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上海沈氏女科临证方略:全科版
上海沈氏女科临证方略:全科版
沈宁
¥69.50
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初,历经20代,绵延600余载。其第19代传人沈绍功主任医师和沈依功主任医师为挖掘家学,领衔并会同师门及第20代传人和嫡传弟子,经多年潜心编撰,终成《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一书。该书一经出版,广受好评。为造福更多读者,时隔12年,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沈宁先生对原书内容行精心整编,再次出版。 全书共111个条目,注重凝炼沈氏家传心得,更重视吸收、继承古今中医药学的发展成果,并加以创新丰富,不仅详细记录了沈氏家传的女科、内科的临证经验,而且加以完善发挥,增加了中医外科、儿科、五官、皮肤科等方面的内容,全面整理和系统总结了沈氏女科的学术成就和宝贵经验。本书重视临床实用性,以疗效为中心,每篇不仅有概论和临证心得,更有家传秘方,还附病案引证其效,对临床有较好的启迪指导作用。全书理论明晰,诊治规范,临证实用,是一部科学、真实、实用的好医著,为从事中医药的各级医师、教师、科研人员及在读学生提供了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杏林要方
杏林要方
余元泰
¥69.50
本书汇集了作者数十年中医临床上适用过的从古到今名医名家的重要方剂,涉及12方面272类常见病症,追求实用有效,从医者容易掌握,既有继承守正,又有发展创新。本书所选每个方剂都注明出处,编者结合自己五十多年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对每一方剂做出公正简明的评价,文笔精炼,言简意赅,没有虚构和渲染,对广大临床中医师和中医院校师生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学术研究价值,其内容必然会吸引广大中青年中医工作者的爱好和阅读,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话名老中医.东部篇
对话名老中医.东部篇
高彦彬
¥69.50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采自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全景式地呈现名老中医的群体鲜活形象。本书记录了22位名中医的访谈录,分为名医简介、名医寄语和名医访谈三部分
外伤科、皮科秘本九种:全2册(下册)
外伤科、皮科秘本九种:全2册(下册)
裘庆元
¥69.50
《三三医书》,又名《秘本医学丛书》、《九九医学丛书》,此书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保存了大量的中医孤本秘籍。是书搜求海内外孤本、珍本、抄本,如《医经秘旨》、《温热逢源》、《医学妙谛》、《伤科方书》、《重楼玉钥续编》、《行军方便便方》等;另外,旁及日本,收有《医余》、《药征》等,保存了大量濒临散佚的医学珍籍。其次.,注重实用,简验方便。裘氏所选多为家传秘本,疗效独特,简练实用。如《重楼玉钥续编》乃郑承瀚家传,名垂数世。其治白喉,无不应手而痊,凡习喉科者,均奉为圭臬。书中所收,多为此类。再次,普及推广中医学术。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此书的出版无疑是其救亡中医的一大举措。同样,也为振兴中医,推动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外伤科、皮科秘本九种:全2册(上册)
外伤科、皮科秘本九种:全2册(上册)
裘庆元
¥69.50
《三三医书》,又名《秘本医学丛书》、《九九医学丛书》,此书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保存了大量的中医孤本秘籍。是书搜求海内外孤本、珍本、抄本,如《医经秘旨》、《温热逢源》、《医学妙谛》、《伤科方书》、《重楼玉钥续编》、《行军方便便方》等;另外,旁及日本,收有《医余》、《药征》等,保存了大量濒临散佚的医学珍籍。其次.,注重实用,简验方便。裘氏所选多为家传秘本,疗效独特,简练实用。如《重楼玉钥续编》乃郑承瀚家传,名垂数世。其治白喉,无不应手而痊,凡习喉科者,均奉为圭臬。书中所收,多为此类。再次,普及推广中医学术。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此书的出版无疑是其救亡中医的一大举措。同样,也为振兴中医,推动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家藏蒙筌:全2册(下)
家藏蒙筌:全2册(下)
(清)王世钟
¥69.50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为清代医家王世钟编纂,成书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属综合性医书,共16卷(其中卷二又分上、中、下三部分)。卷一主要论脉学、经络、五脏苦欲补泻、十剂、服药法等。卷二上为伤寒门,论述三阴三阳寒温表里、汗吐下法、看目辨舌、阴厥阳厥辨、温病署病辨、伤寒攻补论、六经病脉证洽法、合病、并病、两感等;卷二中、下摘录诸家注释《伤寒论》之精义,编为“订正伸景伤寒六经论注”。卷三至卷十四分别论述内科、妇产科、儿科、痘疹、外科等各科计250余病证的证治,并附针灸法,间载医论,如“肝无补法辨”“洽诸郁实邪药”“妇科经脉病本”痘疹部位吉凶论一等。卷十五、十六为本草,载药387种,记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取历代著述精言要旨,考古证今,辨疑订误,间附己意,论述详尽。本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文盛堂重刻本为底本。
中医学原理探究
中医学原理探究
祝世讷
¥69.50
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提出和讨论了中医为何复兴、复兴什么、复兴成为什么的问题。本书观认为,中医是中国*大科技发现与发明,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四大奇迹,20世纪的三大实践(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中医国际化)撬动了中医的复兴。中医复兴的关键,在于基本原理。作者分多角度、多方面,着重探究了中医的系统思维原理、以人为本原理、超解剖原理、辨证论治原理、生态调理原理、中药方剂原理、阴阳原理等,这些原理将复兴为新世纪新千年人类新医学的主旋律。本书适合中医学工作者、现代医学工作者,以及关心中医和医学的读者阅读。
袖珍方
袖珍方
明·李恒
¥69.33
《袖珍方》,明;李恒撰,成书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共四卷,方计3077首,按病证分为八十一门。卷一为风、寒、暑、湿、伤寒外感病以及疟、痢、呕吐、咳喘等部分内科病;卷二~卷三为各种内科病,卷三末为五官科病;卷四首为折伤,后为妇人、小儿病。此书内容广博,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本次整理,以明正德四年(1509)重刊本为底本。
杏林散墨:王庆其医论医案集
杏林散墨:王庆其医论医案集
王庆其
¥69.00
名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王庆其名中医通过口传面授、临床应诊和实际操作向我们传授他多年的经验和专长。本书分为甲、乙、丙三篇,全面地介绍了王庆其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甲篇经典发微记录了王庆其教授对于《内经》和仲景用药的专题演讲各十讲;乙篇医案纪实汇集了教学查房病案、教学门诊病案和膏方医案等内容;丙篇包括了跟师札记、薪火相传、师承论文等学生习作。本书突出中医特色,经典与临床相结合,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专著。
眼科活血利水法的研究
眼科活血利水法的研究
彭清华
¥69.00
本书从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形成与理论基础、常用方药、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四方面,系统介绍作者及其团队对眼科活血利水法的研究成果。 本书分为四章。*章论述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形成与理论基础。第二章为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常用方药。第三章为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基础研究。第四章为眼科活血利水法的临床应用。 本书的主要特有:(1)该书是国内*本关于眼科活血利水法的专著;(2)是对该法从源流、理论基础、方药、基础实验、临床行系统论述的专著;(3)该书学术性强,且图文并茂,参考文献齐全。
痿病证治
痿病证治
张天文;刘波
¥69.00
痿病证治一书是以编写为主,全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上篇从中医痿病的理论形成,源流发展,历代形成的治则治法,现代的研究与发展等方面行编著。 下篇主要探讨中医痿病的辨证与治疗。从现代医学角度对中医痿病行疾病分类,各列篇章。每章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现代医学对各个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中医对各个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临床治则治法,辨证分型与治疗,调摄护理,名家验案等。 痿病专题的论著目前国内较少,痿病对应的现代医学疾病都是临床上的疑难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从中医角度挖掘整理历代医家经验,归纳出系统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很有裨益。
郑惠伯医集
郑惠伯医集
蒋飞,陈代斌,郑建本
¥69.00
郑氏三杰即郑惠伯、郑邦本、郑家本,三人既是师承关系,也是国家两部一局命名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郑惠伯为首批,郑邦本为第三批,郑家本为第四批),同时亦分别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三人之中,郑惠伯是其长者,长于温病(2003年病故);郑邦本精于杂症;郑家本擅长中医妇科。为传承名医学术及防病治病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健康,特就三人的学术经验分别予以系统整理,并拟按“学术渊源、医理心悟、临证一得、经验方药、医案实录、薪火传承”等篇目分别成集。
中医常见病辨证调治
中医常见病辨证调治
王加志;姚壮
¥69.00
本书依据美容、健康服务与管理市场对中医美容辨证调护技术的需求而编写,注重实用性,突出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和实践技能,贯彻“典型、简捷”原则,以各脏腑美容临床常见病为导引和纲目,简单明要,通俗易懂,方便学习、使用和查找。书中筛选美容行业常见病,按各脏腑系统疾病和特殊情志疾病症,分别介绍所属脏腑的功能特性,中医基础理论,各脏腑常见美容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病症要、发病机制、辨证要、规律,调摄治疗要及调护方法等。在各证型的调治当中,除中药方剂外,还特色性地论述了其他各种调治与调护方法,如中成药、食疗药膳、针灸、推拿按摩、外治及音乐、情志疗法等。本书受众群体广泛,对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从业者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一些中医常见内科疾病的患者和家属有指导性价值,亦可作为注重中医养生与保健读者的科普读物。
中医体质营养学
中医体质营养学
王济;郑燕飞
¥69.00
1.出版价值 中医体质学作为21世纪中医基础理论的新突破,自创立以来对中医教学、科研、临床、治未病工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医体质学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亟待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分化出新的学科分支。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而饮食养生又是调理体质偏颇的重要方法。因此,中医体质学和营养学有很好的结合。本书将体质学和营养学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学术创新性和临床实用性,并且可促中医体质学的学科分化。 2.主要内容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体质学和营养学概况、体质营养学评估方法、体质营养学干预方法、常见偏颇体质易发疾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干预、特殊人群的饮食调理和营养。 3.本书特色 饮食养生是中医体质调理的重要方法,主要利用食物的性味调整机体体质偏颇来预防疾病,而现代营养学注重膳食营养成分搭配。本书将中医饮食养生和现代营养学的理念和方法相互结合,使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在调理偏颇体质和行相关疾病预防时从食物性味和营养成分两方面充分考虑,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位一体学透经方
四位一体学透经方
司国民
¥68.50
遵从原著,首尾一体学经方;结合临床,灵活加减用经方。——李克绍 本书是经方学习门与阶宝典。作者司国民教授为经方大家李克绍弟子,其首创“四位一体”理论,将方体方用相结合,从原著中学习方体,从“性位势证”四个维度理解方用,体用结合,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及运用经方。 全书选取了临床常用的五十首经方,采用“四位一体”分析的方法行深剖析,从方源、方论、方解、方性、方位、方势、方证、方用等十个方面阐理释用。精选古今经方名家的经典医案,从中学习用方思路,既可见古代医家言简意赅之论,又可参当代名家变化之用。书中给每首经方列出了学习和临证应用的“说明书”,对于初学者到底如何应用经方,如何在临床上实现方证相应,给出了实用而又明了的指导。
针灸经论纂要:串注本
针灸经论纂要:串注本
张载义
¥68.50
关于针灸经论的书,比较有影响的有全国针灸统编教材<针灸医籍选>与李锄的<针灸经论选>.目前看来,统编教材<针灸医籍选>内容太少,不足以涵概针灸历史上的有关针灸文献。李锄的<针灸经论选>虽然内容比较广泛,但主要经典如《灵枢》、《素问》等针灸的论述还有很多疏漏,而且是乱原文、重新编次的方法,这对于针灸论文的写作,引述经文,查找核对都非常不利。 《针灸经论纂要》从马王堆出土汉墓帛书十一脉灸经始,经《灵枢》、《素问》、《难经》、《伤寒杂病论》以至唐宋元明清诸医家关于针灸的重要论述,悉数载。其《灵枢》、《素问》、《难经》、《伤寒杂病论》的针灸内容,则全部载,文字的顺序仍然按照原有的秩序排列,这有助于针灸工作者引经据典时,参考上下文,不至于断章取义,出现误读或者误解。 该书的一个主要特,是以串珠的方式撰注古代针灸经文,串珠,就是经文的互参,比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里讲到“小针之要”,串珠本就会告诉你,与“小针之要”有关的内容在《灵枢小针解第三》中还有记述。《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里提到的九针,在《灵枢·官针第七》、《灵枢·九针论第七八》、以及《素问·针解篇第五十四》等篇章中都还有所阐述。 至今还没有针灸经论的串珠版本。
杏苑生春
杏苑生春
明·芮经纪梦德
¥68.50
  《杏苑生春》,明代芮经、纪梦德辑。共分八卷:卷一、卷二为总论部分,所收资料上自《内经》《难经》,中及汉唐,下逮宋金元明,尤以宋金元医家的医论文章汇集较多,并载有人体经脉穴位图;卷三载方药制度,论述外感、内伤等病因的脉证病治和方药;卷四至卷八为临床各科内容,记载了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外科、妇科等病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所载各证,先明病源,析其机理,继而辨脉理,随证施治,按治处方,间议药性及方药加减。本次整理以金陵书坊蒋氏石渠阁刻本为底本。
咳嗽
咳嗽
王凤兰
¥68.50
本著作从千余种中医古籍中筛选出180余种对中医咳嗽在理法方药有较为突出或较为系统的论述内容加以整理而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除重视传世文献总结以外,补充了散佚古籍对咳嗽的重要论治内容,弥补了以往有关咳嗽古籍文献挖掘与整理之不足;同时,本著作从临床与学术相结合角度出发,采用混合分类(指南分类结合学术分类)方法形成目录,通过目录对古籍原文依次展,使咳嗽知识体系脉略清晰、上下关联、前后呼应,避免了以往古籍整理存在的内容单一突兀不好理解的弊端,实现了文献为临床服务之宗旨目标。本著作共分为十章。分别为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证治条辨、治则治法、方药纵横、外治集萃、预防调护、医案医话、其他杂录,每章后附述评。
寒温融新:何炎燊伤寒温病医验集
寒温融新:何炎燊伤寒温病医验集
宁为民
¥68.00
岭南中医学研究有着丰富的内容,一方面继承中医药学的理论和经验,同时也结合岭南地区的特,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特深值研究,广东医家尤应不断深挖掘岭南医学和岭南医家之特,研究其历史渊源、学术思想等等,为发展岭南中医学而努力。何老为岭南著名中医药名家,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有生之年来为岭南中医学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然而何老大部分未刊手稿仅能内部保存于东莞市档案馆内,未能让后人从中汲取其学术精髓。本书兹取何老未刊手稿中与临床密切的伤寒温病学部分行整理,学习何老“寒温融新”思想下处方用药和疾病辨治的经验,以期更好让经典灵活运用于临床。 本书是何老关于伤寒、温病学未出版过的讲义、著作,同时汇集了何老对伤寒温病学运用的学术思想、临证效方及临床验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何老在伤寒温病经典运用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的医术造诣。本书共分上、中、下、附四篇。上篇“医著医论”,为搜集整理何老在20世纪70至80年代从事中医教育时,留下关于伤寒、温病的讲义、著作;中篇“临证效方”,以《何炎燊临证试效方增补修订本》2010年版,《何炎燊临证试效方》1995年版两书中的“外感热性病篇(伤寒温病)”为主,旁参《常用方歌阐释》中相关方剂解释;下篇“临床验案”,选取《竹头木屑集》《双乐室医集》等已著书刊关于伤寒温病的医案;附篇为何老整理东莞名医钱颖根先生的著作,其按语部分体现何老暑热病辨治思想。
脾胃传新与经典思辨:从脾胃到心脑
脾胃传新与经典思辨:从脾胃到心脑
金华
¥68.00
胃肠道为机体代谢紊乱发生的始动器官。本书以“脾胃学说”为指导,系统搜集、归纳和整理脾胃学说指导下防治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中医文献,多角度总结分析“脾胃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指导作用,使读者对脾胃学说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创新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有助于针对“脾胃学说”展跨学科研究。
肿瘤名医谢远明五十年临证录
肿瘤名医谢远明五十年临证录
杨承祖
¥68.00
《肿瘤名医谢远明五十年临证录》(作者杨承祖)介绍了谢远明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收集整理了谢老50年来临证中经治的20余种恶性肿瘤,选择其中病案93例,并加按语予以评。《肿瘤名医谢远明五十年临证录》同时从中西医角度行讨论,尽可能反映该类病证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展,从而使读者从中获得新知。另外,首次公了谢老10首治癌方剂,为他多年来临证经验的精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次是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