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与东亚近代化
¥15.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王新生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宗教与东亚近代化”的研究成果。作者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论述了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对民众、知识分子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神道教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阐述了佛教对韩国近代化的影响。


超越主体主义:反思20世纪传播学的哲学源流
¥15.00
【内容简介】 本书对20世纪西方传播学的起源、范式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试图回答处于历史流变中的传播学,其建构背后的学科史前史是什么,这些认识论和观念,又如何在学术的场域中互动建构。


禅话
¥15.00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曾对古代社会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使之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禅宗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个时期的特点,也因此而成了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甚便初学者阅读。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2009年6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犹太教中的柏拉图门徒(“经典与解释”第20期)
¥15.00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科学哲学
¥15.00
科学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国外许多大学都开设这样的课程,供文理科学生选修,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的科学哲学出版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科学哲学史性质,另一类就是科学哲学概论。本书的*特点就是史论结合,基本上吸收了以上两类的研究成果,并且有所发展和创新。作者力图避免重复同类出版物的写法,以全新面貌展示国内外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

禅话
¥15.00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其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曾对古代社会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使之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结下不解之缘。研究禅宗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个时期的特,也因此而成了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初学者阅读。

吉尔·德勒兹
¥15.00
德勒兹,作为一个人和一名哲学家,独特且多面。他的生活和哲学离不他与彼时*影响力的几位思想家的友谊、合作与冲突,更不用说他与作家、艺术家和电影创作者的关联。芙丽达·贝克曼跟随德勒兹,从他青葱学生时代受邀去过的沙龙出发,走过他广受欢迎的青年教师时期,*后梳理了其哲学作品的演变。贝克曼考察了德勒兹的哲学发展如何与历史、政治、哲学实践发生共振,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巴以冲突等。德勒兹以令人耳目一新且必不可少的方式与哲学中某些*根本的问题角力。本书强调了德勒兹的遗产如何影响了当代哲学的众多分支,为这位当代哲学家描绘了一幅形象丰满的画像。


贞观政要
¥15.00
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将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间与各位大臣的对话、以及大臣重要的奏章,按照政治要素分为四十篇,每篇收录若干对话或奏章,从不同角度说明本篇主旨。大体来说,这四十篇是由宏观到细节、由内到外。卷有《君道》、《政体》两篇,从宏观上阐释太宗的为君之道和为政之体。第二卷包括《任贤》、《求谏》、《纳谏》,主要讲进谏的重要性。第三卷讲君臣关系、择官任人、封邦建国,属于国家治理范畴。第四卷从《太子诸王定分》到《规谏太子》,主要围绕训诫诸弟皇子展开。第五卷大致是关于臣子道德和义务的规定,包括仁义、诚信等准则。第六卷从俭约、谦让、仁恻等不同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贞观政治理念的细节层面。第七卷阐释礼乐学问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第八卷是关于农业、刑法、邦交等方面的内容。第九卷着眼于征伐安边,包括击突厥、征高丽这两次太宗朝为重要的对外行动,并反映出太宗伟大的民族思想。第十卷则讲行幸、畋猎等戒惧之事,以《慎终》作为全书十卷四十篇的结尾,引人深思。


创新一定有秘诀
¥15.00
全书共6章,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理念(观念决定成败)、创新思维(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方法(创新一定有办法)、创新原理(成功一定有秘诀)、创新能力(人人是创新之人)、创新实践(实践是检验创新的标准)。本书的写作贴近生活,通过大量典型生动的案例说明问题,有利于开拓创新视野,拓展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欲望,提高创新能力。 本书可用作创新类课程培训参考书。


道德问题的思与辨
¥15.00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讨论道德的本质问题,共有七章,首先就道德的概念、社会基础、立足点与内在机制作综合概述;然后分别从善恶之辨、“人是目的”等现代价值理念、权利的内涵、规范与德性、幸福的伦理思考几方面作深度的理论分析和阐述。下篇共有九章,主要关注社会现实,着力辨析生命伦理领域中人们普遍关注的安乐死、克隆人、人类基因组研究、伦理审查等重大热点问题,并就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伦理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的走向发表自己的见解。本书旨在揭示道德基本理论与应用伦理的内在互动关系,论证道德哲学


艺术哲学
¥15.00
在人类生活体系中,艺术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法设想一个没有艺术的人类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是,艺术又是神秘的,它始终抵御对它的理论的解释和法则的规定,它使历史上的种种美学一再陷入困境。本书主张由美学向艺术哲学进展,围绕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这一核心问题,重新思考艺术与人类生活的本质关联;反对把艺术看成是伴随人类现实生活的装饰物、娱乐品,或实现其他社会价值的工具。本书的基本观点是:艺术的事业是真理的事业。


法哲学
¥15.00
本书主要从哲学的视角,对法或权利,尤其是现代法或现代权利进行思考、反思和追问,故称之为法哲学。全书以法或权利,尤其是现代法或现代权利的价值、本质、理论意义、历史发展和历史局限等问题为核心和出发点,采取法哲学史和法哲学理论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探讨了法哲学的基本而重要的问题。归纳起来看,主要涉及六个层面的内容:通过对法与经济、宗教、道德、权力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法的价值问题,以及法对人类生活的意义问题;分析了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法思想为西方近代自然法哲学提供的重要思想遗产;通过对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法哲学思想的分析,揭示了近代法的形而上学的建构路径和完成过程;论证了马克思进行法的形而上学批判的社会存在论根据,阐明了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的主要成果、两条界限和现实意义;探讨了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理论基础、理论特征、理论意义及其缺陷;分析了西方法哲学的当代走向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道德哲学
¥15.00
我们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德何以必要?它为何能成为指导人生的价值体系?道德成立的根据是什么?道德哲学会和你一起来思考。不应把道德理解为限制我们做事情的规条,而应把它掌握为思考我们如何生活的基础。


尼采引论
¥15.00
本书作者既联系尼采的生平和写作等传记性因素同时又超出这些因素来理解尼采,探讨尼采个人性哲学思考的普遍的意义。在他看来,尼采是一个哲学家,其使命是寻求解脱和解放:从信仰中解放出来,从各种精神枷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后变成“自由的精神”。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尼采的疾病,这一重要的传记性、个人性和偶然性的因素,对尼采帮助*。 比如:尼采主要以格言方式写作,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赋予格言以如此重要意义,并给格言这一写作方式上如此深刻的烙印。但是,促使尼采选择这一写作方式和思考方式的并非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性的根据,而是尼采本人的一种偶然存在条件:他由于“头痛和视力不佳”而不得不采用“倒霉的电报文体”。 但是,尼采的自我解放超出了疾病等传记性因素的范围,对其他读者具有普遍示范和启发的哲学意义。尼采的哲学思考首先是一种自我解脱和自我克服。尼采称他的哲学思考为“大解脱”。这种解脱确实将尼采从某种生理和生活困境中解脱出来,上升到作为“健康学说”的哲学思考和哲学学说, 尼采的哲学思考是在“皮肤之下行”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它也是在“皮肤”之间行的。在这个高度上,他没有提供普遍的救赎学说,而是用他自己的患病和康复的例子,向其他个人表明了一种通过哲学救赎和解脱的可能性。 本书是目前中译本里少有的佳本,既适合门级读者,对专家也颇有启示。译者研读尼采已多年,并已有尼采以及关于尼采的研究译作多种。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
¥14.99
自从1991年在美国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书和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首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本书原名《故道白云》,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们在再版时使用了更加简单和直白的名字:《佛陀传》。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14.99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核心深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就本然、美好的生命。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精装典藏版)
¥14.99
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终我们都会死亡。 但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吗? 死亡是生命的终吗? 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 为什么说永生是件坏的事情? 在某些情况下自杀是否可能合理和符合道德? 我们终将死掉这个事实,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公课》一书源于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而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价值,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趟旅程。 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本书来说至为贴切:“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不较真的哲学
¥14.99
生活无疑是美好的,但生活有时又是烦琐的、闹人的、无奈的,甚至是残酷的。这一切的烦琐之事、闹人之人、硬生生的生活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常常让我们喘不过气来,让我们活得累、活得烦、活得苦。 世事洞察的聪慧,反而成了压榨生命的苦酒。本书就是告诉活在尘世中的我们,要学会模糊处世,冷眼看人生,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减少无谓的痛苦,减少不必要的祸端……


娱乐何为
¥14.99
现在,娱乐的无处不在预示着全新的事物即将来临。人们对世界和现实的理解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今天,娱乐升级成为一种新式范例,即一种新的决定什么具有处世能力、什么没有,也就是决定什么是存在者的存在模式。因此,现实本身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娱乐效果。 娱乐的*化导致世界变成享乐的世界,受难精神将这样的世界解释和贬低为沉沦、虚无,甚至是非在。然而,受难和娱乐其实并不完全相异。娱乐的纯粹无意义与受难的纯粹意义是紧密相邻的。 小丑的微笑与痛苦之人痛苦扭曲的表情看起来惊人地相似。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倦怠社会》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 Die Errettung des Sch?nen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试读本)
免费
这两篇论文是互相独立的,是由于外界因素而形成的,然而它们又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关于伦理学基本真理的体系。但愿人们能在这一体系中看到已停滞了半个世纪的这一学科的步。当然,两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不能以另一篇为前提,同样也不能以我以前的著作为前提;这是因为每一篇论文都是为不同的科学院而作,从而严格的匿名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条件。 在这种研究中,首先要阐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关系。但是作者忽略了题目主要要求的东西,而且认为,题目是要求提出某种伦理学原则,因此,他把论文中讨论他提出的伦理学原则和他的形而上学的关系的那一部分只是放在附录之中,只是作为超出要求的部分”。难道在征文启事的引言由以出发的主要观中也并没有提到形而上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吗?因为这一引言一始就作了经验的说明,并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的评价及类似的东西为基础的,然后它才问到,这一切终究竟是以什么为基础的。这一引言后把存在于意识当中的天赋的德行的理念作为一种可能的解释的例子提了出来,因此也就是说在它提出的例子中,它是企图把一种纯心理学的事实,而不是某种形而上学的原则看作为答案的,这是很成问题的。但是,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它要求用某种事实,无论是意识的或外界的事实,对道德加以证明,但是并不希望从某种形而上学的梦想中来导引出这种事实来;因此丹麦科学院有充分理由来拒绝用这样一种方式解答问题的论文。人们应该想到这一。

美学(第三卷.下册)(试读本)
免费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