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汇笺
¥39.99
《本草汇笺》,清代顾元交编撰,成书于清康熙五年(1666)。正文凡十卷,前附“天元芥说”,概述五运六气,次附药图264幅(多为药材图)。正文参照《本草纲目》分草、木、果、谷、人、禽、兽、虫、鳞、介、玉石、水、火、土14部,共载药397种。每药论述不拘体例,主要涉及性味、主治、归经、应用等。正文后附“总略”,为作者概述诸家本草理论及用药观点。该书选药精当,既博采诸家之长,又间有自己心得,论述简明,有裨实用,可供本草学习与研究参考。 此次以清康熙五年(1666)龙耕堂本为底本进行整理。
古今医家经论汇编
¥39.99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李氏医鉴
¥39.99
朱姝、刘源香、张蕾、刘国伟、魏珍珍校注的《李氏医鉴/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是一部综合性医书,清·李文来撰,刊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全书共十二卷,其中正文十卷,续补二卷。正文以疾病为纲,每一种疾病下**医论,精述疾病证洽,次列常用古方,末附《本草备要》等*作中相关药物的主治注释。卷之一为头面、口鼻疾病,卷之二为口、舌、齿、耳疾病,卷之三为身体各部杂病,卷之四为脾胃、外感疾病。卷之五为暑病、黄疸等疾病,卷之六为肺脏杂病,卷之七为疟疾、大小便等疾病,卷之八为妇、儿、外、骨伤等各科杂病以及急救良方,卷之九及卷之十为医论。此外,又以杂证及伤寒有未备者,辑为《续补》二卷,末附三焦命门辨一篇。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贻安堂刻本为底本。
脉义简摩
¥39.99
《脉义简摩》八卷,清·周学海撰,脉学专*,为《周氏医学丛书》之一。作者参阅《脉经》《诊家枢要》《诊宗三昧》等有关文献五六十种,结合个人对脉学的研究心得,撰成此书。内容丰富,阐发深而有独到见解,为清代中医脉诊学专*的代表*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临床实用价值。《脉义简摩》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行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池阳周学海刻《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
沈丕安风湿免疫病治疗经验集
¥39.90
本书为一部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在中医风湿免疫病领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名医简介”对沈丕安名中医做了简要介绍;“学术思想”系统阐述了沈丕安在中医风湿免疫病领域的学术思想;“经验特色”以疾病为分类,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沈丕安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特色;“跟师临床”对应“经验特色”中的疾病顺序,每个疾病列一到数个病案,详细记录患者的诊疗经过、疾病预后及转归等临床信息,每个病案后附有“临证心得”“用药滴”“释疑解惑”,可供研习者一步揣摩学习。 本书可供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指纹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39.90
本书在学习、综合各家指纹学说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指纹形成和演变方面的不同见解;在整理、完善指纹结构学说的同时,提出了箕形纹、斗形纹和弓形纹之外的第四种具有一定医学意义的纹类——异常结构纹。书中提出了病理性指纹和病理性构件的概念,前者为异常结构纹、弓形纹及逆向纹类等;后者有点状、K状和X状纹等。此外,还有对指纹的“正、逆”讨论,以及各类指纹在不同指位上的分布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提出了指纹与血型之间匹配的规律,并对该发现和部分病例进行讨论,提高了预测的准确率,具有可靠的健康预测和优生优育评估价值。
医林类证集要:中
¥39.84
《医林类证集要》,明代王玺编撰,成书并刊行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即[春德堂本]。全书10 卷,前八卷以各科病证为门,卷一为中风、厉风等16 门,卷二为伤风、中寒等16门,卷三为气、痰饮等8 门,卷四为伤寒1门,卷五为积聚、脾胃等9门,卷六为胀满、水肿等12门,卷七为痈疽发背、疔疮等6门,卷八为遗泄、淋等17门,凡85门。卷九为妇人门,列月经不调、血气作痛等。卷十为老人、小儿2门,老人门列治法、食戒及酒方、粥方等,小儿门列观形、察色、听声、视手纹等诊法及疾病证治。各门一般先为总论,后列治法、灸法及易简诸方。本次整理以明成化十八年(1482)春德堂刻本为底本。
医林类证集要:上
¥39.84
《医林类证集要》,明代王玺编撰,成书并刊行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即[春德堂本]。全书10 卷,前八卷以各科病证为门,卷一为中风、厉风等16 门,卷二为伤风、中寒等16门,卷三为气、痰饮等8 门,卷四为伤寒1门,卷五为积聚、脾胃等9门,卷六为胀满、水肿等12门,卷七为痈疽发背、疔疮等6门,卷八为遗泄、淋等17门,凡85门。卷九为妇人门,列月经不调、血气作痛等。卷十为老人、小儿2门,老人门列治法、食戒及酒方、粥方等,小儿门列观形、察色、听声、视手纹等诊法及疾病证治。各门一般先为总论,后列治法、灸法及易简诸方。本次整理以明成化十八年(1482)春德堂刻本为底本。
医林类证集要:下
¥39.84
《医林类证集要》,明代王玺编撰,成书并刊行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即[春德堂本]。全书10 卷,前八卷以各科病证为门,卷一为中风、厉风等16 门,卷二为伤风、中寒等16门,卷三为气、痰饮等8 门,卷四为伤寒1门,卷五为积聚、脾胃等9门,卷六为胀满、水肿等12门,卷七为痈疽发背、疔疮等6门,卷八为遗泄、淋等17门,凡85门。卷九为妇人门,列月经不调、血气作痛等。卷十为老人、小儿2门,老人门列治法、食戒及酒方、粥方等,小儿门列观形、察色、听声、视手纹等诊法及疾病证治。各门一般先为总论,后列治法、灸法及易简诸方。本次整理以明成化十八年(1482)春德堂刻本为底本。
叶橘泉点滴经验回忆录
¥39.68
《叶橘泉点滴经验回忆录》是中医临床家叶橘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叶橘泉先生历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副院长、南京药学院副院长等职。 《叶橘泉医集》丛书主要包括“医话三书”“方证三书”“药证三书”,其中“医话三书”包括《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叶橘泉临症直觉诊断学》《叶橘泉点滴经验回忆录》;“方证三书”包括《叶橘泉近世国药处方集》《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叶橘泉临证实用方剂》;“药证三书”包括《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叶橘泉实用经效民间单方》《叶橘泉食物中药与便方》。 作为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的叶橘泉先生,十分重视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本书《叶橘泉点滴经验回忆录》是关于“中医药学”研究与实践的论著。 本书收载了叶橘泉先生于1927~1988年间撰写的148篇文章,内容丰富,涉及范围较广。书中既有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论述,也有中医临床的各种医案;既有他多年来精心研究与临床使用中医方药的经验,也有讨论中医文献研究的方法。此外,他还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列举了各种有效的中草药疗法。 本书不仅可供中医药专业人员参考,也是普通群众的有益读物。
中医治法学
¥39.68
《中医治法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历代中医治法学理论,对汗法、和法、下法、利法、化湿法、清法、温法、活血法、补法、吐法、固涩法、驱虫法、祛痰法、理气法、消导法等15个大法溯本求源,阐发提高,并对其源流、概念、外延、内容、应用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回顾,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历代治法的配伍、应用技巧与规律;展示了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及临床应用情况,并通过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整理,展示了各种治法在临床的具体治疗方法,冀以开阔治疗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和遣法组方技艺;同时《中医治法学》遵循中医理论,系统总结中医治疗规律,不但示人以法、示人以方药、由方见法,而且示人以规矩、予人以技巧。《中医治法学》始终贯穿以法为纲、由方见法的编写思路。 《中医治法学》内容丰富,体例新颖,思路清晰,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切合临床实际,立足实用,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学研究生,以及从事中医医疗、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草汇纂
¥39.68
苗彦霞、赵宏岩校注的《本草汇纂》清·屠道和*。该书三卷,收载药物56。种,分平补、温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寒涩、收敛、镇虚、散寒、驱风、散湿、散热、吐散、温散、平散、渗湿、泻湿、泻水、降痰、泻热、泻火、下气、平泻、温血、凉血、下血、杀虫、发毒、解毒、毒物31类,简介了药物的性昧、归经、主治功效、用药宜忌、配伍禁忌,以及品种优劣,附录为日食菜物及脏腑主治药品。本次整理以清同治二年(1863)育德堂刻本为底本。
中医门径
¥39.50
本书名为《中医门路径》,由山东省枣庄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枣庄十大名医刘翔关于中医门的讲稿整理而成。刘翔曾多次办班,教授中医爱好者及初临床的医师学习。作者从气火(能量)、气化、气机角度讲述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将气火(能量)的产生,主要是心肾功能;第二部分讲气火(能量)的运行,主要是六经的功能;第三部分讲气火(能量)的载体,主要讲肝、肺、脾胃的功能;第四部分讲中医思维方法、运气学说及八卦理论。
中医天道:中国古天文解密《黄帝内经》、斗历版《伤寒论》
¥39.50
本书讲述中医五运六气的天文渊源,结合临床印证中医“天人相应”的合理性,以古代天文知识为主,临床为辅,介绍伤寒钤法日干支治病的运用诀窍,不仅构建出《内经》的核心内容,而且复原完整的《伤寒论》,指出医圣文本之中的内在逻辑,与中医临床紧密衔,验证于当下。
新肘后方
¥39.50
中医七七级校者有年龄优势,经历丰富,毕业40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一方名医,积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该书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77级优秀者每人1-3个临床上经常使用,疗效明显的方剂和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以此为先导,可以做成各大院校的系列丛书。
徒手治病40年:正骨理筋疗法集萃
¥39.50
全书共有11章,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介绍了骨、关节(骱)和筋的主要特和作用,以及筋伤的病因、诊断、中医传统治疗手法等;也对正骨理筋的要术、观、禁忌及常用内服、外用中药及功能锻炼(导引),行了阐述。在各论中介绍了各种常见筋伤疾患85种及相应的治疗手法,在载我院已故著名骨伤科刘寿山前辈正骨理筋传统手法基础上,又将其中医伤科理论观编部分章节中,以便于学习者继承和发扬。本书附有插图,图文并茂,内容简练扼要、实用。
黄元御用药心法
¥39.50
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他熟谙医理,精通道、经,功底深厚,颇多创新;医术精湛,经验独到,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其晚年所著《长沙药解》和《玉楸药解》,专门对仲景著作中的方药,结合自己丰富的临证遣方用药体悟详加笺解疏证,是其重要的临证药物著作,颇具参考、研究价值。 本书即汇集黄元御《长沙药解》《玉楸药解》二书中所论中药453种,重新整理编纂,以药为纲,先药后方,分述阐发,主题突出,条理分明,脉络清晰,较好展现了黄元御的临证用药心法。所有药物均按音序排列,药论则标明出处,便于检索查阅。 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各科医师及黄元御研究者。
针灸杂悟:创新百孝针灸疗法
¥39.50
本书是赵百孝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的总结,共分为5个章节,1.成长经历:故土汲养、首都增识、英伦磨砺、不惑前行。2.针道探究:针灸层次论治体系的发掘与构建,经络诊察是针灸诊疗的关键环节,针刺治神中的气功因素,中医对梦的认识与辨梦论治,针灸治疗言语疾病。3.经络诊察:经络诊察的基本方法与内容,人体各部经络诊察及临床意义。4.灸法创新:灸法的优势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百孝灸法。5.临证心悟论述了眩晕等18种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柳氏家传方及其应用:栖邑济生堂治验录
¥39.50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是由柳吉忱、柳少逸、蔡锡英等及其门生几代人,经过百年的辛勤耕耘,深览博采,磅礴会通,传庚续,不断总结完善发展起来的。以“三观”——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辨证观;“四论”——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疾病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一法则”——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为指导思想;临证以方证立论法式为学术特;以“取法于上,筑基国学,以道传术,熟谙经典;天人相应,形与神俱;古今贯通,中西兼容;全面诊查,四诊合参;三辨合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杂合以治,四方交融”等八大特色为流派特征。以中国象数医学、内伤性病机四论体系、 太极思维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复健医学体系(医经派针术、医经派灸术、医经派推拿术、广意派小儿推拿术、脑瘫中医治疗康复技术等临床医技体系)和以“方证立论法式”临床应用体系为学术架构,理论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全面,临证技术丰富,临床方法成熟,学术特色丰富的一个中医学学术流派。 当前经方应用为许多医者关注,其应用较难掌握。柳氏医派崇尚“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学术思想内涵,其经方应用经验成熟。 本书名为《柳氏家传方及其应用》,将柳氏家传方结集,并附以医案,加以解析,向读者示以家传方应用之妙。
佛州汉唐跟诊日志:师从倪海厦先生见闻录
¥39.50
倪海厦先生在中医界素有盛名,对经方运用之妙令人叹为观止,屡起沉疴,妙手回春。先生悬壶四海,普同一等,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创办“汉唐中医学院”济世救人,并以医德医技折服众生,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各界精英,而林大栋博士就是其中之一。此书详细记载了林博士师从倪海厦先生的中医学习之路,对倪海厦先生的学术精髓、经典医案和济世慈心一一记录,以慰先生在天之灵,以启后学杏林之路。
经方拍案
¥39.50
张立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武维屏教授,学问崇仲景之术,临证处长沙之方。后遇冯世纶教授,触和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张立山教授从业肺科,临证所遇多为呼吸疾患。觉仲景之法,切合临证:外感发热,常有小柴胡汤一剂建功之时;哮喘病患,屡见射干麻黄汤令痰出喘平之例。咳嗽痰喘,皆可以六经辨证:发热胸闷,俱可从伤寒求法。张立山教授每遇病患,先从长沙处寻法,效与不效,反复揣摩。本书为其全国历年经方会议演讲的医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