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赵炳南流派银屑病临证集萃
赵炳南流派银屑病临证集萃
张苍·陈维文
¥70.50
本书系统总结了赵炳南流派在银屑病诊法、内服药方阵、外用药方阵、将息法方面的实用经验,并汇集了本流派五代传人在不同时代诊治银屑病的精彩验案。尤其突出“燕京赵氏(赵炳南)皮科流派”银屑病临证的优秀成果:回溯内难伤寒,梳理本流派中医治疗银屑病的学术源流;挖掘、整理、提炼了赵炳南先生及其弟子张志礼、陈凯、邓丙戌等教授在银屑病治疗体系上的创造性工作,展示了赵炳南当代传人在银屑病中医治疗体系构建方面的拓性展。
兵家伤科
兵家伤科
丁继华
¥70.50
《中国古代伤科图书集成系列》是一部伤科专业丛书,亦是一部伤科发展的史书。本丛书在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伤科集成》和 200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伤科集成续集》的基础上,再次收集整理编撰而成(增加伤科专著30余种)。李经纬认为本书“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图书馆馆藏……既补遗了骨伤科专著,又是骨伤科的工具书。”马继兴更叹:“专著大多数系手抄本,孤本又较多,部分集自民间,部分集自海外……几乎收落了目前国内所能收集到的伤科专著……” 本丛书共10个分册,包括《经典伤科》《儒家伤科》《道家伤科》《佛家伤科》《兵家伤科》《民族伤科》《汇通伤科》《流派伤科》《导引伤科》《杂家伤科》。本丛书每册40万-50万字,可供从事中医,尤其是骨伤科及医史文献人员参考。
纬脉针灸特效疗法精要.疼痛篇
纬脉针灸特效疗法精要.疼痛篇
贾海忠
¥70.50
【纬脉概念】   提到“脉”,首先想到的是血管,其实“脉”这个词概念很广,地球上有山脉、矿脉、水脉,植物叶子上有叶脉,茎上有茎脉,技艺学术传承下来叫一脉相承。由此可知,脉的本义应该是指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只要它是连续性的,都可称之为脉。   经脉是指纵向的、连续性的联系系统。纬脉则是指横向、垂直于经脉循行的连续性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个皮节和肌节的衍化结构无论距离其来源皮节和肌节多远,都会保持其来源皮节和肌节的神经支配,因此可以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神经支配推断其体节来源,也可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体节来源而推断其神经支配。每对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的皮区、肌肉、骨骼各自都是一种纬向的连续性联系,这就是每一条纬脉。 【纬脉的数目】   纬脉到底有多少呢?胚胎发育到第4周中晚期的时候出现腮弓和体节,到了第5周胚胎的体节更加清晰,枕节4对、颈节8对、胸节12对、腰节5对、骶节5对、尾节8~10节。枕节*后发育为脑神经。每个体节包含生皮节、生肌节和生骨节,*终将分化为皮肤、肌肉和骨骼。以体节及其衍化结构,可将纬脉分为脑纬脉、颈纬脉、胸纬脉、腰纬脉、骶纬脉、尾纬脉,共有43对纬脉,其中脑纬脉12对、颈纬脉8对、胸纬脉12对、腰纬脉5对、骶纬脉5对、尾纬脉1对。脑纬脉包含嗅纬、视纬、动眼纬、滑车纬、三叉纬、外展纬、面纬、听纬、舌咽纬、迷走纬、副纬、舌下纬。颈纬脉包含颈1纬、颈2纬、颈3纬、颈4纬、颈5纬、颈6纬、颈7纬、颈8纬。胸纬脉包含胸1纬、胸2纬、胸3纬、胸4纬、胸5纬、胸6纬、胸7纬、胸8纬、胸9纬、胸10纬、胸11纬、胸12纬。腰纬脉包含腰1纬、腰2纬、腰3纬、腰4纬、腰5纬。骶纬脉包含骶1纬、骶2纬、骶3纬、骶4纬、骶5纬。尾纬脉1对。每一个纬脉都有其不同的神经、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即层次、成分是不同的。 【纬脉的层次】   每一条纬脉都包含外、中、内三层,与胚胎胚层发育一致。外胚层的表面胚层分化为皮肤的表皮、汗腺、皮脂腺、乳腺、甲、毛发、牙釉质、泪腺、结合腺、外耳道;口凹和鼻板分化为口鼻上皮、垂体前叶;耳板分化为内耳;晶体板分化为眼晶状体;神经管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躯体运动神经元、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元、节前自主神经元、视神经、垂体后叶;神经嵴分化为周围感觉神经、节后自主神经、所有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细胞、黑色素细胞和头颈部的骨、肌肉和结缔组织;羊膜囊与绒毛膜一起形成胎儿周围的保护囊。中胚层的脊索分化为椎间盘的髓核可诱导神经发生;轴旁中胚层柱分化为骨骼肌、骨和结缔组织;间介中胚层分化为性腺、肾、输尿管、子宫、输卵管、阴道上端、输出管、附睾、精囊腺和射精管;侧板中胚层分化为腹侧部真皮、表面筋膜、腹侧相关组织、四肢骨、结缔组织、胸膜、腹膜、胃肠道的结缔组织;生心中胚层分化为心脏和心包。内胚层的原肠管分化为胃肠道、黏液腺、呼吸道、甲状腺、扁桃体;泄殖腔分化为直肠、肛管、膀胱、输尿管及其相关腺体、阴道前庭和阴道下段;咽囊分化为咽鼓管上皮、中耳上皮、腭扁桃体隐窝、胸腺、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卵黄囊分化为胚胎血细胞;尿囊分化为胚胎血细胞,遗迹为脐尿管。纬脉包含上述皮肤、筋膜、血脉、肌肉、骨骼、内脏器官。例如颈4纬包含颈4感觉神经节、膈神经、膈肌,针刺颈3夹脊穴可调节膈肌功能,治疗膈肌病变。
针灸特色疗法
针灸特色疗法
梁凤霞
¥70.50
随着人们预防疾病意识的提高,中医针灸特色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针灸特色技术以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当今的临床针灸医生或健康养生人群也在用各种各样的针灸特色方法如特殊部位、特殊针具疗法等展各类预防保健活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疗效。 本书在中医针灸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作者及其团队30余年在针灸及多种外治疗法间的综合运用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对临床应用广泛的针灸特色疗法的理论基础、操作规范、临床应用等方面行编著,特色在于:1. 针灸技术操作都已经颁布了国家标准,本专著参照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对名词术语、操作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及禁忌的描述,使针灸操作技术规范化;2. 注重特色技术的临床应用,并且在多个临床实践指南的指导下,注重运用循证证据,突出针灸特色技术的优势病种。3.引临床案例,使读者更能掌握该中特色疗法的具体使用方法。 在当今社会健康养生的潮流中,本专著将有助于中医针灸等外治理论方法的宣传传播,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石志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集
石志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集
薄文斌;石鉴泉;李享辉
¥70.50
本书为大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石志超临床经验集。由石志超名医工作室成员共同编写。全书分医论、治法、医方、用药及年谱等五部分,其中医案举例穿插其间,皆为石志超主任医师临证心得精华。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规范化建设手册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规范化建设手册
王黎明;庄齐辉;崔占军
¥70.50
本书著作目的为静配中心建设的指导参考,介绍了国内静配中心建设从无到有,再到日趋成熟的发展历程。本书着重介绍了医院建设静配中心的流程,包括如何选址、平面及深化设计、项目实施、再到项目验收以及静配中心运行等内容。随着各项政策法规的完善、规范,静配中心的建设有着严格工作和工艺流程以及环境指标,因此本书对施工企业的遴选及资质、装修的选材及施工工艺、主要设施设备的选用有了详细的说明。众所周知,静配中心为医院全年几乎无休的工作场所,各类设施设备较多,因此关于静配中心的维护与应急预案也是本书介绍的重点。
中医外科四畔疗法
中医外科四畔疗法
刘明;张玥;陈会苓
¥70.50
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围绕肉眼可见的局部病灶形成了区别于西医学独特的局部辨证论治诊疗体系,针对局部病灶的外治疗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明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的聚焦于病灶周围组织辨证论治的中医外科四畔理论,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形成较大的影响,曾在美国召的世界中医药大会和国内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多次,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被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知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选题,近年来刘明教授多次被邀请赴北京、河北、上海等地做专题演讲,取得很好的学术反响。 此书稿为原创著作,它的出版将一步将该理论成果系统阐述,可丰富中医外科学理论,一步挖掘发挥中医外科学特色,对于外科疾病及其他疑难疾病提供新的理论,纠正目前临床忽视病灶周围的辨治的倾向。
武简侯经方随证应用法
武简侯经方随证应用法
武简侯,武维春
¥70.50
《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我国*古老方书,历年虽旧,在治疗医术上,仍崭然如新,前代医家固已奉之为经典矣。即其他邻邦,如朝鲜、日本诸医家,亦视之如鸿宝,当时称专习此种医学者为古方家,以此古方而治疗目前西医所命名之病,皆能有效,其所以有效之故,不仅仅在药物上之酌合得宜,而主要在辨证用方,确能把握一定规律,祖国前代医家多知之而未能发挥尽致,邻邦古方医家每注意于斯,试观其所著各种医书,可以考知。本书为江苏名医武简侯先生集毕生诊疗经验。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及图解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及图解
周春姣,陈熳妮
¥70.50
1、每一章节均有“思维导图”作为内容的简单明了的介绍。 2、从中医学的角度,利用“辩证施护”的原则,总结皮肤病的各项措施,形成对皮肤病的整体护理规范。 3、将皮肤科常用的中医技术、中医护理操作方法,做出详细的文字说明及图解。 4、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皮肤病的护理做出归纳与总结。
新安医海摆渡人:方咏涛五十年临证实录
新安医海摆渡人:方咏涛五十年临证实录
方瑞英
¥70.50
方咏涛(1904—1979),安徽徽州忠堂人,生前系黄山市中医院中医内、妇科医师,是该院主要创始人之一。方氏家族从清光绪始世代行医,深受百姓爱戴,同称方乾九、方建光、方咏涛为“忠堂先生”。方咏涛犹擅内、妇、儿科,名闻徽州及化、淳安、婺源等县。其一直被选为地方县、市人民代表,历任当地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安徽省委候补委员、徽州地区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本书是新安医家、皖南名医方咏涛先生中医临床五十年的诊疗总结,共分内、妇、儿、外(包括皮肤科)、五官科等五部分,其中不乏急危重症,共收集了216个病例,集中体现了方咏涛先生在临床诊疗上的经验和特。本书初稿由方老先生晚年抱病撰写完成,1976年院内发印,此次由子女及门人整理完善。
西安市中医医院名中医谱
西安市中医医院名中医谱
孙洽熙
¥70.50
西安市中医医院自1955年建院以来,共涌现出59位名中医(包括、省级、市级各类)。本书记述了每位名中医的小传、医学建树、医术特色、医德医风和传承情况,并附有典型医案医话数则,填补了目前陕西省尚无同类图书的空白。
薪火传承.永炎篇.3
薪火传承.永炎篇.3
王燕平·范逸品
¥70.50
王永炎院士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近50年,学术水平居全国领先,亲自主持多项国家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对中医科研与学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他指导的研究生都从不同角度参与了科研项目,成为各个医疗、科研、教学领域的中坚。先生的学术思想之前已经出版过2部,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本部书是对于王永炎先生和门人弟子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可以说这些成果反映了当代中医科研水平,引领了中医未来学术发展方向,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创新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本书主要是从文化哲学与生命健康、象思维与中医学、务本新、整合医学、学科建设五个方面系统整理,总结著名中医药学家王永炎先生所做有思想的学术研究的著作。
“叁圈循环”防治模型构建与六经治未病
“叁圈循环”防治模型构建与六经治未病
刘园园;谢胜
¥70.50
本书是“中国医师奖”医务专家,广西名中医。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中医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脾胃病临床重专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会长的谢胜教授团队,继在我社出版《五行藏象中医外治疗法》《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等书后,基于近三年自然气象特及临床患者的症状,构建了人体“叁圈循环”模型,并应用于治未病的预测预防工作。是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挖掘整理、治未病模式创新方面做了深研究后的又一个科研成果。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中药学手册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中药学手册
王未寒
¥70.50
本书以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则,并结合其他《中药学》教材、《浙江省中药应知应会手册》等,介绍了中药的别名、来源、药性、应用、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经验鉴别等内容。 本书以实用性为原则,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中药的概述、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对中药的发展历史、炮制、采收等内容不予论述。各论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湿药、温里药、行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等。所有中药饮片图片均摄于该院中药房,能够满足中医住培学员的学习和考试的需求,对于学习、研究和应用中药的人员都能更切实的辨识中药饮片,从而在临床中更好、更灵活的运用中药。
葛建立外科临证辑要
葛建立外科临证辑要
葛建立;宋易华
¥70.50
葛建立教授自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毕业后,精研歧黄,博采众方,,致力于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周围血管病、乳腺疾病、急腹症、男性前阴病等有独到建树。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发现“瘀血”是外科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治疗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经大量临床病例的实践,疗效显著。葛建立教授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总结分析外科疾病的特,创造性地提出了“瘀血乃百病之源,治病当先活血”的学术思想,认为“凡大医治病,必求其因。外科之疾,每多实证,或虚实夹杂,而纯虚证鲜见。究其原因,多因瘀而生,或因病(证)致瘀,瘀乃百病之源,祛瘀治之皆瘥”。
脑出血类证论治
脑出血类证论治
卢明;郭建文
¥70.50
脑出血临床占卒中20%左右,但近些年其发病率、患病率及病死率上升幅度均高于脑梗死,论著以全国名中医刘茂才及其团队数十年脑出血的中西医临床与实践研究为主线,病因病机上从传统的中风病痰瘀认识中强调不同病期的痰瘀类证主次因果演变,在执简驭繁的阴阳类证辨治方法指导下的创性中大量脑出血的多中心大宗临床试验等临床研究、证候及制剂研究、相应的创新性阳类证动物模型探讨等;包括出血中风的理论创新与认识、临床辨治方法的大胆探索应用、既有现代循证研究又有名中医临证精华,还有从急诊、病房(包括手术、ICU)中西医综合救治、康复、护理等全程综合管理方案等,是现代中医名家对传统疾病诊治的创新与发扬,是大型团队数十年脑出血中西医结研究的成果荟萃,更是一本针对现阶段脑出血临床现状和困惑,可为从事中医及中西医中风病临床和实验工作者提供有益指导的参考书。
医经学派
医经学派
郑红斌
¥70.50
医经学派滥觞于东汉,后世多指传承研究《黄帝内经》的学派。浙派中医之医经学派为浙江学者群体研究《内经》的学派,是医经学派的最重要的力量。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学派形成的环境与基础,第二章介绍学派的渊源与发展,第三章总结了学派的主要学术传承与创新,第四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位医家,介绍各医家的生平、学术成就、医著医论原文选释、临床诊治特色等内容,以展现各医家在传承创新《内经》理论及临床应用特色,第五章讨论医经学派对后世医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书对浙江医经学派行了较全面深的介绍,内容深浅出,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和理论研究者阅读。
王雪峰小儿病学术思想及经验辑要
王雪峰小儿病学术思想及经验辑要
王雪峰
¥70.50
《中医儿科临证经验辑要》以“尊经典,重临床,崇循证”为宗旨,以弘扬中医儿科学术经验及遵循临床科研方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儿科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临证感悟,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儿科优势病种行了用药规律的挖掘与整理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指引。 本书共分为三篇,篇为医论医话篇,主要为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古籍经典与现代病机的有机融合体会,既有儿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领悟,也有治未病理念的体现,同时还有针药并举治疗发生性抽动,针推并用输合配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及四针八穴治疗面瘫等技法的感悟。中篇为临证验案篇,以系统为纲,病种为目,主要包含肺系、脾系、心肝系、肾系病证,瘫痪性疾病及鼻窦炎、变应性皮炎等五官及皮肤科病症的临证验案总结,每验案后均附详尽的按语分析,系统展现了本病本证临证辨治思路及选方用药技巧。第三章为科研感悟篇,主要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病种的用药规律行了系统整理。
调脾胃 治杂病:谢海青急症疑难病诊疗经验专辑
调脾胃 治杂病:谢海青急症疑难病诊疗经验专辑
谢海青
¥70.00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以对话形式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中医科学性、精确性、指导中医实践的阴阳五行理论是否过时、能否废医存药、如何对待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西医的异同、学习中医需要悟性、医患关系等。作者强烈呼吁要造就能治重症急症难治病的中医临床实践家。其二以调理脾胃为大法,贯穿了急症重症、肿瘤、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耳鼻喉口齿科等各种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后还对阴火理论、黄芪在疑难病中的应用行发挥。
吴伟康学验传薪集
吴伟康学验传薪集
吴伟康
¥70.00
吴伟康教授是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从事医学事业五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本书将其多年临床经验与学术心得行汇总及整理,书中总结了吴教授多处临床经验,其中还特别提出了吴教授独创的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多种疑难杂症的的全新疗法——中药重剂序贯疗法。本书除可供中西医学者学习吴教授学术经验与临床方法外,亦展示了中医师承的理念与方法。
针道--针刺治病解析
针道--针刺治病解析
焦顺发
¥70.00
本书由我国头针的创始人焦顺发编著。全书共四篇11章。包括脉络经络、针刺部位、针刺技术、针刺部位治病等内容。*篇脉络经络,主要论述了心脉络系统、脑经络系统的结构、生理功能、临床病症。第二篇主要结合现代解剖,按人体头面部、颈部、肩部、上下胸部、腰骶部、下肢部,介绍了343个穴位的针刺体位、位置、方向、深度、反应、经络以及主治。第三篇针刺技术,为针刺穴位和非穴位治病的思路和方法。第四篇针刺部位治病,包括治疗经络病症、躯肢病症、脏腑病症。主要供从事针灸专业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