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寻源
¥24.42
《伤寒寻源/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吕震名撰,全书分上中下三集。上集为伤寒正名,首辨风、寒、湿、温、热之源流,详论六经辨证诸法;中集辨识发热、恶寒、恶风、潮热、寒热、烦躁等诸证,并将其疑似之处予以鉴别;下集汇集桂枝汤、桂枝加桂汤、葛根黄连黄芩汤、麻黄汤、小青龙汤等113方,阐述仲景治疗大法,循其矩矱,论述辨析。该书是一部研究《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探历圣之渊源,综诸家之得失的*作,为后世医家所重。本次校注以清咸丰四年甲寅(1854)吴门潘遵祁刻本为底本。


素问灵枢类繤约注
¥24.41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三卷,系明末清初徽州* 名医家汪昂所*。书中摘录《素问》《灵枢》除针灸之外的精要内容分类纂注。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九类,博采王冰、马莳、吴崑、张志聪四家注释,再兼以自注。因其所选经文多为精要,又以类相从,且以临诊之验参注,辞简义明,故对阐发经旨颇有裨益。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九年(1600)还读斋初刻本为底本。


中医美容学(新世纪)
¥24.00
本书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美容系列教材之一,由全国十余所院校参编,可供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美容专业本科生使用。2005年11月*次出版,此后每年重印。但由于出版社时间已经较长,作者对书稿行了修订以适应当前之需。此为该书修订版。


针灸不痛手法绝招:百病针灸治验
¥24.00
《针灸不痛手法绝招--百病针灸治验(附光盘)》系统介绍了针灸腧穴、手法、处方概述。重介绍了1OO多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疾病概述、治则、处方和方法。还介绍了无痛针灸法,古老而又有效的奇刺法、扬刺法。配有动态光盘,光盘中介绍了中风、带状疱疹、肥胖、老年性疾病等针灸治疗方法,演示了奇刺法、扬刺法、双手针无痛手法等。


眼科要旨
¥24.00
《眼科要旨》为清代道医张廷桂所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总论眼科疾病的基本理论及辨证诊治要,收载《详目源论》等十篇眼论;中卷首列《外障》《内障》病症,然后列《五脏分门治药》;下卷收录《伤寒愈后目疾》等眼科病症的单方、验方,以及摘录自《审视瑶函》的阳丹、阴丹、制炉甘石等眼科外用药物制备法。本书认为,眼睛的根本在于五脏之气血,气血是眼科的生理病理基础,故十分强调气血与五脏的辨证论治;注重发挥五轮学说,对于五脏配属论治,设置专篇行阐述,以五脏为纲,立法统方;强调内治治本,主张用药平和、发散、滋润,易治者用药须平和,难痊者用药应滋补;反对滥用药刀针,严格其适应证与禁忌证。此次整理,以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为底本行整理。


老医治难病——燕赵名医薛芳50年临证经验
¥24.00
薛芳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之一。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以善治心血管病为主的内科疑难重危病症而著称。 《老医治难病:燕赵名医薛芳50年临证经验》较完整地收录、整理了薛老临证50多年治疗内科疑难危重病症的思路、方法及经验体会,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肺心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等疑难病症,内容丰富,经验独到,方法具体,体会深刻,切合临床,真实反映了一位名老中医以人为本、扎实临床、不懈探索的大医精神,颇具实用及参考价值。


王孟英
¥24.00
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号潜斋,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医家。作为温病学派之集大成者,王孟英注重经典,广采叶桂、薛雪、吴瑭、章楠等诸家言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温病理论多有发挥。另外,王孟英在诊断、辨证、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临床经验,充分反映在传世的医案、方书、评按著作中。本书内容包括王孟英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亲献民间验方与特色疗法
¥24.00
《亲献民间验方与特色疗法》一书囊括了200多位民间、基层医师献出的经验方和特色疗法近300个,内容翔实,简便易用,价廉高效。这些药方和治法,均为广大民间、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智慧结晶,对广大中医药从业者和爱好者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24.00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作为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贯穿于中医理论建构与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从古代天人关系的含义与演变、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的建构、天人合一与中医临床实践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中医学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生态一时间”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可作为中医专业学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提高理论与临床水平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员参考。


经典经方本如此
¥24.00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贠克强先生除对《内经》中一些学术问题追根溯源式的探讨和展现外,主要是就仲圣《伤寒杂病论》中一些具争议性、模糊性问题的掘幽探微,以及对经方医学的本质钩沉。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作者并非追逐当下风行的经方学术流派,而是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探索,结合自身充分的临床实践,苦心挖掘病证和经方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提出“方机对应”的经方思想,另辟蹊径而触及了经方医学之三昧,找到了经方医学之根本,对广大中医同仁和经方学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尚有作者对中医特定之络、膜和玄府气液三大学术以及一些中医大要的本质探讨和实践,颇有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
¥24.00
概念是理论建构的细胞,理论可以说是概念之网络。邢玉瑞编*的《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围绕中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运用逻辑学、发生学、诠释学等方法行考察分析,以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并揭示了中医学概念的特,研究了部分概念的发生,对当前中医概念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行了述评。


医编心悟:中医出书六讲
¥24.00
以作者与编辑双重身份,揭秘医学出版的那些事儿。让作者明白出版,为出版社培训作者。全书共分六讲,从立意、选题、撰写框架、与出版社沟通、与编辑沟通、宣传几个方面介绍医学出版的相关知识。既是新编辑行的普及读物,又可为作者总结选题提供思路。


名医辨体质瘦身吃出来
¥24.00
本书汲取了北京市名老中医的丰富经验,结合中医相关理论,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食疗定制,本书内容详实、版面活泼、文字简练,集科学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与一体,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图说《黄帝内经》
¥24.00
本书尝试用轻松的漫画方式传达经典中蕴含的大智慧。漫画中,父亲任性,儿子纯真,萌狗旁观评说。三个角色场景演绎,真情实感,举重若轻,诙谐幽默。力求传神达意、深浅出,为严谨的经典增添趣味,让抽象的哲理形象表达。漫画独特的视角和魅力,或能帮助普通大众近经典、理解经典普、受益于经典。中医药文化校园活动中,喜闻乐见的中医文化读物,增添广大青少年对经典的热爱。品读经典,传承精华。用中医学思想智慧金钥匙,中华文明宝库。让以人为本、阴阳中和、整体观、辩证观、形神观、治未病之思想文化传播世界。 本书从《黄帝内经》五篇中节选行诠释、解读。有如揭冰山一角,为发现起;有如掘宝矿一隅,为采真金。“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领略经典魅力,依从经典指引,走中医,享受中医,收获生命智慧。 本书节选的《黄帝内经》原文及其今译,依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内经选读》。


筋膜学
¥23.99
《筋膜学》由原林等所著,是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数字虚拟人”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课题“中医经络的筋膜学基础研究”基础上编写完成的。内容包括:论述生物进化过程中,单胚层生物的细胞外基质、两胚层生物的中胶层、三胚层生物的间充质、人体的结缔组织支架属于同源结构;讨论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在神经和免疫系统参与下构成的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阐述人体的两大功能系统,即由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构成的结缔组织支架组成支持与储备系统,和由已分化的功能细胞组成的功能系统,前者为后者提供支持与储备,是机体维持较长生命周期的基础;揭示人体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与中医经络的解剖学基础具有密切相关性,这将有助于揭示传统医学各种疗法的生物学机制。《筋膜学》适合医学院校师生和研究院所的医务工作者参考阅读。


医宗宝镜(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23.98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6:医宗宝镜》清·邓复旦一生平不详一所撰。全书分四卷,其中卷一述药性,卷二列医方,卷三论诸证,卷四为脉学。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三年(1798)凌云楼刻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6:医宗宝镜》为清代的一部综合性医书,旧题作“龙虎山张真人秘本”,具体成书年代不详。全书分为四卷,其中卷一述药性,卷二列医方,卷三论诸证,卷四为脉学,且各部分内容大都出自历代中医名著精华。其内容虽属转引荟萃,鲜有己见,然其编排自成一体,采摘广博精要,仍不失为一部医学入门及普及佳作。该书初刊于清嘉庆三年(1798),由凌云楼梓行,是为“清嘉庆三年戊午凌云楼刻本”;至清末由上海蜚英书局据初刻本石印出版发行,此即“清末上海蜚英书局石印本”(简称蜚英书局本);民国时期则出现有“民国上海文瑞楼石印本”及“民国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两种版本,其流传也更为广泛,传世的印本数量颇丰。


奇症汇
¥23.98
《奇症汇》为清?沈源撰写。本书根据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公元1786)刻本整理,其中卷之二*章耳第九节耳聪中有部分缺失,已在本书中用省略号代之标出。底本系现存*早版本,若为底本明显错误,则予以纠正。底本中的异体字、繁体字统一以规范字律齐,如“?u”改为“即”,“滙”改为“汇”等。全书将三级标题插正文,以便读者阅读。


养性轩临证医案(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23.98
《养性轩临证医案》,又名《临证医案》,清代古暨阳半读斋主人撰,共载医案740余则,其中收录尤在泾《静香楼医案》33则。内容涉及外感、内伤、妇科、外科、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医案记述有详有赂,详者千余字,略者不足二十字。多数医案记述患者姓氏居里、临床症状、色脉舌象、辨证用药等。本次整理以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养性轩临证医案》手抄本为底本。 《养性轩临证医案》,清代古暨阳半读斋主人著。该书记载外感、内伤、妇科、外科、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共载医案740余则。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案医话医论09:养性轩临证医案》缺少序言和后跋,所用很难准确断定该书的成书年代。 本次整理使用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养性轩临证医案》手抄孤本为底本。底本封面简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案医话医论09:养性轩临证医案》为《临证医案》,但内文首页全称《养性轩临证医案》,此次整理改用全称。 有关整理方法说明如下。 1.采用简体横排形式,对原文加以现代标点。 2.底本中繁体字、俗字、异体字、自造字予以径改,不出校。一字多义、多音的古字酌其文义于首见处出注。通假字不改,于首见处出注说明。难字、生僻字酌加注释。 3.书中较为疑难或生疏的人名、官名、方名及专业术语等出校说明。 4.底本中用符号代表文字者,皆据其文义改为文字。 5.底本明引前代文献者,简注说明。 6.底本中药属异名者出注说明。无法考证的中草药名,出注存疑。 7.将底本一、二、三册分别列为卷一、卷二、卷三,卷一、卷三无目录,为保留原貌,未予补入,保留卷二原有目录。 8.底本卷一原有“古暨阳半读斋主人著琴川素愚秦士俊藏”,今删。底本卷二“中风”前有“静香楼医案卷之一古吴饮鹤山人著”,今删。 9.所收录《静香楼医案》有关医案,皆出注说明。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神经根型颈椎病
¥23.98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包括:带状疱疹、贝尔面瘫、抑郁症、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偏头痛、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便秘、腰痛、原发性痛经、坐骨神经痛、失眠、成人支气管哮喘、肩周炎、膝骨关节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单纯性肥胖病等病症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精准辨证 分期治癌——李斯文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撷粹
¥23.98
《精准辨证 分期治癌:李斯文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撷萃》为李斯文教授四十余年临床经验的结晶,并由李斯文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结合跟师的临床体会总结而成。《精准辨证 分期治癌:李斯文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撷萃》分医家小传、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案举隅、用药经验、诊余漫谈六个部分,条理清晰,重突出。指导性强,适合中医理论研究者及临床工作者阅读。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灵枢经)(四大经典名家讲话系列)
¥23.98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主要根据1978年任应秋在中医首届研究生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包括25篇《素问》文献的全文讲解、《灵枢》大部分文献的提要讲解和提问答疑。对没有讲课录音的部分,依据任应秋主编的《黄帝内经章句索引》进行整理。本书将《黄帝内经》的段落结构及其段意完整地展现给读者,比较系统地反映出任应秋治《内经》的主要方法、成果和学术观点。本书以《内经》系统的文献结构为线索进行整理,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把篇解、全文讲解、分段提要、提问答疑等内容结合起来编排,又使此书具有拓展思维的功能;在书后还收录了任应秋对学习《内经》方法的指导,可供读者参考。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