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中医论说集
中医论说集
张锡纯,刘观涛
¥20.50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即“医论篇”。《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中医论说集》乃张锡纯发表在诸多医学报刊的医论之汇编。该书医理与文理并茂,于探幽索隐,穷究博考之际,透彻论述中医临床奥旨。其医论逻辑缜密,说理透彻,举一反三没,启发思维。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师生、中医研究人员阅读。
满3件5折 吴门治验录
吴门治验录
(清)顾金寿
¥20.93
《吴门治验录》内容涉内科、妇科及目、耳、鼻、咽喉各科病证以及时病等。书写体例为先案后按,每案有患者姓氏里籍、临床表现、机理分析、治法方药、治疗过程,按语以问难形式释疑解感,详析病因、病理,以及辨证用药的原因。顾氏治法灵活,能随证而变,临证多效。
满3件5折 胡文焕医书三种
胡文焕医书三种
(明)胡文焕
¥18.31
  《胡文焕医书三种》包括《医学要数》《应急良方》《养生食忌》,均为明代儒医、藏书家胡文焕纂辑,分别介绍古代养生相关的医学理论、居家应急偏方与饮食禁忌。《医学要数》二卷,辑录《黄帝内经》《难经》及后世医书中与数字相关的名词术语69则,将其按顺序前后串连。《应急良方》一卷,分列通用、妇人、小儿三门,收集居家应急药方173则,多为单方偏方,所用药品有不少是平常生活可及之物。《养生食忌》一卷,载录五谷、五昧、五果、五菜、六畜、诸禽、虫鱼等饮食配伍禁忌者11篇,辨认有毒而不可食之果、兽、禽、鱼4篇,及饮食害人、饮食相反等内容本次整理,《医学要数》以中国中医科学院朱格抄本为底本,《应急良方》以《寿养丛书》清抄本为底本,《养生食忌》以上海中医药大学虎林文会堂乃历壬辰刻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高注金匮要略
高注金匮要略
(清)高学山
¥31.39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高注金匮要略》为清代高学山所著,是一部对《金匮要略》行注释的著作。高氏注释《金匮要略》,以个人研读心得、见解为主,融合前学说,阐述病因、病机别生面,分析治法、方药不落窠臼,间以个人临床经验佐证,颇有启发性,实为研究伸景学术之重要参考。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高注金匮要略》以该书稿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女科百效全书
女科百效全书
(明)龚居中
¥20.06
  《女科百效全书》由明代龚居中于1630年根据《校注妇人良方》辑录,清代刘孔敦增补并于1667年春题序刊刻。全书分四卷,包括众疾、调经、求嗣、胎候、胎前、产育六大类,对妇人内外科病证、经带病、妊娠病的诊治及其孕前和孕期的保健等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刻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察病指南
察病指南
(宋)施发
¥9.59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察病指南》宋代施发撰,成书于宋淳桔元年(1241)。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察病指南》内容以脉诊为主,兼及一般诊法。卷上论述三部九候脉法、五脏六腑的四季常脉以及脉诊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等;卷中按七表八里九道脉分类法,论述24种脉法的形象和主病以及七死脉;卷下叙述伤寒、瘟病等二十一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妇人、小儿杂病脉法以及听声、察色等内容。另有脉图33幅。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察病指南》以日本正保三年(1646)中野小左卫门刻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节斋公胎产医案
节斋公胎产医案
(明)王纶
¥9.59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卷,系明代医家王纶所 *,成书年代不详,重刻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本 书首论全孕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方药,以及临证加减 ,次论产后生化血论及生化方的机理,再述产后三十 余种病证的病因机理、误治变证的表现及其辨证施治 。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年(1711)退思堂刻本为底本 。
满3件5折 医学阶梯
医学阶梯
张叡
¥30.00
  《医学阶梯》为医论类著作,清代医家张叡著。共四卷,作者根据《内经》《伤寒论翼》《本草纲目》诸书,参以《周易》有关学说,删繁就简,去疑存信,汇集成书,就中医学门基础问题展论述,共列百余条细目。其中包括论表里阴阳、五官九窍、五脏六腑、五志五液、病机证治、五行、本草、针灸、经络、脉论、五运六气、伤寒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医理与儒理殊途同归”的思想。全书阐论通俗,图文并茂,堪称初学者之门径。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甲申刻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
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
王朝阳
¥48.40
以《道德经》、《易经》为背景,以《黄帝内经》为对象,探讨生命的由来、终始、本质; 以道、天地、阴阳为主线,对中医理论的框架行全面重构,并以之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满3件5折 双惟心语
双惟心语
彭映梅,万泱
¥23.54
作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改工程”的一个主要项目,双惟实践班着重于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受到社会各界及越来越多的兄弟院校的关注与青睐。本书摘取了双惟实践班学生的心得体会,分为相识篇:寻梦双惟、砥砺篇:涅盘之路、成长篇:化蛹成蝶及回忆篇:无雨无晴五个篇章,将学生的心路历程分步展现。
满3件5折 牛病中草药验方与针刺疗法
牛病中草药验方与针刺疗法
李典友、高本刚 编著
¥20.42
本书内容以临床防治牛病实践为主,系统介绍了中兽医诊疗牛病操作技术,以及经过笔者多年临床验证防治牛病确有实效的中草药良方、验方、简方、针刺疗法及牛的阉割术。全书内容科学实用、操作方法简易、文字简明通俗、图文并茂,适合养牛专业户和兽医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供农业院校动物医学等专业师生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满3件5折 微调平衡法治癌实录:赵景芳治癌医论医案集
微调平衡法治癌实录:赵景芳治癌医论医案集
赵景芳
¥109.00
中医药是现代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具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办法,中医治好了不计其数的癌症病人,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在和癌症这一凶恶敌人博弈的过程中,中医功不可没。本书介绍了赵景芳教授数十年的临床治癌经验和部分实例,以使读者了解肿瘤患者如何可以提高机体内在的抗癌潜能,而*终战胜病魔。 赵教授在长期的临床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微调平衡治癌法”。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肿瘤来源于宿主自身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人体自身内环境调节控制失灵和信息传递失误错误,导致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如机体阴阳、营卫气血、升降出、正邪标本、五行生克等关系失调的结果。中医治疗癌病,应通过精准辨证,以不断发现并追踪肿瘤病人每一时期所处的不平衡状态,找到机体内在失衡的关节,运用中药调理、饮食调养、心理调适等综合调治手段,通过不断的调节,逐步纠正肿瘤病人的功能性紊乱、生理性紊乱、器质性紊乱,使脏腑功能及阴阳气血平衡和谐,让人体潜在的自我修复、自我更新、自我调节的能力获得再现,从而使癌细胞逐渐消亡,或使其生长缓慢,达到人瘤共存状态。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一学术思想和具体方法。
满3件5折 经子医读·处世摄生篇
经子医读·处世摄生篇
严世芸,朱伟常
¥71.50
《经子医读》为始创之作。本书的编写,汇集、融合了经子、医学百家的精华要旨于一书,取材远及周、秦,下至汉、晋,遴选原文,行解读。其丰富内容,不仅为研究中医学术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翔实和重要的文献依据,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我们的视野,以利于提高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修养。纳丛书《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中
满3件5折 中医正骨学(十三五)
中医正骨学(十三五)
张俐
¥18.50
中医骨伤科创建较早,史有人类,即有创伤。《中医正骨学》是中医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中医正骨学》是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方向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医骨伤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明确临床常见的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发生机制,了解与掌握常见骨折与关节脱位的诊断和整复、固定等治疗方法。
满3件5折 防癌抗癌:肿瘤专家经验谈
防癌抗癌:肿瘤专家经验谈
梁启军
¥41.00
本书作者跟师熊墨年教授,记录了熊墨年教授治疗癌症的经方、案例及访谈实录,指导肿瘤患者带瘤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熊墨年教授是江西省及国家名中医,是中医药治疗肿瘤专家、大家,创立“益气清毒”法治疗恶性肿瘤。“益气清毒”法是完整的理论、方法系,包括对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诠释,“益气清毒”法的基本内容、用药基本思路等。
满3件5折 平乐正骨护理法
平乐正骨护理法
张淑卿、李海婷
¥279.50
洛阳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至今220余年历史。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是中医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正骨人秉承“平衡为纲、整体辩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防治结合、医患合作”理念,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传承和创新,形成了系统规范的理论体系和特色优势突出的专科技术和方法。 平乐正骨护理方法和技术在学术传承和发展,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规范形成特色和优势。1999年何晓真、张川主编的《实用骨科护理学》,该书以平乐正骨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理论体系为指导,汲取古今骨科护理精华,全面系统阐述正骨护理方法和正骨护理技术,是平乐正骨*本护理专著,为平乐正骨护理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张淑卿主编的《洛阳正骨临床从书-护理规范》《洛阳正骨临床从书-正骨规范》对骨伤常见病证的护理常规行总结、提炼、梳理和规范,是骨伤科常见疾病系统的护理工具书。 随着社会发展骨伤疾病谱也发生改变,临床上高能量复杂伤及慢性劳损性患者呈上升趋势,使骨伤患者的治疗、护理和康复面临新挑战。随着骨伤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引和创新,以及骨伤患者治疗、护理、康复理念的转变,使骨伤专科护理领域不断拓展,骨伤护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和拓展。 为使平乐正骨护理理论体系和护理方法不断完善,编写平乐正骨护理法,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共六章,内容包括平乐正骨护理发展简史、平乐正骨护理学科建设、平乐正骨护理技术、平乐正骨护理用具、平乐正骨护理管理、平乐正骨护理发展与展望。下篇为各论共十章,以常见骨折病和骨病护理为主,分为骨伤一般护理、常见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见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儿童常见骨折及骨病的护理、骨病患者的护理、神经损伤患者的护理、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微创治疗及其他治疗患者的护理;每种病从疾病的概述、解剖生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护理风险和观察要、常见的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护理方法等方面行总结和提炼。全书80余万字,内容系统全面,为临床各级骨伤护理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满3件5折 梁冰教授经验集锦:五十载诊治血液病经验
梁冰教授经验集锦:五十载诊治血液病经验
李达、代喜平、李琤
¥78.50
本书主要收集了梁冰教授从事血液病55年的临床经验、学术观点及科研成果。全书共十章,分别介绍了关于血液病研究、辨治思路与方法,常见多发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的中医辨治经验,整理编辑了梁老从医50余年的经验方药及擅长应用的中成药。 本书适合临床中医、西学中血液专科医护人员,中医学院医学生与专科研究生,以及血液病患者、家属和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满3件5折 谢兆丰临证传薪录
谢兆丰临证传薪录
钱永昌
¥31.50
岳父谢兆丰(1924.12-2016.1)先生,生前系泰州市姜堰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江苏省医师终身荣誉奖等称号。先生辞世后,我们整理他的遗物,将他撰写的医案、医话、教案、讲稿等资料归类成册,选择部分医案、验方、养生知识、中医药杂谈、讲稿等汇编成《谢兆丰医话集丛》。 岳父出生贫苦,从小立志行医救人。他热爱中医药事业,90多高龄时仍然坚持每日门诊,晚上伏案或批改学生医案或撰写临床心得、讲稿讲义等。岳父一生好学不倦,勤于笔耕。他秉持“无日不读书,无日不执笔”的治学态度,寒暑不缀,直至寿终。几十年来,他写下了数十万字的临床心得笔记,几百张的学习卡片,著有《时方新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基础》及《经络学说简编》等书籍。先后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杂志》、《江苏中医》等专业期刊发表医学论文近200篇。他还积极推广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为《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医生报》、《大众医学》等报刊、杂志撰写了“中医药四时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保健”、“中医药治未病”等大量的中医药科普、养生文章。 我们联合谢兆丰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的弟子们系统整理了先生的遗存资料,发现其中尚有大量的待发表文稿,我们撷取其要编辑成书,目的是总结先生学术思想,传承中医文化,为中医药事业尽一份责任。
满3件5折 平乐正骨养骨学
平乐正骨养骨学
郭艳幸,郭珈宜
¥151.50
平乐正骨养骨学是平乐正骨人以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为指导,在长期防治骨伤科疾病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的一套关于筋骨养生、保健,防病与促康复的一门实用科学。 该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平乐正骨养骨学总论、平乐正骨健康(防病)养骨法、平乐正骨疾病养骨法。 平乐正骨养骨总论主要包括:养骨学概念及发展史、平乐正骨养骨学基础理论、平乐正骨养骨学基本原则、平乐正骨养骨学基本方法、平乐正骨养骨学辩证法、养骨与年龄、养骨与性别、养骨与体质、养骨与职业、养骨与四时、养骨与膳食、养骨与运动、养骨与起居、养骨与药物等14个部分。
满3件5折 金匮要略讲稿
金匮要略讲稿
柳少逸
¥62.50
《金匮要略讲稿》,是柳少逸先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根据临床教学需要而撰述的,本书以证统方,以方类证,方证结合,有法则,有案例,可一览仲景方治病之精要。所附验案,多系其经年所积,或他父亲吉忱公医案,或他蒙师牟永昌公医案,亦附有古今医家之验。 因注重方证的应用研究,故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及*后杂疗方和禁忌三篇未加论述。 《金匮要略讲稿》宗仲景旨意,融会新知,附以验案,而成此书,意在临床识证、立法、选方、用药之便。
满3件5折 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
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
柳吉忱,柳少逸
¥110.50
本书为柳吉忱先生《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的讲稿。 柳吉忱先生1955年调莱阳地区专员公署,负责胶东地区的中医培训工作。时值文登专区并于莱阳专区,故而学员来自胶东地区各县的基层中医人员。先后曾主办了七期中医修班。吉忱公自编讲义,亲自讲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神农本草经》、《中国医学史》,及西医之《生理解剖学》、《诊断学》。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员的中医经典理论水平,和西医学的基础知识。“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深浅出,通俗易懂,是公授课的特,故教学成绩显著,从而全面提升了胶东地区中医的学术水平。其中一部分学员成为创办山东省中医学校的首批教师,一部分成为地、县级医院的骨干中医师。其后于1956年,吉忱公调莱阳专区人民医院筹建中医科并出任主任,同时仍兼任地区的中医修班培训工作。1960年山东中医学校迁莱阳,公又受聘讲授《温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