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扶阳之祖:大宋窦材与《扁鹊心书》
扶阳之祖:大宋窦材与《扁鹊心书》
林大栋
¥39.50
本书作者在长期临床,具备治疗大量疑难杂症的经验后,对于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思想有深刻领会,再结合师门传承和理论学习,对艾灸运用有独到心得,尤其推崇宋朝窦材《扁鹊心书》,欲凭此治病救人、授众以渔,故将艾灸网课滴体会集结,同时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著名艾灸著作《扁鹊心书》,从而汇成此书。书中对窦材的核心学术观和医技予以辩证分析,令人从独特视角审视中医内核。由于窦材医术高超,却喜贬低仲景,二者实乃医界一时瑜亮,而盲人摸象,各见其偏,诸子泥执之处,正是深杏林之路。
每满100减50 学中医 用本草
学中医 用本草
邓杨春
¥39.50
本书由庆余阁阁主马纯阳(原名邓杨春)日常文章汇集提炼而成,主要讲述常用中药的使用窍门,杂而不散,多而不乱,百草性味,信手拈来,中医经典贯穿其中,如绳串珠,汇成此书。展卷细读,虽不能使人速成明医,但对中医之精妙,也可领会一二,令日后深杏林有径可循。本书是《学中医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以后还会陆续推出其他内容,旨在传承岐黄精髓,弘扬中医文化,造福人民,和谐社会。
每满100减50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儿科讲记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儿科讲记
李静
¥39.50
为了让当代中医从业者能够更好地受“师承教育”,灵活运用张锡纯中医辨证思维与用药,出版社邀请中医临床家李静先生,将其对张锡纯医学的临床应用与思辨方法,结合自己的临床案例“精细微、苦口婆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讲解,“全面还原”诊断的过程、细节、思考!乃至犹豫、失误、反复!并附上诸多学生和老师的互动答疑。 本册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医方篇中诸方,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教科书之体系,做了新的分类。以中医为主,衷中参西,即西医辨病、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西医辨病名与中医辨病名融会贯通之。
每满100减50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外科讲记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外科讲记
李静
¥39.50
为了让当代中医从业者能够更好地受“师承教育”,灵活运用张锡纯中医辨证思维与用药,出版社邀请中医临床家李静先生,将其对张锡纯医学的临床应用与思辨方法,结合自己的临床案例“精细微、苦口婆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讲解,“全面还原”诊断的过程、细节、思考!乃至犹豫、失误、反复!并附上诸多学生和老师的互动答疑。 本书是“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系列丛书之外科讲记,主要介绍了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五章内容。
每满100减50 黄元御用药心法
黄元御用药心法
李成文;刘彬
¥39.50
    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他熟谙医理,精通道、经,功底深厚,颇多创新;医术精湛,经验独到,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其晚年所著《长沙药解》和《玉楸药解》,专门对仲景著作中的方药,结合自己丰富的临证遣方用药体悟详加笺解疏证,是其重要的临证药物著作,颇具参考、研究价值。     本书即汇集黄元御《长沙药解》《玉楸药解》二书中所论中药453种,重新整理编纂,以药为纲,先药后方,分述阐发,主题突出,条理分明,脉络清晰,较好展现了黄元御的临证用药心法。所有药物均按音序排列,药论则标明出处,便于检索查阅。     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各科医师及黄元御研究者。
每满100减50 经方拍案
经方拍案
张立山
¥39.50
张立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武维屏教授,学问崇仲景之术,临证处长沙之方。后遇冯世纶教授,触和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张立山教授从业肺科,临证所遇多为呼吸疾患。觉仲景之法,切合临证:外感发热,常有小柴胡汤一剂建功之时;哮喘病患,屡见射干麻黄汤令痰出喘平之例。咳嗽痰喘,皆可以六经辨证:发热胸闷,俱可从伤寒求法。张立山教授每遇病患,先从长沙处寻法,效与不效,反复揣摩。本书为其全国历年经方会议演讲的医案分析。
每满100减50 经方妙用:纯中医辨治肿瘤五十年
经方妙用:纯中医辨治肿瘤五十年
刘亚娴
¥39.50
作者五十年来坚持纯中医肿瘤辨治,在肿瘤诊疗专业上感觉越来越顺畅,乐于治癌,长于治癌,且感到“恶性肿瘤已逐渐成为平常之病”,梳理出了较清晰的思路和治癌“战略”“战术”模式,使肿瘤诊疗的“寻常之方”成为“非常之方”,“平常之方”显示“平中见奇”。
每满100减50 针海探幽:贺氏三通通经络、薄氏腹针调脏腑
针海探幽:贺氏三通通经络、薄氏腹针调脏腑
杨光
¥39.50
本书共分四章。①针路历程,为作者学医成才及行医历程之回顾。②谈针论道,是作者对一些针灸理论的探讨,涉及针灸的疗效、刺法量学、针灸心理学、火针疗法及三通法的认识和理解。③临床医话,对一些临床敏感话题如中医与巫术的区别、针灸治病的机理、灸法可否治疗热证、针灸减肥的机理等做解答,还介绍了一些疾病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涉及面较广。④医案精选,选择46个疾病50余个案例,涵盖内、妇、外、五官、骨伤科,介绍了针刺治疗经过并附有按语。
每满100减50 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
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
韩学杰,沈宁
¥39.50
本书是韩学杰、沈宁、连智华等根据沈绍功在沈氏女科经验讲授班中的数次讲稿编辑整理而成,书中分别讲述了辨证与论治的具体方法。本书分为四章,*章是辨证精要,从五部分讲述了辨证的具体方法。第二章是论治精要,从六部分讲述了论治的具体方法。第三章是各科治要,从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肛肠科、肿瘤科具体讲述了治要方法。第四章是疑难病治要,具体涉及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外感病。
每满100减50 中医病机辨证学
中医病机辨证学
周仲瑛;周学平
¥39.50
审证求因,实是求机,审证求机的过程,就是辨证的过程。求机的实质是求病理因素。病机是辨证的核心,是通向论治的桥梁,抓住了病机,就抓住了病变本质,组合形成病机证素,得出证名诊断,治疗也就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本书重论述了风病善变、寒多阴伏、火热急速(温暑同类)、湿性缠绵、燥胜伤津、郁病多杂(气病多郁)、瘀有多歧(血病多瘀)、痰病多怪、水饮同源、虚多久病、毒多难痼、疫为疠气、多因杂合(复合或兼夹病机)等十三病机的辨证与治疗。
每满100减50 郭淑云论治脾胃病
郭淑云论治脾胃病
邵明义;李墨航
¥39.50
本书整理选编了郭淑云教授40余年来在医教研方面所形成的部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着重于脾胃肝胆疾病的论治,包含了学术观、临证验案、辨证遣方用药、经方新用等内容,书中所载医案后附有按语,概述、分析了该案的诊治特、理法方药解析等。本书内容精炼翔实,注重实用,其中不乏独特之见解,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临床实用性,可供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本书整理选编了郭淑云教授40余年来在医教研方面所形成的部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着重于脾胃肝胆疾病的论治,包含了学术观、临证验案、辨证遣方用药、经方新用等内容,书中所载医案后附有按语,概述、分析了该案的诊治特、理法方药解析等。本书内容精炼翔实,注重实用,其中不乏独特之见解,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临床实用性,可供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每满100减50 伤寒简论:从圆运动中解伤寒
伤寒简论:从圆运动中解伤寒
刘翔
¥39.50
本书为枣庄市十大名医之一的刘翔主任医师讲解伤寒论的整理稿。以商行轮原文为依据,将刘翔主任医师的认识贯穿始终。他认为,无论是阴气的运动,还是阳气的运动,于阳气来说, 就是一个升一个降,我们现在所说的圆运动就是一个阳气运动的模 式。阴气运动的模式,用升降就不太适合,我们要细分一下那就是出 ,所以说《内经》上讲升降出无器不有,而我们理解升降就是阳 气的运动,出就是阴气的运动,这样对六经就一目了然了,正好和 《黄帝内经》上太阳为,阳明为阖,三阴当中太阴主、厥阴主阖, 少阳、少阴为枢一致。
每满100减50 皇汉医学(修订版)
皇汉医学(修订版)
汤本求真,周子叙
¥39.50
     《皇汉医学(修订版)(精)》是2007年出版的简体横排《皇汉医学》的修订版。《皇汉医学》是日本人汤本求真原著,成书于1927年,内容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医治疗的效用。原著者在序中说他本来是一个西医,后来转而学习中医,所以全书很多是作者结合西医学说,来注释中医理论,故此书可为西医学习中医的参考,中医参阅此书,亦可得到一定的提高。《皇汉医学(修订版)(精)》基本上是以我国医圣张仲景所著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为主,首先加以综合性的注释,如将两书的中心思想阴阳、虚实、表里予以分析,再分述中医治疗法则,又述及中医诊断学如脉学、腹诊等,使读者对中医理论系统先有一个概念。后部再以方剂为主,分述各方的主治证候,并于每方后注明该方所用药的效能,而更广泛地搜罗我国及日本对中医学说和治验病例为旁证,必要时作者还加上按语,阐述其原因。在分述剂时,大都以《伤寒论》的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体系为主。故此书可为学习中医学的参考书,尤其是初学《伤寒论》者,参考此书则更易于了解和体会原书内容。
每满100减50 运气传习录.第一辑
运气传习录.第一辑
邓杨春
¥39.50
本书内容多为今日头条发表的文章,科普性强,主要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手,介绍了一些中医古天文知识,解读气候对常见疾病防治的影响,连带介绍一些常用中药、方剂,以及民间一些简便廉验的方药,对普通百姓日常运用中医药知识防病治病具有较强指导价值,很适合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
每满100减50 中医入门大医讲记:胡永盛医述
中医入门大医讲记:胡永盛医述
赵德喜;贾秋颖
¥39.50
胡永盛,男,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1926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曾任方剂教研室、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从事教学、医疗工作达50余年。长期专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理论及《易经》等祖国传统文化,旁通中医各家流派学说,拥有丰富的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著有《中药方剂学》、《串雅内编造注》、《新编中成药》、《民间医方传心录》等书,发表20余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曾主持完成吉林省科研课题补肾新药“颐和春”。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书包括待诊课业答问篇、中医门提要篇以及胡永盛教授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篇。待诊课业答问篇,以问答的形式讲述了在学习中医要经历从门到不断深化再到融会贯通的阶段,应研读四小经典、四大经典、历代医家著作,回答了医者在学医之路的相关问题,并且说明了胡老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中医门提要篇,简述了阴阳、藏象、经络、治法治则、辨证纲要等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篇从胡永盛教授医路历程、临证经历、经典医案等方面阐述了其主要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值得现在中医学者们仔细的去研读,将中医精髓传承下去。
每满100减50 从脾胃论治妇科疾病
从脾胃论治妇科疾病
杜小利
¥39.50
从脾胃论治妇科疾病,其思想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学派”代表人物李东垣的《脾胃论》。《脾胃论》中提出“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在理论与组方上皆重视升发脾胃之气。本书通过分析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生理、病理特,以及中医学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整理归纳脾胃与女性生理上的关联,及脾胃病理与妇科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临床有效病案,总结妇科疾病在辨证治疗过程中从脾胃论治的立论依据,从而得出结论:健运脾胃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本书拓展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思维和用药思路,突出中医的整体辨证思维,适合中医临床妇科医师参考阅读。
每满100减50 藏医药浴疗法
藏医药浴疗法
才多
¥39.50
藏医药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传统医药领域继针灸之后第二个国际性非遗项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在各地藏医院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本书以西藏自治区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对藏药浴涉及的各类关键技术行系统梳理,首次从科技角度完成对藏药浴疗法关键技术的总结,对于展藏医药浴科研、推动藏药浴临床规范化发展、充实藏药浴疗法科技内涵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成为藏医临床工作者、藏医药爱好者以及中医治未病从业人员的重要工具用书。
每满100减50 医家四要
医家四要
(清)江诚;(清)程曦;(清)雷大震
¥39.50
《医家四要》由江诚、程曦、雷大震纂,系三人将师长雷丰平日选读之书,以“脉、病、方、药”四要为纲,辑录历代医书,撮其精要,别类分门,编成歌赋而成,并经雷丰鉴定刊行。本书成书于清光绪十年(1884),共四卷。卷一“脉诀门”,以脉诊为主,兼有望色、辨舌、闻声、问证等内容;卷二“病机约论”,详细阐发病机,把所论病机分为基本病机、疾病病机、症状病机三大类;卷三“方歌别类”,按病分类,择取效方,以“歌括”形式表达;卷四“药赋新编”,以寒、热、温、平为纲,收药三百余种,概述药物性能功用。此次校注以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二年(1886)豫章邓灿堂刻本为底本。
每满100减50 人体阴阳实质论
人体阴阳实质论
何复东;刘美;严兴海
¥39.50
本书从理论层面全新阐释中医阴阳理论的现代观,认识到了阴阳的物质基础即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将中医理论中抽象的阴阳概念与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从全新视角认识和理解传统中医学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及研究,
每满100减50 五运六气解读人体生命
五运六气解读人体生命
田合禄
¥39.50
本书认为,五运六气所论天地四时阴阳是人体生命之本,因为人是天地五气五味合气生成的。又从发生学角度提出崭新中医观,*,作者提出中医人体生命生理病理新概念,以及人体生命双结构新认识。第二,作者认为人体三本是心、肺、脾,心为先天之本而不是肾,后天之本是肺天和脾地,不只是脾,而且肺天比脾地更重要。肺天吸“五气”,脾地摄“五味”,从而从外界环境灌输给人体能量和信息,现代科学称之为“负熵”,以赡养父母遗传给我们的肉体之躯。依据运气的标本中气理论,心、肺、脾天人合一生成的中气升降出运动,主宰着人的生、老、壮、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用药等各个方面
每满100减50 医案
医案
谢新才;孙悦
¥39.50
本套丛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解析》、《中药临床》、《经络临床》、《医案》、《医话》、《探索篇》、《养生》等7个分册。其中,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是从现代理念出发,旨在将中医、西医的认识融汇合并。丛书所涉内容从理论探讨、临床实践和养生等诸方面行了较全面的论述,科学性、实用性强,并具有创新性,对中医理论研究、继承与发展以及临床实践均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用心阅读,定能获益匪浅。 作者十分热爱中医,对中医理论体系行了较深刻、较长期的探索,并在临床上予以实践和验证,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疑难杂症。中药处方和针灸治病均甚擅长。导师为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作者深得导师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