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阳脉法:郑卢扶阳医学脉法传习录
¥62.50
本书主要介绍了扶阳医学中的脉法部分,由郑卢扶阳医学第四代传人彭重善之弟子魏小栋根据师父的口传心授并结合自身学习的感受和体悟编写而成。郑卢扶阳医学之脉与基本法药紧密结合,不仅示人以规矩,亦寓神于中,在临证中强调“四诊慎细,以脉为主”,认为切脉是为了了解和判明全身及脏腑气的运行情况,切脉是“辨证、立法、遣药”的凭证。全书共分六部分,分别为扶阳医学导论、扶阳医学核心理法阐释、扶阳医学脉法讲授、扶阳医学脉象要阐释、扶阳医学脉与药结合讲授、扶阳医学脉诊解析与病案示例。 扶阳医学脉法曾为不传之秘,本书为专论扶阳医学脉法的著作。

条分缕析太阴病:余秋平讲《伤寒论》之太阴病篇
¥62.50
余秋平长期致力于还原仲景的经典原意,通过反复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不断从原文挖掘经方的内在病机特,并结合临床实践,丰富完善了各方证的辨证要,系统性地总结了大量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从而极大地扩充了方证的应用范围,令后学者可迅速掌握辨证要。比如太阴病方证的辨证要除典型情况之外,还有很多常见却不典型的辨证要,临床但见一二证即可,从而完善了经方方证的临床运用经验。 作者余秋平博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李七一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博士后就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仝小林教授,从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曾二次赴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修学习,历时3年。有长期三甲西医院工作经历,其中,在ICU工作3年。

中医妇科水血学说
¥62.50
具有创性的原创学术专著。全书正本清源、发掘研究水在人体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水与血在人体的生理病理的作用,如:水血的转化,水血不调引起的病理变化等,早在《内经》中便有描述,对人体水液不调引起的疾病在今后的治疗学研究亦具有指导意义。如:增液、补阴、利水、排毒等治疗;以“妇女属阴以血为本”的中医理论为基础,对妇科水与血的学术理论行了创造性的探讨,同时以水血学说观指导妇科临床取得了真实的效果。并借鉴现代水血的理论与数据予以论证,也可说是对本学说成立的支撑,这种方式将启发同仁领略研究方法。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解读
¥62.50
本书是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全新解读,其根于衣之镖“《辅行诀》整订稿”(是从医理出发,直抵陶氏创作此书时的精神主旨,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相对精确的一个文本),并力求一步阐释其中的深意。本书重要突破之处,在于将《辅行诀》的“五味化生”学说,由方药推广至脏腑。作者依照《神农本草经》气味化生学说制成五味化生图,展示了从药物的气味化生到与五脏的气化功能相结合全过程;又依陶氏五行气化图表,制成五脏各自的五味五行图,勾画出了阴阳五行及五味相互变换潜规则。

经方扶阳三十年:金匮要略教程
¥62.50
扶阳派历经近200年的传承,探索,总结和升华,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扶阳医学理论体系,以及用之于临床实践而皆效的理法方药。扶阳医学的学术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理法方药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理论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河洛、易、内、难以及伤寒一脉相承的。 在临床实践中,扶阳医学重视阳气,强调扶阳。以火立极,扶正护阳是扶阳医学的理论核心;善用姜、桂、附,是扶阳医学的显著特;坎离既济,延年益寿是扶阳医学的终极目标。 扶阳医学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其受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十年来学习扶阳医学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

国医大师刘尚义常用方精解
¥62.50
该书较详细的介绍了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临床常用方剂,总论简要阐述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形式以及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分类、剂型、剪药方法、服药方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各论根据刘老的用方习惯,以法统方的原则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等部分。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刘老临床常用的基本方50余首。对于每一首方剂,书中先指明其“出处”,以利读者考校原籍;次为“释名”,以简练的文字,说明其方名的含义,以增文化底蕴;再次为“类别”说明该方的功效分类,以利临床应用。并专门撰写出刘老的用方体会已体现刘老独特的中医思维。

本草洞诠
¥62.50
沈穆撰的《本草洞诠》,清·沈穆撰,成书于清 顺治十八年(1661)。全书二十卷,卷一至卷十八将 药物分为水、火、金石、土、谷、果、菜、草、木、 服器、人、禽、兽、鳞、介、虫十六部,共计载药 657种。每药先述其别名、来源、分类,再论其性味 归经、功用主治、用药机理、诸家之说等。卷十九、 二十为用药纲领,计有气味阴阳、升降浮沉、五运六 气、脏腑虚实寒热主治之药、寒热虚实各有真假、用 药参伍等24论。是书精研物理,博*药食,既助疗病 ,亦助养生,颇切实用。本次整理以清顺治十八年辛 丑吴兴沈氏家刻本为底本。

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
¥62.50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鲍艳举、花宝金所著《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完全独立解析了100则经方医案,相当于临床带教、现场诊治100个疑难病患。 《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的医案解析,突出“现在行时”,还原真实的思考过程、思辨的细节。改“斩钉截铁”的平铺直叙,为“一波三折”的连珠炮疑问:对复杂的疑难病证反复权衡,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相对妥当的一种或几种。名家为何如此辨证?辨为其他证型是否可以?名家为何如此用方,用其他类似方药是否可行?以连珠炮的疑问,彰显独立思考和深探究的真实细节。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力图创中医医案写作的新风尚:尽可能做到每个推导步骤,都依照相应的“规矩”(辨证的依据)来推导。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集要
¥62.50
本书主要是根据1978年任应秋在中医首届研究生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我们收集到的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的录音资料中有三种情况,即全文讲解、分段提要讲解和提问答疑。限于录音资料,本书收录了《素问》25篇的全文讲解(在章名后标注*)、大部分文献的提要讲解和提问答疑,对没有录音资料的部分,依据任应秋主编的《黄帝内经章句索引》行整理。全书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的篇章顺序行合编,任应秋讲解引用的原文亦以此为准,整理中未对引用原文用字行修改。具体到每篇,均设有【篇解】,即篇章结构解析,及根据录音资料设置【讲解】和【答疑】,有的篇章录音资料是部分提要式讲解,故与篇章结构解析不一致,望读者周知,书末还附对6个问题的学习答疑。阅读此书,希望读者能在全面了解《内经》知识结构和要的同时,重温任应秋先生对《内经》的理解和认识。

儿科病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62.5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12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化、数据化的角度综合简要地介绍医家情况。学术观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现医家独特的学术观,及其学术观形成的渊源及延展。或分条论述了学术创见及其对于儿科疾病治疗的影响,或通过中医理论的总学术观展至儿科学术观。临床特色部分简洁、精准的展现医家诊治的特,治疗儿科疾病的特。如诊疗特色、特色疗法(针灸,泡洗等外治)、常用验方、常用药物、特殊药物剂量、药物配伍等。

平乐正骨康复药膳
¥62.50
《平乐正骨康复药膳》是平乐郭氏正骨指导患者及医师使用康复药膳的经验总结,内容丰富,中医药特色鲜明,突出了平乐郭氏正骨康复药膳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广泛性,可作为各级医院骨科医师的工作参考书,亦可供大中专院校学生学习使用。

仲景理法
¥62.50
本书为《拨迷雾学中医》系列图书作者王伟的*力作,还原了张仲景的诊疗思路,将其理法与临床诊疗做了深度阐释,尤其是独创性地以“人迎气口脉法”行六经定位,并通过形、色、脉、证以验证,使得临床诊断精准明确,使得张仲景的每个方剂在应用时都有了“明确方向”。本书还明确提出“脏、腑、经、络”的辨证层次,尤其对有些医师容易忽略的脏腑病、络脉病行了诸多独创性的阐释与分析,扫除了一些临床“百思难得其解”的盲区。作者倡导并力行:保持恬淡虚无状态,真实体会经典,享受阅读经典,探究还原中医真相。本书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三部六病伤寒论条文全解析
¥62.50
《三部六病》是山西有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症候群,简称“六病”。

经方拍案.2
¥62.50
张立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武维屏教授,学问崇仲景之术,临证处长沙之方。后遇冯世纶教授,触和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张立山教授从业肺科,临证所遇多为呼吸疾患。觉仲景之法,切合临证:外感发热,常有小柴胡汤一剂建功之时;哮喘病患,屡见射干麻黄汤令痰出喘平之例。咳嗽痰喘,皆可以六经辨证:发热胸闷,俱可从伤寒求法。张立山教授每遇病患,先从长沙处寻法,效与不效,反复揣摩。本书为其全国历年经方会议演讲及为弟子讲课的带教医案,生动真切,

良胶熬就独用角:鹿角胶
¥62.50
本书详细介绍珍贵药材鹿角胶的特。本书为《好甲方能成好胶——龟甲胶》的姊妹篇,是作者长期搜集整理研究名贵中药的心得。

肝病临证辑要
¥62.50
本书总结历代先贤对肝脏的诸多论述,加之作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对肝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病理、治法、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中医学肝脏和西医学肝脏的异同以及肝病饮食与调养等行了广泛的探究和发挥,能为临床医师和肝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从肝论治临床诸证的理论依据,实用性很强。

王雪峰小儿病临证用药心得
¥62.50
《小儿病临证用药心得》一书共分为四篇,上篇为引经报使篇,该篇以小儿病辨证特及用药特为基础,重介绍了常用引经药使用经验。中篇为遣方用药篇,以系统为纲、疾病为目,共包括22个种,既有小儿肺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厌食症、小儿汗证等常见病种,又有功能性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动症、抽动障碍、癫痫、难治性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疑难疾病,系统展现了疾病溯源、临证思路、常用药、对药、角药及小复方等用药体会。下篇为药食同源篇,主要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为基础,对儿科常用的药食同源药物、常见病药膳方及调体质食疗方行了系统整理。附篇为肾毒性篇,主要对常用的肾毒性药物行了梳理和总结。

中药发酵技术
¥62.50
本书是中药发酵技术的专业著作,重研究了六神曲、炮天雄、百药煎、胆南星、淡豆豉、红曲、半夏曲发酵技术,内容分为古今文献研究,原料、样品采集与市场调研,发酵菌种(群)筛选研究,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发酵设备的升级改造,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等。

朱文锋中医辨证学讲课实录
¥62.50
本书是中医药网络中心举办的《中医诊断学》示范教学师资培训班上的《中医辨证学》的讲课实录。内容包括辨证概说、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与《朱文锋中医诊法学讲课实录》是姊妹篇。

针髓:张天文临床针灸经验集
¥62.50
针髓-一书是张天文老中医临床50余年来针灸经验的总结。全书以独自论著为主,包含部分编写内容。 全书包括张天文老中医对经络理论的探讨,临床针灸的辨证思维,张老本人针灸操作的特,特殊针灸方法的临床应用,神经内科疑难病的治疗经验与心得,临床50年来的典型验案等。 全书反映了张天文老中医的临床运用针灸的独特心得,既尊崇传统中医理论,又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一切以临床疗效为要,值得同道借鉴与学习。

食管癌古今方剂精选
¥62.50
本书尽可能收录古今应用于食管癌(噎膈)的中医药方剂,全书以食管癌(噎嗝)单病为著,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录方剂2000余方,总字数34余万。上卷收录自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古代方剂;下卷收录自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时期,近现代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地方名老中医及其他医师的现代方剂,详细记录其方名、出处、组成、加减、功用、主治、用法、注意事项等项。全书方剂收录全,著录细致,内容详尽、丰富,结构清晰,收录自出刊书籍、期刊杂志、经验用方、会议交流、名老中医工作室相关资料等,具体包括: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剂;治疗和纠正食管癌并发症、继发症、后遗症,及手术、放疗、化疗所致副反应的方剂;预防食管癌、治疗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方剂;以及药膳和食疗方。本书专业性强,具备临床实用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先性的特。全书重传统而有所创新,重经典而不离实践,重配伍而不离方证,重实效而不忘思辨,可以提供古今治疗食管癌(噎嗝)的理法方药脉络和线索,为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增加中医药治疗食管癌(噎嗝)的方案思路,改善中医药对疑难病症的疗效和治验提供有效帮助,方便从业者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和临床治验,有利于肿瘤患者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便于检索和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