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肩痛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
¥25.50
一、出版价值 1、学术价值:检索表明,目前未见以肩痛症中西医诊疗为主题的著作,本书稿的出版,可以填补此空白。 2、科普价值:提高公众对肩痛症的认识,有利于预防和配合治疗。 二、主要内容 前言 *章 肩部的局部解剖 第二章 肩关节的运动 第三章 肩关节相关体格检查 第四章 肩部的影像学检查 第五章 肩痛的病因病机 第六章 肩痛的治疗方法 第七章 肩痛的疗效评价方法 第八章 肩痛的辨病辨证论治 *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二节 肩峰下撞综合征 第三节 冈上肌肌腱炎 第四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第五节 肩峰下滑囊炎 第六节 肩袖损伤 第七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 第八节 肱二头肌腱断裂 第九节 肩部扭挫伤 第十节 牵拉肩 第十一节 肩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十一节 神经根型颈椎病 第十二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 第十三节 肩手综合征 第十四节 其它类型的肩痛 附录 1、肩痛的常用方剂 2、肩周炎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3、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研究展 4、基于数据挖掘对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5、肩凝症诊疗方案 三、特色 1、书稿论及几乎全部肩痛症,重关注肩周炎、肩峰下撞综合征、肩袖损伤等常见肩痛症的诊疗。 2、中西医结合特色:病因和发病机理的中西医论述,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治疗模式。 3、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书稿首先介绍肩部解剖、肩关节运动、相关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肩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为肩痛的辨病辨证论治准备了基础。 4、书稿特别介绍肩痛症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医学辨正
¥25.50
《医学辨正》由清末医家张学醇编著,成书于清光绪庚辰年(1880),初刊于光绪辛巳年(1881),不分卷。《医学辨正》卷一由作者著,分为望闻问切失传论、诊脉部位错乱论等医论28篇。卷二由作者编注,主要论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主病,并按十二经治法不同列出相应中药。卷三由作者编集,论述全身官窍形体各部位及五脏主病,兼论淋浊、遗精等诸病29篇。卷四由作者编集,续论厥逆、疟病、咳嗽、痈疽以及妇科、儿科等疾病16篇。


儿科醒
¥25.50
《儿科醒》系清代医家芝屿樵客所撰,其姓名不详,据书中内容线索,当为清代中期在江南扬州一带行医的医家,尤擅儿科。受业于华阳山人,承师意撰《儿科醒》十二卷,成书年代不详。华阳山人为之作序,赐福题金缕曲。书名之意在于告诫习幼医者应扼儿科之要领,常醒而不惑。本次整理,以清嘉庆 18 年(1813)刻本(卷一至卷九)和清嘉庆甘棠博爱堂刻本(序及卷十至卷十二)为底本,以上海千顷堂书局刻本和珍本医书集成本为参校本,以《内经》为他校本。希冀为中国古医籍整理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名著传说寻中医
¥25.50
本书为2018年山东省“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行动的一项重内容”,有省经费支持,免费发放大众。 该分册重介绍中医小故事。

中药药剂学实验(特色教材)
¥25.50
《中药药剂学实验/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初训特色教材》共20个实验,涉及传统剂型、常用普通剂型、新剂型、新技术及制剂稳定性等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理论课内容行验证、熟悉、掌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为从事中药制剂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中药药剂学实验/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初训特色教材》可供中药学、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发及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从事医院药学、制剂生产、药品研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
¥25.50
中医药典籍浩如烟海,积淀了几千年来中医先辈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智慧,也蕴藏着大量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华,是新时代中医药行业展医德医风医道建设的思想宝库。古代医家格言警句凝聚着古人的真知灼见与心得感悟,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教育意义。挖掘整理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将其中的格言警句整理阐发,与时俱地诠释其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能够成为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的有效供给,启迪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


本经续疏
¥25.29
《本经续疏》清?邹澍撰,共六卷,载药142种。是继《本经疏证》之后依原书体例补充撰著而成。全文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唐本草》《本草图经》为纬,兼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方互相印证,逐味详释,以《本经》原文分析古方的应用,以经方药物配伍理论注疏《本经》的内容,其间或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佐证。。 此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初刻本为底本。


中医医政史略
¥25.29
医政,即医疗行政管理,所谓医疗行政就是贯彻、执行、督促、检查医疗法规执行。本书以中国古代预防保健政策和医政法规形成的历史为脉络,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展现中医医政从先秦到当代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对我们研究、制定中医预防保健和医疗政策法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为作者承担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学术性的研究报告,比较系统地梳理中医医政史及其主要特色。 本稿分隋代以前医政、隋唐两宋时期医政、金元时期医政、明代医政、清代医政、民国时期中医医政、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医政、中国历代医政对当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启示八章对我国中医医政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了其特色和历史启示。


学中医用中医
¥25.29
本书由庆余阁阁主马纯阳日常文章汇集提炼而成,大多数是应众多网友提问而写,反映了当前大众普遍关心的防病治病问题。本书虽是一篇篇小文章组合而成,但杂而不散,作者将古典中医的精髓贯穿其中,不仅教会大家防病治病的具体知识,还将古典中医*精深奥妙的思想以简洁凝练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教会大家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读之获益匪浅。


中药化学
¥25.13
《中药化学》是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根据中药制药及制药工程等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理论知识)主要以各类中药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介绍中药化学学科中的新思路、新方法;下篇(实验指导)力求体现实用性,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本教材可作为中药制药及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供作为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及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含章新经典系列:图解遵生八笺(白话精华版)(随查随用 阐释养生理论与实践)
¥25.06
《图解遵生八笺》是明代养生经典《遵生八笺》的白话精华本,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侯学思历经两载反复翻译、整理而成的,以帮助更多读者通畅地阅读、全面地理解。 《遵生八笺》一直以来被奉为中国名仕养生的*经典,内容不仅包括卫生健康、健身锻炼、饮食起居等生理养生知识,逸游山川、四艺怡情、古玩养性等心理养生理论,更涵盖儒学、释典、道籍、经史杂著和传统医药理论等丰富的文献,调身养心、陶情养性的养生理念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直至今日,依旧值得借鉴。书中文笔隽永,意趣高雅,读者阅读时不仅可以增长养生知识,还可以丰富文学艺术审美情趣。


中医内科汇讲
¥25.00
本书是中医泰斗周仲瑛教授六十多年临床带教的教学心得。 《中医内科汇讲》以五脏病证概要为纲,汇多学科理论及临床实用知识,撰写而成,分肺系病证概要、心系病证概要、脾系病证概要、肝系病证概要、肾系病证概要五章。每章之中只对常见中医病证行举例,而不必面面俱到。本书既试图把前期课程所学理论基础课程的知识融为一体,又避免既往教材各章节许多共性知识的多次重复;而对一些重要的个性知识则需要在教材、教学过程中一步加强,如强调整体观、审证求机、活化辨证等特色思维在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为学生一步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中医临证践行录
¥25.00
本书作者先后师从国医大师刘渡舟、王绵之、赵绍琴、关幼波、印会河等教授,颇得真传。从书稿可以看出作者有一定的临证积累,且对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思路具有自己独到见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内科汇讲
¥25.00
经深解读大纲、剖析历年真题后根据真卷题量及学科分布设计,与真实试题相似度极高。力求给考生*真实的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环境.供考生考前自测,使考生在备考时能够对考试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阶段性复习和临考前能够全面的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并熟悉考分布、控制考试时间。本书按照2020版大纲行修订。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25.00
《张仲景金匮要略》系清代医家沈明宗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进行注解的著作。书中首列《金匮要略》原文,后附作者对原文的注解。全书共24卷,基本对应《金匮要略》原书顺序。本次整理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致和堂本为底本。


周兰若医案
¥25.00
周兰若(1896-1963),字兆生,嘉兴人,晚清名医。医理精通,博闻识达,生前忙于诊务,无暇著述,晚年散在遗案甚丰,由学生总结后在江苏、浙江、湖北等医学杂志发表。本书系根据嘉兴中医学会内部发行的资料整理而成。


嬾园医语医案
¥25.00
傅嬾园(1862-1923),近代中医学家,号嬾园居士。于民国四年(1915年)创立浙江中医专门学校,自编教材,亲自授课,中医教育之先河。学术上承绍派伤寒传统,辨证重湿,施治主化,用药朴实轻灵,重视邪有出路。本书为其学术经验的集中整理。


医行散记:悬壶50年治验秘录
¥25.00
本书是有着50多年行医历史的名老中医的行医笔记,也是头皮针、针灸、中医生动的社会实践的总结。书籍分为作者从医回忆录、怀念舅父、陕西著名中医教育家张济全先生、作者行医笔记、治愈病案、中医验方、秘方,行医体会。内容生动翔实,文笔优美朴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是广大医学爱好者、学生、医学从业者的良好参考书和学习书籍。


蜂蜡疗法
¥25.00
中国医学治疗体系分类两大类,一是遣方用药,它被用来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主体方法,如膏丸汤剂等,蜂产品如蜂蜜,就成为了很多药方的一味,《本草纲目》中给予“调和百药”的评价。二是中医技术手法,如针法、灸法、按摩术、推拿术等医疗手法,从砭石到九针,从针刺到药物贴,从推拿正骨到小夹板的应用,都是时代的创造,医家的发明。本书所讲的蜂蜡疗法作为祖国医学中一个方式方法,同样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蜂蜡疗法,是以蜂蜡为主要原料,通过热灸、药灸、透皮给药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用方法。蜂蜡取自蜜蜂蜡腺分泌的一种脂肪性物质,又叫黄蜡、蜜蜡。蜜蜂用蜂蜡修筑蜂巢,为蜂王产卵和贮存蜂蜜、蜂粮提供必要的场所。


温病纵横谈(四)
¥25.00
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了第四届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论坛邀请国内多位著名的温病学医家和学者,倾囊相授关于温病辨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研究成果。本辑收录了专家讲座的精彩内容,文字贴近讲座原貌,以期给予更多中医学子以温病学习上的指导,并给予长期从事临床的医生更多启迪与思考。


脊柱转移瘤300问
¥25.00
癌症是人类目前第二大常见的死亡原因。60-70%的恶性肿瘤出现脊柱转移瘤。临床迫切需要普及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的相关知识,以此来指导患者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书就脊柱转移瘤近年研究展及患者关系的若干问题做了详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