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史轶闻(三)
¥2.90
野史小说故事中的贩夫走卒、官吏士人、旷男怨女,巫师术士的悲欢离合、兴会际遇的扑朔迷离、奇巧诡谲……这一切神妙的刻镂、编织,几近于历史的全景写真,是历史上长时期的经济,政治、宗教,战争、艺术创造及民间日常生活、土俗民风与社会心理的创造性的再现品。

野史轶闻(一)
¥2.90
野史小说故事中的贩夫走卒、官吏士人、旷男怨女,巫师术士的悲欢离合、兴会际遇的扑朔迷离、奇巧诡谲……这一切神妙的刻镂、编织,几近于历史的全景写真,是历史上长时期的经济,政治、宗教,战争、艺术创造及民间日常生活、土俗民风与社会心理的创造性的再现品。


洪廷彦史学文存
¥33.27
本书内容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史概述、再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从晋隋间的历史看文化的发展、三至六世纪的辽东和辽西、孔子思想与历代儒家思想、北朝前期之儒学、先秦两汉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经学史与历代政治、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等。


史林札记
¥39.36
蔡美彪先生曾在中华书局出版《学林旧事》《辽金元史考索》两部著作。收入本书的,是蔡美彪先生没有编入已出著作的零散文稿,内容庞杂,涉及民族史、文化史、官制史等各个方面,以及少量序跋前言等,故题为《史林札记》。


长安学研究·第一辑
¥53.25
所谓长安学,是用汉唐都城“长安”之名命名的一个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虽然以长安城、长安文化、长安文明为主,但却又不完全局限于此,而扩展至建都关中地区的周秦汉唐等王朝的历史文化,另在地域上亦远远超出长安城的范围而扩大至整个关中以及更广泛的相关地区。为更好地推进长安学研究,国际长安学研究院特创办《长安学研究》作为院刊。我们希望以此为热爱长安学研究的朋友提供一个发表学术见解、展开学术争鸣的平台。我们也希望以这种形式发现、扶植、团结研究人才,积累学术成果,扩大学术影响。


大节落落 高文炳炳——刘浦江教授纪念文集
¥35.88
大节落落,高文炳炳》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发起,收集七十余篇学者、师友追怀刘浦江教授生平、治学的纪念性文字,辅以刘浦江先生学术自述(摘自其日记、书信等)、论著目录及挽联等相关文字,以缅怀、纪念刘浦江先生的学术业绩,弘扬其学术精神。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套装共5册)
¥29.04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蒋赞初卷》 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蒋赞初先生的文集。主体内容由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和作者学术年谱三部分 组成。学术小传主要包括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代表性学术成果则包括学术论文与论著概要。蒋赞初(1927~),男,江苏宜 兴人,1927年5月出生,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主要从事考古学与历史研究。江苏省暨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资深文物考古专家,南京历史学会 名誉会长。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鲁洁卷》 鲁洁卷是江苏社科名家、著名教育理论家鲁洁老师传记。鲁洁老师是当代中国著名教育理论 家、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德育学等方面的研究。她长期主持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 准的制定,现正主持全国小学品德教材编写工作。2014年主持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获*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书在有限的文字内,凝聚鲁 老师一生的学术精华,展现了其毕生的治学风范。框架结构主要分为三大块:1. 学术小传。按照时间顺序,在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几个小标题下的叙述中,展开作者一生学术生涯的总结。2.代表性学术成果。分列4个专 栏——走向成“人”的教育探寻、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危机的反思与走向、人学视野中的道德教育、生活德育及其课程建构,依次介绍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等。3.学 术年谱。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茅家琦卷》 本卷收入了茅先生的个人小传、学术生涯简介,以及大量代表论文,内容囊括中国思想史的 方方面面,尤重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情况,学术价值高,文笔生动流畅,富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框架结构主要分为三大块:1. 学术小传。按照时间顺序,在求学、“文革”前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文革”结束后的学术反思、海外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工作和“文革”以后学术研究工作 几个小标题下的叙述中,展开作者一生学术生涯的总结。2.代表作。收入专业论文共计十五篇,很好地总结了茅先生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情况。3.学术年谱。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沈立人卷》 本书为江苏社科名家沈立人的文集。 主体内容由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和作者学术年谱三部分组成。学术小传主要包括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代表性学术成果则包括学术论文与论著概要。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张宪文卷》 本书为江苏社科名家张宪文的文集。主体内容由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和作者学术年谱三部分组成。学术小传主要包括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代表性学术成果则包括学术论文与论著概要。

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27.84
容闳、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燕树棠、陈翰笙、闻一多、张申府、瞿秋白、冯英子,这十二位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犹如历史星河中的寂寥星辰;他们的人生经历串联起自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军阀混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至一九四九之后沧桑巨变的百年。师夷长技,德先生与赛先生,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科玄之争,民主与专政,治学与问政,为传统与现代接榫……明灭浮沉之间,他们所展现的是晚清民国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抗争奋斗史,是苦苦寻觅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与家国前路的探索史。『安身立命的根本何在?我们从何而来?到哪里去?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从提出“中体西用”到声张民主与科学、激烈反传统的“全盘西化”的主张,都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但是,这都是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一种被迫的回答,因而必然带有救亡图存的功利性色彩。 这场争论的主要意义并不在于对实际政治的直接影响,而在于它揭示了思想上“独立的”自由主义思潮在现代中国面临的困境。实际上预示了十余年后他们必须在国共两党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抉择:同是主张“新式独裁”,蒋廷黻、傅斯年等选择了国民党,而钱端升选择了共产党。同是主张“民主政制”,胡适选择了国民党,而张奚若选择了共产党。对他们来说,不论愿意不愿意,他们必须选择,做出丧失“独立性”的选择。』—— 雷颐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研究
¥35.97
本书探讨了《聊斋志异》中的民间典故、鬼狐文化,以及蒲松龄的思想特征、创作取向等重要话题。同时,还将聊斋俚曲纳入研究视野,以《琴瑟乐》为标本,进行美学诸要素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对蒲松龄的一些民俗性杂著,如《日用俗字》《农桑经》等也作了探究,更为全面地梳理了蒲松龄与民俗学、《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本书将蒲松龄研究与民俗学研究巧妙融合,既阐析了蒲松龄,又显豁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民俗现象,展示了“聊斋学”研究的新方向、新体系。


历史的思考
¥25.00
本书收集了作者二十多年来的学术探索与研究工作成果,主要集中于华侨华人与海外移民研究,及中国经济史与政治等领域;从历史到现实,从中国到海外,从学术到政务,展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与严谨求索。

金山、南洋与离散中国(东方历史评论第2辑)
¥12.80
《东方历史评论02》以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为专题,展示从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向异域迁徙的苦乐心酸,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梦想的漫漫征途,从初的单纯谋生、到追求财富、再到追求安全、追求荣耀,这不断变化的移民目的也折射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阵痛、曲折、辉煌与病症。同样,异域文明也在伴随着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危机,交替贬低或抬高它们眼中的“中国形象”。 《东方历史评论02》“影像”主题为“流水线上的青春”,选了一组车间女孩的照片,看看那些姑娘,即使工装也掩不住青春和美丽,伴随着她们美好的梦想,正在流水线上慢慢消逝。这 1.5 亿年轻人中绝望的, 已经从富士康工厂的楼顶一跃而下, 作为对这个残酷时代的无声抗议。 《东方历史评论02》“随笔”栏目,收入埃及作家福阿德?阿贾米谈论“埃及知识分子的悲剧”、陈徒手考查“‘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张冠生挖掘“罗隆基‘反右’时期的史料”、芮虎描述“东德‘斯塔西’档案解密过程”等一系列精彩文章。

统治:万里江山大统
¥4.40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创始发明
¥5.00
主要指四大发明与历史价值。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历史是什么(试读本)
免费
《历史是什么?》仍不失为是一本经典著作。自版以来,毕竟卖了25万多册,自有其道理所在。像许多书一样,该书也是急就章,源于一系列演讲,文风流畅、辛辣,而以更加深思熟虑的著作来衡量,则有所缺失。和其他许多关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不同的是,该书包含了大量有关真正历史学家和真正历史著作的事例,生动地说明较为抽象的论。与大多数各式各样的历史初级读本和历史导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书不是用高人一等的口气对它的读者说话,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向读者演讲。在处理深奥的、棘手的理论问题时,它也是机智的、有趣的、耐人寻味的。四十年以后它还保持着撩拨人心的力量。它不仅处理历史的基本问题,而且处理了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在处理重大问题时,手法高超。该书对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和思想家都有参考作用,会给他们带来思想上的惊异。卡尔知识渊博,是一位睿智之人,《历史是什么?》诱人的部分就在于轻而易举地展现出知识和智慧。

上海底牌
¥3.99
本书收录了作者由上海题材而发起的评议文章90多篇,每篇千字左右。内容涵盖上海百年沧桑变迁的各个领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生活、地标以及中外文化交通等等。每篇评议,均以历史事实依傍。言必有物,言必高瞻。为提升阅读体验感受,每篇文章后,附设“关键词”和“相关背景”栏口,提供背景资料,简明扼要地介绍评议之事件由来。书稿阅读轻松,能够挖掘出积淀在上海人生活以及发生在上海的历史事件中的文化内涵,给予上海在现代化程中以有价值的参照或启发。


历史的另一半:嗜血的凤冠
¥13.18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实际上是男人的历史,更准确地说是男人创造和主宰的历史。 女人只是扮演着“酱油”的角色,成了历史程中毫不相干的旁观者及匆匆的过客。用这样偏见来撰写中国史,实际上只写了历史的一半。 本书换个视角,让女人成为历史的主角,使读者认识到女人在我国历史程中所扮演的男人也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恢复女人在我国五千年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对于女性的认知一直存在着种种偏见,认为女性是“红颜祸水”。 夏有妹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汉有吕后专权,唐有贵妃祸国…… 本书采用小说的手法,用当下的语境去解读历史,力图挖掘那些沉没在史实中的真相,还原“历史的另一半”女性在历史程中的真正作用和地位。

西方儿童史(上卷)
¥45.00
本书研究古代至17世纪的西方儿童历史。

中国古城墙(第六卷)
¥150.00
本书是国内*部全面汇集中国古城墙的专业性文献,收录中国古城墙400余座,珍贵历史图片1000余幅,囊括了中国晚期几乎所有形制、不同级别的城墙,也兼及长城和其它时期不同类型的城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中国城墙的时代特征和意义.其中不少资料是首次披露,极其珍贵。它的出版为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中国城墙提供基本资料,达到对中国城墙存史、资政、教化的目的。本书编撰的出发是为鼎盛时期中国城墙首次行家底大盘,为社会提供一部融学术性、资料性、工具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中国城墙图典,达到弘扬民族文化、保存科学研究史料的目的。它的出版将为城市学、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建筑学、历史学、方志学、地理学、风水学等多门学科提供*手珍贵的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
¥34.14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西夏、元代、明代和清代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史料种类、来源、内容等,对各个时期重要的史料及其使用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在体例结构上与原有版本一致,并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些年新发现、整理的史料成果,修订了原书中的不妥之处,学术价值极高。


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
¥20.83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思想。通过戴燕教授对何兆武、李学勤、章培恒、王水照、裘锡圭等十一位从抗战到当下的老一辈中外学人的访谈,使我们了解了那个即将过去的时代中发生过的历史,以及那一代历史中的学人的思考与抉择——他们的政治关怀和学术理想是什么?在巨大的社会变动中,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他们又是如何思考历史与未来,如何承上启下的? 一个个学者,体现了一代的学术、思想的风气。这些学者,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精神的脊梁,是学术文化的灵魂。鉴往知来,当今学人只有充分了解上一辈学人的学术及思想,才能承上启下,继往来。在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是前辈学者的学人心史。


西潮与新潮(精)--国民阅读经典
¥16.20
《西潮与新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历史,主要讲述外来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故被作者视为“有像自传,有像回忆录,也有像近代史”;二是《新潮》,主要讲述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但因作者病逝而未能深展论述。本书的价值正如著名学者王德照所说:“他(蒋梦麟)所希望于读者的,要多少能从著者所记叙的身边琐事中,发现重大史实的意义,以正视展在面前的新的时代和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