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头20周年纪念系列:中国这100年+人类这100年2(大师镜头下小人物的大时代&历史中的人性之美)
¥256.00
本书收录了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麦柯里等摄影大师的110幅代表作。这些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一个世纪,地域上跨越了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以及远东地区。这些图片展示了世界百年重大事件中的微观景象,并通过每个照片主人公的面庞以及他们的人生故事体现坎坷人生以及动荡时代里的人性之美。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个事件,一段世界史。 这是一本通过历史中小人物的照片和故事从侧面反映中国变迁的摄影故事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沧桑巨变,很多人都会觉得历史是大人物的局,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是每一个人的收获与坎坷。这个时代是中国的大时代,也是每一个普普通通中国人的大时代。摄影大师给你带来100余张历史中的面孔,以及中国人的情感与生活。
图说中西方艺术系列(套装共8册)
¥255.99
中国绘画艺术的长河,汇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泛舟其上,你会发现,这里有太平盛世中的淡泊宁静,有忧患的感伤,更有亡国失地的伤痛!欣赏这些艺术珍品,可以激荡心灵,陶冶性情,启你多彩的人生。
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全10卷)
¥255.00
中国戏曲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流变史。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传统戏曲出现了发展失衡和保护不力等现象。“古调多自爱,今人不多弹。”因此,发掘和加强戏曲这一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不同于一般的戏剧本位研究,本丛书把戏曲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研究重点聚焦在“历史”与“文化”上,通过对各剧种所处地域的历史分析,突出阐述了各剧种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其反映出的风土人情、审美意趣,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剧种独具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它们在所流传地区业已成为地方名片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兼顾学术与通俗、研究与普及、历史与现状,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对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曲
¥250.00
退休后我决定选几种爱好伴我第二人生,其中*摄影。于是,我加入了全民摄影的行列。有人说我“华丽转身”,我认,我乐在其中。
心之极
¥250.00
有一种旅行,不是为了探险行走的疆域,不是为了抵达遥远的彼岸,也不是为了以空间的转换来离间现有的经验范畴和生活模式,暂停、休止,尔后继续;而是在远离、抵达、探险这些表象的事实之下,以回归、出发和审视自我为真正目的,焕然生命,重新启航。 所以,你再不可能,在既定的目的地找到他了。 但是,你会在他的内心,找到他。
海草房
¥247.50
《海草房》是一本以胶东半岛的海草房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海草房》的摄影作品全是用5×7技术相机拍摄黑白胶片拍摄。海草房在淡雅的色调中,一幅幅呈现。暗部与亮部,还有那过渡的中间色调当中,蕴含着早春、仲夏、深秋与晚冬,藏匿着海草房的温情与呼唤。作者拍摄的影像里面情节内容拨动了人们的心弦,他所纪录的影像也为逝去的时间和空间留下了某种佐证。了详实可靠影像凭证。
巫鸿美术史文集第二辑(1999-2019)(套装共3册)
¥245.00
《无形之神》为“巫鸿美术史文集”的第四卷,本卷收录作者1999—2003年的15篇论文与讲稿,从战国时代的城市形制到明清皇城的钟鼓楼,从敦煌石窟到《女史箴图》,探究艺术品的物质性与历史性,领略中国古代美术的“无形之神”。 《残碑何在》本卷收录作者2005—2011年的14篇论文与讲稿,从时间性、空间性和物质性等多个角度探讨古代视觉文化中“复古”“废墟”观念的体现、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对主体的表现、“生器”与“明器”的理论和实践等,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兼具学术思辨和可读性。 《比较场所》收录作者2012至2019年的15篇论文和讲稿,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绘画,六朝艺术,美术史方法论等方面,以独特的“细读”方式深入分析了宝山辽墓、马王堆汉墓、中山王厝墓等古代墓葬中隐藏的细节,找寻礼器的意义,追溯山水画的起源,提取出了大量被忽略的信息。全球语境下的艺术史如何被研究、被书写成为新的焦点,在过去和当代的艺术之间、在世界上的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联系。
北京苍穹下
¥244.99
《北京苍穹下:马文晓航空摄影作品(典藏版)》是一本以航拍北京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鸟瞰式的影像记录,往往不代表一个个人的视觉素养。《北京苍穹下:马文晓航空摄影作品(典藏版)》中的照片不仅仅成就了他的爱好,也见证了一个城市岁月留痕的寻常与不凡。
湿地精灵
¥240.00
威风凛凛的鹿王,舞姿翩翩的*,憨萌可爱的猫头鹰,玲珑稚拙的勺嘴鹬……一张张精彩的影像,一幅幅灵动的画卷,翻转的指尖间,流过一曲曲欢快清新的湿地乐章,这是孙华金用爱演奏的田园交响。
中国世界遗产影像志
¥239.99
中国世界遗产深邃的历史内涵、博大的文化精髓、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和浑然天成的自然奇迹,令人仰止。《中国世界遗产影像志》作者阵容强大,影像丰富,颇具文化气质。本书从100 多位摄影家的数万幅作品中,遴选了近千幅展示中国47处世界遗产的优秀影像,涵括历史影像、绘画、书法、地图、图表,多角度纵深地展示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聘请了历史学、建筑学、人类学、美术史学及汉学等不同领域的十位专家担任顾问并撰稿。
名家美育课
¥239.20
暂无
女红心境——王度织绣藏品图录
¥238.00
我一直相信任何事情总离不开一个“缘”字。“织绣”是我个人收藏22 个品项中的一项,其中“蓝绸地平金五彩绣九团龙兽皮里龙袍”和“蓝地缂丝立水龙袍”两件,在当年收藏时就费了一番功夫,此两件藏品陪伴我已有20 余载,今日随同 “蓝地妆花罗云龙暗八仙大襟长袍”、“紫地加金妆花绸云龙暗八仙大襟长袍”、“红缎地戗针绣折枝月季侧褶裙”等其他绣品共295 件一并捐赠给北京清华大学,可说是缘分天注定。同时,可让我的这些收藏品觅得良所,也让后学有缘一睹前清时代皇帝、官宦、巨贾及寻常人家的穿着规矩与时尚品味。我以为这些藏品用在教育上,更是无价之宝。
悠斋清吟──悠斋诗词联语初集
¥237.60
本稿是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万俊人的本诗词集。 万俊人受家学熏陶,传统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融在万俊人骨子里;工作之后,机缘巧合,万俊人拜师范曾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诗学,开始旧体诗词的创作。 本稿是万俊人多年诗词创作的次结集,共收录诗57首、词42首、对联78副(句)。这些作品,有的是与师友诗酒唱和,有的是作者感时之作,有的是纪游。作者将其哲学情怀、家国情怀,付诸诗意的文字,生动地诠释了传统诗学中“诗以言志”的命题。因胸有丘壑,学贯中西,又得名师指点,故诗格自高,而又法度雅正,情真韵纯。不失为现当代有较高水准的旧体诗词集。
可能
¥235.99
摄影是通过可见之物抵达不可见之境的方法之一。我试图用照片建立起一种“想象”乃至“幻象”,这些照片拍摄于2003年至2015年,来自几乎整个中国。人生是一段旅程,照片是我对一些秘密的询问,同时也是对方给我的回答。
吴夔艺术文献集
¥229.33
【内容简介】 吴夔是江苏“新中国画”语言体系的*批建设者,他起步于20世纪以来启蒙、救亡、艺术革命的风浪中,一生辗转多地,根据条件与形势的变化,创作了多个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共500余幅。吴夔画种随时期而变,以时段分即是以画种分,他的作品充满艺术本体语言的表现力与创造精神,同时也实践着我党在不同时期的文艺方针。本书选编了吴夔的中国画、水彩画、油画、年画宣传画、漫画、报纸选页、速写、连环画等不同类别的作品,并附部分亲友回忆文章,图文交织地呈现其短暂一生的活动轨迹,让读者看到时代的脉动。
润美湿地
¥225.99
初识冯尚文的作品是在十几年前的第十二届河南省摄影艺术展览作品评选中,他的微距摄影作品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2007年,与于德水主席作为特邀评委评选商丘市届十大杰出摄影家时,了解到他的职业是一名法官,他呈报的评选资料中有一大堆在各类摄影比赛中的获奖证书和在《大众摄影》、《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上刊登的作品,其中就有一些黄河故道湿地风光作品。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细致、沉稳、内敛,不张扬。
色界
¥225.00
当代摄影,无论从器材还是技法,已然可以捕捉到空气中细微的尘埃。 然而只有在通透、澄净、清朗的空气中,各种光影变幻之下,大自然所呈现出的纯美色彩才能得以真实、自然地还原和再现。换句话说,只有在一个纯净的世界中,才可以得见为纯净的光线和色彩。
匠心与禅意:器韵/器度
¥224.56
中国漆艺术享誉世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中国漆画、漆器均采用天然漆制成,工艺精美,有多项技艺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本书为中英对照画册,精选数十位中国及海外漆艺家代表作,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漆语时代的视觉生态。画册从不同侧面呈现了这些杰作的全貌和细节,观赏性很强,作品经高清拍摄后结集成书。从“器物”角度呈现了漆艺术中蕴含的独特匠心和禅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摄影镜头与构图: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新版】(全套10册)
¥222.99
摄影镜头与构图: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新版】(全套10册)
了不起的中国名画
¥220.00
中国画作为华夏艺术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貌。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名作,以历史为序,鉴赏为主,兼顾介绍中国画在构图、造型、设色等方面的独特技法。画作涵盖人物、山水、花鸟、风俗等诸多品类,匹配高清大图辅以文字解说,令不同层次的读者在全面了解中国画的同时,通晓基本的赏析方法,沉浸式完成品鉴的全过程。本书以期引领读者朋友在阅读中提升审美观念,真切感受中国画的匠心独运,品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原
¥217.99
这片古老的土地深藏着一个东方文明的密码。而在这里进行的考古新发现仍在把这个民族回望自己的视线引向久远。谁敢说8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就是中原的声唱响?在华夏5000年文明史的前4000年,中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历代统治者皆认为把中原纳入版图的王朝才是中国正统的王朝,形成了中原王朝的正统观念,中国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占据了四个:洛阳、开封、郑州、安阳。于是中原超越了它的地理意义而成为一个关于古代中国的意象,一个华夏文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