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史辨自序(全两册)
¥27.50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古史辨自序(套装共2册)》主要是提示出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书,特别是“经书”上所载的古史,大多出于神话传说的演变,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一层积累起来造成的,从而把古书中的一些虚妄的伪史料清除出去,为进一步科学地研究我国的古代史开辟了道路。顾先生著述宏富,内容广阔,且大都有发前人所未发的创见,为此可以入选的文章很多。但由于本书篇幅有限,只能选入有关他创立“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和提示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几篇论文。这是他主要的学术贡献,由此可以推定他在20世纪史学史上的地位。

维特根斯坦文集(第3卷):哲学语法
¥47.50
《哲学语法》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一部重要著作,可以说是其后期代表作《哲学研究》的雏形。其中主要批评了其前期有关语言、心灵和世界的思想,提出了相关的新的理解,并对哲学的本性做出了全新的诠释,断言哲学研究就是语法研究。

Ecce homo. Cum devii ceea ce e?ti
¥47.42
n Filosofia meritului autorul folosete metoda fenomenologic pentru a prezenta evoluia instituiilor socio-morale care reglementeaz meritele; autorul propune n acest scop concepte originale, cum sunt ideonomia (sistemul de idei care fundamenteaz teoretic un sistem de apreciere a meritului); socionomia (sistemul de reguli care legitimeaz social un merit specific unei comuniti) i politonomia (sistemul de norme prin care se instituionalizeaz juridic meritul politic).Tratatul de Filosofie a meritului este structurat n trei pri corespunztor celor trei domenii existeniale n care se manifest fiina uman, spiritual, social, politic. Lucrarea prezint n extenso criteriile, principiile i formele de manifestare a meritului, premisele constituirii sistemelor sociale de apreciere a meritului, natura bio-psihic i socio-moral a meritelor precum i caracterul normativ al meritelor politico-juridice. Prima parte abordeaz sfera meritele cu caracter antropologic, antroponomic i antropocratic. Partea a doua prezint n extenso meritele cu caracter sociologic, socionomic i sociocratic i partea a treia analizeaz formele de manifestare a meritului din perspectiva politologiei, a politonomiei i a politocraiei. n fiecare capitol se regsesc argumente logice, etimologice i sociologice care justific aprecierea unor atribute i caliti umane ca merite individuale. Fiecare din cele douzeciiapte de capitole explic un tip de merit din tripl perspectiv: ideal social i politic.


汤一介讲中国哲学
¥47.40
本书是汤一介自选集,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全书选取他自1982至1998年作者发表的有代表性的二十四篇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他在*十年代所思考的主要哲学问题和文化问题,是汤一介学术研究一个关键阶段的总结。书中集中讨论了中国哲学的概念和命题,儒家哲学的宇宙人生论、价值理性论、道德教化论,对道家、道教和中国佛教的研究,对我国*十年代文化走向所作的评论等。汤一介所处的时代是思想解放、打破禁锢、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是中西文化激荡、社会大变革、思想范式发生转型的时代,本书彰显了汤一介先生的学术研究和哲学思考是如何随着这个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和起伏的。

逻辑哲学研究
¥47.40
本书是《逻辑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一书的增订本。根据引用率排名,曾被列入“有影响力的48本中国哲学著作”之列。本书系统地探讨了如下12个论题:什么是逻辑哲学,意义理论和逻辑类型,摹状词和名称理论,“是”(to be)的逻辑哲学分析,推理、后承关系和蕴涵,形式化方法的哲学考察,模态的形而上学,逻辑真理的性质,逻辑悖论的反思,归纳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逻辑中的本体论承诺,逻辑究竟是什么。书末以作者近十年所发表的有关逻辑哲学的5篇重要论文作为附录。

哲学家与哲学工作者(汤一介集)
¥47.40
本书收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所写的已刊或未刊论文,表现了作者在1949年前对哲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在1949年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极左思潮影响,一个中国学人从想当“哲学家”而终只能做一个“哲学工作者”的历程。

周礼与“家天下”的王制:以《殷周制度论》为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47.40
王国维自视其《殷周制度论》为经史二学上的大文字,但其藏经学于史学的路一再被遮蔽。本书由史而经,由王国维而上及历代诸儒,对西周王制要素的继统法、封建、?E礼,尤其是宗法等,行了翔实而具有系统的阐发,试图在规模、广度与深度上呈现西周王制的几本架构、制度基础、精神原则和理念根基。本书的特色在于:基于经史之学的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大视野,对西周王制做了别生面但又根植于经典的诠释,尤其是对继统法、宗法等行了集大成性的研究,对《殷周制度论》与三代王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路,也为中国思想的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恢宏的视野。

郭象《庄子注》与魏晋美学思潮
¥47.40
郭象《庄子注》作为玄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在魏晋时代具有"思想熔炉""课题聚焦""思维经纬"的理论地位。郭象《庄子注》把庄子思想现实化、具体化为一种人生实践与处世精神,对中国美学和艺术新变影响深刻。《庄子注》一书,堪称魏晋诸多美学形貌的理论写照、哲学根据。本书以郭象《庄子注》为核心文本,在具体阐释郭象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炼了其内在的美学意蕴。在一种前后美学语境的转换历程中,本书细致而具体地架构了郭象哲学与魏晋美学思潮之间的深度关联,以确立郭象及《庄子注》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内圣外王的追寻:《孟子》
¥47.40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内圣外王思想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孟子师承孔子之孙孔伋的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一代儒家宗师,常与孔子并提,人称“亚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通过注释、译文、品评,《圣王之道》深刻阐释了孟子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修订版)(守望者)
¥47.40
在中日启蒙思想这一主题下,本书以历史的纵向变化和时代的横向关联为坐标,以严复与福泽谕吉这两位中日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为中心,分列时代篇、文化篇、思想篇和实践篇,从不同的方面和维度,系统地对中日近代启蒙思想行了透视和比较,呈现了两位启蒙思想家的复杂图像、相通性和独自性,作者在不少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是一部较早展中日启蒙思想比较的学术专著。

出土文献与早期政治哲学
¥47.40
先秦原始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是我们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这种资源与我们的民族精神相依为命,甚至不可或缺。我们应该正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汲取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学习、涵化全世界优秀文化,融会贯通,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建立一种全新的、涵容中西文化精华的、适合中国历史文化现实的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是我们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必由之路。 本书打通了传世文献与新近出土文献资料的阻隔,在心性学与政治哲学的交融互动中,考镜源流、明统知类、察势观风而知人论世,阐幽表微地展现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和现代价值。作者认为,先秦儒家具有独特的思想史意义和社会影响力,是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客观冷静的研究、汲取和现代重塑,达到古为今用之功效。在与先秦诸子百家的比较之中,在儒释道的进一步摩荡和磨砺之中,在与西方各种思想的碰撞和涵化之中,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心性理论得到现代性的锤炼和洗礼,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资源。

比较视野下的制度生成及影响
¥47.20
本文集运用比较视角,探讨国家发展以及相关社会制度的生成和影响。这些研究文章全部由青年学者写成,他们的工作显示了训练有素的专业分析,尤其是在主题价值、目标意识、证据运用和后果揭示方面,大大拓展了政治社会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
¥47.09
埃里耶•阿雷维是法国哲学家与历史学家。本书系统探讨并梳理了功利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流变,讨论了洛克、牛顿、哈特雷、休谟、边沁、斯密、伯克、古德温、马尔萨斯、J.密尔、李嘉图以及J.S.密尔的思想。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家约翰•格雷将该书同拉吉罗的《欧洲自由主义史》一道并称为自由主义思想史研究上的双壁。到目前为止该书仍是关于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史研究的*著作和参考书。

我是谁,或什么:一部心与自我的辩证奇想集
¥46.99
“心灵/心智(mind)是什么?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人都会陷困惑之中。我们编纂此书,为的是尝试展示这些困惑,让它们变得生动鲜明。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直回答这些大问题,而是要动摇世人的思维:既包括那些有着严肃坚定的科学世界观的人,也包括那些对人类灵魂怀有宗教或者灵性主义想象的人。我们认为,目前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行根本反思,然后才能期望人们在‘我’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上达成共识。因此,本书旨在刺激、扰乱和迷惑读者,让显而易见的东西变得奇异起来,也许还会让奇异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出于上述动机,二位主编为本书选文27篇,包含了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多种文体,除两位编者的作品外,更有图灵、博尔赫斯、道金斯、内格尔等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各篇文章围绕自我感、精神是否存在及有否特性、身心关系、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自我”特性等经典问题分类编排,每篇结尾均附主编者的评论反思。选文、反思及二者间的隔空对话,各有精彩与妙趣,对理解相关哲学认知问题、生物问题、人工智能问题等应大有助益。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46.99
推论、二难式、三段式、诡论、谬误……是不是回想起在课堂上、书籍中被“逻辑”绕得头晕眼花的那些回忆? 为了让更多人读懂逻辑,学会思考,殷海光先生别出心裁地把“逻辑课”变为“小故事”,写下了这本好读易懂的逻辑学门书——《逻辑新引》。全书以独创性的对话体裁,将基本逻辑学课程中的知识融一个个情景故事中去,循序渐,深浅出,使逻辑初学者免于枯燥无味和不得门径之苦。本书还收录了殷海光先生为青年所写的《怎样判别是非》,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告诉我们判别真、假、对、错的方法,指出人们常常走的思想误区。 逻辑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诡辩,而是一门让生活有理、可言的智慧学科。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掌握必要的逻辑学技能,学习逻辑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你看清世事真相,让世界变得简单。


周礼译注
¥46.99
《周礼》是一部讲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难读的《周礼》加以译注,化艰深为平易,注释翔实,译文畅达。

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传统与更新
¥46.80
中西文明中的上古神话有哪些异同?神话之后的世界如何展?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生存哲学中,为何发展出了两条路数迥异的文化主脉?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中国文化曾遇到哪些身份焦虑,又经历了多少争执与变革?……这本书是一部条理清晰、深浅出的中西文化溯源之作,以文化比较的方式讲述了大约4000多年以来的中西文明,其中,作者不仅阐述了两种文化内部的若干源流传统,而且还以源流传统的演变与更新为视角,分析了中西文化的近代启蒙历程和现代转型,以及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等等。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从神话时代出发,重走中西文化时至今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切两种文化在不同时代中的基本精神,探寻埋藏在文明底部的思维逻辑。


阳明心学与禅宗美学思想
¥46.80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建立在明代儒佛道大融合的背景之下,其心学思想形成的全过程都借鉴与吸收了禅宗思想。本书在阳明心学与禅宗思想的基础上,梳理了阳明心学美学与禅宗美学思想,着重审美过程中的体验性与主体性;从心学与禅宗的关系、美学思想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历史归宿等方面,尝试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探寻阳明心学与禅宗美学在审美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从灶间到舌尖
¥46.80
本书为作者对人居环境、乡土文化、饮食文化、人文艺术等的感知和描绘,以美食聚焦民俗、风物、文学、节日、神话等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全书由短篇幅文章组成,分为以下部分:人文礼俗、自然风味、饮食烹饪等。文章涉及品尝过的美食、生活中的细节,以及自身的思想感悟等。在读者群体上,适合希望感知生活,对风俗、风貌、风物、风情和风味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精)--陈鼓应著作集
¥46.80
《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原为美国世界出版公司1956年出版的一部英文著作,是美国存在主义研究专家考夫曼(Walter Kaufmann)对陀斯妥也夫斯基、齐克果、尼采、里尔克、卡夫卡、雅斯培、海德格、沙特八位存在主义哲学家原作的编选,对系统了解存在主义基本观和各家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本书由陈鼓应、孟祥森、刘崎三人合作翻译而成。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该学派著名和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46.80
《中国政治哲学史》(*卷)系统考察了老子、孔子、墨子、商鞅、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八位思想家,以及黄老学派、名家学派的政治哲学,希望以带面,由及面,逐步深,层层推,对中国先秦政治哲学史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本书在孔子的正名哲学、名家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政治哲学的对比、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法家政治哲学的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供学界参考。本书由多位学者共同撰写,既相互呼应,又保持相对独立性,是一部集体合作完成的政治哲学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