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71.40
本书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咨询,了解当前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档案馆、档案室、档案法规标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教育、档案学研究等各方面建设的状况。评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水平,分析其发展特,剖析现存问题及原因,提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改的方向。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
¥71.40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我国档案领域的蓝皮书。本报告于2022年出版,而实际上是针对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情况行分析、研究。本报告包括1份总报告、13份专题报告、5份行业和2个附录,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成绩和特,分析现存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对于读者认识和了解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状况而言,本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闻本体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71.40
新闻本体观念是新闻的根本观念,对于确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和新闻观具有根本的尺度性的作用。《新闻本体论》从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相统一的观念和方法出发,对新闻本体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诸多基本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新闻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价值。此次为新修版,订正讹误,根据时代发展调整文中一些说法。
新闻主体论(新修版)
¥71.40
《新闻主体论》对新闻活动主体的不同类型——新闻信源主体、传播主体、收受主体、控制主体、影响主体——做了*系统的研究,对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一些不足。 《新闻主体论》不仅建构了系统的“新闻主体论”研究框架,而且初步形成了新闻主体论研究体系,为新闻活动主体研究提供了有益而重要的方法论思路。 本书既着眼于传统新闻业,又特别注重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出发,展开新闻活动主体关系研究,不仅具有现实性,也有一定的前瞻性。 此版为新修版,订正了讹误,对一些提法做了调整,按*新出版规范重新调整了注释、参考文献格式。
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
¥71.00
《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以系统理论为基本研究框架,综合借鉴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安德鲁·勒菲弗尔、劳伦斯·韦努蒂等人的翻泽理论,以“多元系统”、“意识形态”、“诗学”、“操纵”、“翻译规范”、“赞助人”、“翻译策略”、“动态经典”等系统理论的关键词,作为分析翻译现象的理论视点。
流行病与社会:从黑死病开始的瘟疫史
¥70.80
《流行病与社会》讲述了可怕而震撼人心的千年瘟疫史。微生物的致命威胁无数次逼近人类:鼠疫、天花、黄热病、痢疾、斑疹伤寒、霍乱、结核病、疟疾、脊髓灰质炎、艾滋病、SARS、埃博拉病毒…… 针对这些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流行病,斯诺登将专业权威的医学知识与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熔于一炉。 本书论述范围极广,跨越古今,遍及全球,深展医学与社会历史间的多学科比较研究,向我们揭示了流行病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一方面,疾病如何推动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塑造艺术、宗教、思想史和战争形态;另一方面,社会因素又如何让疾病获得适宜环境,迅速传播,肆虐人类。
尔雅校笺(精)--周祖谟文集
¥70.80
《尔雅》是我国早的一部词汇学著作,收集了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宋代被列十三经。《尔雅》自汉代始有专门注家,但限于学力或见闻,始终没有精善的本子。周祖谟先生既有精深的训诂学造诣,又有长期从事古籍校勘的经验,便以他丰富的见闻和深厚的学力,校定《尔雅》,利用多种宋刻本、敦煌古写本、多种唐以前的善本以及日本所印的《香要抄》《篆隶万象名义》《倭名类聚抄》等,为学界贡献了一部《尔雅》校定本。该书是研究《尔雅》和利用《尔雅》研究古代训诂和词汇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尔雅校笺》收录于《周祖谟文集》第五卷,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为底本,参考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本书校订《尔雅》,选用《天禄琳琅丛书》影印宋监本《尔雅郭注》为底本,加句读并条列校勘记。本书附录收周先生5篇雅学论文及针对《尔雅》被注字的音序和笔画索引,使读者全面了解《尔雅》及周先生雅学成就。
义务教育
¥70.80
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更高质量的发展,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国为世界人类文明步做出的重要贡献。本书一方面从历史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关于义务教育发展的思想、理论和基本特征行了梳理与总结;另一方面,从义务教育的法律制度、发展治理、教师培养、课程改革、公平保障、质量提升等六大重要方面全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义务教育取得的突出成就和重要经验。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系统回顾总结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经验和成就,对于推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22
¥70.80
《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22》全书分为“出版工作”“选题策划”“书稿审读”“市场营销”“书评书介”五大板块,共一百余篇文章。论文集所收文章全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员工平时对工作的思考和感悟,与工作紧密相关,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明清之际骈文研究
¥70.80
.
回嵌乡土——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
¥70.80
本书尝试突破传统叙述框架,以“实践者-研究者”为独特视角,利用研究者长期参与当代乡村建设一线实践的经历,以整体性视野破历史与当代实践在时空与叙述上的割裂,将20世纪不同阶段的乡村建设实践及现代化、全球化等宏观背景结合起来,重新梳理乡村建设的逻辑起与百年脉络,系统展现不同时期各种形式乡村建设的整体面貌,并对其背景脉络、经验机制、困难张力等行分析与反思。与此同时,在写作方法上尝试融合人文与社科两种风格,把书写者的事实在场、动态存在与话语权力还原为乡村建设整体脉络的组成部分,在经验与时代、自我和他者的密切结合与互动中,促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以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角度与丰富空间。
回归社会建设:40年理论与实践研究
¥70.80
本书既是个人研究文集,又是浓缩的社会建设史。作者个人工作四十年的人生经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建设的起步于发展紧密相连。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作者早年在龚育之同志的引导下从事理论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和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宣传系统任职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与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呈现作者担任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十年间,对社会建设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全书对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的丰富内涵、实践路径行了深、系统的思考和总结。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二辑)
¥70.80
郑杭生先生是改革放后中国社会学重建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重建的奠基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为纪念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设“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邀请社会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顶尖的领军学者如赵鼎新、周飞舟、王春光、何雪松等莅临演讲,以期活跃学术氛围、阔学术视野、促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研究、繁荣学术文化,持续推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本文集收录了“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第三十五讲到第五十讲的16篇演讲稿,内容涉及社会学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相关重要议题。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三辑)
¥70.80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三辑)(明德群学 总主编 冯仕政)
浙东唐诗之路的会通与嬗变--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70.80
“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因漫游、为宦、隐居、贬谪而频繁往来于浙东的文化之路,又是融合儒学、佛道、诗歌、书法、茶道、陶艺、民俗、方言、传说等内容的文化宝库。三十年余来,无论是在高校学术界还是在地方文史界,浙东唐诗之路都形成了研究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带动了全国各条诗路的研究。本书从这些成果当中,精选了著名学者傅璇琮、陈尚君、郁贤皓等人的24篇论文,分7个专题编排,揭示出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通与嬗变的轨迹。
哲学中的语言学
¥70.40
万德勒是较早熟习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家之一,充分运用了现代语言学的手段来讨论语言哲学问题;《哲学中的语言学》鲜明地反映了万德勒的特。《哲学中的语言学》分为七章,章讨论语言学是否能帮助哲学,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从第二章到第七章,每一章考察一组语言现象,考察时借用了现代语言学的工具,得出的则是具有哲学意义的结论。我们通过对语言现象的经验考察认识到一些规则,这是语言学家的工作。这些规则是约定的,因此是偶然的;但了旦认定这些规则,我们就可能获得某些基于这些规则的先天真理,而认识先天真理是哲学家的事情。
城市社会的城市化与中国道路
¥70.40
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城市化理论行了新概括,将城市化置于城市社会这一背景下,突出问题导向,强调实证研究,恰当运用数理和计量方法分析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预警机制,基于中外城市化的教训与风险、提出中国城市社会城市化道路的框架,并行实证分析,对提升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城市化理论,推动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有学术贡献,同时兼具现实意义。
走进长三角: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创新
¥70.40
本书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地调研,探讨当代中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既有模式及其创新路径。研究者以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为主要调研对象,根据它们各自呈现出的信息传播实践,勾画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过程中,农业企业、新农人、政府机构等多个主体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以被揭示。通过对河南、安徽等地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状况的调研与对比,本书认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要真正解决信息通达的“后一公里”问题,应当推动整个传播活动中“决策力位移”的实现。这意味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既要凸显农民群体在传播中的主体性地位,也要充分调动其他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科学家眼中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
¥70.40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的高原,有着“第三极”之称,这里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也孕育了许多有特的动植物。但由于气候严峻,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总体比较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多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展了多个方面的生态保护及研究工作。 在这本书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及科研人员展的生态保护工作,内容涉及国家公园的发展、草地生态系统病虫害防治、高山冰缘带植物多样性、獐牙菜、荒漠植物锁阳、青藏高原特有鱼类、鸟类、鼠类、大型兽类以及标本采集等多个方面,从科学家研究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他们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以及生态保护背后的故事。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上下卷)
¥70.00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辑录了梁漱溟先生往来书信七百余封,时间跨度从1916年到1988年梁漱溟先生去世,历七十余年。涉及人物众多,既有政坛名流,又有布衣白丁,即有饱学鸿儒,又有莘莘学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梁启超、张申府、冯友兰、胡适、熊十力、马一浮、胡兰成……这是迄今至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书信整理,其中许多书信是初次公发表。 通过一封封书信,梁先生指证师友得失、拨奖掖后学、用心子孙教育,读者可从中还原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爱的梁漱溟。这些书信不仅是梁漱溟个人不同时期思想、情感、生活等的记录,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改革放,七十余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对读者了解梁漱溟,了解中国历史实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材料。
上场——2020年上海高校党委书记主题党课、校长毕业典礼讲话精选
¥70.00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经过大学的教育和熏陶,学成出师走向社会。毕业典礼作为大学的·后一课,是承载母校重托,告别昔日时光,开启未来人生新征程的重要仪式,党委书记、校长的讲话更是传承学校精神,凝聚青年理想,鼓励毕业生继续奋斗的“点睛之笔”。本书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收集上海各高校2020年党委书记在·后一堂思政大课上的讲话和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编辑而成,句句叮咛、字字千金,承载着校长、党委书记们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