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历史的回归:21世纪的冲突、迁徙和地缘政治
历史的回归:21世纪的冲突、迁徙和地缘政治
珍妮弗·韦尔什
¥26.00
20世纪80年代末,弗朗西斯·福山曾提出自由民主可能是“人类意识形态步的终”与“人类统治的*后形态”,并导致“历史的终结”。四分之一个世纪后,本书作者珍妮弗·韦尔什立足国际局势*变化,回应并反驳了福山的这一著名论。韦尔什指出,21世纪的世界并未如福山所预言的一般,成为自由民主的放世界;战争与难民、政治与经济的国际角力、贫富不均与社会不公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本书促使读者重新审视自由民主的历史,并引导读者思考以下问题:如果历史正在回归,它具有怎样的当下特色?人们正如何使用历史?自由民主是否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我们应如何促自由民主的发展?
49元5本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万德敬 高淑君 和谈编注
¥26.00
本书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种。该丛书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以个人为轴心,辐射出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三个探讨的领域板块,主题分别是个人与家庭、师友、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讨论的话题。本书《尊师重教》主题是知识与师道。从先秦至清代有影响的典籍中筛选出主题名篇,逐篇予以解题、注释。
49元5本 留青竹刻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创意
留青竹刻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创意
邵晨霞
¥26.00
本书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以中国传统工艺留青竹刻为研究对象。作者历史性地梳理并综述了留青竹刻工艺的起源、传承与发展,并走访竹刻艺人,以大量图片反映留青竹刻工艺,并结合历史与现状,提出了留青竹刻等传统工艺的创新之道。
49元5本 常识课
常识课
杜骏飞
¥26.00
《常识课》用理性、学术的视角解读当代学生成长、求学、求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涉及家庭、情感、学业、职场等领域,又涵盖新闻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学科,具有思考的深度和学养的厚度。书中的一篇篇文章,不仅具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视野,更包含了人文精神、时代情怀以及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每一篇都发人深省,予人启迪,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指导意义。
49元5本 水彩物语:风景绘
水彩物语:风景绘
目丁兔
¥26.00
本书是一本将风景写生与技法学习相融合的水彩画教程。全书精选16处美景行描绘,并介绍相关的地理、历史、人文知识。每幅作品都以讲解一种水彩画技法手,随后从线稿到上色逐步详解绘制过程,带领读者在动笔涂抹中体悟和巩固技法。跟随本书,读者不仅能完成16幅画作、掌握16种技法,还能增长见识、阔眼界。本书的编排清晰直观,讲解浅显易懂,作品的难易程度亦有张有弛,既适合零基础的初学者,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绘画爱好者。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轻松愉悦地掌握水彩画技法,感受用画笔记录美好事物的乐趣。
49元5本 《尚书》与中国文化
《尚书》与中国文化
姜建设
¥26.00
本书适合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尚书》是一部标准的“上古史纲要”: 从帝尧勤政爱民的故事始,到秦穆公痛陈悔恨的誓词 结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述说了上古时代两千年间发生在 东方大地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漫长的两千年间,这块 土地上到底发生了多少件事情,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故事究竟 有多少,恐怕谁也难以说得清楚。然而《尚书》只撷取了尧 舜禅让、大禹治水、启伐有虞、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 伐纣、西周立国、周公东征、成王传位、穆公悔过等社会生 活片段,透过这些片段,后人可以窥见上古时代社会发展的 大体走势,因此我们说《尚书》是一部“上古史纲要”。 本书从“尚书源流”“尚书与现代生活”“尚书与中国传统政治”“尚书与中国传统思想”“尚书与中国传统法制”“尚书与中国史学”,几个板块,把《尚书》基本讲透了。
49元5本 谁是日本人: 似近若远看日本
谁是日本人: 似近若远看日本
赵坚
¥26.00
日本有俗语“遥远的邻居”,其实日本就是我们遥远的邻居:虽仅隔一衣带水,却似远在天涯海角。日本很长时间都以中华为师,19世纪末近代化成功,中日关系逆转,在“爱恨情仇”之间跌宕至今。近代以来的日本介绍,笔头常带感情,不是喜爱,便是厌恶,此外就是不屑。本编所收随笔,为作者旅居日本期间,以平常心和平实态度观察的记录,主要发表于香港《文汇报》副刊与《澎湃新闻》“外交学人”专栏等。作者认为日本显远(距离),是因为我们不能辨识其近(现状),而把握其近,还得从远(文化、历史)手,尝试通过厘清日本历史、文化和信仰诸大端,将“近”在眉睫的邻国展现于读者。
49元5本 文化南京:历史与趋势
文化南京:历史与趋势
贺云翱,周行道
¥26.00
本书从时间、空间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南京行深度解读,集中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形象,总结南京历史文明的发展程,提升南京的发展理念,阐述南京独特的发展个性,服务于美好南京建设,向省内外、国内外宣传推介南京的发展形象、发展观念和发展追求。
49元5本 水彩物语:多肉绘
水彩物语:多肉绘
目丁兔
¥26.00
本书是以多肉盆景为主题的水彩写生图谱,带领读者在学习水彩写生技法的过程中漫游千姿百态的多肉世界。全书精选14款多肉盆景行描绘,从线稿到上色逐步行细致讲解,读者不仅能学习水彩画技法,还能更深地感受多肉植物的细节之美。本书的编排清晰直观,讲解浅显易懂,作品的难易程度亦有张有弛,既适合零基础的初学者,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绘画爱好者。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轻松愉悦地掌握水彩画技法,感受用画笔记录身边美好事物的乐趣。
49元5本 郭继承人生课:中华经典十三讲
郭继承人生课:中华经典十三讲
郭继承
¥25.99
        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悠久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诸多典范,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华文化对于人们如何提升自己的修为、如何全方位提升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有极为丰富的论述和阐发。本书从中华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中间寻求智慧,通过对《尚书》《管子》《大学》《易经》《道德经》《传习录》等经典的解读,总结中华文化如何提升人的修为的论述和启示,希望其成为中国人自身的成才之道。
49元5本 孔子答客问
孔子答客问
王长华
¥25.99
本书是一部社科专著,在充分占有史料并严谨辨析论证的基础上,以活泼生动的“问答”文体,请出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现身”解惑答疑,从而系统全面地呈现这位伟大先哲的生命历程和思想脉络。 本书作者王长华教授在先秦诸子领域研究有年,学养深厚。透过本书,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孔子的独特人生和他生活的时代,学习和体会孔子历经漫长时光淘洗仍光辉璀璨的思想精华,充分感受这位杰出思想家、教育家的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
49元5本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钱穆
¥25.99
本书是钱穆先生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重磅论述,是一部洞彻儒家文化的思考精华。 钱氏一生崇扬孔学,并倾力于《论语》和孔学的研究,精勤笃实。本书既是先生一生的学养缩影,亦是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学界标杆,全面展现了一代国学宗师对于“孔子与论语”这一对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的研究心得。 解读圣贤,重温典范,钱穆先生将带领读者直抵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归处。
49元5本 浙东古戏台
浙东古戏台
杨古城, 周东旭编著
¥25.99
这是一本关于浙东古戏台的图书,戏台种类囊括宗祠戏台、会馆戏台、祀庙戏台、街心戏台等。古戏台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也是古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承载着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价值,是传统乡土建筑中极具民间智慧、深得百姓心声的作品。本书从戏台说起,说戏,说人,说戏场,说戏俗,将宁波的一部戏曲史融入100余处古戏台中的叙述中,充满古风古韵,完整展示浙东古戏台的面貌和历史风采。本书再现了戏台背后悠久的历史和缤纷的传奇,映射了所在村落的变迁,乃至社会人文的演进。
49元5本 文化提升国家质量: 中国发展的使命
文化提升国家质量: 中国发展的使命
孙国东
¥25.99
从“文化”在现代**所发挥的功能来看,它通 常有如下四种功能形态:文化本身的形态与结构、文 化的制度与生产、文化的分配与转化、文化的认同与 信仰。文化的上述四种功能形态,均有助于“**质 量”(组织质量、制度质量、精神质量、发展质量和 治理质量)的提升。本书试图论证:文化是中华民族 复兴的第二推动力,“以文化提升**质量”是当前 中国发展的使命。孙国东主编的《文化提升**质量 中国发展的使命》既一般性地探讨了文化对于当前中 国“**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亦从文化复兴、文 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华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 上的地位、当代中国的文化复兴、儒家文化在现代社 会的功能、转型中国文化认同建构的正当法则、当代 中国文化的多样共生、**意识形态的重构、新时期 文化强国的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国际形象的 树立等战略性、前沿性的理论课题行了介性的学 理分析,并对有助于提升“**质量”的重大文化战 略和议程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49元5本 坐等花开
坐等花开
丰子恺
¥25.90
以童心捕捉生活的小美好,以禅心体验人生的大自在。 丰子恺身为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散文家,画与文双绝,加之他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因而他的一生是艺术的、诗意的、自在的。 本书以花为题,从“好花时节不闲身”到“人间有大美”,再到“有情世界,天真生活”“静待岁月成花”,蕞后到“此生已近桃花源”,铺陈出了丰子恺“花成景,花落成诗”的一生,同时映现出了当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从此鲜花赠自己,纵马踏花向自由,并以禅心传达宏愿——心存美好的人,必将一路生花。 浮世三千,为人当如丰子恺,快意人生享自在。
49元5本 浩大工程的长城要塞
浩大工程的长城要塞
郭艳红
¥25.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9元5本 穿越古今的古桥古道
穿越古今的古桥古道
郭艳红
¥25.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风俗论 下册(试读本)
风俗论 下册(试读本)
(法)伏尔泰 著,谢戊申等 译
免费
《风俗论》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伏尔泰在书中明确地说:"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我把历代国王继承的顺序视为撰写历史的指导线索而不是目的。"法律、艺术、风尚是这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它就不是一部严格的编年史和世系录,作为一种比较个人化的教学方式,他甚至没有特意去参考大量书籍以弄清细节,而是试图对世界提供一个轮廓的认识。   《风俗论》的作者还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趣和平等态度,他用相当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谈到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他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但他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而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在他看来,这些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人,似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器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有所前。我们则相反,获得知识很晚,但却迅速使一切臻于完善。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谈到日后学术界对于《风俗论》的批评,莫罗阿认为"可说是毁誉参半"。书中史实有误的地方还是不少,有些是作者难于辞其咎的,有些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在那时还未大白。孟德斯鸠说伏尔泰写作历史的用意是显耀他自己的宗派,即宣传他非宗教的宗教。伏尔泰想证明鲍舒哀以上帝的意志解释世界的历史是错误的,认为历史不当用原始缘由解释,而当用许多小原因的盲目游戏来说明;他否认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应该说,划清这一界限对于史学的独立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有时相信人类过去的历史是罪恶与苦难的连续,不久即可由理智来澄清混乱的局面则又未免对过去过于悲观,而对未来又过于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可以引用这本书的一句话来说这本书的,那就是:“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他人思考的。”
跨文化交际概论(试读本)
跨文化交际概论(试读本)
吴为善,严慧仙 著
免费
本教材依据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教学目的和课程设置的实际需要编写,是跨文化交际通论性教材。教材以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为主要对象,也可供中文系、外语系本科生及相关的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本教材力避与外语专业同类教材的重复,努力出新,突出对外汉语专业的特,体现出学术性、实用性和原创性。在对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等行界定后,全书从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规范系统与文化过滤、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非言语行为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等角度行阐述。教材吸取当前外语学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成果,适应对外汉语专业的特和需要,创建了不同于外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材的框架。教材编写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适当地淡化纯理论的探讨,重在实际案例的分析;弱化对西方文化的系统介绍,强化中国文化的阐述;在分析传统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分析中国改革放以来所产生的文化变异现象;转变立足“翻译”的思路,着眼于现时的口语交际。
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试读本)
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试读本)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 著,罗国祥 译
免费
本书为“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的其中一册,是莫里斯·梅洛-庞蒂的作品。内容包括:可见的与自然:哲学探究;反思与探究;探究与辩证法;探究与直觉;交错与交织等。本书内容丰富,观新颖,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姑妄言之:当代中国社会病观察(试读本)
姑妄言之:当代中国社会病观察(试读本)
高人 著
免费
  本书为作者在《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所设专栏的评论文集。   作者见多识广,对中国政治、官场、民生、社会之潜规则深谙心底,思想观老道,学识广博,分析问题一针见血,文字文风极为干练通俗,擅长把复杂的问题通过嬉笑怒骂娓娓通俗道来,读后令人心生佩服,拍案叫好,产生共鸣。   本书重围绕中国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当代社会热事件选材近百篇文章,分为“品评人物”、“世相杂谈”、“杂谈时事”三大部分,上至五四先贤指江山激扬文字,下达近日所见斑驳陆离之怪状,批判言辞激烈,是因富有忧患意识的“中国关怀”,亦为存有警醒世人之心,可谓篇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