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居正大传
¥47.60
张居正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是万历一朝首辅,对当时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他的施政措施及为人处世也颇具争议。他死后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否定了他的改革成果的明王朝,也迅速走向了灭亡。


英国史.Ⅱ,不列颠的战争:1603-1776
¥47.60
《英国史II: 不列颠的战争 1603—1776》是一部英国战争的历史:理想主义的枯萎,令人震惊的大屠杀,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以及令人吃惊的生活。在这一卷中,西蒙·沙玛唤起战争、饥荒、瘟疫的恐怖,火焰燃烧的城市,破碎家庭的悲情,父亲和儿子被迫选择对立。但他也抓住了宫殿和议会的亲密关系和利润和快乐的诱惑。 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示出英国贵族的众生相。这些冲突在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在国会与王室之间展开。打破“联合王国”的错觉,成千上万的人为此丢掉了生命,甚至比死于次世界大战的人数更多。 当宗教激情让位给可以产生利润的消费热情,它有可能成将英国变成一个致力于成为“成功的企业”而凝聚在一起的不列颠集合体。在几代人的经营下,英国扩展极快,他在为成为世界史上罕有的强大的帝国积蓄能量。


言官与晚清政治研究--以光绪朝为中心的考察
¥47.60
在光绪朝,洋务、维新、新政、立宪乃至革命次第发生,在这些的历史节上,士大夫集团的表现各有不同。其中,言官以特殊的身份与地位参了每一个重大的事件。《言官与晚清政治研究》通过研析言官思想的载体——奏折,力图揭示言官在历次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展现这一群体在近代社会变迁中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也说明巨大的社会变迁又是怎样影响社会的精英群体。 全稿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和深挖掘史料的基础上,以崭新的研究视角,对清末言官群体与朝政关系行了系统考查,就言官制度的发展变化、言官群体对朝政与社会变局的影响行了充分全面的论述,同时又在传统士大夫与社会转型、晚清监察制度的运行与得失、晚清政派政争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总体看来,这一成果在揭示言官群体在近代社会变迁中的影响与作用的同时,充分展现了社会变迁如何促动了社会精英群体的发展变化,弥补了相关研究的虚位和不足,充实了晚清史研究中的一处薄弱。


英国史.Ⅰ,在世界的边缘?:3000BC-AD1603
¥47.60
《英国史I:在世界的边缘?:3000BC-AD1603》包括超过1500年的英国历史,从罗马次入侵到伊丽莎白女王非凡的统治时期。本书的视角从文明诞生开始,到诺曼征服;从宗教战争、黑暗的中世纪到亨利二世的国家风波。 黑死病的爆发,几乎毁了半个欧洲的人口,都铎王朝错综复杂的矛盾,伊丽莎白一世和苏格兰玛丽女王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本卷的主要内容。通过故事本身探索相互关联的主题网络——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究竟是因何形成,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斗争,历史内在推动的力量都在期间可见一斑。


英国史.Ⅲ,帝国的命运:1776-2000
¥47.60
《英国史Ⅲ:帝国的命运:1776-2000》从18世纪70年代讲起,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的自由更多地屈从于世界。一个对自己军队不信任的国家,变成了军事强国。在野心、奴隶和勇敢地探险者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将它的国旗插遍了全球。通过令人上瘾的茶叶、糖和咖啡贸易,它控制了殖民地。 英国从1789年法国革命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统治一个令人疼痛但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国家。混乱和革命预示着革新,但事实上家庭生活习惯和传统依然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大英帝国承诺了和平、稳定和繁荣。但在爱尔兰和印度却如此相像的充斥着暴力和饥荒。 在书的后,西蒙·沙玛陷入了对过去的英国20世纪的历史的沉思中。探讨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命运和消沉、不安的战后和平。


知人论学:民国时期的边疆学人与学术--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
¥47.60
中国边疆研究史的演历程是曲折、复杂的。20世纪50年代以降,中国边疆研究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大批判与继承学术遗产上的简单化倾向,造成当时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边政研究采取否定、摒弃的态度,加之上半叶有相当一批中国边疆研究者都有旧政权性质不同的政治背景,这就造成这一时期的中国边疆研究在学术研究中鲜被提及,大量边疆研究成果或因其作者的政治身份,或因其学科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不是被批判,就是不再为研究者提及。迄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对时处民国时期的中国边疆研究第二次高潮的研究尚显沉寂,有关论著鲜见。


历史的针脚:我们的衣着故事(第2版)
¥47.60
这是一本关于衣着历史的书。在书中,服装史学家露西·阿德灵顿通过丰富的历史描写,揭示了我们的衣着变化和衣着时尚的发展历史:从远古时代到今天。书中精美的插图,以及强有力的历史证据,充分展示了我们的穿着方式是如何与美学、性别、阶级,以及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并为我们提供真正欣赏这些——我们常见的所有物——的品质的机会。


张一麐年谱
¥47.60
1.《张一麐年谱 中华书局》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前,附清代年号及干支。民国以后,附民国纪年。有特殊需要的地方,公历之后附有阴历日期。 2.年谱中提到的年龄,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周岁。以《古红梅阁笔记》为例,其中载有张一唐“十六岁壬午乡试”,张一麐出生于1868年,壬午年大部分时段为1882年,以此推算,他当年实际年龄为十四周岁,自述为十六岁,是由于当时流行“虚岁”、“官龄”、“实龄”等民俗。 3.年谱记事,以张一麐日记、笔记、自撰书文、历史档案、报刊杂志、往来信函等史料为根据。所引史料,皆注明来源。《大公报》未特意注明者,皆为天津版。 4.记事以时间先后为序,年份清楚,月份、日期不详者,排在年末;年份、月份清楚,日期不详者,排在月末。 5.《张一麐年谱 中华书局》所引史料中的古体字、异体字、生僻字,一律改为现行通用字,但姓名、地名等含有特殊意义者,则保留原字。缺字、模糊难以辨识者,以□代替。


中国雕板源流考汇刊(精)
¥47.60
本书是以现代眼光系统研究版本学的山之作,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除通行本外收录新近发现的稿本与连载本,尽现作者结撰之精思。商务印书馆之涵芬楼名重书林,本书即为其创建者之学术精粹,可称“涵芬楼密码”。

M译丛套装06:日本为何成为日本?(温文尔雅后的复杂人性,套装共2本)
¥47.59
M译丛套装06包含《创造日本:1853—1964》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日本之镜》通过对电影、戏剧、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鞭辟入里的分析,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这些两极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时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样貌。无论是黑泽明的电影、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文乐《忠臣藏》、宫本武藏的传说,或是黑帮片与家庭剧,伊恩·布鲁玛都信手拈来,幽默风趣地探索有如镜子般反射出现实的戏剧性幻想。他对日本大众文化中病态怪诞的行为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让读者能理解这个被迫温文尔雅的民族如何借由“人为”的风格化与仪式感,寻求压抑自我的解放。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第二版)
¥47.50
作者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本书揭示了随着帝国主义暴力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外国人和中国的精英们往往认为,中国人在这些方面都有所缺乏。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卫生怎样在中国的现代性中成为一个矛盾的概念。作者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何以帝国:从财政视角再看中华史(何以中国丛书)
¥47.40
任何时空里,财富的博弈都可以把历史撕一个口子,读者能从这个截面上看到各方力量的角逐,理解历史向前发展的真实动力。对于中华帝国来说,钱的历史,不只是“财”,更是“政”。 本书共三十讲,从先秦的初税亩,讲到晚清的度支部,通过解答一个个历史问题,用财政的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国的成长历程,从钱的角度解释了众多历史中的现象。书中每讲皆围绕三个线索展:,财政制度的三个要素,收、支出、管理,在历史时空中不断变化的轨迹;第二,从财政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中华国家不断成长的历程;第三,财政领域中的强制权力从君主私权一步步实现公共化的历史程。 跟着钱走,看见不一样的中华史。


知宋:宋代之军事
¥47.40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两宋时期尤其如此。我们这一套“知宋”丛书,旨在为有一定文史基础并有兴趣一步了解两宋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学习的门径。 本书精选了宋代军事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力图关照到宋代军事史的主要方面。讨论的议题包括军事制度与武将,军事征伐与战争,军事思想、战术与技术三大类,涉及宋代募兵制、军赏制度、禁军制度、三衙统军机构、武官地位,等等。内容涵盖面广泛,或研究相关军事制度,或考察不同时期的战争,或聚焦军事思想与战争观,或探究军事司法,或论述阵法与阵图,或反映革命性的火药武器之产生与应用。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宋代军事的窗口,也将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宋朝历史的认识。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
¥47.40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比较全面地对出土道家文献及其思想行了研究,对于先秦道家哲学的研究和还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郭店简《老子》《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凡物流形》、马王堆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研究了楚简本《老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特征,第二章讨论了《太一生水》的主要概念、命题、分篇及其学派性质等问题,第三章深检讨了《恒先》以“亘”和“亘先”为中心的两个关键概念,第四章以“一”和“道”为中心讨论了《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第五章着重论述了帛书《道原》的本体论思想。本书还包括两个附录,对《太一生水》《凡物流形》两篇竹书行了注译。 本书议论深,分析细致,新见迭出,是作者研究出土道家文献的重要著作,推动了早期道家哲学和先秦哲学研究的深展。


知宋:宋代之儒学
¥47.40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两宋时期尤其如此。我们这一套“知宋”丛书,旨在为有一定文史基础并有兴趣一步了解两宋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学习的门径。 文萃选编以两宋为中心,列出了政治制度、君臣、法律、科举、军事、城市与乡村、货币、交通、科技、儒学、文学、书画艺术、建筑等专题。《知宋·宋代之儒学》重关注宋代儒学的发展,分上、下两编。上编依年齿选邓广铭、徐规、陈植锷先生与陈来、王瑞来教授共七篇文章。下编收编者何俊教授近年分析宋学初兴时胡瑗湖学与宋学完型时朱子理学、象山心学、水心事功学等四篇文章。上、下两编互补,引导读者对宋代儒学获得一个兼具宏观与微观的认知。


盛世的奠基:康熙与清朝统治的巩固(1661—1684)
¥47.40
1661年顺治去世,康熙继位,清朝面临国家统一、统治巩固等诸多问题。康熙亲政后,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改变了鳌拜专擅的局面,向汉人精英让步,拉拢汉人才俊,消弭明遗民的反清情绪。同时,取得了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到1684年,清朝统治已合法化,战胜了意识形态与军事上的对手。康熙控制满汉官员,中学、西学均为己所用,成就非凡。这一切都为18世纪中国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柳宗元评传(精)--孙昌武文集
¥47.40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代表有唐一代思想学术成就的杰出人物之一。本书在广阔的社会历史及其思想文化背景下,细致地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的政绩、文才;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他在哲学思想、历史观念、政治思想、文学思想以及宗教观等方面的理论成果和贡献。全书资料丰富,考证严谨,论说详明,可读性强,反映了当时学界柳宗元研究的新水平。


墙 : 血与砖的文明史
¥47.40
墙一旦建成,就一定会倒塌;一旦倒塌,就会再次崛起。 墙如是,文明亦如是。 自人类始兴建城市起,历史中的灿烂文明无不位于墙后。各式各样的长墙与城垣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景观。 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欧亚草原上绵延数千里的古墙遗迹,到古希腊与罗马针对墙的迥异态度,再到火器时代墙的全线溃败,直到抵达柏林墙倒塌现场,墙始终塑造着我们的历史与文明。 而在21世纪的今日,墙的概念本身,已经比任何砖石结构都更无情地将人们隔。 这是一次幽默而深刻的探索,直抵历史的核心张力——对安全与自由的渴望相互矛盾。墙源于恐惧,但只有在墙后,文明才能发展。这是既有现实意义,又总不过时的教训。——拉尔斯·布朗沃思,《拜占庭帝国》作者

西方儿童史(下卷)
¥47.40
本书研究18世纪至今的儿童发展史。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增订版)
¥47.40
约翰·汤姆逊编著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增订版)(精)》讲述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衰腐的晚清帝国在喘气的间隙开始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改变悄然发生。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逊恰逢其时来到中国,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下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因此有了这部中国早的全景式影像记录,也是部通过直观的照片而不止是抽象的描述,多层面地介绍中国的皇皇巨著。 1867―1872年间,约翰汤姆逊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镇江、厦门、福州、宜昌、九江、烟台、宁波……镜头下既有达官显贵与贩夫走卒,也有山川河流和民生时局,显要人物如恭亲王奕、晚清重臣李鸿章、两广总督瑞麟、兵部尚书沈桂芬、工部尚书毛昶熙、户部尚书董恂、数学家李善兰等,都有珍贵的影像呈现;又如烟客、媒婆、马快、兵卒、囚犯、纤夫、乞丐、僧尼、商贩、艺伎及识银、缫丝、制茶、葬礼等等社会百态都有生动的记录,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初建时的上海外滩,以及铁路、轮船等新的气息,也是书中重点观照的对象。 汤姆逊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大师,更是一位带着自己的思考行走的观察者,他对中国社会的解析涉及方方面面,无论镜头或是文字,视角都颇为科学、严谨,至今仍觉新鲜、生动。我们看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不仅仅是1870 年代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因而很多时候,文字并不是照片的附注,而照片却可视为文字的说明。 汤姆逊出版此书的初衷,是为西方提供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影像资料,而在当下中国,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的中国,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

宋史测度(精)(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美籍华裔宋史学家刘子健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所收集的多篇主题文章体现了作者多元化的历史观。作者由封禅祭典、君主与言官的关系、政治上的包容性来观察宋代的君权和政治特色,由岳飞、秦桧、王安石、曾布、梅尧臣等人来观察宋代士大夫与武将的风格类型,由地方官学私学的消长、考场弊端、道统之成立来观察宋代的教育与道学,由马球、启蒙书、乡绅赈饥来观察宋代的文化与社会,视野宏大,剖析理,为读者描绘出有宋一代更清晰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