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Ⅵ,青年德意志
¥54.00
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纵论法、德、英诸国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涉及文艺、宗教、政治等。这部里程碑式巨制波澜壮阔,诗情如炽,不啻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学之《史记》,亦是比较文学经典,闪耀着批判的光芒,张扬着追求社会公平步的理想主义精神。 《青年德意志》剖析了1848年“三月革命”之前数年德国思想界僵化与落后,赞扬了海涅、伯尔内等德国作家向专制制度和鄙陋现实发起的勇敢挑战。


善与恶的发明
¥52.50
人是天生的群居动物,却无往不在冲突之中。自人类世以来,全球流动性持续增强,信息技术让人互通有无,但世界似乎正趋于极化和保守,隔阂和纷争不断。今天,持不同立场的人们还能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吗?人类的道德是否真的在沦丧?或者,让我们追问一个根本问题?人类社会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在本书中,德国哲学学者汉诺·绍尔以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为工具,探讨人这个物种的善恶标准和规范如何随着群体规模、制度变迁和技术变革而演。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到突飞猛至当下的世纪,全书由远至近地展示了7个关键的转变:500万年前人类以及群体合作的诞生、50万年前惩罚机制的出现、5万年前文化的化、5 000年前不平等的发明、500年前现代社会的产生、50年前对少数群体权益的呼声以及过去5年觉醒文化的兴起。通过梳理价值观、准则、制度和实践的深层历史,绍尔提供了一部重塑人类道德思考的启示录。他提醒我们,当今的社会形态只是人类“善”与“恶”漫长演化的最新环节,而在表面的分歧之下,大多数人基本上仍持有相似的价值观,即重视合作、自由与安全,这将成为我们重新理解彼此的新基础。


文化商丘·商丘民俗(精)--文化商丘
¥51.00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文化商丘》是从文化视角系统整理商丘地区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挖掘保护传承商丘地区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本册《民间文化》是丛书之一。该书从帝王文化。火文化传说、五谷医药月舞文化、远古发明、英雄文化、节日文化等多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商丘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


你不了解的古人智慧(套装共8册)
¥49.99
古人的智慧在今天看来,让人惊叹。 无论是治国理念还是日常修身处事,都能给人以启迪和指引。 本套书精选古代的人文社科作品,既包括治国方略,如《群书治要》《商君书》,也有古代百科全书著,如《天工开物》。品读这些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书籍,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更能给今天的生活添砖加瓦。 《天工开物》是一部由宋应星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编写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全书几乎涉及到工业文明以前的所有农业、手工业各部门各领域各工种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设计文化以及诸多问题。 它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为丰富的一部,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尉缭子》从人性论的视角考察了人的心理,提出了不少精辟治国思想,如“民非乐死而恶生也”,“委积不多则士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众不强;器用不便则力不壮;刑罚不中则众不畏”,后一句话可以作为尉缭子经国治军思想的总纲领。 《尉缭子》反对迷信鬼神,主张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它对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在战略、战术上,它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反对消极防御,主张使用权谋,争取主动,明察敌情,集中兵力,出敌不意,出奇制胜。这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值得参考的价值。


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
¥48.00
阿拉伯新娘手中的石榴果,辗转染红了武则天的石榴裙;中国的“花中宰相”芍药,有着一个源自古希腊医神的拉丁名;《奥德赛》里的希腊人,早已披上了“长羊毛的树”上采摘并织成的丝绸衣……文明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生发出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本书选取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中国的十二种植物——小麦、葡萄、石榴、曼陀罗、黄瓜、红蓝花、枣椰树、水仙、甘蔗、淡巴菰、大蒜、芒果,以及由中国传西方的四种植物——桃、杏、芍药、桑,为你详细读解它们的“旅行”足迹、多样变迁以及在不同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同时带你步一幅幅中、西对照的历代名画,兼容并蓄中一睹植物在神话传说和历史现场倾情演出的无穷魅力。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吴晓波年度新作,超越对城市历史传记的一般想象。诗文般的叙事+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画作,构成吴晓波迄今作品中尤为独特、充满人间感的佳作)
¥48.00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书中收录了220多张作者亲自甄选的历代照片与画作,是吴晓波所有作品中用图多的一部,它们构成了文字之外的另一条叙述线。 这部作品也是吴晓波迄今为止个人化、投多私人情感的作品。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对每一个出场人物的描写,处处透露着作者的观、态度、喜好与情感。用吴晓波自己的话来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写这一本书,如同我当年那家书店,仍是一件可爱而不会有什么着落的事情。我把它当成一个念想,你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人记忆就好了。”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
¥47.40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创作了一部优雅的商品史,本书将茶叶放置在更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用令人信服的分析描述了18世纪北美地区的茶叶消费,并描述随之产生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在书中,茶叶随着贸易公司的推动和市场潮流的发展成了一种典型的全球贸易商品。而英国与东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全球贸易能力,并且用巧妙的市场策略和加勒比地区充分的糖供应能力,将北美变成了茶叶的重要消费市场,使得美国消费者渐渐习惯了这种饮料,也使茶从一种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而这一必需品也成了影响北美经济与社会的重要符号。


浮生一日
¥46.62
日常的生活值得被记录吗?快手相信:“我们从不缺有趣的灵魂,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看见。”本书邀请中国知名非虚构特稿记者,选取快手上的80位用户,以生活蒙太奇的方式重现国人真实且精彩的一天。当草原上养狼的姑娘郑晶晶和狼群成一片时,西北的歌手张尕怂正在采风,与此同时,“无用爱迪生”手工耿正沉迷在稀奇古怪的发明世界里……本书特别截取24小时中每个时间段内具有代表性的用户生活场景,搭配富有生活气息的快手视频截图,以此展现每一种平凡生活里的蓄力与坚守。个人的浮生一日连缀起来,就是国人的生活万象。


秦汉文学史
¥46.00
秦汉文学史主要书写了公元前246年至公元220年今五百年间的文学演变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早期的秦代、西汉、东汉三个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由发轫到发展壮大的时期,其中尤以赋体文学成绩最为突出,被后世学者推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此外,汉代的乐府诗歌创作由滥觞而发达,成为后代诗歌发展的近源,为乐府、五言诗等题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充分展现了秦汉文学史的各个方面。


香料在丝绸的路上浮香
¥45.00
尚书郎在朝堂上含的“口香糖”鸡舌香,故乡远在太平洋中央的热带火山岛;印度佛教仪式中熏燃的苏合香,在唐代中国化作一种柔美的舞蹈;没药是古代中国人的止痛剂,也是耶稣受难的象征物……文明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生发出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本书选取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中国的十四种香料——胡椒、丁香、安息香、乳香、沉香、郁金香、苏合香、龙脑香、旃檀、肉豆蔻、肉桂、合欢、没药、龙涎香,为你详细读解它们的“旅行”足迹、多样变迁以及在不同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同时带你步一幅幅中西对照的历代名画,兼容并蓄中一睹香料在神话传说和历史现场倾情演出的无穷魅力。


魏晋文学史
¥42.00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徐公持研究员撰写的《魏晋文学史》,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总纂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的一种,是徐先生“十年磨一剑”打造出来的断代文学史精品。该书内容*,材料丰富翔实,评价准确公允,比较*地阐述了魏晋文学的基本面貌。出版以来广获好评。


匠心致远:影响全球文明的中华工匠技术
¥41.88
本书选取中华工匠技术史上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犁、轮子、马镫、火器、烟具、漆器等十大具有代表性的技术物,讲述它们在各自独特的历史环境下行全球传播、交往与互鉴的曲折历史,再现了中华工匠技术从物质位移到工匠精神裂变的全球历程,展示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


文明的比较
¥41.40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们可以通过纵向的历史镜鉴和横向的文明互鉴,信守独立的文化认同,并热爱我们的文明。


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本)
¥41.40
如何制造出好茶?怎样增强品茗能力?本书从茶叶的外形、茶青的成熟度、茶叶的汤色、茶汤的味道、茶叶的香型、茶叶的叶底等各种细节分析解读各种茶之间的差异,并详细分析了影响识茶正确性的各种因素,从茶树到茶叶到茶汤,也从茶汤反推到茶叶、茶树,有助于我们较为全面地认识和欣赏所有的茶。 即使不知道手中的是什么品种的茶,只是凭着眼前所看到的茶况,我们也能设法把茶汤泡到当时的“好”,获得看茶泡茶的知识。


元代文学史
¥41.00
本书在揭示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元代杂剧、散曲、诗文、南戏、话本诸种文体的作家作品进来了*梳理,对重要文体的起源、体制、内容、分期和流派的区分、流传版本及作品存佚,以及盛衰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不仅具有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对于各体文学的发生发展给予明晰概述,还对其中的重要作家流派的生平、艺术特色都有细致的评述。全书立足文献,阐释精到,严谨翔实,论述切中肯綮,有利于读者*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史。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40.80
知识的保存从来都是一项艰苦的斗争:享誉古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因管理不善而日渐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额投才使牛津的新图书馆得以建成;纳粹政权纵火焚烧了成千上万册犹太人的书籍;卡夫卡的手稿则有可能因为他生前的遗嘱而不见于后世。在本书中,博德利图书馆馆长理查德·奥文登横跨三千年的历史记录和资料,介绍了从泥板到云数据存储时代的知识受难史,探讨了知识保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图书管理员和档案馆馆员等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和牺牲也在书中有精彩的呈现。 这是一部引人胜的书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类文明史。通过此书,我们应该理解,图书馆和档案馆不仅仅是存储文献的地方,也与当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紧密的互动,为社会的健康运转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奥文登也向整个社会提出倡议: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识,并为这些重要的知识保存机构争取该有的资源。


吃辣:辣椒的中国史
¥40.80
你能想象中国菜里没有辣椒吗?在当今的中国,辣椒似乎无处不在,是中国菜肴精妙和多样化的关键。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口味、地域和适应性,不仅影响了烹饪,还影响了医疗实践和社会生活。本书为辣椒在中国的传播、演变和文化影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镜头,通过充分利用各时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笔记等资料,配以生动的插图和精心收集的食谱,作者探索了辣椒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变为风靡全中国的,辣椒的传播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辣”的含义和文化意蕴。


食肉简史
¥40.50
本书讲述了人类痴迷肉类250万年的历史。从15亿年前地球上古老的细菌触到其他肉类始,你将穿越历史和空间,从前寒武纪的深处到21世纪中期,从印度的牛排屋到贝宁的伏都庙,再到宾夕法尼亚的肉类实验室,寻找人类对肉类的痴迷是如何始的,为什么越来越强烈,以及*终是否会结束等问题的答案。 如果你是一个狂热的肉食爱好者,那么这本书可以帮你了解是什么驱使着你的味蕾,并且可以让你意识到,原来吃肉也会影响你整个人的性格与行为。 如果你是需要在饮食结构中努力减少肉食的群体中的一员,那么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改变你的饮食习惯。通过让你理解减少肉类消耗非常困难的原因,帮助你对症下药。 如果你是坚定的素食者以及虔诚的素食者,本书则可以帮助你去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跟随你的脚步,并且在你鼓励吃素时他们时常会表现出愤怒。


先秦文学史
¥40.00
《先秦文学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我国先秦文学的基本面貌,包括上古神话,《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屈原和楚辞,秦国文学。各章分节介绍主要作品的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成就,并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全书框架合理,资料详实,相关内容有及时结合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且不少章节文词秀丽可观。不仅有助于中文专业学生和教学工作者用为参考,还可满足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需求。


江南形胜:浙江文化印记寻踪
¥40.00
三年前的5月,“浙江文艺印记”征集评选结果公布,良渚古城遗址、杭州西湖、河姆渡遗址、西泠印社等首批共20项“文化印记”出炉。2020年6月,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推出《浙江文化印记》栏目,将首批20个浙江文化印记串珠成线,每一期邀请一位与文化印记密切相关的专家与记者同行,走近印记的现场,感受印记的魅力,讲述印记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江南形胜:浙江文化印记寻踪》是这一栏目的结集,全书以专家丰厚的学养、记者诗意的书写,细数浙江文明的渊源和脉络。


文明:文化、野心,以及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
¥39.99
文明的故事该从哪里说起?是赫赫有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奠基西方文明的希腊罗马?是文字的发明,艺术的创生,还是城市的兴起? 这本独特的文明史突破了所有这些传统的历史叙事。 知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将视线投向大片鲜为人知的文明疆土:冰原中与驯鹿共生的萨米人,沙漠里顺应自然的布须曼人,大平原上建立起马背帝国的苏族印第安人,乘季风远航的中国福建人…… 他凭借考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广博学识,颇具实验性地依据环境要素将文明划分为9大类型、17种生存实境,历数人与自然互动的种种可能性: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如何创造性地与自然博弈,如何改造环境、适应环境或遭环境反噬?文明如何在各自的环境中丰富多样,又如何在交流中发展、消亡或融合? 事实上,文明并不限于特定的地域和族群。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大胆赞赏了那些常遭忽视的文明的伟大成就:热带雨林中的高棉文明璀璨辉煌,萨赫勒草原上的巴塔马利巴人建筑能力超群,安第斯山脉的印加人面临多重环境阻碍仍然扩张为了不起的帝国……文明源自人类改造自然的欲望,可能从任何有人类栖居的环境中诞生。文明的本质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与自然界的关系,而文明的程度要放到拥有的条件中去衡量。 观世界,才有世界观。让我们放下自我中心,摒弃时代和文化的偏见,跟随费尔南多-阿梅斯托,穿越上万年历史,窥探文明的细节,俯瞰世界的全貌,开启一场基于人类文明深层逻辑的“硬核环球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