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
¥39.90
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一生中重要的几个转折——龙场悟道、江西为政、绍兴讲学,介绍王阳明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亲民”等学说,感悟王阳明“此心光明”的人生境界。 王阳明的一生就是践行“此心光明”这一境界的最好注解。 面对宁王叛军压境,王阳明内心毫无波澜,用计谋虚张声势,迅速平定叛乱。 面对朝廷、权臣的多次猜忌质疑,王阳明坦然对之,把荣辱置之度外,济世救民,问心无愧。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当学生问他有什么遗言时,王阳明坦荡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遇事宠辱不惊,处世无愧于心。这是王阳明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 翻本书,领略王阳明“此心光明”的人生境界。
野史未必假
¥39.90
本书分析了中国历史中自三代五帝到明清的22个流行野史传闻,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爬梳、逻辑推理,揭流行野史中的历史真相。 秦始皇生父是不是吕不韦?宋太宗是不是弑兄篡位? 郑和下西洋是不是为了寻找建文帝?雍正即位是不是矫诏夺嫡? 假扮公主二十多年却无一人发现?南北2个“崇祯太子”到底谁才是赝品? …… 传言不会凭空出现,真相往往藏于其中。
盛唐到底盛在哪儿(盛就盛在女子当皇帝,老外戴官帽,国土面积大,万邦都来朝!)(读客中国史入门文库)
¥39.90
本书是解读盛唐时期历史科普类书籍,作者于赓哲从唐朝的性质、唐代的民族关系、唐人眼中的外部世界、外国人对唐朝的看法、丝绸之路对唐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唐代众多女性的风采、唐代的婚姻观和贞操观、唐代的黑科技、唐代的科举与文学几个方面介绍了盛唐时期的历史知识,分析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在网上流行的关于盛唐的诸多说法当中,有的是真知灼见,但有的则是毫无根据的传言。在本书中,作者旁征博引,文本中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选择网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言加以分析,如安史之乱、怛罗斯之战、武则天等,以帮助大家认知一个真正的唐朝。 翻本书,读懂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不用背照样学好中国史
¥39.90
假如你是原始社会的首领,你要如何带领一群人荒岛求生? 假如你在魏晋南北朝玩模拟经营,要用什么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假如你回到明朝当皇帝,要怎样分配属性才能在对抗群臣时取胜? ………… 看似无厘头的小游戏,背后全是重要的历史考:原始农耕、盐铁专营、门阀政治……在一个又一个游戏中搞懂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从人物事件到政策制度全掌握,不用背照样学好中国史! 翻本书,先试试在皇宫门口建个皮卡丘吧。
乾隆帝大传(精)
¥39.35
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他二十五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zui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zui高权力时间zui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zui长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zui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一步发展。他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他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zui大化。他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zui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该书共分十五讲,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乾隆皇帝一生的功过是非,是相关著作中学术水准较好的著作。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
¥39.33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满铁”和报刊史料,对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进行研究。建立机构、制定法令政策,对伪满洲国进行政治和军事统制。对东北工、农、商、金融业进行统制并使之军事化;对教育、宗教、新闻出版、视听实施统制。对民众的思想意识进行控制,以培养“顺民”与奴性,一步步把中国东北纳入他的殖民体系中,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慰安妇”制度研究
¥39.33
本书对“慰安妇”提出了更完整、更严密的定义,使用了许多新发现的史料,揭示了日军慰安所的真相,从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方的角度来讨论日军“慰安妇”是否被强制,提出“慰安妇”制度是对女性的极大犯罪,并批驳日本右翼的谬论,呼吁正视和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本书深发掘新史料,构建新的学术体系,提出新的学术观,推动抗日战争研究一步发展,深刻指出了“慰安妇”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日本与亚洲各受害国家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战争遗留问题。
日本“兴亚”论研究
¥39.33
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在如何看待东西方文明,如何定位日本与亚洲邻国、与西方关系上,产生了“兴亚”与“脱亚”两种思潮。这两种思潮的内容不尽一致,但其根本目标是相同的。近代日本明确提出了“脱亚欧”政策,要学习和追赶西方,成为与西方列强瓜分亚洲的“食者”;而当日本在对外侵略中连获利、国力不断增强时,其“独霸”亚洲的野心膨胀,更强调“兴亚”。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兴亚”演变为“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大东亚共荣圈”等侵略理论,从思想上呼应日本政府的“建设东亚新秩序”政策。尽管披着“文明”的外衣,但仍然改变不了“兴亚”论为野蛮侵略战争张目的理论本质。
太平洋战争研究
¥39.33
为获取战略资源并封锁中国西南的国际通道,日军悍然军东南亚,遭到美国强烈抵制。日本对美强硬交涉未果,在明知战必输的情况下偷袭了珍珠港。虽然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节节胜利,但盟军在中途岛一战扭转战局,旋在东南太平洋站稳脚跟,随即转反。在反阶段,尽管日军对盟军的波弧形反战略多有预料,但盟军凭借在雷达、潜艇、鱼雷、密码破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加上战术上的奇招,对几乎是“眼瞎耳聋”的日军舰队(有时是运输舰队)实现了精确的。即使在正面对战中,日军舰队也总是落败。反复消耗之下,日本联合舰队在造舰能力、飞机性能与数量、后勤补给等方面以及陆战上的劣势愈加凸显,终被美军舰队聚歼于莱特湾,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
大争之世:战国全史
¥39.20
战国是中国尚武精神盛之年代,战乱不断,却孕育着历史的无限机遇;战国遵循丛林法则,竞争白热化,却碰撞出文化的伟大;战国是野心与权力膨胀的时代,实用主义撕掉了理想主义的面纱,却给了平民更多的机会登上政治舞台,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战国是中国历具血性与活力的时代,本书以战国群雄并起,霸权更替为主线,立体化全景式地呈现了这段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历史。战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迷雾时代,史料不足,线索混乱,本书以经典史籍的记载为基础,通过精当的剪裁与推理,清楚地呈现了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充分再现了君主、公子、名将、谋士和刺客共同创造的传奇时代。
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
¥39.00
★独裁降临,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这是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 【编辑推荐】 ★德国流亡文学的序幕,世界文明崩坏的前夜 ★纳粹暴政*早的受害者,德国文化巨匠们的众生相 ★从魏玛到纳粹,从浪漫到独裁,巨变中的德国社会肖像 ★纳粹上台后德国社会生活的日记体观察 ———————— 【内容简介】 1933年2月,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随即对共产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人士展开迫害,活跃在德国政治、文化舞台的作家和艺术家首当其冲,在纳粹当政初期的短短一个月内,这些作家、艺术家或遭监禁、枪决,或被迫逃离德国。本书以切近的视角和细腻的叙述,记录从1933年1月28日到3月15日每一天里发生的迫害和逃亡,描述了托马斯·曼、埃尔泽·拉斯克-许勒、布莱希特、阿尔弗雷德·德布林、胡赫、乔治·格罗兹、亨利希·曼等魏玛时代多位文化巨匠的遭遇。这短短一个多月成为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 【专家、媒体推荐】 展示了纳粹对德国文学的破坏,其生动性和力度令人惊叹。 ——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作者)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书中,作者将重点放在了作家群体上,人们一般认为这个群体对历史特别敏感、有预知能力……然而作者让我们参与到这些作家的生活,及其(在暴政面前)做出的选择当中。 ——《新苏黎世报》 德国文学*黑暗的时期,被这位清醒的作家照亮了。 ——《文学世界》 维特施托克对1933年的德国文学群体进行了敏锐而生动的描述,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德意志广播电台 激动人心的非虚构作品,书中描写的冲突与痛苦、勇气与意志如此引人注目。 ——《慕尼黑晚报》 清晰地展现了文学的冬天,一流的历史记录,具有浓厚的氛围。 ——《图书市场》 这是一本令人痛心的书。 ——明镜在线 一本激动人心、令人感动的书。 ——《南德意志报》 这本书是一项重大的成就,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历史中的细节。 ——《法兰克福汇报》 作者成功地对事件进行了非同寻常的、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描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纪实作品。 ——《德国文化》 近几个月来*好的历史非虚构类书籍之一。 ——斯特凡·内尔克(Stefan N?lke) 气氛紧张、激动新人,描绘了一幅具有启发性的时代肖像。 ——《慕尼黑水星报》 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魏玛共和国末期的文学时代图景。 ——《西方日报》 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全景图,展示了魏玛共和国辉煌的文学和文化生活如何在纳粹的扼制下让位于漫长的寒冬。 ——《帕绍新报》 文学和新闻对专制政权来说是多么危险——这是本书更深层次的核心,也是它超越德国纳粹历史的永恒意义所在。 ——斯特凡·兰比(Stephan Lamby) 作者追溯了纳粹如何以令人恐惧的速度和邪恶的方式实施其迫害反对派人物的计划。 ——《焦点》 扣人心弦,令人痛心疾首。 ——亚历山大·斯奇佩斯(Alexander Skipis,德国出版协会主席)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整体视野和丰富的细节。作者对文学的热爱是他的书具有强大说服力的秘密所在。 ——《柏林日报》
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全新增订版)
¥39.00
《帝国的惆怅》是易中天对帝国制度的反思。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39.00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 ,其中从“文”的视角切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全新增订版)
¥39.00
“帝国是自己把自己杀死的。帝国制度被废除后,我们民族并没有立即走向共和,而是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要反省的还不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与命运。当然,事情还得从大秦帝国的建立说起。” 大秦帝国诞生,中国进入权力社会。 大清王朝倒下,帝国制度退出舞台。 帝国看似强悍,实则脆弱。 它既会因内忧外患而灭亡,也会因繁荣富强而腐朽。 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命运。 两千一百三十二年间,这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是怎样导致了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树志
商会与近代中国的社团网络革命
¥39.00
商会是近代中国最早得到法律承认、由商人精英组成和领导的新式社团。本书使用丰富历史资料和新的网络理论,对近代江浙地区200多个城镇商会、它们与其他社团从乡镇到全国的联系及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行了广泛深研究。其中的网络分析丰富了此前商会史中使用组织分析、阶级分析或公共空间、公民社会等理论所取得的成果,也对其中西方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这种理论与文献结合的分析证明,江浙商会起源于商人精英在行会、善堂、半官方企业等组织中社会关系的制度化扩张及其与清末政府在内外冲下的互动,其发展促了工商界内外从地方到全国的社会联系和整合,并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改良、革命和民族主义运动及经济现代化。
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
¥39.00
1937年11月至1940年6月,法国人饶家驹以他的博爱、智慧与坚韧,在上海创立救护战时平民的饶家驹区,保护了30多万中国难民,被称为“难民之父”、“中国之友”。 这个“上海模式”推广到南京、汉口、广州,乃至法国、德国,并推动日内瓦第四公约的订立。战时保护平民成为各国的共识,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步。 战后,饶家驹因救助德国难民劳累过度而死在德国柏林。饶家驹的“博爱主义”、慈悲情怀的高尚人格,超越了国家、种族、宗教与党派。他的名言是“我将为不幸的人,尽后的力量!”他是20世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辉典范。 然而,在中国生活了27年的饶家驹的感人事迹却鲜为人知。2014年11月,来自法、德、荷、美、韩、中等国的学者齐聚沪上,次主办饶家驹先生的学术研讨会,代表们呼吁并期待,饶家驹难民区的遗存应该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精选版)
¥39.00
中国封建末期的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激烈、持久的意识形态论争。 本书从家庭冲突、国家政策、地方历史、学术论争以及贞女个人的主观观等角度,对中国封建末期贞女的生活行了全面的研究,旨在对贞女现象及其与当时社会制度、文化、经济、思想变迁的关系行全面的了解,探讨女性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冲突,揭示这种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心理、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和爱情,从而为了解中国封建末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疑案里的中国史
¥38.99
《疑案里的中国史》是一部解读历史上的疑案的通俗历史读物。 全书分为8个章节,分别以“帝王的生死之谜”“被遮蔽的皇嗣秘闻”“王朝夺权疑案”“将相结局奇案”“帝国惊天大案”“女名人疑案”“颠覆历史的悬案”“全民‘热搜’的离奇案”为主题,选取了40个历史疑案,从先秦到晚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三教九流,糅合史学、考古学、医学以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运用吊线跟踪、混合洗牌等刑侦手法,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穿越千年迷雾,力图为读者还原历史真相。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38.90
公元200年—公元900年,是文化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欧洲文艺复兴让人始觉醒,中国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文艺复兴。本书从儒林、美学、诗歌、艺术四个层面讲述汉末至宋代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儒林里,西汉末年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刘歆,以古文经学掀起了儒家文艺复兴运动,成为儒学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命运。 魏晋时期,文艺复兴的审美风潮从清议转向清谈,魏晋人以老庄为榜样,从政治优先的经学转审美优先的玄学,从名教回归自然,君子英雄主义式微,乱世英雄美学启,人与山川相映发。 中国的文艺复兴还要格律化。唐朝以诗赋取士,使有唐一代成为唐诗的江山。唐诗江山从宫体诗走来,在宫体诗里完成了格律化。宫体诗变革,格律化的山水诗诞生,边塞诗领唱,*终走向宇宙意识。 中国文艺复兴带来的自由适合艺术的蓬勃生长。有宋一代,艺术上*闪耀的便是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宋代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而市井风情画则描绘了宋代文艺复兴的社会新样式。 文艺复兴需要巨人,也产生巨人。在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这些思想、艺术、科学领域的巨人照亮了文化中国。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yi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钟繇传
¥38.40
钟繇传
品读西学系列——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历史故事(试读本)
免费
在这套丛书中,历史无疑是卷,也是为基础性的一卷,它高度概括了西方文明千年的发展历程,有如一幅西方历史的全景画,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将西方的历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您的眼前。 这本历史卷不但呈现了西方文明的历史发展之脉络,而且也是西方文化其他所有领域的历史大背景,其他领域——哲学、文学、科学、艺术——都是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演绎出来的。 因此,无论您想了解哲学、文学、科学、艺术之中的哪个领域,好先了解其历史的大背景,即能够先阅读一下本书,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阅读其他,这样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