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曾国藩家书(果麦经典)
曾国藩家书(果麦经典)
(清)曾国藩著 ,张雪健译
¥68.00
  ?? 《曾国藩家书》记录的是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种种实践与思考。有学者曾说过:"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曾国藩家书》真实、诚恳,并且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谓清代版的《精: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朱熹晚年礼学思想研究——以《仪礼经传通解》为中心
朱熹晚年礼学思想研究——以《仪礼经传通解》为中心
李少鹏
¥68.00
《仪礼经传通解》是朱子晚年倾注巨大心血编撰的一部礼学巨著,既体现了朱子体大思精的礼学架构,又表现了与他中年不尽一致的学风。庆元以后,朱子学风渐向“汉儒之学”转变,这种在整理礼学文献时所发展出的近于清儒朴学的学术方法,表明考据学本为朱子学所具足,这正是晚明至清考据学风兴起的一个内生来源。
我从延安来
我从延安来
延安大学
¥68.00
《延大,梦想开启的地方》——采访原国务院参事 忽培元3《逐梦催化 科技报国》——采访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催化技术研究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吕剑4《一代“烯王”的成长之路》——采访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 教授博导 郭守武5《延安大学给我不竭的动力》——采访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教授博导 白延琴6《延安是我的第二故乡》——采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新兴能源科技公司 副总经理 马行美7《脚踏红色沃土,做坚定的信仰传播者》——采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导 照耀宏8《我把他乡当故乡》——采访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 教授博导 周维东9《梦想要靠自己去实现》——采访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教授主任医师 王英杰10《尽心科研,尽情生活》——采访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教授 李建郎11《“读书做官”还是“读书做士”》——采访陕师大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六个一批”人才 教授博导 寇东亮12《理想信念是人生路上一盏永恒的明灯》——采访西安石油大学 副校长教授 李华13《因热爱而学习 因兴趣而进步》——采访鲁东大学 副校长教授 亢世勇14《陕北是根 延安是魂》——采访国防大学*司法工作系 教授博导大校 张山新15《延安是我梦开始的地方》——采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所 教授博导 欧周罗16《延安是我心中的净土》——采访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 教授博导 曹立17《杏坛树人毕生愿》——采访陕西师范大学 副校长教授博导 任晓伟18《为中国文学清扫出一条鲜花盛开的道路》——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院 李建军
齐家之方: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齐家之方: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
¥68.00
读懂圣人曾国藩,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曾氏遗墨数千万言,卷帙浩繁,内容驳杂。要从何处手,才能效其为师为将为相,学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写作出版了“唐浩明评曾国藩”系列六册,精选曾国藩家书、书信、奏折、语录、诗文、日记并加以评,带领读者认识一个可感、可叹、可学的曾国藩。 《齐家之方:唐浩明评曾国藩家书》从存世千余封的曾氏家书中,精选出128封行翻译和评。纵向上,这一百多封家书贯穿曾氏的一生;横向上,评的角度立体多样,涉及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诸多方面。内容以评为主,一并附上家书原文。每封家书都涉及一个话题,也都是一个了解曾氏的鲜活切口。家庭社会,职场官场,做人做事,曾氏毕生的智慧尽在其中。
良善之言: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
良善之言: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
唐浩明
¥68.00
读懂圣人曾国藩,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曾氏遗墨数千万言,卷帙浩繁,内容驳杂。要从何处手,才能效其为师为将为相,学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写作出版了“唐浩明评曾国藩”系列六册,精选曾国藩家书、书信、奏折、语录、诗文、日记并加以评,带领读者认识一个可感、可叹、可学的曾国藩。 《良善之言:唐浩明评曾国藩语录》择选曾国藩在书信、家书、札记等各类文章中写下的箴言语录共269则,按照“修身”“为学”“齐家”“处世”“从政”“治军”六个篇章,涵盖了曾氏在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学理政、治军斗战等各方面的智慧要义,也可体现出曾氏本人对扭转当时堕落风气、恢复正礼大道的自我要求和期待,侧面显现出其延绵至今的个人魅力。
聊聊考古那些事儿(从考古人的日常工作到二里头三星堆,无需半点基础,社科院考古学教授给大众的考古入门书!)
聊聊考古那些事儿(从考古人的日常工作到二里头三星堆,无需半点基础,社科院考古学教授给大众的考古入门书!)
许宏
¥68.00
考古人员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常常灰头土脸,偶尔惊天动地。 考古队员们编了顺口溜自我调侃:“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文物调查勘探的。” 考古人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一些生活细节,比如他们吃什么、用什么、扔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古学就是一门关于垃圾的学问。我们的发掘对象往往是废墟和垃圾堆,但是我们能从其中探出许多宝物来。 考古有啥用? 人的历史至少有两三百万年,如果把这两三百万年假设为24小时的话,那么到半夜1157分之后,才有文字的历史。而这之外的漫长人类发展史,要想搞清它的过程,复原它的轨迹,回答诸如我们是谁、我们是怎么来的这类问题,只能依靠考古学了。
经济生活育儿全书(全6册)
经济生活育儿全书(全6册)
¥68.00
本套新书包含《在轮下》《居里夫人自传》《极简逻辑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理想国》《经济简史》,这是一套涵盖励志、经济、儿童教育的书籍,让你全方面享受书香。
花笺茶事
花笺茶事
老桥 著
¥67.99
经过装饰的笺被称之为“花笺”。南朝徐陵编的《王台新咏》序言中有“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句。花笺应该是从中唐时期女诗人薛涛自制花笺起。一千三百多年前,山阁闺房,焚香沐手,女诗人薛涛制出了一种桃红色笺,成为薛涛笺的品牌。因此,她的花笺名声远高于其诗名。后有各朝各代的文人雅士,或是纸店作坊,出品了各色花笺,多是以名人字画为底,显得非常清雅名贵。 茶诗是古人写饮品较为常见的,当然比不上酒诗。直到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渐渐喜欢了饮茶,尤其到了宋元明清,咏茶的诗才逐渐多了。 本书精选36个茶人故事,探究耳熟能详的陆羽、白居易、王维这些古人背后的与茶相遇的故事;作者手书36张花笺茶诗、数十幅名家画作,鲜活再现传统文人雅生活。
欧洲历史文化巡礼(套装共9册)
欧洲历史文化巡礼(套装共9册)
(英)西蒙·沙玛,(澳)彼得· 麦克菲 等
¥67.99
《英国史(全3卷)》包括:《英国史.Ⅰ,在世界的边缘?:3000BC-AD1603》、《英国史II: 不列颠的战争 1603—1776》《英国史.Ⅲ,帝国的命运:1776-2000》3册。 《英国史.Ⅰ,在世界的边缘?:3000BC-AD1603》内容简介: 《英国史.Ⅰ,在世界的边缘?:3000BC-AD1603》包括超过1500年的英国历史,从罗马*次入侵到伊丽莎白女王非凡的统治时期。本书的视角从文明诞生开始,到诺曼征服,从宗教战争、黑暗的中世纪到亨利二世的国家风波;黑死病的爆发,几乎毁了半个欧洲的人口,都铎王朝错综复杂的矛盾,伊丽莎白一世和苏格兰玛丽女王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本卷的主要内容。通过故事本身探索相互关联的主题网络——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究竟是因何形成,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斗争,历史内在推动的力量都在期间可见一斑。 《英国史II: 不列颠的战争 1603—1776》内容简介: 《英国史II: 不列颠的战争 1603—1776》是一部英国战争的历史:理想主义的枯萎,令人震惊的大屠杀,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以及令人吃惊的生活。在这一卷中,西蒙·沙玛唤起战争、饥荒、瘟疫的恐怖,火焰燃烧的城市,破碎家庭的悲情,父亲和儿子被迫选择对立。但他也抓住了宫殿和议会的亲密关系和利润和快乐的诱惑。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示出英国贵族的众生相。这些冲突在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在国会与王室之间展开。打破“联合王国”的错觉,成千上万的为此丢掉了生命。比死于*次世界大战更大的人口比例。当宗教激情让位给可以产生利润的消费热情,它有可能成将英国变成一个致力于成为“成功的企业”而凝聚在一起的不列颠集合体。在几代人的经营下,英国扩展*快,他在为成为世界史上罕有的强大的帝国积蓄能量。 《英国史.Ⅲ,帝国的命运:1776-2000》内容简介; 《英国史.Ⅲ,帝国的命运:1776-2000》从18世纪70年代讲起。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的自由过多地区从与世界。一个对自己军队不信任的国家,变成了军事强国。在野心、奴隶和勇敢地探险者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将它的国旗插遍了全球。通过令人上瘾的茶叶、糖和咖啡贸易,它控制了殖民地。 英国从1789年法国革命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统治一个令人疼痛但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国家。混乱和革命预示着革新,但事实上家庭生活习惯和传统依然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大英帝国承诺了和平、稳定和繁荣。但在爱尔兰和印度却如此相像的充斥着暴力和饥荒。 在书的*后,西蒙?沙玛陷入了对过去的英国20世纪的历史的沉思中。 探讨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命运和消沉、不安的战后和平。 法国大革命从未远去。 人类世界在“世界近代”的几个世纪经历了猛烈而持续的变迁,如果把这段历史视作一次火山爆发,那么法国大革命就是那火山口,是波及全世界的种种解放与毁灭之力的原爆点。 《自由与毁灭》用生动的历史细节,再现了法国大革命全历程的动荡起落。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多重政治-社会危机中爆发,也释放了积蓄多年的底层力量与不满。旧制度、旧文化,在一阵如同旋风闪电一般的改革中土崩瓦解。法国大革命没有一贯的领导者,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国民公会、处决路易十六、雅各宾专政、督政府……每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攸关生死的权力洗牌,是在历史中有无穷回响的政治原则之争。 《自由与毁灭》也用新的历史角度和清晰度呈现这场革命,从浩如烟海的尘封档案中打捞出鲜活的历史记忆,把个人故事与政治大势编织在一起。所谓“革命”,法国的城市、农村、战场、殖民地都在发生什么?不同阶层的法国人又如何适应变革,顺应变革?10年间,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为许许多多革命者画了肖像。政局变换,这些革命者有的成了“烈士”,有的成为“叛徒”被推上断头台,也有的发动政变,成了新贵。住在巴黎的巧克力女匠人波利娜·莱昂,参加过喜气洋洋的革命庆典,领导过反对国王和支持女权的示威,而在平常日子里她天天排队领取少得可怜的配给面包。黑白混血儿亚历山大·仲马原本注定一生为奴,大革命敞开的机会之门让他能够成为军官,在革命军队里建功立业。……变革降临在所有人身上。 我们至今依然生活在法国大革命的遗产之中。它塑造了人类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法律、权利乃至人之存在的认识。两百余年来,不断有人宣布法国大革命“过去了”,“完结了”;但又不断有人民要再次探寻法国大革命理念的实现之途,或许也再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自由与毁灭》在沿袭前人的史学传统和问题意识的同时,也是在新世纪的变革浪潮、全球化、生态意识等背景下写就。这本书“将成为今后数年中法国大革命的一份标准讲述”。
微说大用老子(套装共2册)
微说大用老子(套装共2册)
史万奎
¥67.91
  留下《道德经》,老子骑青牛西去以来,诠释其思想的书籍概不下数千版本。被道、儒、佛、法、兵、纵横、医药家乃至哲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等引作“学问”, 用以建功立业的,就更不知多少。作者搜览众多版本,始终没能找到心目中的那种注释:它应该和老子同视角,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展示老子思想真相,以正华夏文化本源。于是,本书从“应用”出发,将老子从云山雾罩的神坛上请下来,使读者和他围茶而坐,为成功和幸福导航,给追梦者以“润喉破闷搜枯肠,发汗骨清通灵仙”之通透感。
大脑功能模式(型)理论:记忆、思维和意识的秘密
大脑功能模式(型)理论:记忆、思维和意识的秘密
席有
¥67.90
作者从神经解剖学、神经元分子生物学、哲学、辩证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方面综合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具有基因遗传决定的生理结构和特性,其功能就是在客观事物情境刺激下,大脑功能区、细胞柱,尤其是不分功能区的有关神经元、突触、树突棘等发生微观形态改变,并彼此协同作用、联合互动建构为多种印迹路径图式,即大脑功能性记忆模式。在客观事物情境变化对记忆模式的不断刺激下,大脑会建构巨量的不同层次的模式(型)。模式(型)多种形态的激化就是大脑记忆、思维、意识、主观世界和精神境界等一系列大脑功能秘密的展现,此即为大脑功能模式(型)理论。这一理论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有关的问题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
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
曾莉
¥67.68
本书立足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借助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MPA)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优秀研究成果,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一线工作人员的实证研究,从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治理等领域,梳理东部发达地区(江浙沪)地方政府治理转型的典型案例,总结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实践经验、特和规律,以期推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的理论发展。本书的特:*,实证性。研究案例源自政府部门一线工作人员的实践经历与归纳总结。第二,新颖性。研究内容突破传统政府的一般职能,立足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紧迫的任务目标,聚焦权力下沉背景下的基层、民生、市场、稳定、生态等内容,针对东部地区近三年的地方政府治理实践,行相关经验总结和问题探讨。第三,应用性。本书在凝练学术界观的基础上,通过引经典案例,按照相关理论脉络,嵌编者的独特观,以期实现案例在其他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中借鉴或应用。第四,规范性。本书严格按照实证研究的逻辑来每一个模块。本书的阅读对象主要适合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中从事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师生,以及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实务界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第VI卷—税收征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第VI卷—税收征管
国家税务总局 编
¥67.68
本丛书汇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及相关部门发布的现行有效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涵盖增值税、消费税等18个税种,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税收征管等税收法律制度全部内容。
《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首都
《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首都
周勇
¥67.60
本书通过对美国记录片《苦干》,利用影像史学的方法来研究、考察抗战时期的重庆。奥斯卡获奖彩色纪录片《苦干》(Kukan),由美籍华人艺术家李灵爱策划并出资,美国人雷伊·斯科特自1937年起,四赴中国摄制而成,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拍摄了抗战前期的上海、、广州、香港、南宁、贵州、重庆、成都、兰州、西宁等地,客观真实记录了1937年到1940年间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城市生活景象。为弥足珍贵的是,该片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1940年8月19日、20日侵华日军飞机对重庆主城实施狂轰滥炸的全程纪录。本书从影视史学的角度研究重庆城市历史,是一项创举。                 
中华民国专题史 第13卷 边疆与少数民族
中华民国专题史 第13卷 边疆与少数民族
王川,张启雄,蓝美华,吴启讷
¥67.50
近代以来,边疆在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下,一直处于不平静状态。本册书将对民国时期的中国边疆和少数民族行研究。
悲剧遭遇:美国原住民史
悲剧遭遇:美国原住民史
(美)佩吉·史密斯
¥67.50
美国原住民史是美国历史上充满血与泪的篇章。从欧洲殖民者美洲大陆的*天始,这段历史就注定不会充满欢声笑语。作者佩吉·史密斯在篇中说,这是“世界历史上算得上*戏剧性的一场不同文明的遭遇”。很不幸,这两种文明的遭遇,*后演变成了刀兵相见,除了枪炮与利箭的仇恨,还有美国原住民被迫离世代居住之地的背影。 在佩吉教授看来,战争是因双方的互不理解造成的,美国白人也曾向印第安人释放友善的“信号”,还有不少同情者为印第安人的遭遇奔走相告。但是工业化的推动,注定这种善意只能是片面的,或者说是局部的。利益变成了行动的*目的。当误解越来越深,仇恨越来越大时,如“伤膝河大屠杀”那样的悲剧便无法避免了。 佩吉·史密斯是研究美国史方面的大家,作品《约翰·亚当斯总统》曾获美国史学界*奖——班克罗夫特奖,擅长撰写“美国人的历史”。本书也力图从“美国人”,即美国白人与美国原住民双方的视角来阐述美国历史上这一段血泪交加的岁月。
艺术终结者
艺术终结者
吕宸
¥67.35
本书用浅白风趣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脉络,梳理了西方艺术*“倒霉”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被盗窃、有的被损毁、有的下落不明,这些人中不仅有达·芬奇、凡·高、莫奈,也有维米尔、伦布朗和米开朗基罗。 原来艺术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人气抖音大V吕宸用轻松幽默的语言,逐一串连解读这些艺术*令人“哭笑不得”的艺术品犯罪案件,配合书中130余幅精美的插图,讲述别开生面的艺术史故事。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全新视角。
“一带一路”与中东欧(英文版)
“一带一路”与中东欧(英文版)
杨洁勉,Zarko Obradovic
¥67.20
  Published simultaneousl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s bookbrings together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any eminentscholars from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countries (CEECs) such as Serbia, Bulgaria, Hungary,Croatia, Romania, etc. Classified into three parts based ondifferent research perspectives, i.e. the regional, national andsectoral perspectives, it offer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outcomes of China-CEEC cooperation and a critical evaluation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a-CEEC cooperation under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ith profound and unique insights,it fully reflects the deep concern of Chinese and CEE scholarsover this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heir activeexploration of this area.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套装共28册)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套装共28册)
李建树 李全平 王红梅 蒋思荃 董燕 范志忠 陈晓蕾 季天然 等
¥67.20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全28册)聚集了古今中外的众多名人伟人的传记,譬如,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以及孔子、孟子、曹雪芹等。此套装讲述了各位名人的精彩纷呈或是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读者可以领略到他们的精彩人生,也可以欣赏到他们面对困苦时的坚强意志,对我们当今社会的众人不失为一种励志的教育。 《达·芬奇》 《李白》 《爱因斯坦》 《牛顿》 《诸葛亮》 《爱迪生》 《玄奘》 《凡高》 《居里夫人》 《苏轼》 《莎士比亚》 《诺贝尔》 《屈原》 《雨果》 《达尔文》 《林则徐》 《哥伦布》 《曹雪芹》 《拿破仑》 《安徒生》 《司马迁》 《杜甫》 《庄子》 《成吉思汗》 《孔子》 《孟子》 《富兰克林》 《孙子》
人的境况(试读本)
人的境况(试读本)
(美) 汉娜·阿伦特 著 王寅丽 译
免费
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 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章给出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为全书确立了一个隐含的背景框架。实际上,只有在此二元对照下,劳动、工作和行动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为与两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古代西方对两个世界的想象:柏拉图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尘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变化的、有死灭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当成一切活动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创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荣耀都来自后者,后者才是他渴望回归之所。阿伦特认为这种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在传统政治思想中导致了对政治的伤害,因为政治哲学家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动理解为按照某种真理来统治。但对立之消隐的灾难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现代才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义的人类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动也失去了衡量他的产品真实性的标准,作为人造物的世界越来越相对化,丧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稳固性。二元世界观的消失,一方面让现代人丧失了作为生存条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抛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独内心来寻求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世界异化”和“向自身的回返”*终以牺牲世界和牺牲行动为代价。虽然在现代早期,人作为制造者获得过短暂的胜利,那时人曾被高举为目的,但“由于现代的世界异化和内省被提升为一种征服自然的无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没有哪种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产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样,丧失得如此之多”(本书第242页)。在*后一章,阿伦特哀悼了技艺人(homo 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终预设了一个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质闪耀、语词可听,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还原为生物循环意义上的自然的情况下,*终是劳动动物(animal laborans)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这就是我们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五百年来王阳明 (本书荣获央视2017中国好书) 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试读本)
五百年来王阳明 (本书荣获央视2017中国好书) 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试读本)
郦波 著
免费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了卓有见地的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