“大半照各方临床报告及个人和友好间的直经验作基础,选择切实而近科学的加以精简”。大多数药物下还列有“配伍”“备注”两项。前者是该药在方剂中的应用;后者则涉及该药的化学成分、其他作用、品种、用法等。附带药物90余种,或为主药附品,或作用与之相关,亦归于该“备注”项。书后附“生药成分简释”“一般药物对于生理上的作用”两篇,以“促‘医学现代化’和‘中药科学化’的要求”。 “药物之部”即1959年成书的《中医门》之第四章。该章分采集和炮制、药性、使用三节,讲述中药基本理论。其中“药性”一节阐述了中药的气味、效能和归经,介绍了当时通行的中药分类法,即将中药按效能分为解表药、泻下药等15类,并“将*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分为扶正(肺、心、肝、脾、肾、肠胃、膀胱)和祛邪(外邪、热、湿、痰、气、血、积)两类,以便于学习和应用。“使用”一节说明了中药的配合和用量,并例举了52个药对。 “方剂之部”系《中医门》之第三章。*节“方制”讲述了君臣佐使、七方和剂型等方剂学基本理论,介绍了当时通行的方剂分类法,即沿袭汪昂的《医方集解》,将方剂按功效分为补养剂、发表剂等22类。第二节介绍了四君子汤、四物汤等40个基本方剂的组成、功治及加减法。并选录近案6则,以说明对汤剂、丸剂、散剂和膏方的处理。 《膏方大全》成书于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曾多次刊印。上编篇阐明“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其意义在于“救偏却病”。余篇通论膏方的效力、组织、用量、时期、煎熬、服食、禁忌、经验诸项。下编选录了咳嗽、痰饮、调经、白带等16种内、妇科病案及其膏方27首。 “对甘草粉蜜汤中‘粉’的讨论”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秦氏首先指出,《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是杀虫方,甘草作为该方的君药,起着诱饵的作用,并批评了余云岫把《伤寒论》里的甘草误解为无用之物。着分析了“毒药”“瘥即止”“如薄粥”的含义,并指出米粉的作用“在解毒而不在杀虫”。*后引据前人注释,说明甘草粉蜜汤中的“粉”当为铅粉。 “防老方——首乌延寿丹的我见”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首乌延寿丹出自清末医家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秦氏详细介绍了该方的组成及制法、陆九芝对该方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指出该方的滋补作用具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的四大优,总结了该方的六大适应证,并提出将该方从丸剂改为膏方的剂型改良意见。 “漫谈处方用药”写于1962年。秦氏通过举例,深浅出地说明了处方用药必须根据理法、掌握基本治法有助于处方用药、灵活运用成方、重视药物的配伍、用药的数量和质量、处方的形式等中医处方的关键问题。其中列举了80个药对,分三类概括了药物的配伍作用。
孟河医学源流论
¥20.65
《孟河医学源流论》作者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的孟河医学流派活生生地呈现于当今,并论述了孟河医派在上海传播而成为海派影响全国的若干脉络,给读者研读、掌握孟河医派之学术、生活、交际、传承、影响等,提供了可贵、可信的方方面面……这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行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可以说蒋氏用深厚的人文学、汉学、中医学功底,将孟河医家们的生活、医疗复活了,从而给读者一种活生生的感受。作者一步一步带领读者与孟河医派人物重聚一堂,听取他们之间的对话、争论、友好交流与相互竞争……真的有一种引胜的感觉。《孟河医学源流论》是一部生动活泼的医史著作,更像一幅载满美妙动人景象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