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病中医诊疗学
¥99.00
本书1998年1版3次印刷,9932册;2007年,2版4次印刷5050册;此为第三次修订。20世纪90年代末翻译成英文,爱斯威尔出版公司全球发行,口碑很好。本次修订在保持原书框架不变的基础上,主要做以下改动:①增添皮肤垢着病、副银屑病等16个病种;②对部分病种增补作者的经验与体会;③删除部分表达不够准确的文献资料。④修改和补漏二版内容上的错误和缺漏。


孙重三小儿推拿
¥19.90
本书由小儿推拿专家张素芳教授主编,在继承孙重三老师推拿经验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教学心得。章主要讲述孙重三老师的学术特,小儿推拿的适应证、禁忌证,推拿操作的注意事项及编者对小儿推拿的几认识。第二章详细向读者介绍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及八纲辨证的具体内容,教会读者如何诊断小儿疾病。第三章具体介绍孙重三老师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和穴位,每一种手法都详细介绍了操作部位、手法和主治疾病,并配有操作图片,简单易学。第四章介绍了22种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方法,每一种病症都有详细的推拿顺序和次数,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刮痧治百病
¥14.92
本书在传统刮痧和现代刮痧的基础上,介绍了刮痧的手法和程序、刮痧的痧象以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了中医美容以及内、妇、儿、皮肤、五官等130余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取穴、方解、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供临床专业人员、专业院校师生和广大刮痧爱好者研习使用。

中医四大名著(第二卷)
¥0.99
《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秦伯未方药选
¥20.65
《药性提要》成书于1930年,被收于《家庭医药常识丛刊》第三集。秦氏针对既往本草书“繁而失实”的缺,“力求简净”。故精选270余品临床常用药物,按功用分为12种,每种下再细别为2-4小类。每药用4-8字概括其主治,并附以性味、用量。使初学者得以“一览了然,绝无疑义”。《常用中药手册》系秦氏根据其在1954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中医师温课班的讲义提纲整理而成,由温课班副主任名医张赞臣校订。全书选取283种*常用的基本药物,按主要效能分为16章,每药下列“性味”、“适应”(即主治)、“用量”三项,“大半照各方临床报告及个人和友好间的直经验作基础,选择切实而近科学的加以精简”。大多数药物下还列有“配伍”“备注”两项。前者是该药在方剂中的应用;后者则涉及该药的化学成分、其他作用、品种、用法等。附带药物90余种,或为主药附品,或作用与之相关,亦归于该“备注”项。书后附“生药成分简释”“一般药物对于生理上的作用”两篇,以“促‘医学现代化’和‘中药科学化’的要求”。 “药物之部”即1959年成书的《中医门》之第四章。该章分采集和炮制、药性、使用三节,讲述中药基本理论。其中“药性”一节阐述了中药的气味、效能和归经,介绍了当时通行的中药分类法,即将中药按效能分为解表药、泻下药等15类,并“将*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分为扶正(肺、心、肝、脾、肾、肠胃、膀胱)和祛邪(外邪、热、湿、痰、气、血、积)两类,以便于学习和应用。“使用”一节说明了中药的配合和用量,并例举了52个药对。 “方剂之部”系《中医门》之第三章。*节“方制”讲述了君臣佐使、七方和剂型等方剂学基本理论,介绍了当时通行的方剂分类法,即沿袭汪昂的《医方集解》,将方剂按功效分为补养剂、发表剂等22类。第二节介绍了四君子汤、四物汤等40个基本方剂的组成、功治及加减法。并选录近案6则,以说明对汤剂、丸剂、散剂和膏方的处理。 《膏方大全》成书于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曾多次刊印。上编篇阐明“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其意义在于“救偏却病”。余篇通论膏方的效力、组织、用量、时期、煎熬、服食、禁忌、经验诸项。下编选录了咳嗽、痰饮、调经、白带等16种内、妇科病案及其膏方27首。 “对甘草粉蜜汤中‘粉’的讨论”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秦氏首先指出,《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是杀虫方,甘草作为该方的君药,起着诱饵的作用,并批评了余云岫把《伤寒论》里的甘草误解为无用之物。着分析了“毒药”“瘥即止”“如薄粥”的含义,并指出米粉的作用“在解毒而不在杀虫”。*后引据前人注释,说明甘草粉蜜汤中的“粉”当为铅粉。 “防老方——首乌延寿丹的我见”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首乌延寿丹出自清末医家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秦氏详细介绍了该方的组成及制法、陆九芝对该方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指出该方的滋补作用具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的四大优,总结了该方的六大适应证,并提出将该方从丸剂改为膏方的剂型改良意见。 “漫谈处方用药”写于1962年。秦氏通过举例,深浅出地说明了处方用药必须根据理法、掌握基本治法有助于处方用药、灵活运用成方、重视药物的配伍、用药的数量和质量、处方的形式等中医处方的关键问题。其中列举了80个药对,分三类概括了药物的配伍作用。

曹颖甫医著大成
¥110.50
曹颖甫(1866—1938),名家达,字颖甫,晚号拙巢老人,江阴人。临证数十年,疗效卓著。主张以研究经方作为学习中医的基础,被尊为近代经方大家。本书汇聚了曹氏主要著作《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和《曹颖甫医案》,以彰显曹氏的学术风范。


小药工:中医传统手工制作活动
¥14.99
本册小书结合现今社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同时从平凡生活出发,取材方便近民,工序简单易学,又不失中医药传统知识技能。希望在少年儿童心中树立动手的观念和执着于精的态度。制成品的利用率广,从而提高孩子们对各种传统中医药手工的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性较强的传统中药手工体验,使得中医药科学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生根。


跟名师做临床:医林伉俪三十年临证集粹
¥52.00
本书是作者跟诊赵和平老师、黄煌老师等各位老师时整理的医案与文章,及在实际临证中的个人行医感悟。其中有作者跟师学习时的人故事,也有作者治疗疾病时所思所想及授课教徒的讲稿。本书充分反映了作者学医历程及临床所得、所感、所悟,其中亦不乏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验方,如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复方斑蝥酊、治疗皮肤久不收口的拔毒生肌膏等皆久经考验。内容丰富翔实,文字优美,颇地气,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参考,也是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的通俗读物。


蔡柏脾胃肝胆病临证经验集
¥33.50
《蔡柏脾胃肝胆病临证经验集》系统整理广东省首批名中医蔡柏教授临证治疗脾胃肝胆病经验,可为当今临床提供中医诊治思路和方法,书中内容紧贴临床实践,所提供之经验用方均验之有效。


经方传承实录
¥54.50
本书为广安门医院博士生导师何庆勇的第三本书《经方传承实录》,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上篇为何庆勇及其硕士、博士、徒弟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治疗临床疑难病的医案实录,下篇为作者的学生介绍运用甘草干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黄土汤等经方的临床经验。

伤寒温病论:从《伤寒论》角度讲解温病学
¥119.50
本书是李宇铭博士对“寒温统一”的思考研究,是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期间作者给一批中医学生讲授的一门课。本书站在作者多年来研究仲景医学与《伤寒论》的基础,尝试贯通后世温病学的理论,本书的基本观认为,《伤寒论》之中已经有系统的温病学诊治理论,只要明白其本源理论,可以与后世温病学沟通,补充温病学发展不足,加深对仲景医学的认识。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介绍《伤寒论》的生理病理理论,即张仲景的基础理论,包括发病,正气与邪气,三阴三阳六经理论;中篇为伤寒温病概念辨论,比较温病和伤寒的多种定义,外感风热与虚热外感,《内经》的温病概念,对温病的发病理论作深讨论;下篇为叶天士《温热论》与吴鞠通《温病条辨》选讲,以张仲景解读后世温病学理论。


失智老年人医养照护实践:中医药特色护理手册
¥54.50
本书主要介绍阿尔兹海莫病的五行管理模式,提出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规范化中西医治疗。介绍了护理、照护营养、康复、人文关怀、健康教育等方案。根据中医五行属性的特点将学科进行系统归类,对于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生活照护,照护师的培训,融入到本书当中,使患者能够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照护者的负担。对于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伴随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躯体疾病,本书给出了保守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并可参考复制。是一本指导性较强的功能性图书。


医学辨正
¥25.50
《医学辨正》由清末医家张学醇编著,成书于清光绪庚辰年(1880),初刊于光绪辛巳年(1881),不分卷。《医学辨正》卷一由作者著,分为望闻问切失传论、诊脉部位错乱论等医论28篇。卷二由作者编注,主要论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主病,并按十二经治法不同列出相应中药。卷三由作者编集,论述全身官窍形体各部位及五脏主病,兼论淋浊、遗精等诸病29篇。卷四由作者编集,续论厥逆、疟病、咳嗽、痈疽以及妇科、儿科等疾病16篇。


清初扶阳名医:吴天士
¥23.50
吴氏医宗伤寒,精于脉诊,屡起疑难重症,特色鲜明。擅用附子,彰显火神派风格。善治阴证,尤精于真寒假热即阴火的辨析,此为本书之精华所在。善于思辨,独创许多新见解,予人诸多启迪。其3篇医话以破除时俗,针砭庸医流弊为主旨,观鲜明,语言犀利,颇多警世之句,值得品味。 本书特色突出,实用性强,市场前景没问题。读者需求多,应有较好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益。初版印数可以5千,再版应该没问题。


国医大师李士懋平脉辨证医案
¥44.00
李士懋教授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发展了脉诊。早期临床时,李士懋教授对脉诊并不是很重视,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使他独重脉诊的诊疗特色逐渐形成。他认为,“望闻问切”是四诊在诊断过程中运用的顺序,而不是重要性的先后排列,他将脉诊提高到在四诊中占据五成到九成。李士懋教授对中医的传承贡献还在于他弟子众多,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无数继承者。从医半个多世纪,李士懋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德行声名远播,吸引着众多学子慕名求教。


李佃贵经验传承:浊毒理论临证实践
¥32.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通过访谈、长期跟诊、处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动还原名老中医本人学医及从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临床诊疗专病的经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展示了李教授的大医之道,供读者了解李教授的为人、为医、为学、为师精神以及“浊毒理论”的核心理念;下篇展示了李教授的大医之术,供读者学习李教授的临证技法。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成为一个合格中医人才的青年医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习得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为日后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为中医爱好者、患者科普中医文化知识,为中医药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何晓晖经验传承:脾胃学术思想临证实践
¥51.50
国医堂专家,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013年获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省劳动模范。在脏腑理论、体质学说、辨证论治、盱江医学、中医动物模型等方面均有突出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在脾胃理论方面具有独特的学术见解,他创立的“胃质学说”、“脾营学说”、“气化病从脾胃论治”、“脾胃病辨病-辨证-辨体-辨时四辨一体诊疗模式”、“衡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等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人体阴阳实质论
¥39.50
本书从理论层面全新阐释中医阴阳理论的现代观,认识到了阴阳的物质基础即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将中医理论中抽象的阴阳概念与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从全新视角认识和理解传统中医学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及研究,


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表格速记(2022)
¥50.00
这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资深专家编写的《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通关系列》丛书,严格按照《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的要求行编写,紧扣大纲、重突出、直考,是考生复习用书的极佳选择。 该丛书包括《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拿分考典》《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表格速记》和《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前冲刺2500题(精解)》,主编团队拥有多年医考培训经验,精心研究历年考试命题规律及特,对考试重、难把握准确,值得信赖。 同时,随书赠送由阿虎医考提供的30小时精讲视频。此外,更多视频内容等可选择阿虎医考2022年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精品课、VIP题库。


裴正学医话医案集
¥54.50
裴正学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著名专家,他独创的“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为促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探明了道路、找准了方向。裴正学教授的医学思想和毕生的临床经验及验方,是甘肃省医学界乃至全国医学界的宝贵财富和宝藏,非常值得深度挖掘、广泛传播。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裴教授众弟子对其临床典型医案的记录、讨论和解读,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深了解裴正学教授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在临床辩证施治之法的方便之门。编辑和出版本书,意义深远,弥足珍贵


从脾胃论治妇科疾病
¥39.50
从脾胃论治妇科疾病,其思想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学派”代表人物李东垣的《脾胃论》。《脾胃论》中提出“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在理论与组方上皆重视升发脾胃之气。本书通过分析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生理、病理特,以及中医学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整理归纳脾胃与女性生理上的关联,及脾胃病理与妇科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临床有效病案,总结妇科疾病在辨证治疗过程中从脾胃论治的立论依据,从而得出结论:健运脾胃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本书拓展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思维和用药思路,突出中医的整体辨证思维,适合中医临床妇科医师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