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双惟新论
双惟新论
左铮云,朱卫丰
¥15.70
在“基础素质”理论的顶层设计下,江西中医药大学构建了以“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有思想”为培养原则,以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为培养内容,以激励机制、内化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为培养路径的“144双惟实践模式”,使学生建立赢在终点的价值取向,追求人生的不断完善与自我超越。 本书包括三卷,分别是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双惟”模式实践应用研究、“双惟”学子博论。
49元5本 医学汇函:全3册(下)
医学汇函:全3册(下)
(明)聂尚恒
¥33.26
  《医学汇函(套装共3册)》包括《医学汇函·上》《医学汇函·中》《医学汇函·下》,共三册。《医学汇函(套装共3册)》共十三卷,另有序目及首卷,明代聂尚恒编撰于明崇祯元年(1628)。首卷列释方、历代医学姓氏、医学或问及诸家要论,卷一为《王叔和脉诀》,卷二为《八十一难经图解》,卷三至卷十一为临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卷十二至卷十三列本草内容。本次整理以明代崇祯年间跃剑山房本(首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医学辑要
医学辑要
(清)吴燡
¥12.00
  《医学辑要》四卷,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吴燡编。本书首论望诊、闻诊:次论诊脉及各种脉象,其中诸病宜忌脉、趺阳少阴脉说为他书所略;*后列桂枝、麻黄、小柴胡、续命汤等三十六方,以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治疗八法与杂录等。全书论述四诊,而于切脉尤为详明,认为浮、沉、迟、数、滑、涩为脉理大要,据此可以提纲挈领。除传统的二十八脉外,还记叙了毛、钩、石、濡、清、浊脉,以及五脏死脉、妇人脉与幼孩脉法等。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艾灸操作规范
艾灸操作规范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24.50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艾灸操作规范(WFAS STANDARD 003:2013)》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49元5本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郾第3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调理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郾第3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调理
中华中医药学会
¥12.21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健康管理规范第3部分:中医健康调理(T/CACM 006/3-2016)》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第3部分。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洪净、何清湖、陈燕、朱正刚、孙贵香、刘旺华、李铁浪、曹淼、石溪溪、朱明芳、胡彬、林静、毛果、刘莎莎、梁百慧、方森。本部分技术顾问(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琦、孙光荣、张伯礼。
49元5本 中医临证指南——临床思维学导论
中医临证指南——临床思维学导论
王伯章
¥43.50
由王伯章主编的《中医临证指南(临床思维学导论)》通过对中医原创思维及其原理、中医经典的临床思维方式、古代分科临床思维特色、辨证论治的历史架构评议、现代医家思维经验的梳理,厘清了拓展临床思维的门径,对中医思维方式源流行了系统、全面的引导与介绍,同时融作者行医近50年、从事中医临证思维理论与临床探讨30余年的心得,可指导中医辨证、诊治及临床疗效的提高。
49元5本 女科指掌
女科指掌
叶其蓁
¥35.75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49元5本 医经允中
医经允中
(清)李熙和
¥54.94
  《医经允中》系清,李熙和所*的一部综合性医 *,全书分24卷,书中纂集《内经》《脉经》《伤寒 论》《神农草经》诸书内容,分别从医理、脉理、诊 治、用药等专题予以阐述。其中,首卷为总论;卷二 至四论脉,分述36脉象、16种怪脉及脏腑阴阳脉等; 卷五至卷十六论病,将《内经》原文分隶于诸证,侧 重阐明医理,而不载方药,仅《动气》及《妇人保产 》两篇略载数方;卷十七至卷二十三论药,以脏腑各 有温凉补泻之宜分配之;末卷集论医格言及延年要诀 。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二年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慎斋遗书
慎斋遗书
(明)周之干
¥27.00
   ?《慎斋遗书/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明代医家 周之干*,系周氏晚年治学心得及其临证经验之汇编 。全书共十卷。卷一至卷五分载阴阳脏腑、亢害承制 、气运经络、望色切脉、辨证施治、二十六宇元机、 用药权衡、炮制心法、古经解、古方解等医论,辑录 古今名方90首。卷六至卷十分述寒热、内伤、虚损等 内科杂病及妇人、小儿、五官、外科90余种疾病的诊 治心得,间附其验方、验案以佐证其说。论说皆宗医 经要旨,旁及元素、东垣诸家之说,并会通其师薛己 心法,结合其数十年临证经验而予以阐发。本次整理 以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目耕堂刻本为底本。
松菊堂医学溯源
松菊堂医学溯源
(清)李奇勋
¥62.00
《松菊堂医学溯源/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清代李奇勋《宇德树》所*,是一部中医理论综合性* 作。全书共41卷,卷一至卷五为阴阳类钞,论述(欲溯医学之大源者,非阴阳无以端其始):卷六为五行约旨:卷七为时令考;卷八为四时调摄:卷九至卷十一为五运六气直格;卷十二为人身全体;卷十三为营卫省度:卷十四为经络骨度:卷十五为脉矩,附奇经八脉;卷十六为色诊汇征;卷十七为镜人集;卷十八至卷十九为治症提纲:卷二十至卷四十一分别为肝、心、脾、肺、肾、三焦、心包络、胆腑、胃、大肠、膀胱等,其中卷十三.卷十七.卷三十九,卷四十一有目录,正文阙如。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中医传承思辨录
中医传承思辨录
单志华
¥13.30
本书是中医临床家单志华先生跟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学医暨临证四十年手记,是中医传承的一个生动文本,是作者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独立思考与临证的思辨实录。全书共分仲景学术专题探讨、医论医话拾零和经络腧穴探讨三部分。其中,仲景学术专题探讨为本书重点部分,作者立足临床,文字强于思辨,针对仲景学说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如用大量篇幅将《伤寒论》中的时空辨证格局做了全方位的分析探讨;对百合病与肺藏魄关系的规范与定位;对大青龙汤条文难点的剖析与论证;结合临证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深层内涵剖析;师承“辨证知机论”破解《伤寒论》第181条等。学术视角新颖,颇具原创性与可读性。书中还对肝硬化腹水结合临床提出中医论治四法;从精神情志上对孙思邈与十三鬼穴做了专题探讨与诠释;本医道同源,明确提出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对丰富治疗思路很有价值;此外,针对运气学说中“十干化运”问题,结合古代天文背景做了详细推导与论证,风格别开生面。
49元5本 精准辨证 分期治癌——李斯文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撷粹
精准辨证 分期治癌——李斯文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撷粹
郭利华,李艺 
¥23.98
《精准辨证 分期治癌:李斯文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撷萃》为李斯文教授四十余年临床经验的结晶,并由李斯文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结合跟师的临床体会总结而成。《精准辨证 分期治癌:李斯文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撷萃》分医家小传、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案举隅、用药经验、诊余漫谈六个部分,条理清晰,重突出。指导性强,适合中医理论研究者及临床工作者阅读。
49元5本 星耀杏林——凌耀星教授从医70周年经验集
星耀杏林——凌耀星教授从医70周年经验集
吴士延
¥17.50
吴士延主编的《星耀杏林》为凌耀星教授名老中 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学生临床跟师期间整理的医案 、医话、心得、经验集锦。全书分为三篇:**篇为 治病篇,包括肿瘤病及疑难杂病的治疗,载临床医 案53例、医话20篇,并对凌耀星教授临床验案及经验 行了深分析。第二篇为治未病篇,包括健脑养生 及膏方养生,总结了凌耀星教授防衰老、延年益寿的 健脑养生法以及传统膏方治未病的临床经验,载八膏 方医案、10例,体现了强身防病,防重于治,即《内 经》“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第三篇为学术传承 篇,介绍了凌耀星教授名老中医工作室及名师工作室 情况,并收工作室继承人撰写的临床心得。篇后附 有凌耀星教授*作、论文一览?br/>
49元5本 古今医家经论汇编
古今医家经论汇编
(明)徐常吉
¥39.99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49元5本 医学粹精
医学粹精
(清)陈嘉璴
¥29.65
   陈嘉璴编撰《医学粹精》,清代医家陈嘉璴编撰 。本书为慎斋学派传学之秘本,辑集五书,多为周之 干及其门人弟子所*,包括周之干撰、陈嘉璴注《脉 法解》二卷,周之干撰《慎斋三书》三卷,还选录周 氏门人查万合所撰《正阳篇选录》,明代胡慎柔所撰 《五书要语》一卷,另有陈嘉璴所撰《笔谈》一卷。 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十四年(1749)道南堂刻本为底本 。
49元5本 医宗撮精 折肱漫录
医宗撮精 折肱漫录
(明)黄承昊
¥27.62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49元5本 内经提要
内经提要
(清)王鸿骥
¥17.00
《内经提要》共四卷,其中《素问提要》三卷,《灵枢提要》一卷。其内容为王氏摘录《素问》、《灵枢》之精粹,所选经文均一一标明篇章出处,并酌加简要批注,便于初学者检阅诵记,由约而博,藉以登堂室。本次整理以清宣统二年庚成(1910)刊本(成都闲存斋藏板)为底本。
49元5本 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要
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要
余仲权,林建华 
¥30.08
余仲权(1912—1991),四川省万县人。*名中医 针灸学家。在数十年的针灸临床、教学中,余*古 践今,兼收并蓄,临床上娴熟地运用中医辨证施治、 整体观念及脏腑经络学说,指导遣方配穴,紧扣病机 设计治疗方案。把皮肤滚针和毫针结合起来治病,是 其针灸医术的重要特色之一?br/> 林建华、马烈光编*的《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 要》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原名《经穴 运用辨证学》),以经络为纲,病证为目,对每一经 的主治功用加以归纳;再根据十四经主治小结,以病 证为纲,把十四经腧穴主治行对病对证的整理归纳 ,从而为临床辨证运用经络腧穴提供依据?br/>
49元5本 临床中药学
临床中药学
周祯祥、唐德才
¥36.62
《临床中药学(供中药学、中药制药专业用)》是根据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的精神,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宏观指导下,以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与医疗卫生实践接轨、为临床服务为目标,依据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和实际需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建设的,旨在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和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   《临床中药学(供中药学、中药制药专业用)》始终坚持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中心,牢牢把握人才培养与行业准入两个基本点。在传承历版《中药学》教材的基础上,注重科学设计、整体优化,在理念和思路上有突破、在体例和内容上有亮点。一是规范了中药名词术语,在每章概述中对常用名词术语进行了梳理和诠释,使概念更加明晰。二是增设了常用中药处方用名,为临床正确处方用药奠定了基础。三是增设了中药的功效专篇,凸显了中药功效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四是增选了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的方剂以例证中药。五是在每药下增设了性能特点,融汇了历代本草的经典论述,体现了中药学术的传承性,增强了药物效用的说理性。六是增设了用药甄别,突出了辨证用药的特点。   《临床中药学(供中药学、中药制药专业用)》分为总论、各论和附篇3部分。总论共分5章,依次为绪论、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品质和中药的应用。各论共收载临床常用中药465种(包括附药65种、参考药67种),按其主要功效分为23章。每药依次以处方用名、主要药性、基本功效、性能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用药甄别、现代研究和备注等内容介绍。附篇为中药名称源流考辨、中药常用命名方法和中药索引。
49元5本 得心集医案
得心集医案
(清)谢星焕
¥36.19
中医古籍,對於學習中醫的人來說還是需要看看的。這一系列的書籍都相當不錯。
49元5本 张卿子伤寒论
张卿子伤寒论
(明)张遂辰
¥35.75
  《张卿子伤寒论》由明末张遂辰著。书凡七卷,卷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癌湿暍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卷三至卷六阐述六经病脉证并治;卷七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张卿子伤寒论》运用《内经》《难经〉理论注解《伤寒论》,通过对《伤寒论〉的阐释,从临床角度验证经典,采用阴阳、寒热、虚实、营卫、气血、邪正退等理论,明辨其义,以经解经,以论证论。本次整理以清初刻本圣济堂藏板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