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血操的理论和实践
¥60.00
本书为原创性科普图书,作者权威,为浮针疗法发明人,再灌注活动创始人,患肌理论创始人,本书乃基于作者方的理论与实践提出的气血操。 本书以气血新论和仿生学为指导,创性地把深度牵拉和强力呼吸运动相结合,融合了中医学、康复医学、仿生学。 气血操理论大道至简,动作容易学习,环境适应性强,适合中医科、针灸科、骨伤科、康复科、疼痛科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康复锻炼,以及养生保健爱好者、亚健康人群的自我康复。 图文并茂,出版价值高。气血操的推广对全民健康大有裨益,有助于健康中国的实施。


少林正骨(第二版)
¥60.00
本书为《少林正骨》修订版,增加第二章少林正骨法内容,即增补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的经典案例,增加骨不连的中医疗法一节。拾遗补漏,改正一版中的错漏误谬。


本草经疏辑要
¥60.00
《本草经疏辑要》为清代吴世铠所纂。吴世铠,字怀祖,海虞(今江苏常熟)人。《本草经疏辑要》共十卷。卷一为治病序例;卷二到卷八分为石金土水、草、木、人兽畜、禽虫介鱼、果壳叶六部分,共载药427味,每药多先录《神农本草经》原文,后加注释;卷九为《朱紫垣痘疹秘要》;卷十为吴氏所辑《集效方》。书中对病证的脏腑归属、临床表现、用药宜忌做了全面论述,药物主治交互参证,功用辑录详尽。其论全面中肯,语言简明平易,治法切于实际。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临证篇解读——临证篇
¥60.00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绍功教授集毕生之所学而作的传世著作。《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架构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基础之上,是为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绵延650余年之精粹及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而作,重在突出沈氏女科之特色,将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行继承、宣传、推广。 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将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主体框架的四部分,分别是医理篇、临证篇、方药篇和诊籍篇。为详解和细化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解读将每一部分又独立为一本书,解读部分将由沈老的诸位嫡传弟子亲自执笔。 本次出版为《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临证篇》,临证篇的解读将继续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临证篇》的基本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解读将在保留沈绍功教授临证法则的基础上,重挖掘沈绍功教授学术继承人和沈氏女科第二十代出色弟子的学术观,体现沈氏女科学术流派的一脉相承;同时也展现沈氏女科在传承中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梅国强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60.00
内容上:将研究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成果,行全面整理,从青年教师、学生的角度体现学生对梅教授的《伤寒论》学术观的认识;对其拓展《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的学习和思考;在临床侍诊过程中所学习的梅教授临床辨证思维与要、拟法选方思路、药物加减的特色、临证守方更方的要与思路;药对的应用与配伍的变化等。 形式上:从学生的角度展现学习者对名老中医的诊疗过程的学习与认识,更切合读者的思维;从滴中提炼、较系统地总结、体现临证中的思路与要,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思辨要、鉴别要等,可提升辨证思维与临证运用能力。也体现了梅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传承过程。


医法青篇
¥60.00
《医法青篇》对于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队伍建设、建立古籍研究平台,提高古籍整理水平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中医药继承创新,一步发挥中医药服务民众的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作用将产生深远影响。


沈舒文临证心悟
¥60.00
本书作者为陕西省首批名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中医内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专业学位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室(沈舒文工作室)传承人。本书汇集作者从事中医40余年的核心学术思想与临床诊疗经验,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并对中医学术传承有一定示范作用


焦顺发头针
¥60.00
本书由头针创始人焦顺发编著。全书十一章,包括头针概述、头针与神经系统、头针刺激区、头针针刺术、头针临床实践、头针临床疗效、特殊体征案例观察、头针麻醉技术、特殊反应与刺激区的特异关系、头皮特殊变化与刺激区的特异性、特殊示教案例。


贺氏管针术经验集
¥60.00
管针术则是中医针灸学术很重要的一支,是贺惠吾医师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用针管作为针器代替押手,注重“七伎五法”操作手法的一套针灸技术。本书作为贺氏管针术经验汇集,系统介绍了管针术的由来、舌诊脉诊,经络循行,针方法、手伎手法、选穴原则、常用配穴、针药并用的临床治疗经验。


魏氏伤科李国衡医案集
¥60.00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医骨伤科名家魏指薪教授传人李国衡先生对魏氏伤科学术特色的传承与发展脉络,精选其临床验案,涉及骨折、脱位、慢性筋伤、骨病、脊柱相关疾病、关节病等,每则医案后的按语体现了李国衡先生的宝贵经验,反映了魏氏伤科传人师古不泥、灵活应变的学风,可供中医骨伤专业人员学习借鉴。


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
¥60.00
本书系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涉及天疱疮、面部激素药毒(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脚湿气、皮痹、四弯风5种常见皮肤病,旨在规范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整脊科临床诊疗指南
¥60.00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包括急性斜颈、寰枢关节错位、钩椎关节紊乱症、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颈椎失稳症)、颈椎管狭窄症、颈腰椎间盘病、胸背肌筋膜炎、腰椎后关节错缝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骶后关节病、臀部皮神经卡压征、骶髂关节错缝症、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脊源性心悸、怔忡症、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脊源性月经紊乱症、脊源性髋膝痛、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强直性脊柱炎椎曲异常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脊椎骨骺软骨病、骨质疏松脊椎并发症等25个病。每病分为定义、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六部分。


中医灾害医学
¥60.00
本书分12篇43章,详细论述了灾害的分类,灾害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灾害医学医疗救援、灾害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灾害创伤的中医救治、灾害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灾害伤员的中医药护理与营养、灾害伤员的中医药康复、灾害心理障碍的中医药救援、甘肃省中医院灾害救援及演练案例。本书内容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灾害应急医疗救援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突出了中医救治的优越性,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机构、医院、医疗救援人员及临床医护工作者参考。


中医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60.00
本书为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丛书一个分册,包括肠息肉、直肠癌、儿童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肛隐窝炎等常见病,适合临床肛肠科医生及其他临床大夫参考阅读。 本书为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丛书一个分册,包括肠息肉、直肠癌、儿童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肛隐窝炎等常见病,适合临床肛肠科医生及其他临床大夫参考阅读。


医院服务标准化实践指南
¥60.00
本书是关于医院展服务标准化的首本实例性读物,对读者熟悉医院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标准的制定、各管理模块标准组成,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对卫生行政、医院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中医四大名著(套装4册)
¥59.99
《中医四大名著》具体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 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中医文化, 源远流长。丰富的医药宝典,象征着 几千年来,中国人追逐健康的睿智。它既是国学经典文库,又像是《中华词典》那样的工具书,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凝聚了古代医者的智慧,是中医杰出的著作!


思辨中医——一位西医眼中的中医学
¥59.90
本书是一本试图阐释中医学科学原理的学术著作,作者为一名科班出身的西医医生,从事肝病诊疗与肝移植工作20余年,后参加西学中学习班!成为一名中医医生,本书即为作者的所思所悟。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道篇、理篇、法篇与杂篇。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中医“正邪相争”的客观物质基础,提出了自身病理变性异物、异体病理变性异物和人体自主排异本能等新的概念和假说。 本书的初衷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利用现代医学和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原理做一个尝试性的阐述和论证,提出一家之言,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本书可供中医工作者以及喜欢与热爱中医的人士阅读参考。


特殊情况下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59.90
本书是一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展,并结合编者自己的临床经验撰写的关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专著。全书共分为 15 章,首先对强直性脊柱炎做了概述,然后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眼部累及与脏器功能损伤等各种复杂情况下的治疗,在围手术期、围生期如何使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 ,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饮食与运动疗法、中医药治疗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本书可供风湿病科及其他相关专科的年轻医生以及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参考。


科普之光
¥59.90


有医说医 生命健康七堂课(第二辑)
¥59.90
本书为上海市社区教育系列教材,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于2022年编辑出版的《有医说医生命健康七堂课》(辑)的连续绘本。本系列科普书延续辑的7个人物形象,以及孕育期、学龄前、青少年,中青年、中老年、老年期、生命守护期7个生命周期,通过手绘漫画的表现形式,使用科学、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普及医学健康知识、 防病识病方法、医学保健措施和心理健康理念, 老少读者皆宜。


香药与温病:明清文献中芳香药物防治温病研究
¥59.50
从历史角度窥探,温病的防治从未离过芳香药,特别是预防方面,使用大量芳香药物以到达扶正气、避邪秽之功。但鲜有医家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出发,研究芳香药物在温病辨证论治及预防的应用规律及药用价值。甚至在每一版的《温病学》教材中对该部分的内容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理论离不实践,实践更加离不理论,知行合一方为最优。本书从明清时期文献整理和理论探究角度,系统、完整归纳从卫气营血辨证方面,芳香药物在温病治疗、预防的应用,以解决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论述芳香药在温病防治中应用的问题,丰富温病理论内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未来温病临床治疗效果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