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24.42
在《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与《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的基础上编写审定完成。本“释义”收录了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白塞病、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8个病种,分别阐释了各病种的定义、鉴别诊断、治疗及中成药等。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
¥39.00
从郑钦安、卢铸之到卢永定、彭重善,历经医学四代传承。 彭重善老先生亲口讲述“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传承实录。 郑钦安先生,清代*名中医大家,*有三部*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郑钦安医学思想,在各家学说中卓然而立。 卢铸之先生,在跟随郑钦安和颜龙臣学医之后,继承了郑钦安学术思想,但立法用药行了创新,对伤寒论思想和郑钦安思想又有所拓,形成了卢铸之医学(或者叫卢氏医学)。 郑钦安医学、卢铸之医学,简称为“郑卢医学” 。卢铸之的儿子卢永定,完完全全很忠实地、很实实在在地把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传下来了。 本书作者彭重善老先生曾跟随卢永定老师学医15 年,每天早上的6到8跟师,学完了再去上班。在彭重善主编的《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中医师承学堂》中,作者彭重善老先生原原本本地按照上辈(前三代郑钦安、卢铸之到卢永定)的学术思想来讲授。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三辑)
¥96.79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三辑)》亮点:①《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三辑)》名家排列以出生日期先后为序。②根据出版要求,论文收录以50篇为限,署名截至第三作者。③将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院士为《要略》辑撰写的序言录于本辑卷首,以便读者了解《要略》编辑、出版的缘起。④《要略》辑数序列不代表诸位名家的学术地位,在此特别予以强调。


黄金昶中西医结合肿瘤思辨实录
¥21.00
1998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博士学位,200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6年被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8月至今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目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技术国际发展委员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新型给药协作组常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专家;中国科协决策层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临床医生》《中国临床康复》《中华中西医杂志》及《中国当代医药》等杂志常务编委、编委等职。 从事肿瘤医、教、研工作20余年,积累了数万例肿瘤病例,总结提出许多新观点、新思路,临床疗效显现。


瞻山医案
¥23.50
《瞻山医案》,清代任贤斗(号瞻山)*。成书于 1814~1823年间,初未付梓,仅藏于门人之中,因而未有广泛影响。民国十三年(1924)正式刊印后,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书共四卷,名为医案,实为综合性医学*作。主要记载任贤斗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验案。其于每一病下。先述其理论源流,多所阐述,次则附录生平精彩验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作。后另附方176条。本书反映了任贤斗的医学思想及临床经验,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本次整理以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藏1924年浏阳唐文胎室木活字本为底本。


《黄帝内经》二十论
¥30.08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首先对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及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西汉的《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相关文献行梳理,认为《黄帝内经》成编于司马迁《史记》之后、刘歆编纂《七略》之前,但其中传载的生命科学知识应当是“黄帝时代”以降,我国先民养病治病经验的结晶。其次,厘清了“养生”“阴阳”“五行”“精气”“神论”“天论”等重要命题演的历程。再次,应用“河图”“洛书”及天文、历法知识对《黄帝内经》中关于心、肝、脾、肺、肾五脏及论“神”、论“气化”等内容的相关原文行再认识,使其内涵更近传统中医文化的原本含义。*后,对“为何学、怎样学《黄帝内经》”做了回应。


脉诀汇辨
¥36.19
《脉诀汇辨》十卷,清·李延是撰。李延昰撰写 的《脉诀汇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王叔和脉 诀》的刊误之作。李氏鉴于高阳生伪撰《脉诀》之错 误,因而汇集脉学文献叫。余种,结合其叔李中梓所 传脉学,予以辩驳订正。书中卷一部分论脉学之六要 ,为李氏研究脉学之心得。卷二至卷六仿崔嘉彦《四 言脉诀》形式,借此为纲领,引释脉学经典及张景岳 、李时珍、卢子繇、潘楫等名家脉学,诠释脉理,廓 清邪说,*为详尽。卷七阐述望、闻、问三诊,强调 四诊合参的意义。卷八以五运六气论脉法。卷九选录 李中梓部分医案,说明脉诊的临床运用情况。卷十为 经络脏象,摘录有关诊法纲领。该书对于高阳生《脉 诀》之批驳,条分缕析,鞭辟里,立场明确,证据 充足,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脉学研究,推动了脉学理 论的发展。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年一1666》刻本为底 本。


曹炳章方药论著选
¥18.50
《规定药品考证》分上下二卷。该书是曹炳章有鉴于当时药界在中药的采、炮制、贮藏等存在问题及一些商家为谋求暴利,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种种的弊端,本着“革除乱真伪品,改不良炮制”之宗旨,以其平日经历所得,结合各种本草著述、前贤诸论,从产地、形态、修制、效用、主治、用量、炮制、贮藏等方面对中药予以阐述,以期“医者对病用药,自然着手成春,效如桴鼓”。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增订伪药条辨》为《伪药条辨》增辑而成。分为四卷,全书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内容更加充实,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对药品的鉴别、采集、炮制等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经验。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增订伪药条辨》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今取民国十七年(1928年)绍兴和济药局初刊本为底本予以整理。 《经验随录方》成书年代不详。该书记录了临床行之有效的各种单方验方52首,详细阐明了各方的证候主治、药物组成、使用方法以及方剂来源,个别方剂还附有病案记载加以说明。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舌鉴辨正
¥14.50
《舌鉴辨正/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二卷,舌诊专*。清代医家梁玉瑜传、陶保廉录。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首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书中上卷分论白舌、黄舌和黑舌,下卷分论灰舌、红舌、紫舌、霉酱色舌、蓝舌和妊娠伤寒舌。每舌先作总论,后逐条绘图并叙其形象及具体辨证的方法,共计 149条。书后附有治白喉方及案例一则。全书图文并茂,条分缕析,有证有方,对内伤病的舌诊法行了补充和完善,对后世舌诊法有一定影响和贡献。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州固本堂书局刻本为底本。


读《黎庇留医案》
¥19.00
《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是克强先生读《黎庇留医案》(简称《黎案》)之分解、之申说。 医者读案,一人有一人的读法,一人有一人的理解。克强先生读《黎案》,即会于心,悟于神,把黎氏经方运用之圆机活法、通权达变,通过其“方机对应”之学术,活脱脱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使案中“云遮雾罩”之处一下通透起来;而对于原案中可商榷之处,为读者考虑计,亦非随声附和,而总是申张己意。 克强先生更以黎案为切,以其独特之视角,纵横裨阖,娓娓道来,而倡经方之根本,明经方之道术。可见,此册“黎案之读说”,更是克强先生研用经方之心得、日趋成熟之思想,读者尤可观也。


一个青年中医之路
¥19.00
本书作者是一位聪明而勤快的年轻中医,客家人,好读书、爱临床、善思考、勤写作。 全书共分《师承与经方》《临证与博采》《读书与思考》三个部分。《师承与经方》部分是作者拜访名师良医的记录,文字轻松活泼,很有现场感;《临证与博采》部分内容较多,有验案、有心得、有民间疗法、有养生习俗,也有自己的思考;《读书与思考》部分写得精彩,特别是对脉学的思考尤为到位。对青年中医的成长有借鉴作用。


何氏美容祛斑灸法
¥17.87
本书作者是权威的中医专家,针对美容祛斑这一主题系统总结了美容祛斑的中医学理论,分析面容衰老、面部色斑的病因病机,探讨美容祛斑灸法的作用机理,提炼了美容祛斑的常用灸法。作者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经验,在何氏药物铺灸疗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何氏美容祛斑散,创新了美容祛斑面部灸法、美容祛斑脏腑灸法、美容祛斑冲任灸法、美容祛斑循经灸法、美容祛斑回旋灸法等,形成何氏美容祛斑灸法体系。


养生之秘在养肾
¥17.35
本书是养肾强肾的实用说明书。全书从认识肾始,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说明了肾的特和功能,从五脏和谐才能延年益寿的角度说明了中医理论中肾与其他脏腑的密切关系,并告诉读者,一旦肾出现问题或发生疾病,会有哪些症状与征兆,身体会发出怎样的警报。之后,书中重介绍了如何运用简便易行的手段来养肾、强肾,分别讲解了养肾强肾的食疗方法、*简单易学的耳疗、足疗、手疗、经络、运动等养肾法、从精神情志方面如何调养肾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该掌握的养肾、强肾细节,养肾与性和生殖健康等知识。本书简明清晰,一学就会,一本在手,养肾不愁。


济众新编
¥37.00
由康命吉*的《济众新编/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朝鲜李朝正祖时期内局首医康命吉撰。该书历时约三十年,于正祖二十三年(1799)成书。作者以许浚内东医宝鉴》为蓝本.辑录多种医*中有关病症的脉因证治和处方.同时又采掇朝鲜内医院常用药方.共编为五册,厘为八卷。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眼、耳、鼻、舌齿、喉各科及急救、养老、药性等。 原书卷末尚附朝鲜文固有药名及其药用部位说明等。 本次整理以朝鲜内阁本为底本。

外科秘授著要
¥8.50
程让光*的《外科秘授*要》,清代新安人程让 光*,一卷。该书记录多种外科疾病的诊治及方药。 先论后方,对疡疾、疔疮、广疮、瘰疬、秃疮、乳痈 、下疳、横痃、便毒、悬痈、痔疮、臁疮、疥疮、癣 、疮毒等外科诸疾的病因病机、洽则治法行阐述。 论后为方及医案,方计九十四首。全书主张辨病论治 和辨证论治、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尤崇内治。论病、 组方简洁,治疮疡以消痰行气为特色。本次整理以上 海图书馆藏清代梅少庾所抄孤本为底本。


秦伯未方药选
¥20.65
《药性提要》成书于1930年,被收于《家庭医药常识丛刊》第三集。秦氏针对既往本草书“繁而失实”的缺,“力求简净”。故精选270余品临床常用药物,按功用分为12种,每种下再细别为2-4小类。每药用4-8字概括其主治,并附以性味、用量。使初学者得以“一览了然,绝无疑义”。《常用中药手册》系秦氏根据其在1954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中医师温课班的讲义提纲整理而成,由温课班副主任名医张赞臣校订。全书选取283种*常用的基本药物,按主要效能分为16章,每药下列“性味”、“适应”(即主治)、“用量”三项,“大半照各方临床报告及个人和友好间的直经验作基础,选择切实而近科学的加以精简”。大多数药物下还列有“配伍”“备注”两项。前者是该药在方剂中的应用;后者则涉及该药的化学成分、其他作用、品种、用法等。附带药物90余种,或为主药附品,或作用与之相关,亦归于该“备注”项。书后附“生药成分简释”“一般药物对于生理上的作用”两篇,以“促‘医学现代化’和‘中药科学化’的要求”。 “药物之部”即1959年成书的《中医门》之第四章。该章分采集和炮制、药性、使用三节,讲述中药基本理论。其中“药性”一节阐述了中药的气味、效能和归经,介绍了当时通行的中药分类法,即将中药按效能分为解表药、泻下药等15类,并“将*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分为扶正(肺、心、肝、脾、肾、肠胃、膀胱)和祛邪(外邪、热、湿、痰、气、血、积)两类,以便于学习和应用。“使用”一节说明了中药的配合和用量,并例举了52个药对。 “方剂之部”系《中医门》之第三章。*节“方制”讲述了君臣佐使、七方和剂型等方剂学基本理论,介绍了当时通行的方剂分类法,即沿袭汪昂的《医方集解》,将方剂按功效分为补养剂、发表剂等22类。第二节介绍了四君子汤、四物汤等40个基本方剂的组成、功治及加减法。并选录近案6则,以说明对汤剂、丸剂、散剂和膏方的处理。 《膏方大全》成书于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曾多次刊印。上编篇阐明“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其意义在于“救偏却病”。余篇通论膏方的效力、组织、用量、时期、煎熬、服食、禁忌、经验诸项。下编选录了咳嗽、痰饮、调经、白带等16种内、妇科病案及其膏方27首。 “对甘草粉蜜汤中‘粉’的讨论”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秦氏首先指出,《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是杀虫方,甘草作为该方的君药,起着诱饵的作用,并批评了余云岫把《伤寒论》里的甘草误解为无用之物。着分析了“毒药”“瘥即止”“如薄粥”的含义,并指出米粉的作用“在解毒而不在杀虫”。*后引据前人注释,说明甘草粉蜜汤中的“粉”当为铅粉。 “防老方——首乌延寿丹的我见”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首乌延寿丹出自清末医家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秦氏详细介绍了该方的组成及制法、陆九芝对该方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指出该方的滋补作用具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的四大优,总结了该方的六大适应证,并提出将该方从丸剂改为膏方的剂型改良意见。 “漫谈处方用药”写于1962年。秦氏通过举例,深浅出地说明了处方用药必须根据理法、掌握基本治法有助于处方用药、灵活运用成方、重视药物的配伍、用药的数量和质量、处方的形式等中医处方的关键问题。其中列举了80个药对,分三类概括了药物的配伍作用。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24.00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作为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贯穿于中医理论建构与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从古代天人关系的含义与演变、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的建构、天人合一与中医临床实践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中医学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生态一时间”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可作为中医专业学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提高理论与临床水平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员参考。

崔真人脉诀
¥4.50
《崔真人脉诀》,又名《崔嘉言脉诀》《崔氏脉诀》《紫虚脉诀》,为崔嘉彦撰。本书以《难经》的浮、沉、迟、数四脉为宗,风、气、冷、热四气主病,简述了脉象的生理、产生脉搏的原理、正常脉象切脉方法、脏腑定位以及常见病脉等有关内容,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简明扼要,以四言韵语形式写成,共 682句,每句4字,共2728字,分为若干自然段。这本由胡方林和刘仙菊校注的《崔真人脉诀/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以王肯堂《订正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收载的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步月楼梓行映旭斋藏本《东垣十书·脉诀》为底本。


运气商
¥11.78
《运气商》系明代徐亦稚撰。分前后两集,前集有运气图四则,运气说七篇,运气治验十二则,运气征应四则:后集为运气博说,有「岁气起大寒说」等二十四论。丁媛校注的《运气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是徐氏研究《内经》运气学之作,深浅出地论述自己对运气理论的发明,每则都是独立成篇的论文。本次整理以明崇祯七年(1634)刻本为底本。


经典经方本如此
¥24.00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贠克强先生除对《内经》中一些学术问题追根溯源式的探讨和展现外,主要是就仲圣《伤寒杂病论》中一些具争议性、模糊性问题的掘幽探微,以及对经方医学的本质钩沉。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作者并非追逐当下风行的经方学术流派,而是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探索,结合自身充分的临床实践,苦心挖掘病证和经方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提出“方机对应”的经方思想,另辟蹊径而触及了经方医学之三昧,找到了经方医学之根本,对广大中医同仁和经方学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尚有作者对中医特定之络、膜和玄府气液三大学术以及一些中医大要的本质探讨和实践,颇有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道藏医方研究
¥26.00
张其成教授,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重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交叉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张其成教授是中医哲学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有较大学术影响。目前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