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打结
¥61.60
《性别结》是一部出版于1997年的性别社会学著作,其影响却延续至今。 这本书定义并阐述了父权制的概念,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作者艾伦·约翰逊作为社会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父权制中的既得利益者”,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切身感受结合,从男性视角解构父权制,剖析“男性既享有特权,又对父权制感到无能为力”的矛盾现象,强调避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最小阻力路径”是消除性别不平等的关键,从而撬动我们习焉不察的社会结构。 这本写给男人与女人共同阅读的行动指南详述了普通人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善性别矛盾,鼓励每个人在生活中消除性别对立的戾气,增两性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性别和解,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种下改变世界的种子:“我们必须找到办法,让男人和女人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问题的一分。”

规则:我们依之生存的历史
¥61.60
这是一部关于规则的全景历史。规则几乎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则决定我们的工和收工时间、学和放假的日子,引导路上车辆的往来,规定了结婚的对象和方式,关系到足球比赛里怎么得分,定义了哪些是能带上飞机的行李,决定句子的语法,在咖啡厅宠物是不是受欢迎。除了这些写在标志牌、手册和法律中的明确规则,还有许多没有明言的潜在规则。规则之网编织得如此紧密,几乎没有哪种人类行为能逃脱得了规则……我们可能会对现有的规则感到恼火,并渴望那些我们没有的规则,但无论如何,任何社会、文化都离不规则。 在《规则》一书中,历史学家洛林·达斯顿追溯了规则在西方传统中的发展,并展示了规则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通过法律论文、烹饪书、军事手册、交通规则和游戏手册等大量案例,达斯顿证明,尽管规则的多样化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采取的形式却出人意料地少而持久。 达斯顿揭示了三种经久不衰的规则:计算和测量的算法、治理的法则和教学的模型。她生动地说明了规则是如何变化的——灵活的规则是如何变得僵硬的,反之亦然,以及曾经令人讨厌的规则是如何成为日常规范的。规则几乎存在于每一件你能想象到的事情中:从细致的规章制度到自然法则。达斯顿在这些多样性之下探究规则什么时候起作用,什么时候不起作用,以及为什么一些关于规则的哲学问题像哲学本身一样古老,而另一些则像计算机一样现代。 《规则》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让我们详细了解我们被引导和约束的历史——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61.60
“哲学是活的生命。”“哲学史就是哲学。”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本书从古希腊哲学一直讲到黑格尔哲学,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揭示不同哲学家出现的历史顺序与哲学概念发展传承的关系,展现了哲学史就是哲学概念演变的生命历程,而不是堆积以往哲学家思想遗骸的荒冢。作为一部讲演录,本书在作者多年讲授的“西方哲学史”通识课程基础上整理而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晦涩的哲学概念娓娓道来,并省去了引经据典之繁,可谓哲学门书。此次修订版特别增加“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一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从英国经验论哲学和自然神论向德国古典哲学的过渡,弥补了初版之憾。每个人都是有哲学慧根的,哲学史的训练正是通过启发我们的睿智慧根使我们成长为具有独立批判精神的爱智者。

印度5000年
¥61.60
它是亚洲东西两部分之间的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它是和中国并列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和第四大宗教的发源地。如今,它的人口位列世界人口榜头位,它的影响力已超越印度洋、覆盖全球。它就是印度,一个神奇而又充满矛盾的国家,一个与中国巨龙毗邻而居的南亚巨象。 与中国历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连续的大一统王朝不同,印度历史呈现出一种断裂感、破碎感。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等地便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文明的覆盖面积一度超过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到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可能的大干旱终结了印度河文明,一拨一拨的雅利安人涌印度。从这时始到印度共和国成立,这片次大陆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势力侵。来自西北的波斯人、希腊人、伊斯兰势力和来自东方的贵霜人、匈奴人,通过次大陆西北的伯尔隘口来到印度;而英国人和法国人则自海上而来。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从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即便是强大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帝国,也只是统一了印度中北部地区,而且统一也都是短暂的。印度南方从来都是小国林立的局面,偶有朱罗王国这种将影响投射到东南亚的强权出现。是英国人统一了印度。 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统治、实现独立。然而独立后的印度并没有走上繁荣之路。印巴冲突、家族政治、计划经济、贫富分化以及种姓制度等导致这个国家步履蹒跚。尼赫鲁家族出身的两位总理都遭到暗杀,政局动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转向市场经济,印度才快速崛起。如今,它的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十,其软件、电影等产业在全球处于前沿,其庞大、年轻的劳动力资源更预示着它有强大的后劲和充满活力的未来。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容纳了宗教、文化、语言、种族和政治的多样性,外来文明从来不曾真正征服印度,反而被印度吸纳甚至同化。独立以来,基于多元文化的世俗民族主义也一直是印度的立国之本。但新的问题正在出现。印度人民党的印度教文化民族主义倾向,导致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关系日益紧张,而当局在应对新冠疫情时的拙劣表现,也不禁让人对印度的未来充满忧虑。 未来或许可期,但这取决于印度人民如何应对巨大的挑战。也许,印度人民可以从他们5000年的文明史中找到一些答案。

种族与文化
¥61.60
N

未来大历史
¥61.60
*未来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危险的,也可能是美好的。我们通过讲述关于未来的故事,来应对这种永无止境的不确定性。我们如何构建这些故事?构建的地方在哪里?这些故事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未来? 这本书是一本面向未来的用户指南,一个指明前路的向导。我们将详细探讨为了理解未来,我们做了哪些努力;我们和其他生命体如何管理不同的未来;如何为可能发生的未来做好准备;后,在人类的想象中,我们自身的未来、地球的未来乃至整个宇宙的未来又都是什么样子的。 本书作者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是畅销书《起源:万物大历史》的作者,以创“大历史”这门新兴学科而闻名。《起源:万物大历史》讲述了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万物演过程,而《未来大历史》则以敏锐的分析眼光向前看,介绍了未来的奇异世界,克里斯蒂安请教了来自各个国家和不同时代的神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统计学家和学者,探索人类化、人工智能、星际旅行等问题,通过将过去的研究与未来的研究紧密联系,我们可以始想象一百年后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并思考如何解决我们所有人即将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明代图书官修史(精)
¥61.60
本书探讨明代官修图书的组织机构、预修人员、成就及代表性成果的成书经过,总结明代官修图书的特,揭示其在中国图书编撰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明一代,图书出版高速发展时期,私刻坊刻备受关注,本书聚焦官修图书,是对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

征服与文化
¥61.60
《征服与文化》是作者托马斯·索威尔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索威尔曾两次环游世界,多次到访地中海、波罗的海和环太平洋地区。本书聚焦不列颠、非洲、斯拉夫人和印第安人这4个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地域和民族,通过追溯征服的源头,展现了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中,那些不曾被时间所湮没的鲜活事例。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程的同时,作者还从征服对世界经济、军事、政治格局的改变,对民族命运和社会,甚至对人类生物学的改变做了详细阐释,并呈现了这些改变对文化的冲与再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塑。 以不列颠人为例,他们最早是从古罗马人那里获得了人力资本,后来又从诺曼人、伦巴第人、犹太人、胡格诺派和荷兰人等处引了不列颠群岛过去没有或少有的各类技能。在斯拉夫人那里,从创造民族语言文字,到发展较发达的农业、工业、科技、医药所需的知识,都来自欧美各个民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从零售商业到国际贸易网络,全是由印度人和黎巴嫩人引的,而他们的现代技术则主要来自欧洲。在西半球,人们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经典印象是骑马、挎枪和猎,然而这些生活方式的基础器物都是欧洲侵略者带到新大陆并教会当地人使用的。 索威尔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更多人了解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在今天和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种族文化在塑造各国人民和世界文明的经济和社会命运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新审视过去、当下和未来。

与大卫·哈维共读马克思
¥61.60
1857—1858年,中年马克思一头扎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写下了厚厚的政治经济学笔记。这几组笔记几十年后才出版,被编者加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标题,从此便以《大纲》闻名于世。《大纲》是马克思深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在这里,马克思首次阐发了他的价值理论,并明确了“剩余价值理论”的雏形,《资本论》的宏伟构想正是从此处启航。 由于手稿“自说自话”式的艰涩风格,如何定位和解读《大纲》一直都是学界的难。在本书中,大卫·哈维带着城市与空间研究的路径启了和马克思的对话,就货币流通"资本生产与生成”“周转时间”“利润率”等主题做出了合理的引申和贴切的解释。内容上,他以尽可能清晰和简明的语言,去其繁,取其精,将引起混乱的表述厘清辨明。他传达了马克思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所揭示的内容,也阐明了马克思的这一交本与当代资本主义困境(经济、社会、生态、政治问题)的相关性,并鼓励我们当下投反抗资本主义的实践之中。无论是对于资深读者,还是第一次触《大纲》的普通人,哈维都像一位可靠的向导,指出理论的岔路口和危险地形,并为我们提供启发和灵感。

凌烟阁:大唐风云人物启示录
¥61.60
《凌烟功臣——唐代风云人物启示录》是一本以人物为主线索,讲述缔造大唐历史基业的数十位凌烟阁功臣的通俗历史叙事作品。 凌烟阁是唐代长安城太极宫的一座阁楼,唐太宗于贞观十七年将二十四位在建国和玄武门事变中建立卓著功勋的功臣画像悬挂在阁中,用以标榜功劳,激励后。所以,在后世的文学语言中,“凌烟阁”成了“建功立业”的代名词。唐代先后有四位皇帝陆续将功臣添补到凌烟阁中,如郭子仪、李光弼、张九龄、马遂等赫赫有名的功臣,总数终达到了一百人以上。 于老师以“凌烟阁”为核心,从唐代300年的历史中精挑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位文臣武将,从影响大唐历史发展的这一超群绝伦的群体手,通过对每个功臣的人物性格、社会交游、显赫功勋,乃至其与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行细致剖析,我们既能看到这些风云人物是如何影响了唐代300年波谲云诡的历史,同时也在整个历史大变局中看到了个体命运的发展轨迹。 作者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在剖析人性,透过那些参差百态的人物性格与跌宕起伏的个体命运,看清个体与时代同频共振下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看懂个体与时代的博弈与交锋,而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抉择,明白人生的际遇与机缘。 本书文本结构清晰,讲述通透晓畅,时间脉络贯穿整个唐代历史。阅读本书,就是阅读群星闪烁的大唐300年的风云历史,感受文臣与名将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大丈夫豪气干云的气概。为理政兴邦、为人处世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样本。

古犹太教
¥61.60
《古犹太教》是《宗教社会学论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研究古犹太教都是从宗教学的角度,以文献考证来看待古犹太民族与现代基督教的关系,而韦伯则用社会学的方法重新梳理史料,把古犹太教放在西方和近东整个文化发展交汇上审视这一宗教历史的内在理路,从而揭示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对立宗教文明盘根错节的难解因由,从而写出他对犹太教历史发展过程的一家之言。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
促销价:¥24.99|¥88.00
本书概述了自公元1000年起、横跨千年的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这场讨论围绕着三个关键概念展:技术对话、环境制约、工业革命。作者使用了“技术对话”这个术语来挑战自上而下的“技术转移”概念,它表明技术传一地后,通常被调整以适应当地的需求和条件,也常常引发一步的创新。本书追溯了一千多年来的这些相遇和交流,考察了农业、火器、印刷、电力和铁路等技术的变化,探索发生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技术对话。 以往,衡量步的标准是技术革新的速度、创造产出及利润的提升效率;当下,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主要的问题。因此,本书的后几章将故事带更具现实意义的21世纪,从全球视角讨论包括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数字化在内的技术发展,提出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工业革命来迎人类世的挑战。

酒变
¥61.60
这本书主要讲解了作者对中国酒文化和酒行业的认识和理解。在弘扬民族文化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揭外国酒的面纱,并展示真正的中国白酒。翻这本书,你会看到无数个曲折跌宕的情节;无数个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首先,你将学到一套简单实用的“鉴酒法”。酒好酒坏,一鉴可知。学会了这个方法,就可以真正认识各类酒。然后,通过深度剖析龙舌兰酒、朗姆酒、白兰地、威士忌等有代表性的外国酒,你就能明白,它们之所以在市场比较成功,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包装。后,通过深度解读中国白酒,你会发现其酒体品质和更深层次的内涵。借由对大趋势的理性分析,你可以解锁中国白酒产业下一个发展阶段的财富密码。

义例与用字——何氏公羊综考(精)
¥61.60
本书专为重校《公羊注疏》而作,不但广搜《公羊》诸本,一一雠校,并细考何氏义例,以为论断依据。如考论熹平石经,知石经本与何注本不同。辨今本《解诂》通用字,知御、禦不相通用,甯、寧义异。此何氏家法如此。论弑、殺异同,谓当决于何氏弑例,知古来“弑君三十六”之说有据。此皆文字校勘与义例相关者。凡斯种种,是知校书之难,非仅罗列异同,更在论定是非。明义例、广异本、正文字,三者兼顾,则可以言重校《公羊注疏》矣。

教育的根本
¥61.60
《教育的根本》从教育的道、法、术三个层面,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真谛,提出应当回归教育的本质,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做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教育,培养具有大的人格的新人。《教育的根本》作者长期耕耘在教育一线,或调查研究,或蹲指导,《教育的根本》是对其自身十五年教育实践的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提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通透、管用的育人整体解决方案。《教育的根本》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践指导,可作为教育者工作者的自修教程,也可作为家长育儿的工具书。

别长安
¥61.60
唐宋诗文是古典文学的一座奇峰,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流传至今。从孩提时代咿呀学语,我们就始诵读“床前明月光”;少年意气,也学李白豪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外漂泊,便知“每逢佳节倍思亲”;壮志难酬,又可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一首诗、一阙词,为什么能流传千古?诗言志、文载道,诗文隽永、文脉千年,诉说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离合悲欢,茫茫天地间,个体之于历史何其渺小,寥寥数语,诉不尽春风秋月、物转星移,却凝聚了万千气象、百味人生。 在这本书中,依托于23首诗文,以诗画相生,为我们重现了23个历史故事。有少年成名的得意,有怀才不遇的惆怅,有前路未知的迷惘,有漆黑长夜的孤独,有孑然一身的倔强,有国破家亡时的苍凉。跟随作者的讲述,再次走唐宋600余年的历史长空和诗意宇宙。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精)
¥61.60
大连大学孙惠欣教授所著《朝鲜古代汉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一书采用受美学、比较文学之影响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社会学批评、文化学批评等方法,剖析了朝鲜古代汉文梦幻小说、讽刺小说、军谈小说、爱情家庭小说四类文本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其中反映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熟悉、对中国地理文化的推崇、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认同,折射出朝鲜古代文学家对中国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和文学传统发自内心的受和认同;而论证了东亚文学所具有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特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61.60
公元8 世纪到10 世纪,唐朝盛极转衰,西域局势动荡不安。在盛唐漫长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终葬身海洋的中东船长塔泽纳、败走铁刃城的吐蕃士兵赛格拉顿、远赴漠北的太和公主,一生飘零的妓女莱瑞诗卡……无论是贵族还是民众,都在试图抓住命运的节奏,努力活下去。正是这样一个个生命轨迹照亮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随着历史涌至现在。

法兰西世界史
¥61.60
由法兰西公学院教授帕特里克•布琼主编,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巴黎政治学院、国家档案馆等学术机构的122位历史教授和研究员参 与创作。这部著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传统的法国史,也不是传统的世界史,而是“以世界史为资料解释的法国史”。作者们以时间为线索(从史前至2015年),在政治、文学、医学、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摘选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论述了法国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联系。法国与世界在这部书中自然交融,这在全世界的历史类书籍中都属于一种有趣的创新。

菌中毒
¥61.60
菌子之于云南,犹如辣椒之于四川。本书以菌子为媒介,串联起自然、饮食、历史、轶事,展示了具有人情味、烟火气的云南生活图景,滴细节唤醒记忆深处的故乡、亲情、友情、人情,勾起对彩云之南的向往。 被视为理想生活之地的彩云之南,处处是菌子留下的痕迹,四季轮转中,云南人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春雨过后迎来了波“头水菌”,怀着既担心中毒又深深地为这一口鲜而上瘾的矛盾心理始了吃菌序曲;当夏时节,在旧时车站,菌农在火车停靠的间隙飞快与乘客交易刚采到的新鲜菌子;秋风乍起吹来北风的鲜,佛教圣地大理鸡足山的冷菌应节而生,大理的白族朋友也颇有仙风道骨;作为西餐三大食材之一的松露,在云南只是平平无奇的“猪拱菌”,制成块菌泡酒,深冬三五好友围炉夜话时来上一盏。 菌子早已盘根错节深云南的风土,云南人在菌子生活中建立起了世界观。青头菌是云南人的乡愁;闻着臭吃着香的干巴菌却处于云南菌子的鄙视,关联着中国美食的“食腐”境界;鸡枞是百菌之王,自认为“家乡宝”的云南人,喜欢平静,甘于淡泊,如若有人出人头地,就称之为芸芸众生中冒出来的几朵“鸡枞”...... 配以“中国植物科学画人”曾孝濂、博物画家杨建昆绘制的近 60 幅博物画,构成一部生动的地方志,作者聂荣庆娓娓道来面目鲜活的市井人物与云南“鸡枞”的茶米油盐与人生奇遇。

唐代高层文官(试读本)
免费
唐代有五大类高层文官和使职——宰臣、词臣、史官、财臣及牧守,他们是唐代更近皇帝皇权,全面掌控国家财赋,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非常重要的官员。高层的职事官,在唐代经历了“使职化”的过程,从普通的职事高官,演变成皇帝的特使。在这种体制下,皇权得以一步扩张。 本书通过个案分析,细致解读官员履历材料,探讨高层职事官在唐代经历的“使职化”过程, 阐释唐代高层文官复杂官衔的特征和深层意义,对唐代的政府架构及其权力运作方式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动态的理解,并且使读者深体会唐代士人宦途沉浮的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