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igra?ia alb? ?i Biserica Rus? pe teritoriul Rom?niei Socialiste, 1950-1952
¥61.83
Publicat? ini?ial, ?n prima edi?ie ?n 1785, cu titlul 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 este una dintre cele mai influente crea?ii din ?ntreaga oper? filosofic? a lui Immanuel Kant ?i, totodat?, un reper ?n istoria filosofiei universale. Lucrarea filosofului german cuprinde o prefa??, trei sec?iuni – Trecerea de la cunoa?terea ra?ional? comun? a moravurilor la aceea filosofic?, Trecerea de la ?n?elepciunea moral? popular? la metafizica moravurilor, Trecerea de la metafizica moravurilor la critica ra?iunii pure practice – ?i o remarc? final?, precedate de nota traduc?torului, Valentin Mure?an. ?n prefa??, Kant pledeaz? pentru o metafizic? a moravurilor ?i discut? despre metodologia pe care a folosit-o. El porne?te de la ?mp?r?irea filosofiei grece?ti ?n fizic?, etic? ?i logic?. ?n prima sec?iune, dup? cum ?i titlul sugereaz?, se face trecerea de la forma cunoa?terii comune privind moravurile la cea filosofic?. El discut?, printre altele, despre voin?a bun? ?i datorie. ?n sec?iunea a doua se aprofundeaz? problema imperativelor. ?n ultima sec?iune, Kant discut? despre voin??, libertate. De fapt, cea de-a treia sec?iune reprezint? punctul de pornire de la care Kant a dezvoltat Critica ra?iunii practice, publicat? ?n 1788.

近代中国:地域秩序与社会变迁
¥61.83
本书为“北京大学历史与社会研究丛书”*册。分为四个专题,一为“产业、利益与发展”,共收录6篇论文;二为“教育、宗教与慈善”,共收录5篇论文;三为“身份、结构与权势”,共收录7篇论文;四为“话语、知识与观念”共收录5篇论文。

Destine ale reginelor frumuse?ii
¥61.83
Constantin Dobrogeanu-Gherea (1855-1920), critic literar ?i politician intelectual, s-a num?rat printre primii sociologi ai Rom?niei. Lucrarea de fa??, care ?ncheie celebrul studiu Neoiobagia, constituie prima analiz? bine ?ntemeiat? a vie?ii sociale care a caracterizat Rom?nia ?ntre 1866 ?i Al Doilea R?zboi Mondial, fiind o concluzie ?i totodata o sintez? a acestui studiu.Dincolo de cifre ?i de personajele citate, dincolo de obiectele specifice ale analizei, cititorul r?bd?tor poate descoperi c?, sub forma diferit?, vom g?si de data aceasta un fond: fibra profund? din care se ?mpletesc ve?nicele noastre probleme na?ionale.? ?i doar? din cele spuse se vede clar unde rezid? r?ul ??rii. O organiza?ie social? ?i de stat antagonic? ?i contradictorie, care preface institu?iile ei ?n aparen?e ?i minciun?. O via?? politic? ?i economic? plin? de resturi feudale, care nu vor s? moar?, ?i bazat? pe capitalismul modern,care nu poate ?nc? s? tr?iasc?.“ - Constantin Dobrogeanu-Gherea

敌人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61.81
“敌人”既是人们建构的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国家需要敌人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近代以来,“敌人”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理性计算之后得出的政治判断,必须在“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中获得诠释。内部敌人和外部敌人延续和再造着“民族—国家”的观念。外部敌人是典型的“外部他者”,而内部敌人则是将国民对象化为“内部他者”,是外部敌人扩展的产物。把敌人从你死我活的冲突中解放出来其实是在解放我们自己。在本体论层次上,化敌为友意味着“我们”和“敌人”彼此开放。化敌为友就是要将*的敌人转变为相对的敌人,将对敌人惩罚的无限性转变为有限性。化敌为友需要人们由冲突世界理念转向和谐世界理念。化敌为友的可能性存在于自我之中,不仅要有化敌为友的意愿,而且要有化敌为友的能力和行动。

现代商法:理论基点与规范体系
¥61.81
商法学在我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法学领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商事法律规范;说陌生,是因为我们未曾真切地触摸到承载着商法特有价值和规范的学科体系。 1999年,《商法学》作为高等教育法学课程中14门核心课程之一已被国家*所确认。翻开商法教科书,商法学者们不厌其烦地解释分析、追根溯源,以寻求商法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其目的无非是想论证商法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且具有独立于民法的法域体系,但是这种解释、分析至今尚未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甚至一直被众多学者所怀疑和争论。我国民法学者认为商法作为商人职业法是历史的产物,也只能作为历史的遗产;经济法学者主张“商”回归“民”又溢出“民”之后,溢出的部分即为公法化了的商法,应当划入经济法。①商法学者们自己也在进行着辩论,争论的实质问题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席卷之下,商法学的源与流、合与分、兴与衰。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61.81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0-17)》是对《形而上学》Z卷后8章的一个专题的研究。本书将这8章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认为它们处理的是实体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一相对统一的主题,并将这一主题进一步明确为实际上是实体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亦即,形式在实体整体中的地位问题。亚里士多德是循着“什么是实体?”这个Z卷的核心问题的线索(Z 1-3),在厘清了形式与偶性(Z 4-6)、形式与生成(Z 7-9)的关系问题之后,在实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个大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背景下,就形式实体重新展开深入的研究的。由此,他首先明确了形式实体在实体整体中的首要地位,亦即,它是首要的实体(Z 10-12),然后又对形式实体作为首要的实体的单纯性、统一性、整体性做了深入的论证,表明它不可再被分析为别的实体部分(Z 13-16),后,通过将形式实体与实体存在的原因相关联(Z 17),就为过渡到H卷对实体从原因 – 目的论的角度的研究准备了前提,并为Θ卷中对实体的从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出发所进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里程碑文库:法国大革命 : 农民的抗争与被忽略的历史
¥61.80
本书中,大卫·安德烈斯震撼发声:是法国的农民阶层让1789 年的大革命取得胜利,并捍卫了终成果。 长期以来,人们谈到这场革命时,眼中只有法国贵族、精英与市民阶层,但事实上,农民阶层的抗争惠及的人群更广、影响范围更大。史学著作用更多篇幅来讲述罗伯斯庇尔、丹顿、拿破仑的故事,却忽略了这场革命中率先揭竿而起的法国农民,忽略了他们在拼死捍卫自己的政治权利与底层人民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良知、勤奋踏实的乡村世界,展现了身处这个世界的人们是如何奋力捍卫自己的生活,并为后代、为集体而努力的。

春之祭:噪音、芭蕾与现代主义的开端
¥61.80
1913年5月29日,在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一出名叫《春之祭》的芭蕾舞剧即将上演。可谁都没有想到,当舞台的幕布拉、演员始表演后,现场观众始骚动,口哨、嘘声、谩骂不绝于耳,终让这次首演成为20世纪文化著名的事件之一……斯特拉文斯基的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以形式、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创新,奠定了它在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在本书中,英国资深音乐学者吉莲·摩尔,就将带领我们回顾这部震惊音乐界的作品诞生的文化背景、创作过程,及其对20世纪流行文化的种种影响——从迪士尼动画,到影史经典《惊魂记》《人猿星球》《大白鲨》,再到爵士乐、摇滚乐、现代舞等等。了解《春之祭》之后,你将再也无法忘掉它。

里程碑文库:航海者: 太平洋上的人类迁徙壮举与岛屿文明
¥61.80
2010年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者经典力作。 2021年《华尔街日报》年度十大好书。 数以千计的岛屿分散在辽阔的太平洋上,这里居住着许多不同的民族。从16世纪詹姆斯·库克船长始,造访太平洋的欧洲探险家们就对离大陆数千公里的人口在此繁衍生息感到震惊不已。这些人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是如何到达并分散在如此广阔的海洋岛屿上的呢? 杰出的人类学家尼古拉斯·托马斯描绘了从史前晚期始,人类在亚洲岛屿与美洲岛屿之间的迁徙过程,以及促使这些史诗般航行得以发生的航海技术。一本书快速了解太平洋上的岛屿文明,同时全方位、多维度体察岛民的神话、历史与风俗。

凡尔赛宫:路易十四的权力景观与法兰西历史记忆
¥61.80
1623年,路易十三着手在人烟稀少的凡尔赛修筑自己的狩猎行宫时,一定无法预想到这座仅有两层高的小楼,日后会被儿子路易十四扩建成欧洲宏伟、华丽、奢侈的宫殿建筑群。几百年来,这座风格独特的“法式园林”见证了 法国辉煌又动荡的历史,同时也引发了欧洲各国的竞相效仿。 在本书中,法国史专家科林·琼斯利用研究成果,为我们阐述了凡尔赛宫不同寻常的兴衰史,考察了它从建造、修缮到成为永恒历史遗产的过程,探讨了这颗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如何从彰显王权的景观建筑,逐渐获得如 今堪比神话的地位,并终成为法国历史记忆的象征。

权力之笼 : 1215年《大宪章》诞生始末与800年传世神话
¥61.80
1215年夏天的某日,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失地王”约翰在一群封建贵族的逼迫下,签署了一份虽然双方都不甚满意、但终将改变后世的文件——1215年《大宪章》。这份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但确定了“人身保护”的概念,还把原本不可一世的王权关进了笼子里,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可问题是,时间都过去八百多年了,人们为什么还在谈论这份内容枯燥乏味、充斥着技术性细节的文献?在本书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丹·琼斯用生花妙笔,带领我们穿越到金雀花王朝,重新审视这份文件诞生的背景、过程、影响,尤其是它如何获得了现在这种堪称*的历史地位。

里程碑文库:火车铁道: 资本、能源与改变世界的运输革命
¥61.80
一个新的世界诞生后,每个人都会始习惯它的存在。 从马拉铁道到如今的高铁,完整记录火车铁道的百年历史,火车铁道是经济的拓荒者,也是人类文明程的助推器。资本、能源、技术、革命、国家、战争、工业家、改革者、政治家、商人……一部火车铁道的历史,就是一部现代世界简史。 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以火车铁道的发展为线索,全方位展示铁路这项发明在过去200年里对每个人的影响。从朝九晚五工作制的确立,到人们的居住、饮食与娱乐方式,大到国际格局, 在多变流动的世界中还历史以原貌。


技术与文明
促销价:¥24.99|¥88.00
20世纪30年代早期,已是纽约学界新星的芒福德为弄懂工具、器械和生产工艺在世界历史中发挥的影响力,如饥似渴地遍览论述工业社会兴起的著作,他注意到尽管技术在人类事务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却没有哪部作品充分探讨过人与技术丰富而复杂的关系。 由此,《技术与文明》以10世纪的发明创造为起稳步向前,以始技术阶段、古技术阶段和新技术阶段为三个节,记叙了艺术、工艺、科学、工程学、哲学、金融、商业等各个领域的千年技术步史。在这一千年间,西方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形式因机器的发展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如何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推动环境和生活常规发生巨大转变的主要动机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用了哪些手段和方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未曾预料的价值?芒福德都在这本书里给出了极富远见的回答。 芒福德对历史重大事件的意义有着天马行空,甚至是幽默顽皮的猜想。与普遍观相反,他认为现代生产的奇迹并非始于叮当作响的蒸汽机或其他如瓦特一样的偶像级人物的发明。他坚称,最重要的因素不仅有工具和机器,还有反映人的各种动机的活动,包括宗教信仰、科学、工程学以及无数日常活动中对美的追求和文化准备。 《技术与文明》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的创性方法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也因为它阐述了一个在今天仍极具前瞻性的新颖理论:人将外部世界内化,将内心世界外化——我们在物质活动中最伟大的成功,经常是深切的精神需求与最大的理性及非理性激情的投射。因此,弄懂技术不仅是为我们的文明重新定向的第一步,还是懂得社会,而懂得我们自己的一种手段。 芒福德在审视早期现代社会的困境时表现出惊人的乐观态度。他指出导致经济、社会和环境崩坏的问题本质,包括社会组织的军事化,资源的浪费,对自然系统的粗暴破坏,以及把愚蠢的消费主义鼓吹为生活的终极满足。他相信,古技术时期的不公最终完全有可能被一个人性化的新技术时代所取代。但在目了冷战、核军备竞赛、公共舆论的神秘化等等之后,他原有的信心不复存在,代之以日益强烈的怀疑。也许正是为此,我们才应该重温芒福德从前的思想。那时,光芒尚未被阴影遮蔽,最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让我们和年轻的刘易斯·芒福德一起发问:我们希望建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看不见的孩子
¥61.60
《看不见的孩子》是《纽约时报》调查记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德里亚·埃利奥特历时八年追踪记录,援引和参考14 325份各类文件写就的非虚构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达萨尼的少女八年曲折的成长经历。在这部具有宏大历史感的作品中,埃利奥特将达萨尼的童年故事与她家族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追溯他们从奴隶制到向北迁徙的经历,以及这个家族在纽约的困境与挣扎。达萨尼成长的年代是纽约无家可归危机爆发,贫富差距加剧的年代。在没有稳定生存环境的情况下,她必须引导自己的弟弟妹妹面对一个充满饥饿、暴力、种族主义、毒品泛滥的世界。在带领七个弟弟妹妹从一个收容所流浪到另一个收容所的同时,达萨尼也在寻找跳脱这种宿命的途径。当她终逃离这种困境,一所寄宿学校时,她面临着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如果脱离贫困意味着抛弃你的家庭和你自己,你该怎么做? 《看不见的孩子》以细腻的文笔展现了一名在困境中挣扎的少女,一个贫困代代相传的家族,以及一座赤贫与巨富可能一街相隔的城市。但达萨尼和她的家人只是一个缩影,他们面临的贫困、歧视、阶层固化和原生家庭问题是美国历史和社会结构的产物,这部“具有狄更斯作品般深度”(普利策奖获得者阿亚德·阿赫塔尔语),“足以比肩奥威尔”(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语)的作品的每一页都在审视这些问题,并拷问纽约这座城市甚至整个美国的良知。 本书获2022年度普利策非虚构图书奖、2022年度安东尼·卢卡斯图书奖等5项图书奖,另获4项其他图书奖提名,并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21年度书单、《纽约时报》2021年度十佳图书、《时代》周刊2021年度十佳非虚构图书、《大西洋月刊》2021年度十佳非虚构图书、美国亚马逊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等10项美国著名媒体和平台的年度图书书单。

全部的真相:一位宇宙学家对客观实在的探索与思考
¥61.60
物理科学的核心是什么?其奠定基础和指导发展的理念是什么?客观实在的概念有意义吗?如果有,我们的物理科学理论有效地接近它了吗? 本书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宇宙学家关于这些问题的持续思考。他以宇宙学为例,结合自己的科学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科学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 作者追溯了自爱因斯坦以来的科学家对科学本质的思考,简明地阐述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研究工作假设,并详细回顾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宇宙学原理,大爆炸理论,以及暗物质、宇宙学常数等问题,由此揭示出人类通过越来越严格的检验,以接连近似的方式接近客观实在的证据——这就是作者所发现的“全部的真相”。 本书*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将贯串科学研究过程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现代宇宙学中一系列重大发现过程的讲述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让读者深深体会到,科学并不仅仅是一些专业知识和技术,更包括获得这些知识和技术的方法,以及看待和探索这个世界的思想方法。 ——武星,中北大学半导体与物理学院

国家如何思考:对外政策中的理性
¥61.60
理解国际政治,首先需要了解国家是如何思考的。国家作为一个集体,能够行自主思考吗?如果能,它是如何思考的?思考过程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政治领导人会因之理性行事吗?由此产生的对外政策决策呢? 在近几十年的国际政治研究中,相当一部分学者,特别是理性选择理论家和政治心理学家认为,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体,其对外政策决策常常是非理性的,而政治领导人也很少理性行事。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一意孤行动武并深陷泥潭似乎就是非理性的典型表征。 但是,于国际政治的研究和实践而言,得出结论认为国家是非理性的,实属毫无意义,因为只有假定国家是理性的,学者和决策者才有可能理解和预测国家的行为,否则,整个国际政治研究的大厦都将倾覆,政治领导人也将无从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外政策。 由此,本书系统论述了国家的思考方式与过程,重新定义了对外政策中的理性,指出:国际政治中的理性决策依托于阐释世界如何运作的可信理论,并且经由审议性决策过程产生。基于这个标准,本书分析了1900年以来,在一战、二战、冷战等重大国际政治事件背景下,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苏联、美国的15个对外政策决策案例,并得出的结论:大多数国家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理性的,即使它们的决策并不总是成功的,有时候甚至是违背道德的,而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


文明的度量:社会发展如何决定国家命运(第二版)
促销价:¥24.99|¥88.00
几百年来,世界都由西方所主宰,人们也一直就西方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而争论不休。如果说是文明决定了这一切,文明又该如何定义,如何衡量?更重要的是,文明将如何决定21世纪世界的走向? 这本书正是为回答这些问题而作。 在本书中,全球知名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呈现了支持《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论断的分析过程。他跨越1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以一系列可靠的考古证据、历史数据、 现代社会数据,设计了能够量化文明的“社会发展指数”,就能量获取、社会组织能力、战争能力、信息技术这四大方面,为不同时间、空间的东西方文明打分,对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诸多因素进行定量描述,以此追寻世界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本书结尾,莫里斯的数据和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预测:东方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在2103年赶超西方。 不论是对关心当代中国发展,还是明日世界轨迹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分析思路和预测,都将成为真实未来的有力指导。

演变
¥61.60
21世纪1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右翼政治力量崛起、选民政治分歧加大、政党体制稳定性下降等现象。代表性的事件包括: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公投“脱欧”;2017年,法国极右翼代表人物玛丽娜·勒庞首次总统选举的第二轮,德国成立仅5年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三大党;2021年初,大批支持时任总统特普的示威者冲美国国会大厦;2023年底,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意外赢得议会选举;等等。作者将西方世界的上述诸种变化统称为“西方政治的新现实”。 这种“新现实”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底由何种因素驱动,又会给西方与整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政治影响?本书就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与此同时,作者也不忘梳理西方学界的现有理论,在观察与分析“西方政治的新现实”基础上,选取了7位代表性西方思想家及其作品,以比较政治学的视角与之行学术对话,深剖析西方民主的多样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并讨论了西方政治可能的新趋势。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61.60
《正说清朝十二帝》以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在央视10频道的大型系列讲座《清十二帝疑案》为基础修订而成,讲述了自努尔哈赤到宣统296年间的十二代帝王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明清朝代更替的轨迹以及清朝衰落的原因,是了解清史很好的门书。

伯南克论大萧条
¥61.60
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大萧条,之后蔓延至全球。当时,股市崩盘、银行倒闭、通胀居高不下、金融市场动荡、人们收下降、几千万人失业…… 大萧条不仅导致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大变动,在学术上也使得现代宏观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这次大萧条寻求一个合理的理论解释,是经济学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是为之后类似危机寻求可行解决方案的尝试。 学术界确实没有“浪费”大萧条。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研究大萧条问题;对于大萧条的研究及其结论,影响了后世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伯南克是众多研究者中的一位杰出代表。自称“大萧条迷”的伯南克,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大萧条的研究文章,集结成《伯南克论大萧条》这本书。他在书中用美国及其他多个国家的大量数据、资料,包括经济数据、工资、就业情况等,从总供给、总需求、名义工资等角度,围绕大萧条发生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行了深分析。他认为,研究大萧条,可以体会到很多经济运作的规律和本质。这些研究的确也帮助他在后来作为美联储主席应对2008年的次贷危机时,得以吸取大萧条时期的政策教训,并且总体上避免了同样的错误,帮助美国渡过了危机。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早已成为历史,但看看当前世界的各类经济新闻,大萧条时期的种种教训仍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试读本)
免费
本书的一大优势就是作者。津巴多教授的名字会出现在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科书中,他对于心理学研究贡献是巨大的。而且津巴多还讲述了自己在斯坦福读研究生时的一些有趣研究经历。并且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于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无疑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本书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参与性强。你可以看到,厚厚的一本书可以浓缩为几十个问答,即“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章末尾的“推荐书籍和视频资料”这部分,虽然书中列出的书籍学生不太容易读到,但是列出的大部分影片还是能够找到的。所以,在阅读这本教材的一大乐趣就是按图索骥,观看作者推荐的一些电影。这些电影不但精彩,而且与相关章节的主题丝丝扣。看电影学心理学一定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