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天书——音响评论精选
¥31.60
为了帮助读者深了解不同品牌的音响产品的技术特与声音特,作者团队对不同品牌的多种音响产品行测试和评,并精选了其中的优秀评论集结出版。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多种品牌的落地音箱、书架音箱、胆机功放、解码器、播放器和黑胶唱机等设备,对每个产品的研发背景、技术特、声音效果等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可作为音响发烧友的设备选用参考用书。
文化即吾心:电影表演与社会表演
¥31.20
本书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厉震林近两年的学术论文集。它以电影艺术为研究中心,对若干重大的电影文化和美学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扩展到其他相关的文化内容。该书的论文均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以及在国际、全国学术会议上主题演讲,获得过“中国电影金鸡奖”论文奖等重要奖项,在国内外电影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目前中国电影界和文化界前沿性的学术论文集。本书适合电影研究者、创作者、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爱好者阅读。
影像·历史·诗歌: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
¥30.00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是一个致力促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放性项目,2015年的年度讲座的题目为“影像、历史、诗歌: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迪迪-于贝尔曼围绕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展,讲解影像的视觉结构如何创造出连贯的历史图景,又如何通过诗歌式的建构表现出来。 首讲从影片的纪实和抒情双重特质切,追溯爱森斯坦的理论源头;第二讲关注影片的主要形式技巧,“蒙太奇”与特写;第三讲分析爱森斯坦电影的诗性结构及其营造出的史诗“氛围”。 讲座详细分析电影中的哀悼场景,以及由这种悲怆的塑造而为影片带来的心理意义上超乎寻常的强度,重新阐释在当下或被理论界摒弃、或被商业简单消费的“悲怆”和“感性”的意义,引导出对影像和时间之间多重关系的思考。
伟大的电影
¥30.00
100部伟大电影的卓绝评论,来自全美负盛名、可信赖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他所评述的影片,在他看来真正呈现出电影的伟大。 在过去数年中,罗杰?伊伯特每隔一周都为一部“伟大的电影”撰写评论,给予新鲜而热忱的褒扬。《伟大的电影》一书精选了其中的100篇文章,每一篇都是评论和鉴赏的提炼,是热爱、分析和历史的糅合,它们让读者以崭新的目光和重燃的热情回味(或者说先睹为快)所评述的影片。伊伯特的影评广泛覆盖各种类型片、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从电影艺术史上至高无上的经典作品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娱乐作品。在文章中,罗杰?伊伯特成功地将学者渊博深刻的电影知识、纯美学的判断力与明白晓畅的鉴赏文字融为一体,再配以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部负责人玛丽?科里斯精选的珍贵剧照,使本书成为所有电影爱好者与观众的珍宝库、无可匹敌的观影指南。 ?
7天学会抖音
¥30.00
抖音是当下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之一,聚集了庞大的流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品牌和个人选择驻抖音。如何才能在用户量庞大的抖音平台上站稳脚跟?创作短视频有什么技巧?如何有效地展粉丝运营?如何选择合理的方式完成变现? 数据化运营思维、线下实体门店获客、IP塑造、企业蓝V账号运营技巧……本书帮你掌握抖音运营的实用方法和技巧,快速有效实现运营目标。
视听新媒体语言艺术
¥30.00
本书系“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作者孙宇龙为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博士,文学、影视与媒体影像工作者。本书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系统讲述了视听新媒体语言的特征和艺术表达技巧,从视听媒介语言的符号、叙事及表意特点,视听媒介语言的符号编码、解码,到静态影像的叙事工具性及媒介应用、IP影像叙事、观念影像叙事、微电影语言叙事及表意模式,视听媒介语言的叙事转换与创新,以及视听媒介语言素养的养成记创新应用等方面做了全 面细致地讲解。
黑色电影:历史、批评与风格(增订本)
¥29.99
黑色电影无疑是电影中蕞无定形的门类之一。诞生自美国好莱坞的“黑色电影”,却拥有一个浪漫的法国名字“Film Noir”。而事实上,黑色电影却几乎与“罗曼蒂克”无缘。提起“黑色电影”,蕞容易想到的是那些风格化、愤世主义的20世纪40、50年代好莱坞黑白电影——关于私家侦探、蛇蝎美女、犯案黑帮、亡命鸳鸯的情节剧。《黑色电影》一书没有回避这些影片,但詹姆斯•纳雷摩尔亦向我们指出:“黑色电影”这个术语远比我们所认识的复杂和矛盾,它是一份重要的电影遗产,也是我们投射到过去的一种观念。 像黑色电影中的私家侦探一般,詹姆斯•纳雷摩尔抽丝剥茧,深挖数十部经典影片,包括经典之作《双重赔偿》《马耳他之鹰》《第三个人》《来自过去》,“新黑色电影”《唐人街》《低俗小说》《蓝衣魔鬼》,以及21世纪的黑色电影《穆赫兰道》《罪恶之城》《杀戮赌场》等,指出了黑色电影的七个路径——概念生成、时代背景、审查制度、成本预算、美学风格、黑暗隐喻、新黑色电影。《黑色电影》提供了对黑色电影的原创性研究方法,既生动又广博,同时还有大量的影片信息和对数十部影片的评论,揭示出电影与文学、历史和观念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启发意义。 《黑色电影》还是一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著作,除了电影和电视,笔力所及,还带来有关现代文学、美术、流行文化的卓越见地。
数字调色的艺术——图解DaVinci Resolve
¥29.99
“无调色、不视频”,调色已成为影视制作的技术环节。本书为调色师提供系统而前沿的知识、丰富的实用技术、解决疑难杂症;为摄影师、导演等影视前期工作人员拓展视野、激发创作灵感,丰富表现技法,提升其作品表现力。 本书以DaVinci Resolve为平台,图文并茂,由浅深,系统完整地讲解当代数字影视调色技术的工作流程、技术操作、调色思路、工作技巧。本书案例详实,包含院线规范,微电影规范及常规实用影片规范等。
如何拍电影:夏布罗尔导演札记(法国国宝级电影大师、新浪潮“五虎将”之一、《包法利夫人》等巅峰作品导演总结的30堂大师课。)
¥29.88
《如何拍电影》是法国新浪潮著名电影大师克劳德·夏布罗尔畅谈导演经验的一部著作。克劳德·夏布罗尔以他几十年、上百部影片的制作经验,将片场内外的经历、所思所想、窍门娓娓道来。对于电影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简体中文版特别收录新的访谈片段,夏布罗尔在其中更是对其他导演发表了辛辣的看法。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
¥29.50
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中,罗伯特·伯德详述了塔可夫斯基的主要电影作品——《伊万的童年》《安德烈·鲁布廖夫》《索拉里斯》《镜子》《潜行者》《乡愁》和《牺牲》,指出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是基于对土、火、水、气四种基本元素的检视或颂扬,电影的元素与孕育着可能性的时间的统一感是分不的,而电影强化了人类体验中的这种统一感。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中,是电影的元素使自然的元素得以存在。伯德诗性的语言与深刻的哲思就像缓缓诉说的画外音,为读者启了一次别样的观影之旅,更为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的美学原则提供了一次全新的研究。
异质性的对话:欧美独立动画媒介实验与批判
¥29.40
本书基于对“独立动画”的一般界定而展,分析独立动画如何通过媒介实验与多层面批判确立自身,一方面与以好莱坞动画为代表的主流动画行互动和对话,另一方面也由此拉与主流动画创作模式的距离,双方都在这种动态关系中调试着各自的形式和风格。本书主要创新在于通过重新审视对动画以及独立动画的界定,对动画本体论行创新性探讨;也尝试通过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建立关键词之间的动态谱系。独立动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而展的实验和批判。独立动画的艺术创作,也是艺术家探索和识别自我的过程。通过观照社会以及自我批判,独立动画拓了动画与记录影像结合的新类型,形成了与历史、与社会、与自我的对话。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28.70
《我是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收录小津安二郎的珍贵文字,连缀成电影大师的光影人生,揭示《东京物语》《茶泡饭之味》等不朽影片的创作秘密,亲述物哀之美等小津风的形成来由,更有小津鲜少言及的人生故事。 小津安二郎一生坚持“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的信条,脚踏实地只自己的“豆腐店”——通过摄影机深思考事物,找回人类本来丰富的爱,找回属于人的温暖,并将这种温暖表现在画面上。全新增订版收录《蓼科日记》,以及小津御用演员佐田启二的《看护日记:那个老爷子不在了》,并披露小津安二郎多张珍贵生活照,从不同维度展示导演小津的人生故事。 每个热爱生活、热爱电影的人都会被小津动,他的电影里流动的情感既深刻又强烈,因为它们反映了我们关心的事情:父母和孩子,婚姻和独居,生和死,以及相互之间的关怀。
复象与镜像:当代剧场与影像创作的流动图景
¥28.00
媒介思维下的剧评影评会有哪些新质呈现?本书 以当代艺术视域下的剧场性(theatricality)为发轫 ,展一个以“内在性平面”(the plane of immanence)为核心概念,统合戏剧、电影等备类媒介 在空间内的动势写作,切剧场、影像、绘画等艺术 领域的研究。本书记录作者十年来对中国当代的剧场 和影像艺术以及若干 新艺术现象和研究动态行的 评述。它努力汇集与当代艺术发展相关的比较核心的 理论资源、方法论、知识框架等,试图以当代艺术的 一些观念作为路径切传统的戏剧和电影研究,以 新的面向和角度。
发烧耳机——Hi-Fi耳机评论精选
¥27.60
《发烧耳机——Hi-Fi耳机评论精选》采用图文叙述的形式,主要介绍了市面上主流的发烧耳机系统。通过对耳机类、耳放类、随身播放器类共计32款产品的详细介绍,并对产品行试听及评,为读者分享真实的使用感受。全书语言通俗、图文结合、内容丰富、评精彩,适合耳机爱好者以及音响爱好者阅读。同时,本书也是广大爱好者耳机系统的选指南.
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到现在
¥27.50
本书第三版行过大幅度修订。第二版的十一章经过修订,并且增加了第十二章。注释也同样修订过,以体现近数十年的学术成果。读者以往用得顺手的参考书目已经得到更新,成为关于意大利电影的完备书单之一。新技术增长,互联网异军突起,可以删除影片和录像带那一节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网站名称,帮助读者寻找意大利电影的录像带和DVD片。信息瞬息万变,还是求助于网站吧,传统的名单自叹弗如啊。 前面两版的序言中有鸣谢名单。这些朋友和同事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但时光荏苒,不少人已经故去。谨以此书第三版纪念他们,特别是费德里科·费里尼,他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 非常感谢伟大的编辑艾文达·龙科,他的支持已经跨越世纪。 本书初版在1983年,多年来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查询资料,赞赏意大利导演的好作品,或者质疑某些观。本书初版好评如潮,但读者的来信始终是作者的好报酬,说明我没有白干。
VR电影语言
¥27.20
虛拟现实技术与电影的融合(Cinematic VR)引发了电影语言的革新:一方面,VR带来了人类观感的极致体验与观影的全新模式,并由此催生了形态新颖的VR电影产业链;但另一方面,许多以往被奉为圭臬的视觉语法和叙事规则,在新技术面前显现出局限甚至失效。针对镜头消解与观者注意力的重获、互动叙事构建、观者的身份认同与对话机制等-系列新问题,本书将基于电影学、符号学、心理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展开研究,深入而系统地探讨电影语言在VR技术下演进的路径与规律,以期形成与影视技术发展并行的电影理论发展脉流。 本书可作为高校、研究机构,以及VR影像创作者学习教材。
东方云帆——上海电影集团产业十五年发展纪实
¥27.20
本书为“文化产业经典案例丛书”之一。本书主要撰写十五年来上影集团在文化产业道路上的探索,上海电影的发展之路,上海电影产业的成长轨迹,坎坷艰难、风云际会、意气风发、挚情不泯。正是这数十年的承上启下,继往来,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电影事业终于振奋起飞,鹏程万里。本书是上海电影产业的全面回顾与总结,也是一本文化产业方面的重要参考读物。
看得见的“所指”──电影语言的义素研究
¥26.99
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训练学生时曾经提问:“如何用三个镜头表现‘胜利’?”这里的“胜利”就是一个词语。此类问题在电影创作中经常出现,然而“电影中是否存在词语”却是一个在百年电影史上不断被追问的话题。《看得见的“所指”:电影语言的义素研究》以实证方式证明了“词语”在电影中的确存在。那么,它们以怎样的形式存在?该如何去寻找?找到“词语”,对于电影创作与教学,以及计算机动画自动生成的现实意义何在?如此微观的命题又是否具有宏观价值?这都是《看得见的“所指”:电影语言的义素研究》试图探讨的内容。
视听新媒体概论
¥26.60
2017年度北京市*科研计划项目“‘互联网 ’时代视听新媒体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结项成果。 全书以“互联网 ”为时代背景,以北京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下设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视听新媒体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为介质,内容涵盖视听新媒体基础理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传-受关系转向、具体视听新媒体内容制作(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短视频等)步骤与要等,结合诸多现实热议话题和案例,采用通俗易懂的教材式阐述,将学理与业态发展结合,突显该学科发展的交叉性与跨学科属性,及其区别度和特质。本书是具有北京电影学院视听新媒体专业特色的基础理论教材,弥补了该领域教材的缺失。本书目标读者主要是视听新媒体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者、想要从事该行业的相关人员等。
手机短视频全攻略 拍摄技巧+剪辑处理+特效制作+字幕音频
¥26.60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手机成为我们拍摄照片和视频的主要设备之一。短视频的出现使人们的视听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视频给予每个参与者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并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语言。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发现世界、探寻美好生活的平台,也为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内容传播提供了新的介质。 本书共9章,通过内容讲解穿插技术问答和技术指导的形式,对短视频的拍摄、后期处理手法及特效制作进行讲解。全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除了必要的理论阐述,均采用步骤导图的讲解模式,让读者能轻松、快速地理解和练习。 本书适合广大短视频爱好者、短视频App用户,以及想要寻找突破的新媒体工作人员、短视频电商用户、个体店家等学习和使用。随书提供案例的素材文件和效果文件,方便读者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快速掌握短视频的制作方法。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25.48
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深厚的生命底色,也揭示出他电影的缘起和归宿。在电影中,贾樟柯记录下大时代里被政治扰的个人和被时光遗忘的生命细节,凝视剧变年代里被权力和经济利益抛向边缘的个人,叙述在超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放下摄影机,拿起笔,烟雾氤氲中,贾樟柯向青春告别,却无数次忧愁上身,思绪飘回汾阳的街道、北京的胡同,想起县城的少年、百无聊赖的青春,缅怀文学启蒙的恩师,感叹与侯孝贤、杨德昌等前辈的交往与遗憾,也直白道明以电影捞历史细节、对抗遗忘和反思历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