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文学批评史
¥59.00
本书描述了英美文学批评发展的轨迹,提纲挈领、撷英采华,通过对英美文学批评历史概括性的梳理,勾勒出两国文学批评发展的概貌,力图超越智识层面,为读者提供更多思索的空间与更多解读的可能性,实现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本书注重不同视角、观的碰撞所建构起的各理论流派与方法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对批评历史的描述和阐释,对批评文献的发掘,作者重新评论文学批评家,探索文学批评思想,在中国语境中读文学、读批评。全书分为英国卷和美国卷,依编年和方法各设专章。书稿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风严谨。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参考性,适合英语专业师生、外国文学研究者及爱好者阅读使用。


梁实秋精选散文集(套装3册)
¥59.00
梁实秋先生的一生,爱得深情却不滥情,吃得儒雅尤忌饕餮,挤厂甸,逛书摊,放风筝……唯从己心,即使处于困苦环境亦能欢喜过活,“雅兴不失”,将自己活得尽兴,可谓一位道地懂生活爱生活的文化大师。 梁式高水准散文选集。篇篇锦绣,经典集萃!既收录梁实秋先生经久流传的典藏篇目,亦囊括入选中高考阅读试题经典篇目,横跨梁实秋六十载散文随笔创作精粹。 汇集梁实秋散文精粹,一窥梁实秋先生高贵的心灵,以及豁达、丰富、乐观的生活哲学。严谨校勘,精心选编,力争尽显一代文化大师梁实秋心底那一点对故乡留存的眷眷之情,送给每一个在生命旅途中跋涉的你!


季羡林人生三境精品散文集
¥59.00
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本书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分别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跟大家密切相关的生命话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能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万事安然于心,从容而行。


肖逸群的创业手记
¥59.00
十次试错之后,肖逸群才在创业之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在这本手记中,肖逸群悉心总结和分享了十余年创业历程的全部经验,其中的故事、心得和方法,对与他背景同样平凡的创业者们而言,有着珍贵的参考意义。


无望的逃离
¥58.80
一天早晨,人至中年的巴士马科夫正筹备与年轻的情人私奔至塞浦路斯,短短几个小时内,过去二十余年的荒唐人生在眼前闪过。这些年里,他一面流连于各色情人,并数次谋划逃离;一面经历着盲目的迁徙漂流,从党政机关到科研所,从下海经商到做停车场守门人,最后易职到银行,由此逃避着动荡的社会现实。正当他必须在妻子与情人之间做出选择之际,他仿佛记起了什么,于是准备重新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这部不无荒诞意味的小说中,波利亚科夫生动地描摹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艾斯凯帕尔”(逃离者)形象,他深陷生活的泥淖,内心迷惘,灵魂浮散,永远处于虚无状态中。继奥涅金、毕巧林、奥勃洛莫夫之后,他是又一个新型俄罗斯多余人。故事在苏联的最后几年和这个国家解体的背景下展,也勾勒出了社会转型期的众生,展现了生存的尴尬、人性的悖谬、社会风貌的变迁。

爱的五重奏
¥58.80
《爱的五重奏》是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关于“爱”这一主题的全部随笔结集,时间跨度20余年。作者以女性为核心,从性爱、爱情、婚姻、孩子几个角度切入,恰如钢琴五重奏,对爱情既有形而上的哲学式冷峻探究,又有来自丰富阅历的对于人间各色情爱的温厚体察。文笔优雅沉郁,观点发人深省。周国平向我们展示: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


何处是远方
¥58.50
本书由一百本书的读书笔记、随想、感悟构成,是作者阿艾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开出的一列精美书单。书中探讨的书籍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历史、哲学、经济、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涉及诗歌、散文、传记、小说等多个体裁。其中既有家喻户晓的文坛佳作(如《水浒传》《苏东坡传》等),又有许多介绍某一专业领域的书籍(如《现代艺术150年》《经济学通识》等)。作者记录了自己在多年读书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在细腻的文字中展现了阅读对其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呼吁人们体味阅读的魅力,探寻诗意的远方。


在菜场,在人间
¥58.00
《在菜场,在人间》是一本书写一群平凡菜场小贩的炙热生活的书,也是一本讲述贴地而活的生之乐趣的书。作者是一边摆摊一边写作,被央视赞为“菜场女作家”的陈慧。 陈慧的前半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幼年被送养;少年生病;青年远嫁;中年离异。一个底层女人的不幸,似乎都发生在她身上。好在,为了讨生活去菜市场摆摊的日子里,她白天摆摊,夜里写作,竟在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里找到了救赎。 在菜市场摆摊的十八年里,陈慧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有相熟的乡邻、常来的顾客,也有隔壁摊位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现在,她将日常所见化作真诚的记述,把市井百态、红尘温暖,和一个个平凡生命的庄严与贵重,通通写这本《在菜场,在人间》。把烟火人间的热热闹闹、挨挨挤挤,把贴地而活的生之乐趣,带给每一个读者。


去有花的地方
¥58.00
《去有花的地方》是“菜场女作家”陈慧新作,记录了45岁的她决定走出菜场,跟着养蜂人到几千里外追花养蜂的经历——她生活在农村,28岁始在小镇菜场摆摊谋生,半辈子围着家和孩子转,自认不喜欢出门。她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冲动到跟着养蜂人始一场3000多公里的远行。 在江苏弶港,她遭遇十级狂风,先是闪电跃然而出,一道着一道,风瞬间排山倒海地来了;在山东徂徕山,她zui中意赶大集,小贩和顾客扎了堆,人多得像刚刨出来的新土豆,遍地都是;在辽宁瓦房店,玉米地与蜂场仅隔了一道窄窄的沟,她站在帐篷边,不时望见五彩斑斓的公野鸡在对面起起落落地撒欢;在辽宁常河营,特色是各式各样的虫子,一只牛虻从东南边的养殖场赶过来,狠狠咬了她一口,也许觉得南方人味道挺不错,隔天又来咬了第二次…… 四个月后,她离蜂场,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普通人的生活,还要继续苟且。但至少,她不再是原来那个郁郁寡欢的自己。


有本事【继《无所畏》后暌违三年,冯唐全新作品。】
¥58.00
冯唐2021年全新作品,一本写在人生转折的前行之作。 继《无所畏》之后暌违三年,全新冯唐文章、书画、摄影一本收录。在这三年中,冯唐经历了放下屠龙刀全职写作的身份转折、知交半零落的时光之痛……他毫无保留地拆解自己的经历,于知天命之年写下了新的思考。 全书包括财务自由了解一下、从请客吃饭始成事、如果还有后一天可活、和好玩好看的人消磨时光、一个人的乐园5个部分,冯唐将自己对金钱、做事、处世、追求、情感、生命等等的思索娓娓道来。在这本书里,你能读懂,一个成大事的人,如何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如何修炼安身立命的本事以及丰饶强大的内核,在任何年龄阶段里都能有所成;一个追求生命质量的人,如何有人情味儿地活着,享受亲情、爱情、友情,又如何面对复杂的人性、变化和失去。 无常是常,在无常的世界里,一个人有本事,才能行得稳、走得远,才是靠得住的财富。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58.00
和我一起长大的孩子们都相信,他们的世界一定会比父母的更美好!但这些曾经快乐的孩子,最后都死了,死了,死了,死了。是他们不够努力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对未来满怀希望的他们一步步走向破碎? 我们的老朋友克莱顿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苦难,但令人痛心的是,本书尚未完成,他就离了人世。陷困境的他们并不比他们的父母差。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受过更好的教育。 但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不幸并非个例: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已经越来越变得像在走钢索……可社会有一种流行的批判,去抱怨那些人的懒惰、不负责任和自毁行为。 为此,我们回到故乡亚姆希尔,并探访了全国50个州和1个特区,去深了解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们的遭遇,去探寻数千万人经历失去工作、尊严、希望、生命的原因,并指出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直和作者一起长大的童年伙伴们的人生经历,反思他们悲惨命运背后的原因—— 从政府到社会,让我们看到底层劳动者的困境,以及如何才能守护普通人的希望和尊严。


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
¥58.00
午后时分,在紫花地丁香水的气味中,女性主义泰斗上野千鹤子女士破“贩卖思考,不贩卖感受”的原则,破例聊起人生中一个个让身为女性的她感到不舒服的时刻,以及这些时刻如何激励她找到力量,拥有自由,在父权制下获得人生的主动权。 从不讨人喜欢的小孩,到迷茫自己是否会像母亲一样结婚生子,又像祖母一样老去的少女,再到恋爱时请男人感谢自己前男友的个性女人,最后成为喜欢飙车,痛恨别人看自己书架,让大家不要逞强,勇敢承认自己弱,互相支撑着活下去的另类大学教授。上野女士从未如此坦诚自己的亲情、爱情、工作和生活,她以鲜活的个人经历和厚实的学识背景让人时而捧腹,时而流泪,时而瞠目,时而大呼相见恨晚。


硬心肠
¥58.00
《硬心肠》是作家、资深媒体人庄雅婷的ZUI新随笔集,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浮浮沉沉的生活里的所有心绪,一种与宏大叙事相对应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现代人总有各种各样的困境,怎样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自洽的生活状态,是对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的课题,庄雅婷也借着这些文字,提供了一种解决路径,就是硬起心肠,守护自己的柔软,进而才能感受到世界的柔软。她大剌剌地反鸡汤反矫情,在到处制造焦虑的当下,身体力行地告诉读者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真正想要,如何不卷不躺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找到让自己舒服和自洽的方式。她不把自己当作工具,不去自我合理化一些自己价值观不接纳的事情,不怕跟别人不一样,不怕被讨厌,也不怕不好惹,给人一种“生活中的不确定,我都能慢慢搞定”的希望感,为读者提供一份缓解日常焦虑的日常生活指南。


阿玉
¥58.00
陈丹燕非虚构作品,纪录女性祖辈的真实命运,探寻爱与独立的艰难平衡。 没有机会上学读书、嫁人生子的阿玉,一生都被困在家庭里,为家人付出自己的全部,将三代子女抚养成人。没有独立的职业、终生都在厨房里忙碌的她,却用柔软的内心教会了陈丹燕等人爱的能力,让他们最终也能成为被爱护佑的人。 在阿玉身上,陈丹燕看到一种强大的爱的能力。她用自己的所有给予他人爱,也敢于在病痛中全力要求他人的爱,更能将这种爱的能力传递给每一个受她照顾的人,让大家都能成为愿意付出爱、善于受爱、敢于要求爱的人。 通过阿玉的故事反观自身,陈丹燕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 因职业而独立的我们,可能像依赖于家庭的阿玉那样付出爱,并且教会他人爱吗? 1914年,阿玉出生在广西平乐大街上的一栋旧砖木房里。 1932年,阿玉十八岁,母亲因霍乱去世,父亲为避债离家,她从此靠自己的一双手和一根钩针谋生,将大弟弟莲生(陈丹燕父亲)和尚在襁褓中的小弟弟健生抚养长大。 1956年,阿玉和分别多年的弟弟莲生再次重逢,从此住莲生家里,先后照料两代人一共五个孩子长大,其中就有陈丹燕老师和她的女儿陈太阳。在陈丹燕来看,正是因为阿玉一日日的伴随,才让这个家族的孩子认识到,“爱”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 2010年,陈丹燕在父亲莲生回忆录的指引下,回到广西平乐探寻祖迹,终于将阿玉的前半生拼凑完整,真正认识了阿玉这个人。可没过几个月,在上海缠绵病榻七周之久的阿玉,就在那年中秋节的清晨,安静地离了人世。 陈丹燕自此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告别,写下了这部满含爱与思念的作品。


石川啄木短歌
¥58.00
在受一次读书采访时说:"虽然你觉得我推荐了很多次石川啄木,但是我想说,更多的时候我是强忍着没推荐的。"石川啄木,日本诗人,曾做过教师,新闻记者,因贫困多病,去世时仅26岁。《石川啄木 短歌》收录石川啄木《一握砂》的551首短歌,根据1962年周作人译《石川啄木诗歌集》和1962年岩波文库《啄木歌集》双语典校,完整还原周作人译作的石川啄木。石川啄木的短歌对日常生活,四季变化,政治局势,亲友孩童均有独特的描写,并以细腻敏感的思绪对生活中的得到和丧失做出记录。作为年少病逝,在文坛短暂一现的诗人,石川啄木的诗歌无论是创作水平,还是对生命超出时代的体悟,都展现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本书比起市面大多数石川啄木诗歌集,果麦版本独特地采用中日对照版,使用经典周作人译本,以zui朴实,遵从事实的翻译还原石川啄木敏感而悲悯的灵魂以及卓越的文学才华。


把晚餐放进抽屉
¥58.00
《把晚餐放抽屉》收录了韩江出道以来二十年间创作的60首诗作。透明的夜晚、漆黑的树木、燃烧的轮椅、镜子彼岸的冬天在诗集《把晚餐放抽屉里》里,韩江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绪,用从黑夜中汲取的流血语言,描绘人生的孤独与悲哀。她热切地凝视人类的灵魂,试图从沉默和黑暗的世界中寻找闪耀的真相。韩江的诗歌创作贯穿了她整个写作生涯。她的诗歌情绪强烈、充斥着感性的意象,与她的小说一脉相承。


闲情偶寄(果麦经典)
¥58.00
自古至今,人人都向往闲情野趣的雅致生活:观雪、赏花、品茗……却鲜有人真正理解“生活美学”的要义。生活之美的真谛在用心体会、细致观察,在思考创新,在对品质的不妥协,而非仅仅流于感官享受。 《闲情偶寄》正是这样一部关乎生活艺术的奇书,能想凡人所不屑之生活小事,发凡人欲说而说不出的议论。从词曲创作、戏剧演习、声容装扮到器物古玩、建筑、种植、饮食与养生等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字字句句皆是李渔毕生心血的总结。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金华人。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代表作品包括: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肉蒲团》《连城璧》《十二楼》《合锦回文传》,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恬谧与情趣
¥58.00
我将此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散文及杂说,另一部分是诗、词。其目的也有二,一是激励他(她)们在人生道路上要自强﹑自尊、自勉﹐以非凡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也为自己有一个人生的总结﹐把前几年工作时﹑退休后旅游考察时所感所悟的“诗"“词"“杂说”散文”梳理。自认为成果的作品枝叶,不想让“失散流离”,使它“枝叶归根”,也所谓落叶归根吧!当然写这些文章完全是情趣﹐故书名就写“恬谧与情趣”。

水木丁温暖三部曲(套装共三册)
¥56.88
这是一本温柔的书,又同样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书中收录了水木丁近年来所写的随笔五十余篇。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本书,记录的是生活的绝望和生命的愿望,记录了那些对我影响深刻的电影是如何让我在生活的黑暗之中看到了生命的美丽”。作者站在每个电影角色背后,说他们想说的,以及她自己想说给读者的话,其实讨论的是关于情感、人性、生死等具有普世性的话题。在这些阐发中,又很自然地结合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回忆,所以,这本书比起上一本《我们心中的怕和爱》,有更浓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立的风格、深刻的思考。《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无论在装帧设计,还是内文上,呈现给读者的一个整体的感受是“温柔”:温柔地对待自己,温柔地对待他人。而这样一种温柔,是宽容、信念、坚持和勇敢一同炼成的。

水木丁温暖三部曲(套装共三册)
¥56.88
水木丁“温暖三部曲”集合《我们心中的怕和爱》《只愿你曾被世界温柔相待》《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作者近年出版的三步作品。 水木丁“温暖三部曲”集合《我们心中的怕和爱》《只愿你曾被世界温柔相待》《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作者近年出版的三部作品。 《我们心中的怕和爱》是一本回信集子,内容也多是诉说情感遭际、生活烦恼,还有一些对人生价值的探讨。水木丁的回信,敦厚却有风骨。或三言两语,或长篇累牍,跟你说说生活,说说怎样能让自己生活得舒坦,怎样能在被别人伤害、不被别人爱的时候还能对自己不离不弃,爱自己,不为难自己。 《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是一本温柔的书,又同样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书中收录了水木丁近年来所写的随笔五十余篇。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本书,记录的是生活的绝望和生命的愿望,记录了那些对我影响深刻的电影是如何让我在生活的黑暗之中看到了生命的美丽”。作者站在每个电影角色背后,说他们想说的,以及她自己想说给读者的话,其实讨论的是关于情感、人性、生死等具有普世性的话题。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是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姊妹篇,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水木丁坦言:“这次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我,从一心只想逃离出世,到坦然地入世,这恰恰是写作带给我的潜移默化的转变。”延续《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风格,作者从现实生活里、从情感经验之中、从阅读思考之间,引发出有关生命、成长和自由的讨论。每一篇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辉,记录了一位理智与感情并存的作者,挥别青春的脆弱与伤感,臻至成熟温暖的过程。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

陈原序跋文录(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一本适应教学型、应用型大学、地区学院及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外国文学教材。书中收录了作者的从1937年至2005年的序跋作品,其内容涉及语言学、地理学、世界语、国际政治、文学和音乐的创作及翻译等方面,反映了作者六十余年著译生涯的整体概貌。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自著译序跋,共103篇。遵照陈原初衷,1979年前的作品不分类,以所序书的出版时间为序;1979年后的作品分为语言学和文学杂著两类,各类以所序书的出版先后为序。下编是为他人著译写作的序跋,共32篇,不分类,亦按所序书的出版时间排序。另外,多个版本序跋以初版为主,附重版序;与序跋相关的重要的说明性文字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