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第五版)(新编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公共课系列)
¥23.40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释了当代应用写作理论,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常用的机关公文撰写,以及各类应用文的特、写法和写作注意事项,并附有百余种案例。本书还对应用文的文风、语法、修辞、逻辑、标、数字运用等写作技巧问题分别行了论述,并指出日常写作中容易碰到的问题和有关注意事项。
“三进三知”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论
¥23.30
暂无
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23.20
语义演变是汉语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汉语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认为,全面开展汉语的语义演变研究,不仅能发现汉语语义演变的模式、机制及动因,加深对汉语语义演变规律的认识,而且还可以用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成果来检验、修正和发展国外现有的语义演变理论。有鉴于此,我们编辑《汉语语义演变研究》这样一本论文集,以总结汉语语义演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汉语语义的历时研究。我们认为,这个选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研究
¥23.20
人类语言中的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明 确外延的模糊概念,这就是语言的模糊性。而文学作 品一般具有形象性、含蓄性及艺术性等特点,这便决 定了作品中必然会承载一些模糊信息,也势必会运用 模糊语言。可以说,文学作品不失为模糊语言*典型 的载体。往往为了勾勒某个场景、描述某种心理、展 示某个人物形象或是表达某种蕴涵的意义,文学作品 中的模糊语言通常都承载着特定的目的。在翻译过程 中,为了*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对模糊语言的翻译研 究显得尤为重要。 蔡婧宇、李雪娇编*的这本《文学作品中模糊语 言的翻译研究》从模糊语言和文学翻译的介绍入手, 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着重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模糊语 言的翻译策略——以模糊译模糊、以**译模糊、以 模糊译**等。 内容涵盖:模糊语言的理论基础、文学翻译概述 、文学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文学与模糊、文学作品中 的模糊语言、文学翻译的模糊取向、英语文学作品中 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等。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3.20
内 容 简 介 本书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站在主体间性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主体间性理论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两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间性的深层互动,并结合高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的实践路径。 本书的研究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即从什么角度对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探索和回答?并力争从主体间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统一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辩证统一出发,来研究“是什么”“为什么”,以及“何以可能”等问题,以揭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路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即面向新的社会背景和条件,在主体间性的观照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怎样设计,或者说应当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的交往和交往品质、政治觉悟和法律意识、道德水平和人格境界向更高层次跃进。
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
¥23.20
16-20世纪上半叶,徽州乡村社会曾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即使偶有战争、动乱,也都能迅速恢复社会稳定。探讨其原因所在,无疑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在综合作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搜集和挖掘整理的方志、谱牒、笔记、契约、文书、碑刻、档案等史料,对近代徽州社会稳定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行了综合性考察,对徽州内部结构的稳定表征和发展机制做了视角独特的阐述和深探讨,并通过对徽州几个村落的具体研究,揭示近代徽州乡村自治的规律和特。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是唐力行先生长达30余年的徽洲史研究的收山之作,代表了唐力行先生徽州史和区域史研究的终成果。
机关常用文稿写作
¥23.20
本书专门针对日常机关工作中经常需要起草的领导讲话、调研报告、工作汇报、交流发言、工作总结、工作专报、述职报告、专题党课讲稿等常用文稿写作行梳理和研究,探讨常用文稿的概念特和方法路径,并采取多种方式,选取多重角度,对不同文稿的结构行分析,列举不同文稿行解析,并辅之文稿写作杂谈,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写作难题、提高写作能力。
未名湖畔大师谈(下·访谈)
¥23.18
自1985年创刊以来,《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连续三十年发表了诸多国内外众知名学者的访谈及演讲,本书筛选其中优秀作品,集结出版,以期通过对以往学术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展现三十年内北京大学诸多名家的学术风采,为国内学子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 本卷二为名家访谈,访谈对象均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泰斗级学者,包括费孝通、葛兆光、唐德刚、林毓生、陈平原、汪丁丁、曹文轩等。给位学者知无不言,以深厚的学术素养畅谈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回顾、反思、前瞻、方法论,,具有极大的人文启蒙功能和深浅出的可读性。
数字媒体传播技术概论
¥23.15
胡兵编*的《数字媒体传播技术概论》依据数字媒体技术特点、发展历程与趋势,主要从“理论—技术—应用案例”四个维度进行阐述。全书共分为8章,从逻辑上分为三大部分。**部分(第1章)主要介绍数字信息的一些基础理论;第二部分(第2章至第6 章)分别介绍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出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些媒介形态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案例;第三部分(第7章至第8章)则介绍了数字媒体未来发展所依托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知识。 本书从文科读者的认知和思维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重点在于概念解释、技术应用和案例分析,力图使读者全面了解和正确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借鉴性。本书不仅适合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学习教材使用,还可供从事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数字媒体产业从业人员等学习参考。 ?
最喜今生为书忙
¥23.15
《喜今生为书忙》是作者杨牧之先生多年来与书打交道留下的文字,包括几个部分:一是作者担任出版管理工作期间所组织的大型图书项目,和政策性报告、文章;二是作者在编辑工作岗位期间所积累的经验,以及与相关作者工作往来的点滴感人往事;三是作者作为一个读书人对一些图书的思考、感想;四是作者回忆他在出版界的老上级、老领导的文章。这些内容,都离不开书,都是与书有关的故事,有的是一般人所无法知道的故事。从中,可看出作者读书、出书、管理书的心绪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对于书的无以言表的感情。
教育·我们身边的故事:中国教育问题访谈
¥23.15
本书呈现的是当下教育的大众记忆。书中描摹了众多家长、学生群像。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教育孙子的爷爷,有天天三陪孩子的虎爸,有不上任何辅导班的淡定妈妈,有为孩子专门办一所学校的猫爸,有为教育出国移民的孩子和陪读家长,有父母是教育工作者,但自己却不成材的问题的少年,等等,故事发人深省、令人发笑也感人泪下。本书把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生动的案例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倾听这些家长和孩子们诉说他们自己故事的同时,我们可以一起反思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23.14
本书为一本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手册,其主要内容是开发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的方法。本书在对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简便、科学而且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开发指南。它可以指导职业院校教师开发具有以下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将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
创新学习新思维:21世纪核心职业胜任力
¥23.12
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孩子将来从事的行业今天可能还未出现,今天的一些热门职业那时可能已经消失。孩子掌握再多的知识,也赶不上一部联网智能手机的万分之一。以往,“知识就是力量”;未来,“思维才是力量”。以往,在职场中稳操胜券的是“有知识的人”;未来,独领风骚的将是“会思考的人”,将是“有智慧的人”。怎样保证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不会败于机器人?怎样帮助孩子获得职场优势?本书的回答是:提升孩子的思维品质。书中讨论了怎样提升思维品质。
新闻传播与媒介法治年度研究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23.10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年度研究报告系列之一。全书围绕新闻传媒与法制的关系展开,通过透视年度若干重大热点传媒事件,从新闻传播法的角度评析事件影响与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对新闻传播法制的现状和未来阐发完善建议。
阅读与写作(提升阅读能力与作文水平,“人民教育家”于漪推荐)
¥23.00
《阅读与写作》分阅读卷和写作卷两个部分,每一卷均采用“知识”“技巧”“范例”三个部分,分别从基础知识、技巧方法、实际案例等方面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的方法行阐述。本书从如何阅读和如何写作两个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方法讲解以及范文示例,既有方法又有举例,深浅出,为中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非常有帮助,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全面提升阅读写作能力,学好语文的实用之书。
不焦虑的青春
¥23.00
这个时代给80、90后制造的落差有些大。他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资源被垄断,贫富差距被急剧地拉大;阶层固化,上升通道被堵塞。外面世界看上去选择很多,却无从选择;呐喊声很大,但却虚弱……这是一个致力于时代完善与自我完善的青春,在空虚、迷惘、焦虑中,找到内心充实的正能量。
工作的意义
¥22.99
在人类历史上95%的时间里,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将工作置于近乎主宰的位置。 古箴言说,“人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如今大部分人却将生活过成了“泪流满面”的样子。人类从何时始工作的?人与工作的关系发生过哪些改变?人被当作生产力工具投经济增长,又是怎样形成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绘制了一幅宏大的工作简史。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到智能化的人类未来,挑战了关于工作变革与人类化的一些深刻的假设。他融合了人类学、化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表明虽然我们费尽心力通过工作寻找快乐的意义和目的,但是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过上了工作时长远少于现在但是足够充裕且闲暇的生活。当代社会将人物化为工具,鼓励持续工作以满足经济不断增长,究其原因,就在于稀缺经济学的引导。人们担忧资源稀缺,因而勤奋工作变得重要,人也变得越来越忙碌。 苏兹曼认为,自动化技术的到来使我们再次处于历史上一个相似的变革时期。如果机器人代替人去做重复性的工作,那么人该做些什么才能更有价值。他认为自动化将改变人与工作的关系,他并不主张回到原始社会这种激的观,而是希望我们能够以“富足的原始社会祖先为借鉴,思考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工具的意义。这种从工具人思维向“Human Being”的转化,才是他写作本书更真切的建议。
乐山三线建设丛书--乐山三线记忆
¥22.99
书稿主要通过乐山三线建设纪实,叙述那段艰苦奋斗、转折发展的历程,回顾那段青春澎湃、激情燃烧的岁月,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再现可资借鉴的历史。为尽可能忠实于历史事实,除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外,还积极深入相关单位,广泛走访当事人,多次组织座谈会,专访有关领导和专家。通过多方努力,陆续征集到了大量珍贵文字资料和图片,为编辑出版此书提供了翔实的素材史料。
盐糖脂 : 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
¥22.99
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摄入33磅奶酪、70磅糖,8500克盐,是建议摄入量的两倍。 这些物质并非来自餐桌上的调料瓶,而是年销量高达一万亿美元的加工食品的“贡献”。 在《盐糖脂》中,普利策奖获得者、调查记者迈克尔·莫斯揭开了背后的故事。莫斯在书中聚焦卡夫、可口可乐、方便午餐盒、菲多利、雀巢、奥利奥、可沛利等食品,考证细致精确、令人瞠目,语言犀利有力、振聋发聩。他带读者来到科学家计算含糖饮料“满足点”的实验室,揭露烟草公司内部手册上的营销手段,走访业内人士挖掘惊人内幕。深陷盐糖脂之中不可自拔的绝不仅仅有上百万的“瘾君子们”,还有兜售叫卖的公司和企业。 读过这本书后,你眼中的营养标签将不再只是标签而已。
近代汉语研究新论(试读本)
免费
2000年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的论文集《近代汉语探源》,此后,我继续在汉语历史语法和词汇领域学习、思考,又陆续写成若干篇文章(多数已经发表)。初算把这些新写成的文章收前书,出一个增订本,友人闻讯后认为:这些论文加起来字数不少,可以单独结集出版,我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就采纳了。 本书收录的论文,大都是近七八年中写成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跟《近代汉语探源》基本一致,但也小有不同。虽仍以近代汉语语法专题为主,但重转对语法化、词汇化现象的考察,而且不局限于单个的实词、虚词,较多地涉足于短语、句式的语法化,也尝试从构式语法的角度行专题研究。这一阶段,我比较注意观察句子成分的省缩和概念整合与句法创新的关系,其中有三四篇文章就是从这两个角度思考的研究心得。与前书一样,集子中也有两篇是讲语言触的,是我在指导博士生学习过程中跟他们共同学习讨论的副产品。在研读近代汉语文献中,我对其中牵涉到的语音问题也颇有兴趣,而且有些语音问题跟语义、语法密不可分,不面对不行,集子中有两篇是侧重从语音的角度讨论问题的。研究近代汉语,应该尽量通读有关的古代白话文献,我曾经应约写过介绍古代白话文献的两万多字的小册子,篇幅不长,或许对初学者有所裨益,现作为“附录”,收在书尾。
汉字最近有点儿烦(试读本)
免费
全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