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外科
¥10.46
《大河外科》中大部分内容源自明·杨得春《疮科通玄论》(已佚)。《大河外科》分上、下两卷。上卷载外科疾病36种,包含痈、疽、疔、疳、瘤和疥癣等,每病附有一图;下卷裁方72首,呼应了上卷疾病治疗的大部分处方。


图解针刀疗法
¥10.43
针刀疗法是中国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医学手术疗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为一步总结和发展针刀疗法,作者编写本书,系统介绍了针刀疗法的基本内容、特、器械、操作规范,对针刀疗法治疗显效的60余种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方法行了详细讲解,并附有清晰的局部解剖图和针刀施术图,便于读者参考实践。本书可供临床针灸师、医学院校学生参考使用。


中医临证技巧
¥10.36
本书是中医泰斗周仲瑛教授六十多年临床带教的教学心得。他认为,医院校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应以中医药为主体,应坚持中医特色,加强中医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训,应坚持中医特色和主体地位不能丢,要在今后临床中起主导作用,要在临床实践中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守正。 本书名为中医临证技巧,周老从四诊、辨证、治法、选方、用药配伍等临床环节,一一论述,旨在向初学者指明方向。本书适用于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在医院实习阶段及西学中学员在临床学习过程中使用。


社区筋骨伤病的中医疗法
¥10.03
本套丛书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适宜社区推广的技术、运动养生相关内容,由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各科临床专家编写而成,以期对社区医生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对社区患者给予生活起居、运动养生方面的指导,提升医生诊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套丛书共分为10册,分别为: 《社区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 《社区中医师诊疗手册》 《社区常用中草药》 《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推广》 《社区糖尿病中西医诊疗手册》 《社区脾胃病的中医疗法》 《社区妇科常见病中医诊疗》 《社区儿科中医疗法》 《社区伤病的中医疗法》 《社区运动养生》


中药学速记
¥10.00
中药学是中医药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本书在传承历版《中药学》教材的基础上,对其精华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既保持了《中药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凸显了《中药学速记》顶层设计的简明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其中,总论部分重点介绍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性能和中药的应用。各论部分精选了临床常用的、有代表性的中药350余种。每药依次按【主要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知识点进行编写。每章之末,专设“本章点睛”一节。分别从“要点提示”和“问题解答”两方面对本章重要的知识点和学习要点进行归纳提示,对本章的重点、难点或疑点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解析。全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执简驭繁,易学易记,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学习和备考《中药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金匮要略速记
¥10.00
姜德友、常佳怡主编的《金匮要略速记/应考掌中宝》紧扣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金匮要略》内容设置和教学大纲,采用“绪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等篇名形式,每篇章选取《金匮要略》原文及理论之重、难、疑、考,除绪论部分包含【重考】【释难解惑】两部分外,其后《金匮要略》 **至第二十二篇解析内容均分为【重原文】【重考】【释难解惑】三个模块编写,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篇原文内容略去未录。其中,【重原文】涵盖了所有包含证治的条文、方药、方后注,以及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法、辨证条文,突出了《金匮要略》在中医临床实践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参考了“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考试”中金匮要略大纲设置的一级条文,力求在简明的基础上与各级各类《金匮要略》考核要求相契合。【重考】包含四大类:一、词解,附含生僻字及古今异艾字的读音标注;二、各篇章中病证的概念;三、各病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及对重、难条文的理解等重要知识和高频考;四、各病证辨治要和比较鉴别。【释难解惑】是在原文解析的基础上对《金匮要略》病证或理论*高层次的探讨和剖析,突出对仲景理、法、方、药思想的总结提炼。


脾胃论
¥10.00
《脾胃论》(1249 )金.李杲(东垣、明之)著。全书三卷。作者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全书遵崇《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宗旨,以“人以胃气为本’的思想为基础,着力阐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倡导培补脾土、潜降阴火的治则思想,形成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书中用方虽多延用《内外伤辨惑论》,但又作了一步的理论阐发,总以培土补中,甘温除热,甘寒泻火为原则。


本草正义(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10.00
《本草正义》为清代医者张德裕所辑。简明扼要是此书的主要特点。作者熟读本草之书,认为本草书的弊端是“种数颇繁,说不臻一”,“观者往往朱紫混淆,眉目不清”,其原因为这些书“备详品用,概言功能,而孰宜孰忌,专主兼及,未有分晰”,因此他要“删其丛冗,究其专一”,每药不言其品色形貌与产地,直述性味功能,兼及炮制与宜忌,易懂易记。 此书在体例上别出心裁,“不以物品分门,而以攻补归列,比类而陈,易于观晓”。为便实用,此书在药物分类上未能划一,而是主要采用了“以攻补归列”和“取寒热性同”两种分类法,将所收录的361种药物分为甘温类(47种)、甘凉类(25种)、发散类(22种)、气品类(33种)、血品类(19种)、苦凉类(52种)、苦温类(34种)、苦寒类(43种)、辛热类(15种)、毒攻类(15种)、固涩类(11种)、杂列类(45种),共12大类,由分类即可直窥药物的功用。作者谓“不切要用者,概从删去”,故其所著录的都是切于要用的常见之品,为大多数学习者所熟知,学习起来颇便掌握。


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小学版.上
¥10.00
本教材以中医中药的发生发展为主线,以养生保健知识为核心构成整体框架,以单元课的形式予以呈现。每个单元包括6篇课文,每篇课文包含4个板块:读一读、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读一读”精选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强的小故事,使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想一想”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和智慧;“学一学”向学生介绍与故事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使之成为他们今后多种健康行为的动因。“做一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便于方便小学生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本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每课时一个故事,共遴选了36个故事,通过“一人一事”、“一物一叙”的方式,传递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展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黄帝内经
¥9.99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总共十八万字有余。《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其名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全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作者似乎就是黄帝和岐伯等人。其内容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医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9.99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采用彩色印刷,图文结合,方便了读者阅读和学习。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九十多年临床运用中治疗得效的33种小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治疗,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小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容易。虽然《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是一本中医普及类图书,书中涉及一些中医词汇,但作者在书中文字的叙述较为通俗,而且书中还有“专家心得”等小栏目给与辅助解释,让读者的阅读感觉顺畅,毫无阻力。总之,这本书好看,易学,关键的一点是有效。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图解手册
¥9.90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图解手册》采用彩色印刷,图文结合,小本,方便了读者携带和阅读。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九十多年临床运用中治疗得效的33种小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治疗,配合高清图片,随查随用,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小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容易。 本书方便携带,内容实用,操作简便,易学易掌握,适用于广大普通读者,以及针灸推拿医师参考使用。

骨伤病千家妙方
¥9.90
本书是在第1 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精选了中医治疗骨伤病的 500 余首特效良方,所选中药内服、外治验方突出“简、便、廉、验”的特色,方出有典,疗效可靠,普通家庭即可配方使用。本书不仅适合医护工作者、医学生临床工作参考,也适合被骨伤病困扰的广大患者、家属和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学习。

高血压千家妙方
¥9.90
本书是“千家妙方”系列丛书中的高血压分册第3 次修订本,共收集 防治高血压病的药方1000 余首,所介绍的方药都是通过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或前人用之有效且有文献可依,具有容易掌握、应用简便、取材方便、不受设备条件限制、疗效稳妥可靠、适于临床应用等优。本书内容简洁,易学易懂,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医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
¥9.90
中医四大名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揣摩有得集
¥9.59
《揣摩有得集》一卷,载方101首,包括小儿科37首,妇科21首,男科33首,外科秘传奇方10首,涉及儿、妇、男、外科等病证的治疗方药,并载戒毒与戒烟效方,均为作者『三十年历经亲验之方』。其中,『男科』方药实多用于治疗内科病证,外科秘传奇方中杂有治疗痫证方剂。张氏临证承薛己父子,重脾胃,滋化源;宗王清任,主张气通血活,疾病可除,灵机在脑,宜补气血;不拘古方,善创新方。

妇科百辨
¥9.59
《妇科百辨》成书于1644年,为明代庄履严所* 。全书分为杂证、调经、种子、胎前、临产、产后六篇,采用问答形式对近百个病症的病因、病机、治疗以及用方行阐述。论中引用各方多为诸家经验之方及作者本人的临证验方,体现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特色。本次整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庄氏第二十七世孙庄憩樵抄本为底本。

节斋公胎产医案
¥9.59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卷,系明代医家王纶所 *,成书年代不详,重刻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本 书首论全孕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方药,以及临证加减 ,次论产后生化血论及生化方的机理,再述产后三十 余种病证的病因机理、误治变证的表现及其辨证施治 。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年(1711)退思堂刻本为底本 。

察病指南
¥9.59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察病指南》宋代施发撰,成书于宋淳桔元年(1241)。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察病指南》内容以脉诊为主,兼及一般诊法。卷上论述三部九候脉法、五脏六腑的四季常脉以及脉诊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等;卷中按七表八里九道脉分类法,论述24种脉法的形象和主病以及七死脉;卷下叙述伤寒、瘟病等二十一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妇人、小儿杂病脉法以及听声、察色等内容。另有脉图33幅。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察病指南》以日本正保三年(1646)中野小左卫门刻本为底本。

寒瘟条辨摘要
¥9.50
《寒瘟条辨摘要》又名《瘟疫条辫摘要》,成书 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吕田辑。 《寒瘟条辨摘要》分上下两卷,上卷篇首列瘟 病根源证治与伤寒不同辨,随后分别详列瘟病与伤寒 六经证治不同辨、四掼不可正治辨、瘟病与伤寒不同 诊脉、大头瘟六证、瘟病诸下证及有关杂病及妇、儿 科瘟病。下卷则备载洽瘟病诸方,以升降散为诸方之 首,皆配以歌诀。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六年辛未新繁 沈氏刻本为底本。

校注病机赋
¥9.50
《校注病机赋》分为上、中、下三篇,首列病因,次列病证,并解释病机,后部分病证列辨证、鉴别、治法等内容。上篇以(四气)(六淫)篇,着提出了(五科七事)(十剂七方)的概念,继而又提出诊病须四诊合参,后阐发了区分证候真假的重要性,并就此提出了相关正治、反治的方法。中篇首先分析——外科病证的病机,而提出了一些辨证的观,同时针对具体病证加以发挥。下篇先对水肿、痰证、痢疾等内科病证行辨证,着介绍瘕瘕与积聚的鉴别和治疗,并强调诊病须(求内外之因,审寒热新久)(望闻问切,熟审病机),治疗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后还提到了行气导引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