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社交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交互性研究
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社交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交互性研究
王媛 著
¥16.99
本书以社交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交互性为基本问题,采用网络民族志和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对社交媒体环境中的口语传播实践形态行梳理,图文并茂,论述深,对提升社交媒体用户的沟通能力、建构社交媒体用户的多维社会身份、建立社会公共空间新型连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9元5本 语言学核心术语(语言学领域入门*)
语言学核心术语(语言学领域入门*)
霍华德·杰克逊(Howard Jackson)
¥16.90
该书是一本语言学工具书,收录的是理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各分支领域的关键术语,并给出了简短释义。全书共分11章,分别是:语音学和音位学,语法,语义学和语用学,话语和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体学,语料库语言学,语言学流派。
49元5本 666件可写的事
666件可写的事
李成豪
¥16.88
这是一本奇妙的创意写作书。它可以让渴望写作却不知从何写起的你重拾用笔书写的快乐,它可以提供你源源不断的灵感,它可以瞬间让你从无聊状态写作状态。全书包含了666个天马行空的写作练习,帮你唤醒停滞不前的想象力,感官,实现故事创作的从零到一。 提起笔大脑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写着写着突然没有灵感,写不下去了? 我写的东西太糟糕了,要不要继续写? …… 事实上,你只需放下一切顾虑,抛一些不必要的规则、评判,从你想写的那一刻就始写,就对了。 666个创意无限的写作练习,邀请你加这场盛大的写作之旅!在每一页上,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写,写诗歌、幽默的对话、令人难忘的人物,通过写作与自己的心灵及周边的世界对话。你只需每天10分钟、1个练习,坚持写下去!
49元5本 写作兵器库:故事创意指南
写作兵器库:故事创意指南
陈盈 张锐
¥16.80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掌握写作逻辑,写作变现的工具书。 它将教会你: 如何脑洞,写出一个好框架; 如何设置悬念,诠释一个好子; 如何找出问题,消灭不合清理段落; 如何阅读经典文本,写出爆款故事。 职业编剧陈盈、张锐从经典名著出发,分享阅读心得和写作经验,找到经典作品背后的创作脉络,助你写出能变现的好故事。
赵世开语言学论文集
赵世开语言学论文集
赵世开
¥16.80
赵世先生一生研究论文精华的结集,收录作者27篇文章,分语言理论、书评、英汉对比、术语研究、语言教学、学术历程六个部分。如《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语言结构的虚范畴》《论外语教学中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等。
49元5本 桐城方言
桐城方言
叶濒,徐明翔
¥16.80
桐城方言属官话方言江淮次方言洪巢片。由于桐城是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派的故乡,导致方言词汇量大,内容深刻,文学性强,独具地方特色。本书立足本邑,以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仍在流传的方言词为主要对象,搜集整理出6000余条,分为11大类,较大程度地展示了桐城地区的方言含量与面貌。本书对桐城方言进行系统的完整语言体系的研究,对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蓝本价值。
语言、演化与大脑
语言、演化与大脑
王士元 著
¥16.62
1979年夏天,我到北京大学作了一系列的报告,多亏林焘、王福堂、王理嘉三位老师鼎力相助,编成了《语言学论丛》第十一辑,于1983年出版。 后来这本小书又投了一次胎,彭刚博士加了一百多页的新材料,把近三十年所发展的一些*方法增补了去,包括隐马尔科夫模型、支持向量机以及Praat的简介,②我相信这种把新展建立在旧知识上的趋势,是个好方法,让语音学的发展脉络更连贯,学问本来就应该有累积性。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
吴福祥,汪国胜
¥16.57
本论文集所收论文是从第七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06;武汉华中师大)会议论文中遴选而来的。收入本集的论文都在这次会议上宣读过,会后又经过作者认真修改和反复润色。这些论文代表了国内语法化理论研究以及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49元5本 全球传媒评论(Ⅸ)
全球传媒评论(Ⅸ)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6.57
  郭镇之主编的《全球传媒评论(Ⅸ)》包含16篇文章,分为八个部分。   在“传媒经济与财经新闻报道”中,张志、孙璐的《广播影视内容及其生产的主要经济特征》是一篇长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广播电视生产的经济特征;文钊则总结了《经济观察报》近年来在新常态下对财经报道创新进行的探索。   在“新闻传播研究”中,徐佳的论文分析了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多元叙事趋势,概括出主体身份由官方机构转向民间机构、叙事视角由精英转向平民、受众由地标场所的*受众转向互联网上的友善受众、媒介由中文文字转向新型视频和形象从文化、社会形象延伸到政治形象等五大变化趋势;马思的实证研究则从一个案例人手,对公众关心的一个对象(*集团)和一个过程(中国公司崛起)所引发的代表性西方舆论反应进行了测试,发现《华尔街日报》的六大报道框架随着*的崛起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在“影像传播”中,梁君健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从新闻生产研究的宏观角度回顾了数字时代前后图片生产者的地位由从属到自主进而被淹没的转变过程;杨慧和雷建军则对实验影像《翻山》进行了个案分析,总结出“碎片化”叙事方式和用到**的长镜头等视听语言的设计特点,并重点考察了热心观众对这些实验性视听语言的接受——似乎效果还不错。   社交媒介是近年来的热门现象,也是学者研究的一个新的兴趣点。在“社交媒体研究”中,刘滢尝试从新闻生产、新闻价值、新闻模态等方面对2014年国外社交媒体研究的结果及其表现出的趋势进行观察与思考,并介绍了国内学者尚不熟悉的“受众参与3.0 ”“互惠新闻学”等新概念和新理论;而身在美国的郑珮研究了美国传统媒体社交网络平台的党派倾向,在这几家重要的新型社交媒体对2012年美国总统辩论的评论和报道中,研究者发现了与传统媒体较为一致的表现。   新媒介的兴起进一步带来了受众的变化。在“受众与文化”中,张磊进行了一些理论归纳,提出了受众是虚构的、受众是被建构的,以及“受众”这一词语可能会消失等观点;何威则通过许多有趣的案例,对漫画、动画等“平面化”虚拟世界的传播和接受现象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描述了作为亚文化群体的青年受众在文本、语言和意义这三个层面接受并认同“二次元”世界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周玮、胡翼青和黄佩映对哥伦比亚学派的专题讨论属于新闻传播思想史的研究范围。在“观点”中,他们通过对早期传播学的一个研究案例——伊利研究和对一个重量级传播理论学者——默顿的重新阐释,提出了几个带有根本性的研究话题:学术作为工业的产生和传播学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冲突及自我协商。   近一两年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作为“一国两制” 试点代表,以不同的表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澳门大学进行的一次座谈会上,学者对澳门地区的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及融合的过程进行了内容广泛的探讨。反映在“访谈”中的,是一种对中国制度和中华文化认同的关切。   在*后一个“调查报告”中,宋毅和章晓英等研究者通过1200多份英文问卷和60名双语志愿者的劳动,完成了对《北京文化的国际传播》的网络问卷调查。调查揭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外国人在京的经历越愉快,对进一步了解北京文化的兴趣就越大;北京文化的传播效果是通过静态的知识传播和动态的文化体验活动共同产生的,从而提示了今后城市从事国际文化传播的一些改进方向;赵丽芳等研究者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媒介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调查研究,力求理解西藏、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受众对媒介的需求、使用与认知,并对少数民族语言媒体在建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中发挥的功能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研究发现,母语媒介是少数民族受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母语媒介的内容存在自我特殊化、窄化和他者化的问题。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
张西平
¥16.57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为“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中的一本,其中所选文章为汉语教育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并按照章节的形式编排成书。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的兴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发展、历史上外国人所编对外汉语教材、历史上外国人所编双语学习词典、早期西方人的汉语学习与汉语研究、历史上外国人创办的汉语教学机构以及早期海外任教的中国汉语教师。
49元5本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论丛1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论丛1
董天策
¥16.57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新闻传播学已成显学,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在攻读新闻 传播学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传播学术日益兴旺。在此背景 下,一年举办一次重庆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一年出版一辑《新闻传播学研究 生论丛》,必将有利于广大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必将有 利于国内新闻传播院系提高办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
《汉语大词典》研究
《汉语大词典》研究
李申,王本灵 著
¥16.25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大型汉语语文词典。本书是对该词典的专门研究,由六部分构成:一、引言;二、《汉语大词典》特简论;三、《汉语大词典》订补;四、《汉语大词典》未收词语例释;五、关于《汉语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六、结语。书中指出《大词典》在立目、释义、书证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订补意见,订正条目和补收词语总计约2000条;并在词典学理论指导下,对《大词典》作了深考察和专题研究,提出数十条修订完善《大词典》的策略和建议。
49元5本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
程玉合
¥16.20
  程玉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毕业。曾参编《语言学概论》(岑运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语言学基础理论》(岑运强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在《修辞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现代语文》等发表语言文字类文章若干;在《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等发表评论类文章。
49元5本 蝶变: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故事
蝶变: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故事
郭乐天
¥16.06
温州改革自始至终是“敢为人先”。温州都市报的媒体变革,即是一朵跃出改革波涛的闪亮浪花。 本书以新锐而生动的文笔,以新闻速记的样式,全景式地描绘温州都市报在媒体融合前沿的前瞻思考、现实境遇、探索作为和创新成果,着重围绕“三大再造”的切,展现了造现代传播体系的成长故事,勾画了拓展多媒体报业经营的鲜活场景,拼了主流媒体“自费变革”的路径版图,极具方向感,富有可读性,值得品悟和借鉴。 本书内容具有独树一帜、高出一筹的特,对于媒体融合规律性的认识深化、操作性的探索梳理,可作报业同仁“识砖寻玉”的样本攻略。而作为案例教学,本书“干货”融汇,实为媒体与高校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实训教科书。
49元5本 翻译史研究(2015)
翻译史研究(2015)
王宏志
¥16.01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致力于向西方读者推介中国文学,着力推动中国翻译史研究,除每年举办一次“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评选活动外,每两年举办一次“书写中国翻译史: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及“阅读中国翻译史:中国翻译史研究暑期班”,并出版《翻译史研究论丛》及《翻译史研究》。本书为2015年研究合辑。
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开头结尾
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开头结尾
费伟伟
¥16.00
  好头,一半文;好头让人眼前一亮。而好的结尾或寓意深长,令人回味无穷,或言简意赅,升华主题。故古人有“凤头豹尾”之说。好的头与结尾是好文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好文章的关键所在。本书是作者近些年在工作期间有关编辑、写稿的思考与经验总结,结合具体实例,对好稿的头与结尾以及对全篇的作用做了深浅出的分析,旨在与业界同行分享并切磋交流采编业务,对于初涉媒体的新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
49元5本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高邑
¥16.00
由高邑编著的《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系统阐述了行政类、指示类、报告类、领导讲话类、会议材料及致辞等多种文书体裁撰写的原则、程序、方法、规则及写作技巧,附有精选范例,具有参照价值。 本书为领导干部以及各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事文书写作与文书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让读者能轻松应付工作中的文书写作诸多难题,为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这是一部既有严格规范标准,又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一本在手,书写公文无忧!
49元5本 上海话塞音声母的声学和感知研究
上海话塞音声母的声学和感知研究
王轶之, 著
¥16.00
  《上海话塞音声母的声学和感知研究/越文化研究丛书》以上海话音系中的三套塞音声母——全清、次清、全浊声母为研究对象,详细深入地测量分析与声母相关的声学参量,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这些声学参量之间的异同,并在声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感知实验以考察它们在感知上的作用,*后总结出吴语塞音声母在声学和感知上的区别性特征,为吴语塞音声母的研究填补了声学尤其是感知上的空白,为方言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
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
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
蒋绍愚 著
¥16.00
  《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是《古汉语词汇纲要》出版25年后,作者对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经过长期思考和探索而写成的。此书的内容、观、研究方法和《古汉语词汇纲要》有较大的不同,较多地吸取了现代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力图和汉语历史词汇的实际紧密结合,用以分析和解决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问题。书中结合概念化和词化的理论来讨论词义问题,用概念要素分析法来分析词义,用概念场的理论来分析词汇系统及其演变,对词义和词义演变,以及词汇和语音、词义和句法的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词义的扩大、缩小,同义词和反义词以及词汇和文化等以往讨论得较多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作者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促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建立和发展。
49元5本 中古汉语副词演变研究
中古汉语副词演变研究
栗学英
¥16.00
《中古汉语副词演变研究》选取了中古汉语(东汉末到隋代前)中有代表性的八部语料,对其中的范围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进行研究。《中古汉语副词演变研究》利用穷尽性统计和多种列表的方式,从共时和历时的两个层面展示和分析了三类副词各小类的总体使用情况,使人们对中古汉语这几类副词的整体面貌有了一个直观而且立体的印象,避免了孤立、零散地研究一个个副词。...
49元5本 发现与表现——新闻采写札记
发现与表现——新闻采写札记
王明光
¥16.00
新闻在于发现和表现,发现新闻靠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新闻靠记者的表现能力,这种发现新闻和表现新闻的能力,其实就是记者对新闻素材的消化、解释与还原事实的能力。记者这种发现和表现新闻的能力是“新闻”能否成为新闻的关键,还原事实的能力越强,新闻就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