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K三部曲(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套装共3册)
¥39.99
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的系列作品合集,包括:观察:《失控》(全新修订版)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网络经济、协作双赢、电子货币……我们今天所知的,绝大多数是我们二十年前就已知的,并且都在这本书中提及了。”——凯文?凯利反思:《科技想要什么》本书是科技教父凯文·凯利的思想精华,他把这几年对科技的观察与想象整理在书中,并且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他推断了未来几十年内科技的十多条走向,包括科技永无满足、不断制造头脑的倾向。《科技想要什么》带领我们看透科技真正的欲求,进一步掌握科技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于是,我们终于有可能在科技无所不在的新时代,领先世界,预知未来! 展望:《必然》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KK的*力作。 你的创业创新在不在未来的风口上?你的职业规划在不在未来的潮流中?你的行动会不会得到那个“新物种”的认可?所有这些答案,本书将为您一一揭晓。 在《必然》中,KK 全面介绍了科技作为一个新物种所具有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指出了这个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和开始。


为了活下去的思想
¥39.99
战争究竟有什么样的吸引力? 女性能和男性一样成为士兵吗? 女性主义所追求的平等是女性也要和男性一样参战吗? 9·11事件揭了21世纪的帷幕,历经了史无前例的“战争与破坏的20世纪”后,我们又在新世纪目睹了如此不近情理的暴力。而在国家与暴力的新的结合之中,又增加了性别这一变量。我们不得不面对“男女共同参与暴力”这一难题。 《为了活下去的思想》是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先驱上野千鹤子,围绕国家、暴力、性别等议题行思考的总结式作品。她从本世纪的 9·11 事件始,追溯到上世纪的慰安妇诉讼以及之后爆发的海湾战争,在这些暴力事件中,思考性别这一不确定因素在国家和暴力体系的新构成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她发出了“逃出去,活下去!”的呼号,一步确认与阐释了“女性主义是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受到尊重的思想。” 本书是上野千鹤子继《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这一名作之后又一女性主义力作。


做接地气的调查研究
¥39.99
本书是作者从事田野调查和基层研究工作的方法总结和反思,对社会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如问题提出、实地研究、研究表达等,做了体验式的说明,亦对调查研究的构成要素,如田野、质感和方法,做了阐述。有别于一般的教科书式介绍,本书致力于介绍一种地气的调查研究方法,不仅试图理解调查研究的科学性,还尝试解释调查研究在治国理政中的特殊地位。


《基因传+癌症传》(普利策奖穆克吉作品)
¥39.99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命。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全部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 《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限接近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时,“人类”的概念也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基因传》所讲的故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基因传》出版后,迅速高居*榜单,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年度好书。


权力的批判:批判社会理论反思的几个阶段
¥39.99
《权力的批判:批判社会理论反思的几个阶段》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霍耐特的重要著作,它为讨论从阿多诺、霍克海默到福柯、哈贝马斯的整个批判理论传统提供了一个概述和框架。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把重要但复杂作家作品的宝贵钥匙,并且在解读中,霍耐特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坚持认为有必要发展一种冲突和斗争的理论。 此外,*重要的是本书对米歇尔·福柯的作品行了独特的解读。福柯与批判理论之间的关系,常常被唤起而没有被真正讨论过,但在这里找到了一个了不起的阐释。在哈贝马斯与法国后现代主义紧张的论战背景下,本书对福柯作品在德国的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小的总和
¥39.99
1899年,凡勃伦以有闲阶级一词,描述那些通过炫耀性消费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人士。在他的经典之作《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描述了上流社会的轻浮无聊:男士们以手杖作为炫耀的工具,女士们则热衷银质餐具。 而在今天的世界里,物质商品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力量已经大为减弱,有闲阶级已被新的精英阶层所取代。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称他们为“志向阶级”。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以文化资本而非金钱收来行自我界定。他们热衷于有机食品,看重母乳喂养。他们在意那些非炫耀性的消费,力用于聘请保姆和管家,培养孩子,以及练习瑜伽。 本书以丰富的叙述和广泛的调研,展现了志向阶级如何通过教育、健康、育儿等各个方面的消费支出选择,实现财富的增长和阶层的向上流动,并一步加深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志向阶级的消费习惯已经从有形的物质消费转变为更彰显其身份与知识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影响了我们所有人的消费选择。


数字社会学
¥39.99
在步数字时代的今天,社会学在揭示当代社会机制方面的领导地位似乎受到了威胁。对此,作者狄波拉·勒普顿作为数字社会学界多年的领军人物,以乐观但不失审慎的态度,在本书中详尽描述了数字社会学的种种新见解。本书不仅囊括了数字时代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群体、社会分层、家庭、性别、政治、身体、自我等等的影响,更囊括了数字时代对社会学研究本身及社会学所处的学界本身的无所不至的影响。因此,此书不仅是数字社会学的知识导引,更是在数字时代做学术的一本反思性导引。


广场与高塔
¥39.99
文明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随着不同文化因子的 混合而发生互通互融,而不是冲突。 ——尼尔?弗格森 21世纪被称为网络时代,但事实上,网络早已存在。从印刷术的诞生到网络社群爆发,在《广场与高塔》这本书中,弗格森通贯古今,以新奇的视角,为我们重铸了一个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网络。从神秘的共济会、辉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复杂的萨克森—科堡—哥达邦联、举世闻名的剑桥使徒网络,到现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推特和脸书,作者以一个个引胜的故事,激发我们重新观察这些网络的运作及其建构的世界,重新看待我们习惯已久的世界观和它潜在的不同面貌。 在社会网络兴起、衰落、再崛起的历史中,作者用丰富的图表与数据为我们阐释了网络、聚类等不同概念,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旧权力与新社交网络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通过对比,为读者提供有关网络演变史的另类省思。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国内社会学调查方面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9.4,增补修订第二版全新上市,访谈1300多位相关者,经验与教训、问卷和定性调查并举)
¥39.9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社会学调查的实战指南,首版于 2011年出版。在以译介式教科书为主导的方法领域,本书结合中国社会背景,实现了切身且反身的方法学研究。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作者就中国人的性行为、性关系、性观念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随机抽样调查,并在多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访谈了 1300 多位相关人群,积累了大量的定量与定性调查实地经验。本书案例丰富,讲述清晰、生动、具体,经验与教训并举,被誉为“社会学调查地气的和具有操作性的书”。 全书分为三篇,包括定量调查方法和定性调查方法方方面面的问题、社会学调查的整个过程和深的论方法探讨。上篇首先界定了社会学问卷调查,侧重讨论了社会学调查的灵魂“元假设”和其四步逻辑操作、光谱式思维;其次分析了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初始考虑,即问卷调查做不到什么、问卷调查是要研究问题而不是描述现象、理论筛选问题、设置相关假设等,探讨了问卷设计中常见的误解、反思了设置放题和“观念调查”问题等;后回顾了整个调查实施过程和问卷调查的操作方法以及“过程控制”。中篇是对定性调查的切身分析,作者指出定性调查就是“谈恋爱”,阐发了“求同法”“求异法”“求全法”的三种境界,说明了对象的选择、人数问题和光谱式思维、定性调查设计,探讨了研究情境中的“人”的社区调查、研究生活中的“人”的相处调查、深度访谈、座谈会调查法。下篇是对论方法的探讨,深分析了主体建构论、光谱式理解和研究伦理问题。 比起十年前的版,第二版有不少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讨论起,扩充了新的内容。对于想要下坚实的调查基础,但又觉得其他的教材类图书晦涩难懂、操作性不强的新手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对于想要提高本土化调查能力,觉得国外教材的内容不符合中国社会情况的研究生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对于想要提升社会学调查境界的学者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


做世界的学生 00后全球留学新规划
¥39.99
本书是作者司明霞结合自己十余年的国际教育从业经验,聚焦近三年留学行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写给00后及其家长这一留学新群体的“新留学规划指南”。 受国内外形势以及留学生主体人群向00后迁移的影响,留学领域近些年呈现出诸多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下,如何紧跟最新的趋势,找到合理的应对策略,从而在留学赛道上脱颖而出、走得更顺,成为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在本书中,作者针对中学、本科、研究生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重介绍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个留学热门目的地的优势特、录取趋势、申请路径、时间规划和典型案例,以求给读者带来新鲜、实用的干货信息。本书精心挑选的六十余个近三年的00后一线申请案例极富代表性,读者可以将其中的经验推及自身,借鉴意义很强。 此外,随着00后留学需求逐渐多元化,欧亚留学、多国多地区联申、中外合作办学等正成为新选择。本书也对这些新风向做了解读,从而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掌握前沿动态,为未来的留学之路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


即学即用社科论文写作技巧与发表指引
¥39.99
全书从选题策略、写作准备、篇头写作、框架设计、行文组织、篇尾写作、投稿发表和认知锦囊等八个模块,对社科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问题行拆解分析,洞察底层逻辑,提供解决方案。这本书里没有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所谓捷径,却可以轻松上手、即学即用。


2020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
¥39.99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自2003年始出版,每年从北大、清华、人大三校社会学系毕业生近200篇论文中筛选出8篇左右优秀论文,组成文集。这些论文大多选取一个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问题,收集鲜活的经验材料,对问题行细致描述并展较深的分析。鲜有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空话套话,以及曾经在别处不知说过多少次的二手话。本书到今年已经出版至第18辑,成为全国社会学界一个非常有号召力的出版品牌。是不可多得的一份历史记录。它不仅记录了社会学这些年来的历史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学这些年来的教学变化,以及国内社会学研究的高层水平。


2022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
¥39.99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自2003年开始出版,每年从北大、清华、人大三校社会学系毕业生近200篇论文中筛选出10篇左右优秀论文,组成文集。这些论文大多选取一个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问题,收集鲜活的经验材料,对问题进行细致描述并展开较深入的分析。鲜有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空话套话,以及曾经在别处不知说过多少次的二手话。三校文集迄今为止已经出版15集,成为全国社会学界一个非常有号召力的出版品牌。


碎片化传播:网络舆论背后的传播规律与认知方法
¥39.99
本书通过“原理、思维、方法”三个维度全面、客观评述了网络碎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内在机制,详细探讨了自互联网思维在中国商业社会产生以来的各种思潮,旗帜鲜明地指出互联网思维是客观存在、真实不虚的。互联网思维是当今中国商业实践下的独创商业哲学。无论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抑或是产业互联网或互联网生态等各类思潮,其核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思维哲学范式,互联网不仅是工具,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书分析、评述了中国互联网思维实践者们总结的方法论,并独创性地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传播的“4I模型”,丰富了互联网营销理论。本书适合所有互联网从业人员和对网络碎片化传播有兴趣的读者详细阅读。


容易混淆的词语
¥39.99
《容易混淆的词语》是一部实用的语言工具书,专为解决日常写作与交流中常见的词汇混淆问题而设计。书中精心收录了数百组易混淆的词语,通过清晰的辨析、例句展示及用法说明,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用法及区别。无论是学习汉语的学生,还是寻求提升表达精准度的职场人士,都能从中获益匪浅,避免语言使用上的尴尬与误解,让沟通更加顺畅清晰。


替罪羊
¥39.99
杀婴、投毒、天灾、瘟疫……这是中世纪作者笔下犹太人身上被烙印的罪名。他们是当时人们所集体憎恶的对象,是社会所敌视和驱逐的替罪羊。 从中世纪的犹太人集体迫害事件出发,勒内•基拉尔在本书中承继了自己先前著作提出的“模仿欲望理论”,紧紧追踪贯穿人类历史古今的一种重要现象——迫害。他认为,人的欲望不是源自自身,而是源自模仿他人;人们只是意欲他人所意欲的东西。凭借此理论,基拉尔解读了不同人类文明的各大神话传说,从字里行间发掘出了社会多数人对少数人实施集体迫害的种种模式:当社会出现危机时,在模仿欲望的驱动下,整个社会将矛头对准少数群体,通过消灭或者驱逐他们来消除危机。不论是远古神话还是人类历史,替罪羊的迫害牺牲一直是每个社会秩序的创建原则。


2018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
¥39.99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自2003年始出版,每年从北大、清华、人大三校社会学系毕业生近200篇论文中筛选出10篇左右优秀论文,组成文集。这些论文大多选取一个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问题,收集鲜活的经验材料,对问题行细致描述并展较深的分析。鲜有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空话套话,以及曾经在别处不知说过多少次的二手话。三校文集迄今为止已经出版15集,成为全国社会学界一个非常有号召力的出版品牌。


2021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
¥39.99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自2003年开始出版,每年从北大、清华、人大三校社会学系毕业生近200篇论文中筛选出10篇左右优秀论文,组成文集。这些论文大多选取一个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问题,收集鲜活的经验材料,对问题进行细致描述并展开较深入的分析。鲜有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空话套话,以及曾经在别处不知说过多少次的二手话。三校文集迄今为止已经出版15集,成为全国社会学界一个非常有号召力的出版品牌。


断裂的乡村:走过不曾如此空心的西班牙
¥39.99
20世纪50年代的大创伤造成西班牙人口向城市流动,乡村逐渐空心化。作者以极富文学性的语言,从历史、文化的建构中,呈现乡村的面貌,描写它是怎样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摇摆,从而失去了它真正的面目。更有意义的是,当初离乡村的那代人的后代,他们跳出长久以来对乡村的偏见,在城市创造出一种新的认同,并且通过叙述方式的转变,重新发现并重建一种对传统文化、对乡村的认知。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
¥39.99
站在过去与未来十字路口上的日本 一手是从过去四百年政治史中继承的沉重锁 一手握住传统审美与潮流文化带来的世界认同 ----------------------------- 日本从1853年改革以来迅速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其经济增长与技术步,给世界历史留下了许多鲜明的故事。今天的日本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外部世界提起它时,人们感兴趣的是其传统艺术、饮食、时尚设计与动画产业;关于日本的政治与经济机构,更多的则是政府的无能、经济的低迷以及“日本第—”神话的倒塌。 为了寻找日本陷困境的原因,塔格特·墨菲将目光投向从平安时代始的政治经济史。日本的枷锁,早在1603年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时铸成,幕府统治对秩序与稳定的痴迷,将等级观念直注明治维新建立起来的军事化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中,它不仅将全世界拖战争的泥淖,也使现代日本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债务。 战后致力于高速经济发展的日本,也未曾摆脱这道历史枷锁的束缚。 尽管日本曾凭借其劳动体制、技术和资产赢得了海外市场,但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型产品与服务模式,固守传统的日本企业始停滞不前。有关国家神话的构建和战争叙事的谎言,以及安倍政府鼓动的排外情绪,亦为日本套上了新的枷锁。 破日本枷锁的关键在哪里? 日本是否能够期望一位新领导者,以修复脆弱的日本经济,重建正当的对华、对美关系,并充分利用其文化优势和社会资源?作者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知日派”有关日本政治建构的历史,加上自身对于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各边缘阶层的体察,试图寻找一个在枷锁中缓慢前行,却又富有生机活力的日本。


妄谈疯话
¥39.99
宣永光,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笔名“疯话老宣”,世人常呼为“老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著名的杂文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坛的“春秋魔笔”,现代史上的“疯妄鬼才”曾先后出版《妄谈》《疯话》两部作品,其内容穿越古今、无所不及,对男女、家庭、婚姻等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对社会、官场、人生的见解也是辛辣犀利。老宣也因其独特的思想和写作风格,与李宗吾并称为中国文坛的两位奇人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