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儿科病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儿科病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谷晓红
¥62.5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12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化、数据化的角度综合简要地介绍医家情况。学术观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现医家独特的学术观,及其学术观形成的渊源及延展。或分条论述了学术创见及其对于儿科疾病治疗的影响,或通过中医理论的总学术观展至儿科学术观。临床特色部分简洁、精准的展现医家诊治的特,治疗儿科疾病的特。如诊疗特色、特色疗法(针灸,泡洗等外治)、常用验方、常用药物、特殊药物剂量、药物配伍等。
扶阳脉法:郑卢扶阳医学脉法传习录
扶阳脉法:郑卢扶阳医学脉法传习录
魏小栋
¥62.50
本书主要介绍了扶阳医学中的脉法部分,由郑卢扶阳医学第四代传人彭重善之弟子魏小栋根据师父的口传心授并结合自身学习的感受和体悟编写而成。郑卢扶阳医学之脉与基本法药紧密结合,不仅示人以规矩,亦寓神于中,在临证中强调“四诊慎细,以脉为主”,认为切脉是为了了解和判明全身及脏腑气的运行情况,切脉是“辨证、立法、遣药”的凭证。全书共分六部分,分别为扶阳医学导论、扶阳医学核心理法阐释、扶阳医学脉法讲授、扶阳医学脉象要阐释、扶阳医学脉与药结合讲授、扶阳医学脉诊解析与病案示例。 扶阳医学脉法曾为不传之秘,本书为专论扶阳医学脉法的著作。
本草洞诠
本草洞诠
(清)沈穆
¥62.50
沈穆撰的《本草洞诠》,清·沈穆撰,成书于清 顺治十八年(1661)。全书二十卷,卷一至卷十八将 药物分为水、火、金石、土、谷、果、菜、草、木、 服器、人、禽、兽、鳞、介、虫十六部,共计载药 657种。每药先述其别名、来源、分类,再论其性味 归经、功用主治、用药机理、诸家之说等。卷十九、 二十为用药纲领,计有气味阴阳、升降浮沉、五运六 气、脏腑虚实寒热主治之药、寒热虚实各有真假、用 药参伍等24论。是书精研物理,博*药食,既助疗病 ,亦助养生,颇切实用。本次整理以清顺治十八年辛 丑吴兴沈氏家刻本为底本。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集要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集要
王国柱;任廷革
¥62.50
本书主要是根据1978年任应秋在中医首届研究生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我们收集到的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的录音资料中有三种情况,即全文讲解、分段提要讲解和提问答疑。限于录音资料,本书收录了《素问》25篇的全文讲解(在章名后标注*)、大部分文献的提要讲解和提问答疑,对没有录音资料的部分,依据任应秋主编的《黄帝内经章句索引》行整理。全书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的篇章顺序行合编,任应秋讲解引用的原文亦以此为准,整理中未对引用原文用字行修改。具体到每篇,均设有【篇解】,即篇章结构解析,及根据录音资料设置【讲解】和【答疑】,有的篇章录音资料是部分提要式讲解,故与篇章结构解析不一致,望读者周知,书末还附对6个问题的学习答疑。阅读此书,希望读者能在全面了解《内经》知识结构和要的同时,重温任应秋先生对《内经》的理解和认识。
国医大师刘尚义常用方精解
国医大师刘尚义常用方精解
唐东昕
¥62.50
该书较详细的介绍了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临床常用方剂,总论简要阐述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形式以及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分类、剂型、剪药方法、服药方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各论根据刘老的用方习惯,以法统方的原则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等部分。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刘老临床常用的基本方50余首。对于每一首方剂,书中先指明其“出处”,以利读者考校原籍;次为“释名”,以简练的文字,说明其方名的含义,以增文化底蕴;再次为“类别”说明该方的功效分类,以利临床应用。并专门撰写出刘老的用方体会已体现刘老独特的中医思维。
三部六病伤寒论条文全解析
三部六病伤寒论条文全解析
刘绍武,刘惠生
¥62.50
《三部六病》是山西有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症候群,简称“六病”。
金匮要略讲稿
金匮要略讲稿
柳少逸
¥62.50
《金匮要略讲稿》,是柳少逸先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根据临床教学需要而撰述的,本书以证统方,以方类证,方证结合,有法则,有案例,可一览仲景方治病之精要。所附验案,多系其经年所积,或他父亲吉忱公医案,或他蒙师牟永昌公医案,亦附有古今医家之验。 因注重方证的应用研究,故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及*后杂疗方和禁忌三篇未加论述。 《金匮要略讲稿》宗仲景旨意,融会新知,附以验案,而成此书,意在临床识证、立法、选方、用药之便。
平乐正骨康复药膳
平乐正骨康复药膳
杜天信,郭艳幸
¥62.50
《平乐正骨康复药膳》是平乐郭氏正骨指导患者及医师使用康复药膳的经验总结,内容丰富,中医药特色鲜明,突出了平乐郭氏正骨康复药膳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广泛性,可作为各级医院骨科医师的工作参考书,亦可供大中专院校学生学习使用。
中药发酵技术
中药发酵技术
江云;任玉珍
¥62.50
本书是中药发酵技术的专业著作,重研究了六神曲、炮天雄、百药煎、胆南星、淡豆豉、红曲、半夏曲发酵技术,内容分为古今文献研究,原料、样品采集与市场调研,发酵菌种(群)筛选研究,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发酵设备的升级改造,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等。
中医精准诊疗解密运气推算手册:含运气盘
中医精准诊疗解密运气推算手册:含运气盘
陈斌
¥62.50
本手册与《五运六气:中医精准诊疗解密》搭配,作者制作了一个辅助运气盘:正面为六气(客气、主气)、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脏腑及东、南、西、北,是计算运气与疾病关系的主要内容;背面是后天八卦图,对应有太极图、方位、卦象、五行属性、先天八卦数,可以用于临床辨证,如舌诊、腹诊、面诊,也可指导针刺治疗。本运气盘可帮助读者通过实践尽快熟悉运气推算过程,有助于深了解五运六气。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点速记突破胜经(2024)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点速记突破胜经(2024)
田磊
¥62.50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速记突破胜经丛书于2014年出版。由知名培训专家田栓磊编著。本套书的宗旨就是少而精,每册字数在50万字左右,把厚书读薄,把繁杂的内容简化,突出重,抓住得分,主要针对考生二、三阶段强化记忆使用,也针对一些完全没有大量时间行系统复习的考生突学习使用。  本套丛书上市以来获得了读者的认可,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和口碑。此次按照2020版最新大纲和2024版官方教材行全面修订。
良胶熬就独用角:鹿角胶
良胶熬就独用角:鹿角胶
何清湖
¥62.50
本书详细介绍珍贵药材鹿角胶的特。本书为《好甲方能成好胶——龟甲胶》的姊妹篇,是作者长期搜集整理研究名贵中药的心得。
金华名老中医医案集
金华名老中医医案集
傅晓骏
¥62.50
本书精选了40余位地处金华市名老中医,如张兆智、胡斌、张昌禧、傅晓骏、胡章如、郭兰中、冯祯根、王宏献等的临床经验,按内科、外科、针灸科、儿科、眼科的顺序,以每位医家为条目,内容包括名老中医简介、特色疾病的辨证论治、按语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金华市名中医的治疗经验。本书是学习中医的良好读物,既有较强的临床价值,又有较好的启迪作用,适用于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和中医药院校学生及自学中医者参考和阅读,可为中医药临床医生、基层医生、中医药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之用。
王雪峰小儿病临证用药心得
王雪峰小儿病临证用药心得
王雪峰
¥62.50
《小儿病临证用药心得》一书共分为四篇,上篇为引经报使篇,该篇以小儿病辨证特及用药特为基础,重介绍了常用引经药使用经验。中篇为遣方用药篇,以系统为纲、疾病为目,共包括22个种,既有小儿肺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厌食症、小儿汗证等常见病种,又有功能性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动症、抽动障碍、癫痫、难治性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疑难疾病,系统展现了疾病溯源、临证思路、常用药、对药、角药及小复方等用药体会。下篇为药食同源篇,主要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为基础,对儿科常用的药食同源药物、常见病药膳方及调体质食疗方行了系统整理。附篇为肾毒性篇,主要对常用的肾毒性药物行了梳理和总结。
食管癌古今方剂精选
食管癌古今方剂精选
刘培民;孙宏新;李洪霖
¥62.50
本书尽可能收录古今应用于食管癌(噎膈)的中医药方剂,全书以食管癌(噎嗝)单病为著,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录方剂2000余方,总字数34余万。上卷收录自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古代方剂;下卷收录自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时期,近现代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地方名老中医及其他医师的现代方剂,详细记录其方名、出处、组成、加减、功用、主治、用法、注意事项等项。全书方剂收录全,著录细致,内容详尽、丰富,结构清晰,收录自出刊书籍、期刊杂志、经验用方、会议交流、名老中医工作室相关资料等,具体包括: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剂;治疗和纠正食管癌并发症、继发症、后遗症,及手术、放疗、化疗所致副反应的方剂;预防食管癌、治疗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方剂;以及药膳和食疗方。本书专业性强,具备临床实用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先性的特。全书重传统而有所创新,重经典而不离实践,重配伍而不离方证,重实效而不忘思辨,可以提供古今治疗食管癌(噎嗝)的理法方药脉络和线索,为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增加中医药治疗食管癌(噎嗝)的方案思路,改善中医药对疑难病症的疗效和治验提供有效帮助,方便从业者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和临床治验,有利于肿瘤患者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便于检索和临床使用。
抗癌有道:80位卵巢癌患者6年以上康复实录
抗癌有道:80位卵巢癌患者6年以上康复实录
邱巍
¥62.50
    大量的成功案例证明,癌症不等于无治!许多癌症患者能够活下来,表面看是个体幸运的奇迹,实际上是他们经过规范的专业治疗,随后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康复办法。     本书精选了80位抗癌6年以上的卵巢癌姐妹的演讲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每一位抗癌达人艰辛的抗癌经历和抗癌心得,不仅反映了她们对生命的执着,对人生的思考,对家人的挚爱,而且通过诸多个性化成功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卵巢癌的一些共性问题与特征,对于患者科学认识卵巢癌特征和特、正确选择医院和医生,以及如何促医患互信、避免误诊和过度治疗、加强手术后的全方位调养,都具有指导价值。 非常适合癌症患者、家属,以及女性朋友阅读,也可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书。
名师经方讲录.第八辑
名师经方讲录.第八辑
李赛美
¥62.50
学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成为当今中医人才成长*重要途径。 广州经方班已经创办20余年,同时创办国际经方班7年,每年举办1-2期。受到海内外中医界广泛关注和好评。邀请授课老师均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突出经典临床运用,其个人独到见解和临床疗效、独到的思维方式让人折服。培养了一大批铁杆中医粉丝。本书稿基于专家授课、访谈与病房查房指导等视频翻录整理而成,有如让读者身其境之感。
土家医药医疗标准
土家医药医疗标准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62.50
在推介少数民族药制剂临床用药方面编撰该部著作尚属首次。少数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幅员广大,在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医药势必有自己的特,而且也是新药研发的中药源泉,这些少数民族药成药制剂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同胞的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族(包括汉族在内)人民的生命健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各界愈加认识到少数民族药成药制剂的独特疗效。鉴于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组织编撰了这部少数民族药成药制剂用药指南。其宗旨在于推广少数民族成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使之成为临床医生案头上随手可得的一本临床用药的参考书,这样不仅推广了少数民族药的临床用药,而且保证了少数民族药在临床上应用的安全性、科学性。
心病条辨
心病条辨
王辉武
¥62.50
“心”,一个伟大的中国字。心,在中华文化中享有极高地位,其义理内涵博大精深,能概及宇宙之大,还能洞察生命奥秘之深,并非近世西学误译之心。“心病”是中华岐黄医学(简称中医学)之心的病,与当今西医学的“心病”、“心理”其含义相去甚远,诚请读者明鉴。 鉴于生命过程的未知和医学的复杂,对心与心病的认识人类还知之不多,故本书不强论其理,而偏重临床,虽未臻全面系统,但不乏新颖见解。拟分作哲理、神识、情志、血脉、杂病、医案实录和文论等七篇。主要阐述中医学心病的临证辨治与应用,行文采用条文加注解的形式,不囿于分型框架,切合临床思维,条分缕析,具体而实用。 在附录中分别列有超药物疗心法、疗心中药选要、疗心方剂索引、心病病症索引和主要参考书目等,以方便检索与应用。 本书是作者临证与读书的思想表露,对提高临床疗效颇具价值,对学术研探也多有启迪。宜于各科、各级医师、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心病患者及家属参阅。
周天寒医论精选
周天寒医论精选
周天寒
¥62.50
       该书历经3年整理,集中反映重庆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周天寒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从他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的250余篇中医文论中,筛选128篇编辑成书。全书分岐黄求索、医林证治、杏林教研、医林传新、医案医话等部分,内容丰富,编排有序,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适用于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对话名老中医.燕京篇
对话名老中医.燕京篇
谷晓红;丁霞
¥62.5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为名老中医讲述成才故事、深解析名老中医道术形成过程,大师在身边,与名老中医贴近,展现不同大医风采。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采自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全景式地呈现名老中医的群体鲜活形象。本书记录了22位名中医的访谈录,分为名医简介、名医寄语和名医访谈三部分。名医简介是对名老中医的基本介绍,名医寄语是精炼总结了名老中医对青年学子提出的期望和鼓励,名医访谈主要包括名医之路、职业认同、学成中医、擅治疾病、传承发展等方面。名老中医的治学方法、独到创新的学术观、丰富鲜活有效的诊疗经验、对中医传承发展的精辟见解,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