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历史(精)
¥23.80
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两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一个是元朝,另一个是清朝。元朝依靠武力统治,人分四等,不足百年而亡;清朝则依靠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实现国家认同,享国祚近三百年。清史研究专家常建华立意国家认同,在明清比较、中外对话基础上思考满汉民族对立如何“一体化”建构出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民众信仰、中外关系各个方面,诸如清朝如何承接明朝治统,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如何开疆拓土,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如何构建基层社会,全方位揭露清朝的统治特色。适合清史研究者和热爱历史的普通读者。
西医来华十记(精)
¥23.80
近代西方医学来华已有两百多年。本书以*个百年(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相关的人与事为论述对象,并利用*手史料,如来华西医及学习西医的中国人的书信、档案和报告作为论述的主要基础,其中不乏前人论述未及、不尽正确,甚或有误的内容。 本书含十篇文章,大致按照内容或人物年代先后排序,主要是基督教传教医生的活动。关注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反应,记载十九世纪学习西医的中国人,如中国*位留学英国的医学博士黄宽、上海*位中国人西医黄春甫,以及一些学徒出身的中国西医的生平行止,讨论他们习医的经过、学成后的生涯,和面临的文化适应等各种难题;同时,留意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态度与行为,试图从施与受双方互动的视角,观照西医来华过程中人与事交织而成的各种现象与意涵。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精)
¥23.80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是赖惠敏研究员继《乾隆皇帝的荷包》之后关于清史的又一部力作。 “但问旗民”,意为“不分满汉,但问旗民”,是清代统治者通过法律手段,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区分旗人与民人(汉人)的表述。本书即聚焦清代法律在对待族群与性别上的差异,由清代旗民二元社会特手,以法律与社会关系为中轴,从行政组织、族群与法律、性别与司法审判三个方面系统对比旗民妇女在家庭地位、家庭纠纷、财产权、法律诉讼、家庭形态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不同,真实再现了清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图景。
红色文化蕴青州
¥23.80
《红色文化蕴青州》是部记录地方红色文化的文献整理图书。书中选编、收录了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山东青州的感人故事,特别是收集整理的“青州烈士事迹”解说词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广 大党员干部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书中展现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以及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青州党史,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页面设计适当留白,让读者写下心得感悟,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
新旧之间——《樊山政书》中的清末变法与省级司法(精)
¥23.80
本书以《樊山政书》所反映的清末法制变革中樊增祥任藩、臬两司的司法公文为研究对象,围绕转型时期的“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的冲突与沟通,及其在司法中的体现这一主旨,从清末法制变革的观念与效果、省级司法理念、省级官员对地方词讼的指导与监控,以及这一时期的司法文体对西方文体的抵制与受等方面行了分析。
抗战建国与边疆学术: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
¥23.80
华西坝教会五大学,是抗战时期华西协合大学与西迁至此的金陵大学、金陵女大、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五所教会学校的合称。 本书以华西坝上五校联合办学为中心,系统梳理诸校学人同舟共济的协作历程与同气相求的合作渊源。从时、空、人三个维度,立体呈现抗战时期华西边疆学的学术圈和大后方学术社会的生活图景。以华西坝五校师生组织边疆服务团,展社会调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活动等生动的史实,揭示其与边疆服务运动的关系,展示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促团结,充实国家能力的理想和精神。
长进:中外史上的30条血训
¥23.76
这是一本以我国历代王朝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为主线、以世界文明发展史为坐标、以历史教训为内核、以破解历史无解之题为结的历史通俗读物。 在本书里,作者通过中外历史上的30个重大事件,告诉读者30个历史经验教训,来帮助读者了解历史的纵深发展,熟悉历史发展的脉络,认清中国历史及相关国家的文化本质,不仅要“以史为鉴”,而且要“以史为”,藉此强调读史是为超越历史,促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同、增强对国家长足步的认识。
屈原考古新证(精)
¥23.66
利用出土文献行楚辞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字词训诂、作品诠释层面,本书则着眼于作家层面,综合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传统文献、民间传说以及学术史等多种信息,通过楚文化与楚辞的双向互证,解决屈原世系、生平、仕履、放逐、沉江五大环节中的历史疑难,推屈原研究的展。
郎世宁的西域画
¥23.66
《郎世宁的西域画》,厘次为十九个专题,讲述了供奉清宫的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在乾隆时期创作的一系列关于新疆的画作。这些画作反映了乾隆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当时的民族关系、周边关系,并展现了乾隆题诗的诗画互证。此外,本书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郎世宁的画作融合了中西画法,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
花甲之年吃花甲:大宋王朝的优雅与粗鄙(把李清照和大宋朝那些趣事扒给你听)
¥23.66
《花甲之年吃花甲》通过对李清照流寓生活的追踪和描述,并以此为线索,对宋朝的审美行了重新审视。从绘画到汝瓷以及园林等,同时也对宋朝的军事、医学、货币和交通等方面有所涉及,从而勾勒出大宋王朝由盛至衰的宿命。作者研究了大量史料,采用了时下西方流行的知识考古学的手法,把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生活经历,及宋朝的趣闻逸事揉在一起,相映成趣。
物欲《红楼梦》:清朝贵族生活
¥23.54
侯会*的《物欲红楼梦(清朝贵族生活)》讲述了中国文化有着重精神、轻物质的传统。讨论文学作品,也大都注重精神层面,忽略衣食住行。开口谈“红 ”,若不探讨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女权萌芽、奴隶反抗,只关注凤姐的项圈进了几回当铺、黛玉的遗产落于何处,便有被人嗤笑的危险。 然而不弄清凤姐的项圈当过几回,便无法窥见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经济困境;不追究黛玉的遗产下落,也便无法理解黛玉“风刀霜剑苦相逼”的心病成因;再多的讨论,也只是沙滩楼阁、根基不固。
天国之痒
¥23.50
本书的写作基于迄今国内外太平天国研究成果,力避其中某些局限或偏颇,探析历史本来样貌,撷集上谕、奏折、情报、个人回忆录、亲历见闻等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太平天国的兴衰,而深发掘时代精神和历史流变走向。作者李洁非见微知著,尤擅于对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行鞭辟里、精彩纷呈的解读。 本书将太平天国事件牢牢置于鸦片战争的背景之下,辨识其所预示的新与异,楬橥其所承载、演绎的“千年变局”主题,有力凸现了太平天国之于近代中国种种承前启后的历史意味。
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
¥23.40
唐诺反复出入《左传》的世界,一次次试图走入子产、赵武、申公巫臣乃至孔子、左丘明等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春秋时代杰出的头脑在其时其地究竟看到、想到了什么,他们某一言行究竟有着何种深远的积淀与思考,从而认出藏在历史缝隙里好的人好的事,也让春秋时代呈现出一个更为复杂深邃、立体可感的世界。情欲之事、鬼神之说、弭兵之会、小国家的大灵魂、两千多年前的梦、春秋战国的繁花般思维……由此出发,作者旁征博引,以文学的视角,围绕八个问题进行叩问和延伸,令人惊叹地将实然历史变成哲学思索的场域,陈旧的千年文本开始荡漾进此时此刻,是为《眼前》。 像是安排一趟远行,设定的目标是《左传》,想办法在那里生活一整年,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话语,不一样的周遭世界及其经常处境,不一样的忧烦和希望……远游回来,就是这本《眼前》了,我的读《左传》之书。 我设想每个人的视线都是一道道光、一次次的直线,孤独的,能穿透也会被遮挡,能照亮开来某个点、某条路径却也总是迷途于广漠的幽深暗黑空间里时间里——春秋时日那些人的眼前,《左传》作者的眼前,我的眼前,我希望能把它们叠放一起;我想象这些纵横四散的直线能相交驳,这样我们就可望得到一个一个珍罕的定点,知道自己身在何时何处,这也是基本简单的“定位”方式。 《左传》这样一部破旧沉厚的阖上之书,仍让我感觉蓄着风雷,有我还不知道以及永远不可能知道的某些东西,好像还听得到远方隐隐滚动的雷声。
唐山曹妃甸方言研究--河北方言研究丛书
¥23.40
曹妃甸方言归属冀鲁官话保唐片。本书深调查了曹妃甸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并对其行描写和分析,同时收录谜语、谚语、歇后语、歌谣、故事等口头文化长篇语料,内容丰富,描写全面。长篇语料均附录音,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收听。
张载思想的哲学诠释--横渠书院书系/张载文献整理与关学研究丛书
¥23.40
《张载思想的哲学诠释》一书是台湾学者陈政扬的学术著作,本书主要通过多视角探讨张载如何在气论的基础上,阐述孔孟儒学的义理精神,并依此统摄其人性论、生死观、教育观及礼学等思想,内容上有其独特性。其在论述的过程中,参照两岸学界有关张载的主流论,厘清了张载思想中的虚气、礼理等关系,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书末收附录四种:*种是对1950—2006年海内外研究张载思想的专书作综合性的介绍与述评;第二种主要集中探讨2007—2019年台湾张载思想的研究近况;后二种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2007—2019年间以“张载”为题或者关键字的期刊文章以及硕博士论文。附录资料丰富翔实,为读者系统了解张载思想的研究现状以及学者展一步研究提供了清晰而有益的思路。
越南汉籍文献述论--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二辑
¥23.40
十六世紀以來,在一些西方的文獻中,往往提到中國人有這樣的自負:他們認爲惟獨自己纔有兩隻眼睛,歐洲人則只有一隻眼睛。這些記載出自英國人和葡萄牙人,而法國的伏爾泰也曾謙遜地認同這種説法:“他們有兩隻眼,而我們只有一隻眼。”用兩隻眼睛觀察事物,是既要看到自己,也要看到他人。是的,作爲中國文化基本價值的“仁”,本來就是著眼於自我和他者,本來就是在“二人”間展開的。不過,當大漢帝國雄峙於東方的時候,儒家“推己及人”的政治理想,即所謂的“仁政”,實際上所成就的卻不免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天下圖像。政治上的册封,貿易上的朝貢,軍事上的羽翼以及文化上的四敷,透過這樣的過濾網,兩隻眼所看到的除了自己,也不過是自己在他者身上的投影。這與用一隻眼睛去理解事物,除了自己以外看不到他人的存在,又有甚麽本質的區别呢?
城的中国史
¥23.40
何为“城”? 中国最早的“城”出现于何时? 为什么说作为圈围设施的“城”不限于城墙? 城池为何而建,如何兴建? “大都无城”体现了怎样的文化自信? …… 人类从穴居到走向阔地带,再到筑城而居,城垣从无到有又消失,历史上象征着文明的每一步,伟大而深刻,没有比“城”更有烟火味道,更能给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了。有关中国历史上城池、城邑、城郭的变迁,无疑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主题。 作者的视角从距今9000年的中国最初的城池问世始,下及秦汉帝国的城市体系,直至明清两代,分为16章,通过历代城池的营建和使用,一窥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与繁盛;并和读者一起,探寻自然与社会中的古人行为,梳理中国早期城市、国家和文明的发展轨迹,而对中国“大历史”有更明晰的把握,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全书体量不大,但视野宏阔,9万余字,配有130多幅图片,图文互读,深浅出。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域外汉籍研究丛书 第二辑 (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二辑))
¥23.40
十六世紀以來,在一些西方的文獻中,往往提到中國人有這樣的自負:他們認爲惟獨自己纔有兩隻眼睛,歐洲人則只有一隻眼睛。這些記載出自英國人和葡萄牙人,而法國的伏爾泰也曾謙遜地認同這種説法:“他們有兩隻眼,而我們只有一隻眼。”用兩隻眼睛觀察事物,是既要看到自己,也要看到他人。是的,作爲中國文化基本價值的“仁”,本來就是著眼於自我和他者,本來就是在“二人”間展開的。不過,當大漢帝國雄峙於東方的時候,儒家“推己及人”的政治理想,即所謂的“仁政”,實際上所成就的卻不免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天下圖像。政治上的册封,貿易上的朝貢,軍事上的羽翼以及文化上的四敷,透過這樣的過濾網,兩隻眼所看到的除了自己,也不過是自己在他者身上的投影。這與用一隻眼睛去理解事物,除了自己以外看不到他人的存在,又有甚麽本質的區别呢?
梦游者
¥23.40
1914年6月28日早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由此引发的战争让1 000多万生灵化为枯骨,三大帝国被摧毁,世界历史由此被永远地改变了。 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说清“一战”是如何开始的。“一战”导火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起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是如何成为如此重量级事件的中心的?欧洲国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敌对的联盟的?这些国家是如何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的错误决策引发“一战”?为了避免战争,欧洲各国做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宣称他们是被逼无奈,被卷入了战争?为何危机会在短短数周内升级为世界大战?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一点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现了在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以及贝尔格莱德这些决策中心地所发生的事情。但他匠心独运,只是将发生在“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之前的结盟状况及一系列危机作为背景,重点放在了因为冒险而犯下错误、导致“一战”爆发的那些人身上。克拉克聚焦“一战”爆发前的10年里的欧洲外交界的每一位重量级人物,包括德皇、沙皇、奥匈帝国皇帝等,鞭辟入里地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对外部地缘政治的认知及其动机。 他终得出结论,“一战”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不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个特定国家。所有的参与者,无论是领导人、外交官、将军都在“一战”一触即发之前,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同时还通过深入研究1914年以前几十年的历史,揭示了纠缠欧洲已久的痼疾:每个国家都注意到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它们各自有着特殊且矛盾的、属于各自的利益关注点;每条政策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很难被预估;各国甚至还尝试利用普遍性危机,争取自己的利益。克拉克提醒我们,在21世纪,世界渐趋多极,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与“一战”前的欧洲颇为相似,那段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欧债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
周恩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33
本书是淮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党建历史类著作,从史实考证的角度,追溯周恩来同志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渊源关系,对总理的生平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都有非常深的研究,有助于读者一步领略伟人风采,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吴承恩谱传
¥23.30
《吴承恩谱传/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史文库》由苏兴先生所著《吴承恩年谱》和《吴承恩传略》两部分组成。《年谱》部分主要按年份系统梳理了《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一生,并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订正和资料补充,论点新颖资料充分,力求详实地还原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及其写作《西游记》的起因、过程等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年谱》后还附有《吴承恩交往录》《正德元年至万历十年淮安水旱表》等内容,方便感兴趣的读者进行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传略》是作者在《年谱》的基础上所作,融会贯通《年谱》内容,以吴承恩的个人经历为序列,记叙他的活动事迹,显示他的思想发展脉络,尽可能描绘出他的实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