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生活本无应许之地: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无为而为
生活本无应许之地: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无为而为
杨吉膺
¥40.00
  存在主义心理学不仅是一种心理学取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主义不是虚无的悲观哲学,而是一种严肃的乐观主义,它倡导一种生活态度:这个世界也许并不算好,但是我们要尽力而为,努力活出自己的意义和精彩。   如何生活,如何找到意义,如何成为自己,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存在主义者就像是苦味的鉴赏家,明白春去秋来、苦难与欣喜并不在掌控之中,生命可以是一场耐力赛,也可以是充满惊喜的冒险。   全书以三个故事勾勒出了存在主义心理学“无为而为”的哲学观。   放手:目标会诱惑我们为它服务,而不是顺其自然,让一切水到渠成。当一个人满心满眼都是目标时,他便无法发现或吸收任何其他东西。   放空:放下先为主的观念,放下站在掌控和主导位置的欲望,仅仅做改变的帮助者。当我们可以不做什么的时候,当我们减少自己主观执念的时候,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见证:见证的意义在于同理心和陪伴。在他人的苦难深处陪着他,尽管对消除痛苦无能为力,但我们愿意待在那里,便具备某种力量。   停顿、选择、共情、全心全意沉浸于某事的瞬间,它们都是“存在”的方式。或许我们不该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意识到我们是被生命追问的那个人。我们必须用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来回答生命的提问。
49元5本 我对这个世界有点过敏: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与污名化
我对这个世界有点过敏: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与污名化
[美]本杰明·B· 莱希
¥40.00
      我们可以发现,从有记载的历史始,人类就试图去探索心灵的秘密,但在这一过程中的许多尝试往往都适得其反。       这个看似基本的问题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哲学、宗教、科学和临床实践等领域的学者。古有将心理问题归咎于神魔鬼怪或人的道德败坏,而这种荒诞可笑的看法直到19世纪初才发生改变。而后,人们对心理问题的理解也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逐渐发展为如今的DSM诊断标准,即将心理问题视为二元的精神疾病类别,反映了个体内部功能失调的心理过程,与“正常”的心理过程有质的区别。这种模式如今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内心,影响着我们看待心理问题的标准、思考与感受,也而决定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纷纷发声,认为DSM模式的定义亟须得到彻底的改变,甚至是彻底摒弃。它是充满误导性且危险的!       作者本杰明·B. 莱希认为是时候发起一场思维的革命了。在本书中,莱希基于自身的临床敏锐性,以数据为支撑,提炼并综合该领域的广泛研究,提出了一种看待心理问题的新思维方式:心理问题不是罕见的可怕的精神“疾病”,而是从轻微到严重的连续维度,是我们的思维、情绪、行为方式处理过程中出现了障碍。莱希认为真正的精神疾病是不存在的,至少作为一组分类的疾病是不存在的,他希望能够通过本书,敦促读者们始重新考虑如何看待心理问题,解限制性分类思维的枷锁,为理解和分类心理问题提供一些方向。
心理学入门,一套就够了(套装10册)
心理学入门,一套就够了(套装10册)
舒娅 等
¥39.99
本套装书包含《心理学入门》《制怒心理学》《欲望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心理学入门基础》《*印象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入门》《拖延心理学入门》《内向者心理学入门》《博弈心理学》共10册。 《心理学入门》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概念,运用丰富的案例、幽默的解说和有趣的插图,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碎片化阅读模式的轻松读物。 《制怒心理学》怒火,首先点燃的是自己;有效制怒,让愤怒不再可怕。科学揭示愤怒成因,理智激活人生智慧。人人都要掌握的愤怒情绪管理指南。 《欲望心理学》不但从心理学层面剖析了欲望的来源,揭开了欲望的本来面目,还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教导人们合理地控制欲望,从而提醒生活中那些正在为满足一个个欲望而殚精竭虑的人们,及时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回归幸福的正途。 ……
49元5本 我就是你啊:走进他人内心的7项修炼
我就是你啊:走进他人内心的7项修炼
皮埃尔·佩利西耶
¥39.99
从“我”到“你”到距离有多远? 从前有两个国王:蓝国王和红国王。两位国王的人民以一条河为界,和平共处。在一次大地震中,河道偏到了红国的国土上,导致蓝国百姓无法河道取水。两个国王本着友好协商的初衷互通书信,不料越沟通火药味越浓,*后引发了一场残酷的战争,给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新任蓝国王奥姆在在一位老智者的帮助下踏上寻找神奇智慧的修炼之路,*后成功化解了两国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和平。本书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以一种神奇的方式,提出了“自他交换”这一古老的处世智慧,教会我们走他人内心、化解人我冲突的7种方式。本书还邀请我们在书中行思想、言论和行动的实战培训,堪称一本修炼自我、化解人我冲突的实用手册。全书末尾设有一个记忆锦囊,概括出故事的精髓和主要方法的结构,便于理解记忆。 真正走他人内心时,才是解决问题的始。
49元5本 人生的心理学经典之作(套装共7册)
人生的心理学经典之作(套装共7册)
[美]卡伦·霍妮(Karen Horney)
¥39.99
本套装包括《我们内心的冲突》、《少女杜拉的故事》、《青春期:青少年的教育、养成和健康》、《生活的科学》、《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研究》、《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自卑与超越》共7册。
49元5本 懂点心理学没坏处:梦的解析+自卑与超越+精神分析引论(超值套装共3册)
懂点心理学没坏处:梦的解析+自卑与超越+精神分析引论(超值套装共3册)
(奥)弗洛伊德(Freud, S·)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39.99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梦的解析(插图导读版)》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著作,在作者去世前已被再版了8次,并被译为多种语言畅销世界各地,至今仍深受读者推崇。《梦的解析(插图导读版)》为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的里程碑,就像一把火炬为心理学的研究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并于1956年被美国唐斯博士列为“改变历史的书”、“划时代的不朽巨著”之一。本书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49元5本 所见即是我,好与坏我都不反驳
所见即是我,好与坏我都不反驳
加藤谛三
¥39.99
我们总会惯性地认为自己的人生有很多观众,高估自己在他人生活中的分量,喜欢迎合、习惯讨好、过度在意,活在他人的看法和期待中。 过度热情同时又小心翼翼地亲近他人 下意识地与别人保持距离 用表面的强大掩饰内心的虚弱 用幻想的理想化形象取代真实的自己 …… 长此以往,我们的内心深处充斥着孤独、迷茫、冲突、痛苦和对抗,逐渐失去真实的自我。 在本书中,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加藤谛三从自我觉知、自我认同、自我纳三个专业的心理学维度出发、用温暖疗愈的话语,帮助读者不断建立自我认同感,真正做到无条件自我纳,启心智成熟之旅。
49元5本 看得见的黑暗
看得见的黑暗
【美】威廉·斯泰隆;马韧译
¥39.99
本书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文学大师威廉·斯泰隆的自传体回忆录。书中记载了他在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后的真实心路历程。他详细记录了自己从病情恶化,寻求治疗方案无果,企图自杀到后恢复健康,重拾理性的全过程。这本小册子的出版破了当时舆论对抑郁症的沉默,也改变了公众对于抑郁症的偏见。斯泰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抑郁症患者,这个病是可以治愈的。当风暴过去,每个人都可以重拾平静。 这部作品被公认是威廉·斯泰隆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关于抑郁症写作的经典文本。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本书一度成为美国医学院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一如《卫报》所言:“文学不能替代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或者专业治疗,但却可以留存住个人的经验,使之成为照亮他人前行的光亮。这些黑暗中的火把,让我们在抑郁的幽林中不再孤独。”
49元5本 电影中的精神病学
电影中的精神病学
陈智民
¥39.90
精神病学电影是一类内容中包含精神症状、精神障碍或精神病患者的电影。本书区分了该类电影的不同类型,按照所涉及的精神障碍将其行分类,并选取每一类型电影中的代表作,讲解其中出现的精神病学元素,辨析其中表现得不够准确的地方。此外,本书还研究精神病学元素在电影中发挥的功能,并为编导如何运用精神病学元素提出建议。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对精神心理题材感兴趣的电影评论家、想利用精神病学元素拍摄电影的编导、对文化议题较为敏感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以及想利用电影展精神医学临床带教的老师等。
49元5本 自我与本我(专家伴读版)(习惯性否定自己的人,其实是自我与本我在冲突!精神科医师全书导读伴读)(读客三颗钻人类思想文库)
自我与本我(专家伴读版)(习惯性否定自己的人,其实是自我与本我在冲突!精神科医师全书导读伴读)(读客三颗钻人类思想文库)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39.90
本书初版于1920年代,是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代表作,收录《超越愉悦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自我与本我》三篇文章。 为什么做事总喜欢拖延??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为什么一小事没做好,就喜欢责怪自己? 这些习惯性的自我否定,本质上都是自我与本我在冲突。 弗洛伊德在书中,头一次描绘出人类内在的人格结构,讲清自我与本我究竟有何含义,如何影响我们日常行为和情绪,我们又该如何平衡它们,从而帮助人们洞察自我否定的根源。 读客《自我与本我(专家伴读版)》特邀心理学专家李孟潮专业导读、全书伴读,为读者讲解书中重要的概念,解析难和重,伴读者从头读到尾! 翻本书,让弗洛伊德为你讲透自我与本我!
49元5本 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奥]阿德勒 [法]古斯塔夫·勒庞 [美]戴尔·卡内基
¥39.90
      《自卑与超越》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著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
49元5本 心理学最佳入门(原书第5版)
心理学最佳入门(原书第5版)
[加]桑德拉·切卡莱丽, [加]诺兰·怀特
¥39.90
《心理学门》是一本充分考虑读者习惯,容易记忆、适合自学的心理学门书籍。内容涵盖了普通心理学中应有的基本知识,符合教学及门学习的需要。 本书历经了十余年升级历程,是一本十分成熟的教材。从生物学视角、前沿的认知神经科学,到人的毕生发展、心理障碍及治疗,全书涵盖心理学门必学的15堂必修课,解析心理学学科概貌。 包含丰富的特色专栏,内容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批判式思考:从问题导向手,让读者一始就动脑筋、主动思考,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 学习目标:本书设置的目标与APA学习目标相呼应,在每章章首列出,使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对本章要达成的目标有清楚的了解。 3大核心专栏:“科学探究和批判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心理学”“心理学经典研究”,通过具体实例或日常思考深学术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概念地图:将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媲美学霸笔记,帮助读者构建“认知地图”。 随堂小考:在每节结束后出现,充分贯彻“学而时习之”的理念。 本章总结:在章结尾及时呈现,与每章头的“学习目标”遥相呼应。 章末测试:可供读者自我检查对每章的掌握情况,也为考试提供了先导。 与其他心理学教材更为不同的是,作者十分关注学习的方法和应用。这本书以学习方法篇,为读者揭示了8个学习技巧和提高成绩的秘诀;以心理学职业生涯收尾,充分讨论了心理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两者各占2个整章的内容,分量十足。如果你想获取科学的学习技巧,掌握心理学核心专业技能,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9元5本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颜雅琴译
¥39.80
     本书是一本介绍儿童心理和教育方法的经典著作   自193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50余种语言   帮助了一代又一代困惑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   阿德勒提出"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首要目的"   他用具体案例分析儿童的特定行为--   撒谎、口吃、架、逃避学习等背后的心理成因   帮助从根本上识别孩子的困境   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   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取决于其可塑性极强的童年
49元5本 少女杜拉
少女杜拉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徐胤译
¥39.80
     1900年初,18岁的"聪明漂亮"的杜拉被父亲强行带到弗洛伊德的诊所行治疗。同年,她主动结束治疗。弗洛伊德将她的案例记录撰写成书。但为了保护杜拉,这本书一直拖到1904年才发表出版。   杜拉患有歇斯底里(又称癔症),症状非常复杂离奇,包括呼吸困难、没有生理原因的剧烈咳嗽、突然不能说话、失去记忆、经常性的偏头痛、抑郁、反社会和不太真实的自杀倾向等,并且多年求医无果。   而经过天才般抽丝剥茧的分析,弗洛伊德认定:这些症状,其实都是心理动力在作祟。而核心的心理动力,都与性和爱有关。   原来,杜拉生活在一个混乱的家庭。她父亲是成功的商人,颇有头脑,杜拉很爱他。她的母亲则是一名有严重洁癖的平庸的家庭主妇,每天的工作就是让家里保持着一尘不染。杜拉的父亲不爱母亲,有一名情人K女士。K先生显然知道妻子有出轨行为,而杜拉的母亲也知道丈夫的不忠。但是,这四个人却一直保持着一种奇特的默契,谁也不想破现状。仿佛是为了保持这种默契,当K先生对年仅14岁的杜拉产生了性的企图时,杜拉的父亲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复杂的是,杜拉实际上对K先生产生了爱慕之情,并且杜拉和K女士的关系也很微妙,一方面讨厌她夺走父亲,另一方面却又一直和她有比较亲密的来往,譬如她关于性的知识,就是从K女士那里学来的,她经常和K女士一起读有关性的书。   杜拉复杂而离奇的症状,是对这两个家庭复杂而离奇的关系的反映。   然而可惜的是,这个案例报告有着完美的分析,却不是一次完美的治疗。弗洛伊德太急于把他的结论强加给杜拉,导致杜拉对弗洛伊德产生极大不满,并中断了治疗。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英)理查德·罗宾逊著;马百亮译
¥39.80
生活中总有各种莫名其妙的小麻烦,绊倒你、拖延你、挫败你……是运气?是水逆?受伤的人为什么总是你? 墨菲定律是关于"你为什么会出错"的经典定律。这本书从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揭示它让你屡屡中招、"心神不宁"的三大秘密。 阅读本书,看清坏运气背后的真相,结束生活中一错再错的循环。
49元5本 触感引擎
触感引擎
(美)大卫·林登(David J. Linden)
¥39.74
●???? 触觉是人类的基本感觉之一,世界上没有触觉的人微乎其微,但比起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触觉常常被人们忽视。但触觉其实是我们与他人交往、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大脑的触觉回路中隐藏着一些你想不到的科学真相。 ●???? 充满爱的触摸,是父母给孩子的重要礼物,缺乏父母爱抚的孩子,甚至会患上精神类疾病;没有身体触的爱人,婚姻更容易走向失败;经常拥抱、亲吻的亲人,彼此更会成为对方的情感支持;有很多身体触的朋友,他们的友情也更有可能延续一生。 ●???? 人类普通的触觉感受器,却是我们超越人工智能的强大武器;触觉带来的情感体验,更是人工智能还无法攻克的难题;未来智能交互发展的极致,一定是让人工智能拥有与人类同样的触觉感受。 ●???? 皮肤,是你超大的社交器官;触摸,是你参与社会聚合的重要方式;情绪,是你感受触觉的决定性力量;触觉,是燃你情绪的导火索。脑科学普及大师林登教授全方位为你解读触感,让你深思考每一次瘙痒、疼痛与爱抚。
49元5本 寻找爽点:是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
寻找爽点:是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
大卫·林登
¥39.60
●????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为什么戒酒、戒毒、戒赌这么难?为什么有些人抵抗不了性的诱惑?为什么慈善也上瘾,运动会叫人欲罢不能? ●???? 人们沉溺于罪恶,也追寻美德。脑神经科学家为你解析,愉悦回路如何重塑人生。从可卡因到大麻、从冥想到自慰、从红酒到牛排,林登博士以超有趣的方式科学地解读善与恶,以及人类如何从日常的饮食、学习、娱乐、运动中寻求快乐。 ●???? 2020年,穿大脑的纳米机器人能带给我们虚拟现实体验吗?高科技的指数增长能帮助人更快地研制出戒断成瘾的药物吗?
谈性说爱:写给女性的性心理24讲
谈性说爱:写给女性的性心理24讲
甄宏丽
¥39.20
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与自我认知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性的问题上,依然存在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羞耻感。性一直都属于禁忌话题,虽然不说或者很少说,但现实生活中,对性的理解与认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女性的亲密关系幸福度,理解或认知不当甚至会造成悲剧。 《谈性说爱》一书作者甄宏丽深耕女性性心理治疗与科普领域,深谙中国女性的性困境,书中从揭女性的身体奥秘始,讲述了女性性生理和性心理唇齿相依的关系;强调了尊重性本能的重要意义;对性与爱的关系、性与亲密关系等敏感话题展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全新的观念:性与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作者在书的后指出,懂性、爱性是性福女人的基石,活出性感真我是女性魅力的核心。 对于中国的新女性来说,需要这么一本书来刷新自己在性问题上的认知,补上这堂迟来的性教育课。
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美)卡伦·霍妮(Karen Horney )
¥39.00
在《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一书中,霍妮指出人出现神经症的过程是人的成长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健康成长相对立的过程。她全面阐释了出现这一特殊状况的不同时期及表现,描述了病态自负、病态自卑、病态要求、病态依赖以及人际关系与工作中的神经症障碍,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书后提出了解决这些具体神经症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整部著作中,作者都在用深刻的洞察力去努力诠释人类自身拥有的为实现自己的潜力而奋斗的巨大潜力。  《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经典著作,也是精神分析流派*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有严格的理论支撑,更有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方法,对于普通人的自我修复与自我成长也有很大的启示。 
49元5本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法)居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39.00
《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等学者,和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政治人物。2010年,法国《世界报》与弗拉马里翁出版社联合推出了“改变世界的20本书”,其中就有《乌合之众》。 勒庞认为,在群体之中,个体的人性就会湮没,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会丧失,群体的精神会取代个体的精神。他首次阐明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研究了群体特征和种族特征的不同之处,指出了群众运动的性质,分析了领袖与群众、民主与独裁的关系,书中的许多观点都20世纪的历史里得到了验证。懂得群体心理学,“就像拥有一道强光,照亮了许多历史现象与经济现象。没有它,那些现象就很难看清”。时至今日,《乌合之众》依然具有强烈的当代感。 《乌合之众》原名《Psychologie des foules》(群体心理学),英文版改作《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大众心理研究),并 加了一个主书名(The Crowd),中文版大多将其译为《乌合之众》。 本版依据回声图书馆(The Echo library)法文版译出。
49元5本 也许不是你想太多:如何识别并摆脱心理暴力
也许不是你想太多:如何识别并摆脱心理暴力
[法]让-夏尔·布舒
¥39.00
当殴发生,我们能够反应过来,这是暴力; 当针对某人的侮辱性言论发表,我们同样能反应过来,这也是暴力…… 正是因为这些暴力可见,我们的感官才能迅速收到讯息,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对人的身体或精神造成伤害。可事实上,除了有迹可循的暴力行为,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心理暴力潜藏在我们身边。你可曾想过,爱、善良、委婉的言辞、沉默与无视等行为都可能是被忽视的暴力? 作者认为心理暴力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或他人的病态自恋机制,即自恋者的个体自尊或自我价值受到伤害时的自我保护行为,往往呈现出过度、病态的攻性,但是由于其表现形式看似正常、普遍,甚至是温和,所以人们忽视了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和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多数情况下,心理暴力是有害的,它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还会让遭受暴力的人陷难以言说的低迷、痛苦与自我怀疑中。由此,作者写下了本书,希望能够引导人们借由心理学的视角洞悉潜藏在身边的心理暴力,去正视触发暴力的原因、场景及后果,从而意识到自己是否遭遇过或正处在毒性关系中,并从现在始远离其的影响。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