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藏在地理中的历史学(《海洋与文明》《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地理与世界霸权》套装共3册)
藏在地理中的历史学(《海洋与文明》《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地理与世界霸权》套装共3册)
林肯·佩恩 (作者), 杰里·布罗顿 (作者), 詹姆斯·费尔格里夫 (作者), 陈建军 (译者), 罗燚英 (译者), 林盛 (译者), 胡坚 (译者)
¥39.99
《海洋与文明》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作者展现了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这不仅是一部通过十二幅地图讲述世界历史的著作,更可以从中看到地图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流变。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完美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地理与世界霸权》 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也一直吸引着人们加以关注和思考。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 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 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 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美)贾雷德·戴蒙德
¥39.99
《剧变》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制。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 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国家解体,使一个时代终结。但在戴蒙德看来,二者并无差异,国家甚至可以借鉴个人化解危机的逻辑框架以实现自救。就此,戴蒙德再一次跳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设的知识壁垒,重建自然状态与文明秩序相融的历史叙事线索,巡礼7个案例国家的危机应对历史。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自谦视角,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化生物学等多学科出发,给出了“危机应对12个步骤”。 1. 直面危机 2. 愿意承担责任 3. 明确问题的边界 4. 寻求帮助 5. 借鉴榜样 6. 自我力量/国家认同 7. 诚实自我评估 8. 应对危机的过往经验 9. 耐心 10. 自身灵活性 11. 核心价值观 12. 个人约束条件/国家地缘约束 正如丘吉尔所言:“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危机与剧变总是结伴而行。戴蒙德的危机应对方案或许可以帮助人类重塑危机意识,毕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要不断行选择性变革。你做好准备了吗?这或许也是戴蒙德为我们设下的一个放性思考题。
每满100减50 中国航运史话
中国航运史话
王学锋;陈扬
¥39.99
本书聚焦中国航运业所经历的变迁过程,以时间序列上的关键事件为切,详细介绍了中国港口的兴起与演变,港口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海运航线的变迁,内河航运的筚路蓝缕,航运业发展的时代印记,航运企业制度的变迁,航运体制的变化以及航运政策的发展。全书内容编排旨在使读者能够通过“航运”这一面镜子了解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艰难险阻,身临其境地体会党领导中华民族走过的峥嵘岁月。 本书可用于高等院校人文类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可以作为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港口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以及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同时,本书还可以为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群体学习航运知识之用。
每满100减50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熊逸
¥39.99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
每满100减50 万物有意思:世界篇(全两册)
万物有意思:世界篇(全两册)
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
¥39.99
格物致知,万万没想到的趣味历史。   你知道吗?辣椒是玛雅人制作巧克力的原料之一,整形美容追根溯源是为了修复战争创伤,拿破仑是“香水狂魔”,冰淇淋是唐朝人的流行饮品,几百年前的人们就已玩过“非诚勿扰”,诺贝尔科学奖居然有那么多乌龙事件…… 看世界找找历史边际,一段文明诞生的传奇往事,每一趣味都深藏着时空的传奇。
每满100减50 中国油船研发史
中国油船研发史
李刚强;尚保国;李晓峰
¥39.99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地介绍油船研发史的书籍,全书简述了油船的产生、研制过程、特征特、关键技术和应用评价等,重介绍了油船研发的过程及一些典型油船的研发情况。 本书面向船舶专业大学生以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船舶工程师,旨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提供思路。  本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读者明了油船的研发设计技术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上的重大作用。
每满100减50 胡培翚《仪礼正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胡培翚《仪礼正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陈功文著
¥39.97
 在儒家经传诠释体式中,义疏以系统、周详为优长和特色。群经义疏既是学子门阶梯,亦为经师治学义府,因而“言经学者,莫盛于义疏”(孙诒让《刘恭甫墓表》)。义疏之学兴于中古,如《仪礼》一经,南齐贺场有《礼讲疏》,贺琛有《三礼讲疏》,陈沈文阿有《仪礼注》;北魏刘怀方有《仪礼疏》,北齐黄庆、隋李孟悊有《仪礼》章疏。唐永徽年间,贾公彦以黄、李二家为本,“择善而从,兼增己义”,裁成《仪礼注疏》,朝廷著于功令,学者奉为圭臬。宋熙宁年间,以《仪礼》于经世为迂远,不列取士科目;南宋以降,理学家说经,义重性道,文尚简易,学者宗之,义疏之学渐衰。故清儒感叹“三礼之学,至宋而微,至明殆绝。《仪礼》尤世所罕习,几以为故纸而弃之”(《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十“仪礼述注”条),或深悯义疏之学“旷然中绝者逾五百年”(孙诒让《刘恭甫墓表》)。   至清代,“通经学古”思潮兴起,钻研十三经注疏成为士林风气。阮元说:“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江西校刻宋本十三经注疏书后》)礼学是经学研究的突出重,“学者不通典礼,不列名家”(郑知同《仪礼私笺后序》)。众多朴学家的考据实绩证明,不仅理学家论说古礼多有舛误,《十三经注疏》也不能令人满意。如《仪礼注疏》,“或解经而违经旨,申注而失注意”(罗椒生《仪礼正义序》)。故陆续有学者展其所长,撰著新疏。胡培晕积40余年心力,历览众说,集腋成裘,撰《仪礼正义》。   清代《仪礼》学与宋、元、明盛衰迥异。这一逆转缘何得以实现的呢?有研究者指出,清廷大力提倡礼学研究,对学者起到导向作用;汉学家厌弃理学末流空谈心性,普遍重视古礼考证;朴学考证方法日趋精密,为《仪礼》考释创通了道路。这些因素都不可忽视,但清初硕学鸿儒,特别是顾炎武在经学思想上的创新与突破,对《仪礼》学持续繁荣,尤具关键意义。
每满100减50 梁山无好汉
梁山无好汉
楚阳冬
¥39.90
为什么柴不了梁山领导层? 为什么吴用要从晁盖派转投宋江派? 为什么武艺平平的朱仝排位却在武松之前? 每次好汉排位,不过是拉帮结派后的权力再分配!   梁山好汉们表面义薄云天,实则内部派系林立: 元老派、宋江派、三山派……各个派系围绕着梁山的主导权,展了激烈的权力斗争。 而梁山的六次排座次,正是拉帮结派后对权力的再分配。 第一次,王伦等四条好汉形成了梁山原始势力元老派,占据梁山主导权。 第二次,林冲上山,经历了几番波折才坐上第四位。梁山实力壮大,却有暗流涌动。 第三次,生辰纲七人组上山,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首,从孤立无援走向权力中心。 …… 第六次,真正的权力游戏始了…… 一本书看懂梁山好汉排位背后的权力游戏。
每满100减50 治术:周秦汉唐的经世之道(精)
治术:周秦汉唐的经世之道(精)
张国刚著
¥39.60
中国的历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兴衰治乱的管理经验和经世治国的历史智慧。历史是*好的教科书,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学习古代“敬天保民”“民贵君轻”等治理之“道”,可以借鉴前贤治世用人、宽猛相济等管理之“术”。 本书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历史眼光,分十六章论析自战国至五代1360余年中国历史上重要关节的人和事,梳理千年兴衰根源,呈现历代治世得失。为让读者对历史有贯通性了解,每章之前有通论,简叙一代兴衰与治理功过;再取《资治通鉴》中具体人与事加以讨论,有人物、有故事,以细节证说经世治国之道、理乱兴废之术。
每满100减50 史林札记
史林札记
蔡美彪
¥39.36
蔡美彪先生曾在中华书局出版《学林旧事》《辽金元史考索》两部著作。收入本书的,是蔡美彪先生没有编入已出著作的零散文稿,内容庞杂,涉及民族史、文化史、官制史等各个方面,以及少量序跋前言等,故题为《史林札记》。
每满100减50 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
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39.36
在全球学界思想史研究普遍衰落的环境下,唯独在中国大陆,思想文化史却一直非常受人关注,因为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和现在关联太深,在对古代思想的检讨中,现代价值获得了历史合理性。近年来中国历史研究领域中“走出疑古”、“重返下层”、“发现四夷”的变化,使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出现了改变的契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写的《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以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为议题,试图探讨思想史重写的可能性。
每满100减50 两汉之际文化精神的演变
两汉之际文化精神的演变
曲利丽
¥39.35
在综合观照政治、经学、思想、文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书认为两汉之际的文化精神发生了从“圣王”向“王圣”的转变。所谓“圣王”,指的是只有圣人才配称王,王权的合法性来自于为万民造福利的圣德,其核心是保民而王、天下为公。“王圣”则是东汉权力阶层重塑的一个政治观念:帝王即为圣人,帝王不仅拥有上天赐予的*权力,还拥有神圣的人格魅力,集政统与道统为一身。从“圣王”转向“王圣”,是思想史上的一大变局:“圣王”的文化精神承续先秦而来,在芜杂诞幻中涌动着以思想改造现实的冲动,其终结意味着上古文化精神的终结;东汉的“王圣”精神则启了中古思想,思想家不再试图改造现实,而是努力地适应现实。 在前三章,本书历时梳理了两汉文化精神由“圣王”向“王圣”的转变过程,认为转变的契机在于王莽禅汉。王莽禅汉并非简单的外戚篡位,而是西汉元成以来儒学发展的产物。儒生在元成之际走上权力舞台,但由于道德理想主义的局限,无法实现其礼乐改制的王道理想。改制失败后,儒生鼓吹宿命化的禅让,呼唤出了符合“圣王”理想的王莽,但*终造成了惨重的社会灾难。绝望的儒生在新朝大乱、人心思汉的时代情绪中提出了“王命论”,热情阐释三个命题:“孔为赤制”、“上天垂戒”、“火德承尧,虽昧必亮”,分别从圣、天、血统等方面阐述刘氏王命的正当性。东汉帝王则敏感适时地利用了“王命论”思潮,逐步将其纳政治神话体系中,*终构建了以《白虎通义》为代表的“王圣”意识形态。 在后三章,本书从经学、思想、文学等几个侧面分析了“王圣”意识形态对东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在经学领域,无论是今文经还是古文经,都在论争过程中积极向王权靠拢,*终失去了经世大法的品格,而变成了“王圣”意识形态的附庸。思想发展在“王圣”观念的制控下,呈现出平庸的格局。即使东汉末的批判思潮,也不再有西汉公天下思想的阔大气象。士人在“王圣”观念下处世趋于谨固内敛、苛求名节和明哲保身。文学在帝国强盛时颂王宣汉,后来在世道崩坏之际,逐渐始表达个体生命体验。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批准号11&ZD103)阶段性成果。
每满100减50 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美)彭慕兰
¥39.00
  史料丰富,眼界阔:“人为”造出来的贫穷腹地   《腹地的构建》运用多个国家的丰富史料(包括中、日、美,民间、官方等级别的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清末民初1853—1937年间,华北内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及其原因行探索。   作者彭慕兰在书中描绘了华北内陆地区,尤其是河南、山东等一带当时的社会情形,包括对当地的金融、农作、交通、税收情况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行了全面描述,同时将当时华北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发展作对比。他认为华北内陆在这段时期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发展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彭慕兰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波澜壮阔的华北内陆生态群像,更是运用了社会学理论、历史地理学、社会区域理论等多重视角,分析了华北内陆衰败的原因。他指出,在国家退出了对地方社会的经济以及政策扶持沿海地区的大背景下,此时的华北内陆又遇上战乱和自然灾害,衰败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内陆腹地并非生来“落后”,这一局面更多地是由国家以及时局造成。   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获奖作品,全新修订译本   《腹地的构建》为彭慕兰1988年博士论文,1993年出版发行之后受到了诸多关注,次年(1994年)荣获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 本次出版为马俊亚2017年全新修订中文译本。
每满100减50 两访中国茶乡
两访中国茶乡
(英)罗伯特•福琼,译者:敖雪岗
¥39.00
英国植物学家福琼于*次鸦片战争后受派遣,先后多次来到中国,采集包括茶树在内的中国植物资源。回英国后,他写了几本颇具价值的著作,介绍他的中国之行,本书即是其中之一。本书对福琼1843年和1848年两次中国之行作了详细记录。书中不仅对中国茶叶的茶树栽培和制茶方法详加阐述,也对中国园艺、植物特性与分布、饮茶文化多有着墨,但大部分描写的还是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在中国的奇妙经历。对部分中国文化,福琼表达了他的怀疑与偏见,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随着福琼对中国了解的深,福琼在行文中表达的还是他对中国自然景观与中国文化的惊奇及赞赏之情。福琼是传教士之外*早中国内陆的外国人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教士的独特视角。
每满100减50 宁波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资料索引续编(1900~2014)
宁波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资料索引续编(1900~2014)
张如安
¥39.00
由张如安编著的《宁波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资料索引续编(1900-2014)》为《宁波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资料索引》的续编。全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中2008年之前的部分为补录前书之缺漏,2008~2014年部分为续编,将研究宁波的相关资料,包括公开和非公开出版物中的资料,分门别类编成索引,以供研究者、文献爱好者参考。
每满100减50 近代安徽族田研究
近代安徽族田研究
王志龙
¥39.00
本书对近代安徽族田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清代、民国时期政府族田政策的变迁和族田助学兴教功能的近代转型等角度作了探讨。近代安徽宗族经营管理族田的成败得 失,不仅对于当今中国的家族经济和其他共有经济的发展有可以借鉴之处,而且对于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每满100减50 史学与史籍七种
史学与史籍七种
吕思勉
¥39.00
《史学与史籍七种》包括《历史研究法》、《史籍与史学》、《中国史籍读法》、《史通评》、《文史通义评》、《古史家传记文选》、《史籍选文》等。其内容大都是吕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史籍、示史学研究门径而作,对于年轻一代的史学爱好者与研究者仍然具备很高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安息王朝兴衰记
安息王朝兴衰记
王三三
¥38.40
两汉史籍中的“安息”,是帕提亚国王“阿尔萨息”一名的转音。张骞西使,安息之名渐传汉代中国。书名选取“安息”,主要考虑是安息乃汉代中国对帕提亚帝国既有的称呼,也是汉语读者较为熟悉的名字。不过,由于西方国际学术界多用“帕提亚”这一名称,因此,本书在以西方史料为依托叙述帕提亚人的建国、 扩张以及与罗马之间的战争时,多用“帕提亚”,在讲述帕提亚人与汉代中国的交往关系时,多用“安息”,并未作强行的统一,即尽可能地以简洁的方式介绍这个活跃在伊朗高原上的帕提亚帝国近500年的历史。
王权
王权
A·M·霍卡
¥38.40
《王权》是英国古典人类学家A.M.霍卡的代表作。霍卡是20世纪早期英国人类学的重要学者,其对于王权神圣性和社会整体性的讨论,系统地提出了王权研究的经典问题,本书即霍卡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试图证明人类社会结构的起源来自早期人类由于崇拜太阳而形成的王权制度;二是通过对各种文明历史的比较,试图证明王权制度的雏形来自共同的源头。因此,本书对太阳王权、加冕典礼、献祭仪式、会礼等仪式都行了跨文化的详尽考察研究,研究材料涉及了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印欧世界和埃及文明等多个区域。通过研究,霍卡不仅确认了社会整体性来源于王权,还通过寻找不同文明现象结构的有机相似性对王权制度的源头作出了推论。此外,霍卡还说明了整体性的社会分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社会生成的动力为何。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
太原市档案局(馆)
免费
   太原市档案局馆编姚晓蓉主编的《中流砥柱/档 案中的山西抗战》是《档案中的山西抗战》丛书之一 。是一部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山西抗战的史料性画册。 全书分七部分:光辉旗帜、抗日烽火、浴血抗敌、胜 利之本、铜墙铁壁、得道多助、正风肃纪。对山西抗 战以大量档案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作了展现。
方志考未刻稿(试读本)
方志考未刻稿(试读本)
瞿宣颖撰 龙耀华整理
免费
近世掌故名家瞿宣颖以世家治史,尤精方志之学。《方志考》即其讲义精心结撰而成,惜刊行者仅甲集,学林称憾。本书系据长沙图书馆藏该书未刊稿本整理,著录方志数百种,其中不乏珍稀版本,同时辨其体例、评其得失,着眼于志书类目之沿革、史料裁别之关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