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安全风险治理
¥39.00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加速迈人工智能时代,然而科技步和经济发展并没有让人类告别各类风险。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抗疫情。可见,如何利用智能科技力量应对和预防人类面临的公共安全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也将成为当前和未来几年决策界、产业界和学术界着重关注的话题。 本书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时代背景,探讨全球公共安全风险的典型类型和发展趋势,并从科技赋能治理的角度,梳理各类公共安全事件中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及相关产业实践,提出当前我国在战略统筹、法制建设、技术引领、产业协同、人才支撑、文化培养等方面提升国家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水平的策略与路径,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安全善治之道。
神话学:裸人(列维-斯特劳斯文集6)
¥39.00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比较南美和北美的神话,并探讨各变型之间的对称关系。列维·斯特劳斯特别注意衣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伴演的角色。後,他演证了南美和北美区域之神话整体所具有的封闭性质。 作者在创造性地坚持在神话研究中把逻辑数学工具运用于结构分析之余,还把西方文明的“科学知识”放到文化史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去考量。他表明,一方面,神话的“深层逻辑”包括着产生各民族社会自己的“原本话语”的规则,而这正是“科学知识”的“*优越性”所系,也正是神话逻辑结构分析及其方法的根据所在,任何“文化相对主义”在此都无置喙之地。在这个范围里,其他社会和民族那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知识模式都难望“科学知识”之项背。而另一方面,不能因此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同科学以前的和其他民族的“知识类型”对立起来。恰恰相反,现在需要恢复当初为了知识步而牺牲的极大丰富性,通过“倒退运动”回到曾力图回避的感觉世界,并找回曾被拒斥的“非理性思维形式”。
世界、诠释与教化
¥39.00
对“世界”概念的重新定位和周密阐释,对任何取向远大的思想体系的内在建构都具有根本的奠基作用。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更有很多源远流长的关键概念如同满带刻痕的河道,*深而直地塑造了古代中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想和宗教地貌。而通过15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这些关键概念又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世界整体的文化景观,铺陈下现代化世界里潜在的问题与悖论。 本书的追索之旅从千年流变的“世界”概念的诠释始,对汉语哲学史端的“心”“物”“德”“经典”概念以及相关喻象做了深的诠释,还对西方源远流长的经典诠释和教化传统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
社会政策与福利国家建设
¥39.00
《社会政策与福利国家建设/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系列丛书》汇集了海内外中国社会政策学者的15篇优秀论文,探究了社会政策选择与中国福利国家建设的艰难历程。本论文集的特征,一是多维度,兼有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论文集具有多议题性,涵盖了筹资、提供和监管。论文集具有多方法性,既有采用定性也有采用定量方法开展研究的论文。
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报告
¥39.00
本书以我国西部大省——四川省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形成的特色为背景,围绕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对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中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农地流转风险中的农民权益保障、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建设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公共投资布局优化、社会管理创新的绩效评估、社会管理创新案例与分析等专题进行研究,旨在解析四川省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现状与问题,为四川省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报告(2014)
¥39.00
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发展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是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持续稳定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书以我国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形成的特色为背景,围绕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公民参与、社会服务、风险管理、网络舆情管理、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等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旨在解析我国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现状与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39.00
本书立足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实践,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研究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转型。一是提出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内卷化”,乡村治理现实困境的根源是激励异化(激励本义的偏离),乡村治理现实的本质是封闭化的治理主体、物本化的治理理念、自利化的治理内容、运动化的治理机制、风险化的治理结果,在既定框架中的一切改革与创新都难以实现乡村治理的实质步;二是从价值选择、制度建构、机制完善等维度构建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理论,以此超越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保障乡村的全面振兴。
福利与伦理:基本理论与实证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39.00
福利问题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主题,福利伦理则是从价值合理性的角度来考量社会福利制度及其相关问题。从伦理角度看,社会福利就是政府基于特定的伦理原则对社会总体礼仪予以分配与调整的结果。其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从而促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本书由 “基本理论”和“实证研究”两部分构成。前者通过考察和分析中西传统福利制度及其伦理理念的演,阐释并比较当代*有影响的几种福利分配正义理论,力图寻找具有基本共识特征的福利伦理观,而探讨合乎伦理的福利制度安排。后者则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考察我国当前一些重要领域中的社会福利状况,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行伦理分析,并结合“基本理论”部分得出的结论,提出我国福利伦理制度建设应该秉持的基本原则及其实现途径。
白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案例选编
¥39.00
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宋立总结了近几年各地开展示范项目的经验,总结提炼了涵盖住宅小区、公共建筑、文物建筑、水利工程、风景名胜、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相关案例汇编成<白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案例选编>。本书为实用工具书,每个案例均从调查人手,制订详尽的防治方案,描述了规范的操作程序,可供各地白蚁防治单位相关人员在实施白蚁综合治理技术时参考使用。
中国交通能源与碳达峰
¥39.00
本书稿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课题,主要内容包括:梳理总结我国交通能源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交通运输和能源行业是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部门,都面临产业升级转型和技术快速变革的全球大势。 我国交通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重研究发达国家交通能源发展与达峰态势经验;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展望2050年我国交通能源及碳排放;深剖析我国交通及碳排放达峰路径;而提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在附录部分还列出能源需求展望常用模型分析方法,并对本研究交通用能统计口径调整方法行了说明。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分析、模拟及政策评估(英文版)
¥39.00
中国的城市化程正在上升,带来了经济活力,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外部影响。随着决策者对负面影响(例如交通拥堵、污染和房价上涨)的关注,宜居性已成为比以往更加重要的话题。尽管许多中国城市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但只要实行良好的治理并采取及时的政策,中国城市仍然可以蓬勃发展。 在亚洲竞争力研究所(ACI)和上海社会科学院(SASS)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得到了一步完善。 ACI和SASS的这种改旨在调整宜居性框架,以更好地反映中国经济背景下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特征。更重要的是,今年的研究包括一个案例研究,该案例研究了公共交通及其对宜居性的重要性。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39.00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政策应对研究
¥39.0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因此,需要深分析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事实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未必是负面的,关键在于防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利用好“银发经济”带来的新的机遇。本书从提升老龄人口消费水平、促老龄人口再就业以及完善养老金制度三大支柱建设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本书也就居家养老产业、社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以及保险资金投养老产业等热话题展论述,为市场主体经营决策提供了启示。
中国人的精神
¥39.00
《中国人的精神》是系统反映辜鸿铭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发表于北京,用英文写成,旨在对外展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呼吁东西方文化彼此融合。1915年,欧洲正深陷一战的泥潭,仿佛大厦将倾,西方人对自身文化产生集体性的反思。辜鸿铭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莱尔和阿诺德的思想为对照,向西方阐释古典儒学的精神内核。
堕民消融研究
¥39.00
本书系越文化研究丛书一种。堕民是宋代以来聚居于江浙沪地区的底边阶级,社会地位低下,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堕民研究乃是学术界研究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对堕民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解放而终消融的过程,几无专家涉及。要了解中国社会,不能仅限于主体社会,也应从“底边社会”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本书重讲述了堕民的发展,一步加深对堕民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民不再歧视堕民,堕民走出自卑的阴影,能够正视不堪回首的过去,堕民则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彻底消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出版价值。
日本社会观察(2018年)
¥39.00
《日本社会观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的年度学术成果汇总,采取论文集的形式。自日本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日本社会观察》已出版了2014、2015、2016、2017年各版,其特色在于秉持从社会科学角度出发、对日本社会及中日关系的*情况行解读。由于内容切合热、焦问题,分析、论述深刻到位,数年以来,已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日本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宝贵的“品牌效应”。 在日本令和时代、中日关系持续改善之际,《日本社会观察》(2018年)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书以“导言”起始,正文分为“特稿”“中日关系思考”“经济、财政与金融解析”“产业、企业现状分析”“社会、法律问题探索”“都市与乡镇展望”“历史、文化探究”七个部分,共收录了二十篇论文(包括“导言”以及一篇编译文)。共二十余万字。其中,绝大多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学者关于日本社会的*研究成果,也包括中日关系大家高洪的作品。本书仍一如既往,从社会科学角度出发,为读者深度解读2018年的日本社会,回顾、展望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是广大读者了解日本*社会问题必不可少的优秀专业读物。
妮萨: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与心声
¥39.00
1969年,婚后的玛乔丽跟随丈夫前往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对昆人行一系列跨学科的田野研究。在20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她学习昆人语言,乡随俗。在调查中,能说会道的昆人女性妮萨向玛乔丽清楚、生动地讲述了她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情感意义的事件:幼年时的断奶记忆,与其他孩童的性游戏,新婚之夜的事情,母亲和子女的亡故,几段婚姻和数位情人的故事,对逐渐变老的感受,等等。此外,妮萨还坦率地披露了性行为的细节,以及受新情人所吸引的方式和原因等更为私密的事情。 由于妮萨丰富的人生经历及讲故事的天分,我们获悉了昆人个体间的互动方式及昆人社会的组织方式,了解了许多关于昆人童年、青少年和成年经验的新材料。与妮萨的15次录音深访,成就了《妮萨》这部几乎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相提并论的佳作,在人类学界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
中国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研究(2019)
¥39.00
《中国改革与发展热问题研究》(2019)由魏礼群主编,全书分四编。*编 “纪念改革放40周年”,第二编 “经济改革与发展”,第三编 “政府管理与行政改革”,第四编 “社会治理与建设”。分别从改革放40年来各方面的发展经验和成就、经济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历程、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和举措等诸多方面,对中国改革与发展中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行了梳理和分析,内容翔实,举例众多,阐述深刻而生动,为人们全面而深地重现了这40年来国家走过的每一个步伐,助力未来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宁波的选择与构建
¥39.00
闫国庆、徐侠民主编的《一带一路战略(宁波的选择与构建)》汇聚的研究成果既是对前期研究的传承,更是拓展和创新。从蓝图到施工,从回顾到反思,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各领域专家学者抽丝剥茧,从经贸、法律、人文交流、港口建设以及中东欧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宁波细致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港口经济圈”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建设等都是当前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更是宁波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更难能可贵的是,学者们围绕这些重大关切问题,犀利洞察了宁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本书的研究既在宏观层面指明了方向,又在微观层面提出了具体方法,可以为学者们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广大干部群众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
¥38.90
新兴经济体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21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投资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国际直投资的重要来源国,其中一些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参与者。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投资始得到理论界的关注。基于以上实践与理论背景,李珮璘、张幼文、徐明棋编著的《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投资的动因与效应》在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为例,对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投资的发展阶段、动因、母国决定因素和经济效应等主题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检验主流国际直投资理论和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投资理论对中国对外直投资实践的适用性的同时,探讨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投资的一般性和独特性,以及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投资理论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为中国对外直投资发展和中国跨国公司的培育提供政策建议。
集体的延续:那目寨的社会团结与经济生活
¥38.40
《集体的延续:那目寨的社会团结与经济生活》是一部研究滇西傣族村社社会结构与经济生活的民族志,既回应经典,又关注当下。相较于田汝康和褚建芳在那目寨调研的20世纪中期和21世纪初期,如今那目寨的婚姻家庭、仪式节庆与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已世易时移, 发挥的社会团结功能减弱,双向联系的家庭网络和社龄组织成为村社集体延续的主要纽带。这是时代的推动,也是当地人历史传统与自主选择的结果。本书即通过描述和分析这些变化,揭示那目寨人如何去延续心中的“理想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