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神派示范案例点评.下
¥55.50
为帮助读者加深对火神派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本书精选了火神派名家的验案1025则(包括本书《续编》),比初版增加496则(包括本书《续编》)。临床特色:突出扶阳理路,彰显火神派特色;擅用附子,经验独特而丰富;倡用经方,用药简练,突出经典火神派风格;方药独到,别具一格,疗效迅捷。同时兼收不同风格者,囊括众家之长,广思路。编者对大多数案例予以评,明要义,评出特色。 增订版新增“上篇”——“火神派主要学术特色”一章,简要归纳了火神派的学术特,展示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助读者对医案的理解。同时在编排上作了改,体现精益求精之旨。 本书涉猎广泛,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由于篇幅原因分为正编和《续编》);选案精严,堪为范例;编排精当,纲目清晣,可供火神派道友作为随时翻检的案头书。可以推动火神派的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各家学说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界人士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学生会从中受到诸多启迪和教益。


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
¥55.5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草杂谈
¥55.50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中医药的方方面面,中医药中也富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本书共收载中药109味,采用将历代名医和我们的用药经验,与中药的风土人情、典故传说、趣闻轶事、诗辞歌赋等人文掌故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使广大读者更容易了解中药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更加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加深对中医药的认知,有益于读者对中医药的学习、记忆和应用,具有深远的社会效应。初版印数预计2000-3000本。由于此书将人文掌故融于其中,使读者更有趣味性的学习中药功效,极大可能需要再版。


妇科秘本三种
¥55.50
《三三医书》,又名《秘本医学丛书》《九九医学丛书》,此书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保存了大量的中医孤本秘籍。本书搜求海内外孤本、珍本、抄本,如《医经秘旨》《温热逢源》《医学妙谛》《伤科方书》《重楼玉钥续编》《行军方便便方》等;另外,旁及日本,收有《医余》、《药征》等,保存了大量濒临散佚的医学珍籍。其次,注重实用,简验方便。裘先生所选多为家传秘本,疗效独特,简练实用。再次,普及推广中医学术。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此书的出版无疑是其救亡中医的一大举措。同样,也为振兴中医,推动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颜德馨衡法养生新论
¥55.50
心血管疾病指现代医学之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此类疾病一般属于中医学之胸痹、眩晕、怔仲等范畴。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据2009-2010年对全国13省(市) 50171名18岁以上居民的调查,高血压患病率为29.6%,男性31.0%,女性27.7%;而冠心病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被喻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尽管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也通过各种器械植手段及药物来治疗和防治其发生,但结果仍未尽人意。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精神或躯体或者是心与身在人的生命系统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全部活动。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有学者从身心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有出了有益的探讨[3]。这种方法与中医学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观念不谋而合。 中医养生,气通血和,形与神俱,身心健康,方为正道。人之一生,唯气与血。气为阳,血为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愈滞。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气血流畅,五脏安和,自然百病不生。一旦气血失调,人体即发生各种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总结出“调气和血,燮理阴阳”、“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的治疗大法,并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颜德馨教授在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观,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理论,并认为气血以充足、温通、平衡为贵,自创“衡法”,处方用药多从“通”字着眼,以达到治病求源的治疗目的。 心系疾病不离气血。气血流畅,百病不生;气血乖违,则气滞、血瘀、痰生、火起、风动,诸症从生。风火痰瘀闭阻窍络,影响血运,以致清明受扰,灵机逆乱,发为眩晕、头痛诸证;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扰乱心神,则见心悸、心烦不得卧;如阳虚阴凝,瘀血阻络,心脉不通,心失所养,则可见心悸、胸痛诸症,甚或卒然胸中大痛,发为真心痛。若气虚不足,血不上达,则易致神明失养,神无所寄,心失所养,而见心悸、怔仲等。 本人跟从颜德馨老中医学习,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颜老现有的气血一元论之“衡法”理论,做了有益的补充,提出气通血和的“衡法”极致表现为“有神”,尤其以心神为要,不但重视调治气血的各法,而且重视气血运行所在,纳了针灸外治在温通经脉气血的作用,并具体提出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体质等,在药物衡法,饮食衡法,情志衡法,四时衡法,针灸外治衡法,体质衡法这六方面,从气血着手,为其拟一全面多元立体的健康处方,共同提高临床疗效。以达到真正的气通血和,形与神俱,身心健康。运用衡法调气血以养心神、治未病。 目前人们对中医养生的重视加强,然而由于中医养生学科的范围大,内容多,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特别是没有体现出中医“因人施养”的指导思想,造成了许多盲目跟风的现象,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方法。另外一方面,从具体的养生方案而言,大部分偏于一家之言,缺乏体现中医精髓的心血管专科综合养生方案以指导临床实际。 中医养生必须先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颜德馨老中医的“衡法”思想,其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中庸、和谐、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并且“衡法养生”在心血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学认为心的生理功能与气血的关系密切,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血失衡,心神失养。可见在心血管领域,衡法养生具有其他理论不可比拟的优势。本人结合心血管疾病,创立“衡法”调气血的六大综合养生方案,现把笔者多年临床养生经验整理出版。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人物与专著卷
¥55.50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与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整理、研究与应用敦煌遗书、敦煌壁画及其他敦煌文物中涉及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其与“中医”“西医”不是等同概念,与“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命名相呼应。敦煌医学卷目前公布的有一百三十余种,其内容包括医理、诊法、本草、医方、针灸等方面。本套敦煌医学丛书出版的《诊法卷》《本草卷》《医方卷》《医方网络药理学卷》《针灸卷》《本草卷》《养生与杂论卷》 《藏医卷》《形象医学卷》《教学卷》《专著与人物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是*权威性的敦煌医学研究系列专著。

燕京名医:张声生论治脾胃病临证经验
¥55.50
本书总结了张声生教授3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对疾病的医理认识。张声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消化中心主任,国家临床脾胃病重专科、重学科、重研究室、继续教育基地负责人和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主编等,先后培养博士、硕士及徒弟100余人。


廖蓂阶 时病纲要十七论
¥55.50
该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是五运六气学说,第二部分是四时六淫病类,第三部分是时兴疾病类,如时兴痢疾、鼓胀、麻疹等。内容由总释、歌诀、治法、处方组成,内容精炼,贴近临床实用。


土家族抗肿瘤药物集
¥55.50
土家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世代生活在湘、鄂、渝、黔边区的武陵山区一带。土家族医学体系在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繁衍后代中起到了保健、防治疾病,甚至是社会步等重要作用。土家族在对药物的认知方面,从药物的命名、药物的分类、药物的采集、药物的炮制到药味、药性的认定都有着一套独特的体系。本书根据国家中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土家族药物志》行整理检索,确定其中的抗肿瘤土家药作为重,每一味药物保留了土家族药物三性、八味的特,结合传统中药学所具有的归经,将其历代论述及现代抗肿瘤机制列其中,列出临床常用肿瘤推荐,使读者能清晰的了解药物适用的肿瘤,给出使用注意,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意见。


伤寒论备讲
¥55.50
本书是作者对伤寒论条文逐一做解释,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和体悟做了详细、深的探讨。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师参考使用。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进展
¥55.50
本套丛书主要以“973”项目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的工作为基础,以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体,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专题,系统阐述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研究前景,并提炼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一定影响的中医理论新概念、新学说,深考察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及源流,确认其原创性及理论价值,揭示科学内涵,规范理论表述。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进展
¥55.50
本套丛书主要以“973”项目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的工作为基础,以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体,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专题,系统阐述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研究前景,并提炼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一定影响的中医理论新概念、新学说,深考察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及源流,确认其原创性及理论价值,揭示科学内涵,规范理论表述。


病毒性疾病中医治疗经验集萃:樊移山40年从医录
¥55.50
艾滋病中医药诊治心得 目录 *编 历史的记忆(图片) 第二编 从医历程 *章 楚雄卫校任教学习两不误 第二章 云南中医学院五年再深造 第三章 楚雄州中医院五年临床工作中医医院管理双肩挑 第四章 楚雄州人民医院工作的十六年是医疗水平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的十六年。 第五章 云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关爱中心七年成功造了中国*个艾滋病关爱中心,创中国艾滋病治疗新模式。 第六章 用五年造了云南省首家二级康复医院—云南怡园康复医院。 第三编 艾滋病的中医治疗 *章 艾滋病及其常见症状的中医治疗 *节 艾滋病初期的中医治疗 第二节 艾滋病常见症状的中医治疗 一、艾滋病腹泻 二、艾滋病发热 三、艾滋病消瘦 四、艾滋病恶心呕吐 五、艾滋病复发性口腔溃疡 六、艾滋病皮肤瘙痒、疱疹、湿疹、疖肿 七、艾滋病月经不调 第二章 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及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节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第二节 艾滋病合并复发性细菌性肺炎 第三节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炎 第四节 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 第五节 艾滋病合并单纯疱疹皮肤感染 第六节 结核杆菌感染 第七节 艾滋病合并相关贫血 第三章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毒副作用的中医治疗 *节 胃肠道副作用的中医治疗 第二节 肝功能损伤的中医治疗 第三节 骨髓抑制的中医治疗 第四节 药物性皮疹的中医治疗 第五节 外周神经炎的中医治疗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中医治疗 第四编 中医治疗艾滋病相关论文 *章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肝损伤41例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项目临床技术总结报告 第三章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HAART药物致消化系统副反应85例 第五编 艾滋病西医治疗及研究 *章 云南省HIV阳性孕妇抗病毒治疗和预防HIV母婴传播综合治疗模式结果初探 第二章 云南省AIDS合并TB病原学诊断与耐药性 第三章 静脉吸毒者美沙酮维持和抗病毒联合治疗临床研究 第四章 三协唯TrizivirTM(TZV)治疗80例HIV/AIDS患者三年的临床总结 第五章 心理小组支持在79例HIV-1阳性孕产妇中应用 第六章 静脉吸毒者美沙酮维持和抗病毒联合治疗临床研究 第六编 中医论著 *章 浅谈中医学应加强对局部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 介绍宋元间中医老年病防治专书---《寿亲养老新书》 第三章 肾虚是石淋之本 第四章 急症中运用“六附以通为用”的体会 第五章 40例胆石病并胆道感染临床治疗体会 第六章 温胆汤的临床运用 第七章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研究展 第八章 病毒性疾病从湿论治浅谈 第九章 痛风饮治疗痛风14例 第十章 疏肝活血止痛治疗经行头痛102例 第十一章 疏肝活血降糖饮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第十二章 浅谈怎样写好中医病历中的“辨证分析” 第十三章 中医药为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65例体会 第七编 医院管理 *章 浅谈艾滋病关爱中心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模式现状 第三章 关于云南省传染专科医院艾滋病关爱中心的名称、办院宗旨及医院文化建设的探讨 第四章 应制止医生介药品推销 第五章 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急诊医院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第六章 为把云南怡园康复医院建成二级甲等康复医院而努力


高等中医药院校质量文化追求与培育
¥55.50
高校质量文化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思想、质量行为、质量形象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和。高校质量文化培育和质量建设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有序的过程,需要从社会、民族、文化、法律、社会心理等多角度研究、探索与实践。 中医药教育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沉淀和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形成质量文化价值观。中医药质量文化价值观约定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质量文化的凝聚、约束、牵引和变革作用引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书拟从质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梳理质量文化的内涵与层级结构、功能作用、实践价值,研究质量文化的层级结构理论,比较中西方质量文化差异,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质量文化,并以国际和国内的高水平大学的质量文化为示范,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质量文化经营、质量文化追求、质量文化培育、质量文化建设,促全员质量意识形成,建构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质量文化氛围和质量文化价值体系。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和高等中医药院校提供质量管理的科学依据,为推中医药高等教育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名方·名医临证集
¥55.50
本书分为6章共14节,共介绍了14个著名的方剂。 内容由名方导读、名医心悟、名医医案、国医大师评、编者心得5部分组成。其中“名方导读”介绍了方剂的出处,以及相关经典原文;“名医心悟”详尽介绍各位名医对方剂的独特体会和观;“名医医案”真实记录了各位名医运用名方治疗疑难病典型病例的分析过程和用药经验;“国医大师评”是国医大师对方剂的精辟评;“编者心得”是笔者对于该方剂的临床使用心得和应用技巧。 本书适用于临床医师和医学爱好者


中医英译与英文论文写作
¥55.50
本书首次提出并讨论了中药药品英文说明书要按照出口目的国的法规、参考出口目的国的相关说明书实例进行翻译或撰写。如果出口目的国只能以食品保健品的形式接收中药,说明书就要按其食品保健品说明书的形式来撰写。本书重点论述了中药药品英文说明书的三个关键部分——中药药品名称、结构词、功能作用的撰写方法与技巧。


萧龙友:京城名医四朝人生侧记
¥55.50
本书稿详细考证了相关文史资料,厘清了著名医学家萧龙友的生平事迹。时间范围从萧龙友1870四川雅安教谕衙门的出生,一直到1960年北京去世,是首次系统研究著名医家萧龙友的生平事迹。


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临证经验集
¥55.50
早年拜师于西安市中医讲师团团长、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以及西安市名中医、清代御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学习,一直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在两位师父学术思想启迪下,提出“相火气机学说”。在诸多疑难疾病,尤其是肝胆病方面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界内享有盛誉。创新性提出“六型相火”及“治肝五论”,首创“肝经血热”乙肝病机理论,把乙肝从气分治疗直引血分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京闽杏林传薪录
¥55.50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医药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福建中医药大学京津冀校友文集》以习近平主席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宗旨,充分展现福建中医药大学京津冀校友在各行各业的成就,将其近年来发表的各种文稿,汇编成册,拟分为临证经验篇、理论探讨篇、药物研发篇、健康产业篇、文献综述篇、述评随笔篇、人文管理篇等7大部分。本书旨在落实《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交流学术观和科研成果,推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传承精华和守正创新,可为中医药研究人员、临床医疗工作者、院校师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参考。同时,集体展现以陈可冀院士为代表的福建中医药大学150名左右的京津冀全体校友的风采(个人介绍和成就展现等)。


王爱华肛肠科医案集
¥55.50
目前肛肠专科书籍较多,临床医案集较少,本书以王爱华教授临床30余年的临床经验为蓝本,从医案手,深剖析王爱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精髓。 全书共分三篇:*篇(医路篇),介绍了王爱华教授的从医之路及行医风格;第二篇(医论篇),荟萃了王爱华教授治疗肛肠疾病的学术思想;第三篇(医案篇),从肛肠科常见疾病、疑难疾病的临床治疗医案手,对肛肠疾病的病因、病理、用药及医理行深阐述。 本书内容科学,文笔简练,重突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适合各层次的肛肠临床医师、医药院校师生及研究生的学习。


妇产科护理(十三五)
¥55.50
注重把握培养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中医药职业教育的额提,贴近学生、岗位、社会。注重强化精品意识。注重教材内容与大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