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三十年(1978—2008)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三十年(1978—2008)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34.03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三十年(1978-2008)》是中国人民大学在2006年为迎接70周年校庆确定编纂的《中国人民大学志》的一个分志,按照“详近略远”、“详近明远”的原则,从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和学位授权、导师队伍、培养管理、学位管理等方面,介绍了1978—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
后乡土中国
后乡土中国
陆益龙
¥34.01
本书的初衷是想传承和发展费孝通先生 “乡土中国” 的思想和理论。尝试构建后乡土中国理论,是作者出于理论自觉意识和对学科发展的责任感。为了把“后乡土中国”从一个概念术语转化为系统的理论概括,作者尝试着运用后乡土性框架去概括和解释当下乡村社会诸多方面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性质,试图为人们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后乡土中国的理论视角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当前乡村问题,而且还注重从历史变迁以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乡村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所面对的挑战。?
49元5本 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美]施坚雅;译者 史建云;徐秀丽
¥34.00
1949年,康奈尔大学年轻的博士候选人施坚雅怀着对中国研究的热情来到战争中的四川,安顿在成都西南的高店子,展了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调查。他努力学习四川话,住农户家中近距离体验乡村生活,也常常坐到茶馆里与人聊天,观察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对从市场角度研究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逐渐从市场运作中发现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密码。 基于在高店子的田野调查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施坚雅在本书中引“中心地”“六边形模型”等概念,剖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及其现代变迁,提出了著名的市场体系理论和基层市场社区理论,跳出行政划分的范围,为中国研究拓了新局面。本书是施坚雅模式的理论起和基础,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领域产生了广泛反响,至今仍是中国研究绕不的经典之作。
49元5本 幼儿园6S管理
幼儿园6S管理
边丽娟
¥34.00
  介绍了什么是6S,以及6S在幼儿园中的实际运用。企业管理的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后来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afety),成为了当今企业日常管理的6s,6s管理自从在中国盛行之后,不仅走了工厂生产车间,走了企业办公室,如今,还走了幼儿园。在园所实行6s管理,能够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启蒙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班级里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综合素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将是园所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49元5本 初中数学再创造——基于再创造数学观的反思性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再创造——基于再创造数学观的反思性学习研究
张丽芝
¥34.00
  本书从数学史手,结合数学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再创造能力,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以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方法等元认知,立足单元结构,学会提出问题。而改善数学学科的教学现状。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第1部分为数学史与数学创造,内容包括数字大观、从分数到分式的课例、灿烂如花的希腊文明、HPM下初中函数思想与坐标系概念的建立;第2部分为从数学到数学教育,内容包括数学的本质、数学教育;第3部分为基于再创造数学教育观的初中生反思性学习指导研究,内容主要为课题结题报告;第四部分为我们的共读,内容包括弗赖登塔尔伴我行、弗赖登塔尔共读:思维的碰撞与启迪、共读《数学简史》。
49元5本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修订本)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修订本)
赵毅衡, 著
¥34.00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原理编扩展了一百年来符号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方符号学理论,建立一个可用于分析人类意义活动的符号学体系;推演编具体讨论了符号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复杂作用,让读者理论与应用兼得。
语言认知技术研究(翻译与语言认知研究丛书)
语言认知技术研究(翻译与语言认知研究丛书)
王建华
¥34.00
语言认知涉及到人脑的认知机制研究,语言认知过程包括理解、记忆和表达的习得及产出过程,语言认知研究需要借助于现代的认知心理研究手段和方法展相关研究,本书从双语加工机制手,介绍了语言认知启动技术(E-prime)、脑电位(ERP)技术和磁共振技术(fMRI)及这些技术的方法运用和数据处理技术,语言认知研究学者在熟练掌握此类技术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展语言认知的相关研究,从而为语言及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保障。本书分为双语加工机制、三大语言认知技术及二语学习几个部分。
中国发展报告(2018)(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发展报告(2018)(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彭非 袁卫
¥34.00
2018年是改革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局之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中国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本书秉承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记录了中国发展变革的伟大历史程,探索中国发展模式,创新中国发展理论,讲述中国发展故事。本报告收录了中国发展指数研究与中国发展信心调查的*成果,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全景展现中国的发展程、民众的发展信心、区域的发展格局;既通过“数”说中国发展,深分析健康、教育、经济、社会四个维度的具体问题;又一步聚焦我国主要城市的外贸竞争力、保险业发展等重和焦问题;旨在述国情、汇民声、助发展,聚民智,为发展服务。作为一本关注民生、论述发展的综合性学术报告,本书着力于民生领域,聚焦于发展获得感、老年人就业、社会环境信心、医疗保险、全面二孩政策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努力为全面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49元5本 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
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
陈辉
¥34.00
  《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南大亚太论丛》聚焦于城市基层治理的真实世界,运用案例研究与经验分析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作者以博弈论方法系统探究基层社会冲突的成因,提出“社区实体化”规避政府失败与市场失灵,促进社会资本生长与城市基层治理绩效优化的机制设计与治理路径。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视角新颖,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解读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内在机制,其论证建构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之上,因此是令人信服的。
49元5本 中国新市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中国新市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孙友然
¥34.00
本书在梳理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城市融合水平,以及公共文化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融合视角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架构。该体系在原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新机制、新模式、新手段为所有城市人口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9元5本 长三角教育建筑纵横(五)
长三角教育建筑纵横(五)
邹亚军
¥34.00
《长三角教育建筑纵横(五)》为长三角教育建筑纵横论坛论文集,《长三角教育建筑纵横(五)》分为6个部分,分别为校园规划、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基建管理、绿色节能。   《长三角教育建筑纵横(五)》每部分又分为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四地区。全书就学校选址,装配式建筑技术,BIM技术,工程造价成本分析、控制和管理,基建工程项目优化管理和新模式的探讨研究和对策,节能技术等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49元5本 长三角地区工业建筑遗产文化研究:1840-1949
长三角地区工业建筑遗产文化研究:1840-1949
于晓磊, 著
¥34.00
17、18世纪,工业革命使以英国为首的一批西方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率先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从此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技术的进步与动力的改革带来了生产和文化的工业化,机器生产成为社会新兴的产业类型,随之兴起的工业建筑,也成为特征的建筑类型之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埠,外资开始在上海等沿海通商口岸经商办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先接受西方文化的区域之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也在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中国在近代工业时期建设的工厂建筑汇聚了西方传入的新样式、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它的发展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的社会生产力紧密相连,成为同时期采用西方风格建筑类型的率先之作。正是在这些工业建筑中,在机器大生产的轰鸣声中,中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运行体制遭受了巨大冲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生活方式也受到颠覆,不仅如此,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改革,在这一历史剧烈变革、新旧交替的时期,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撞击表现得尤为激烈,其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现象也就更值得探讨,故本书正是选取了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间段中的工业建筑遗产进行研究。
北京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
北京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 组编
¥34.00
本书由北京市各区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的二十七篇案例组成,全书结合相关数据以及各区多年来的实践成果,以案例的形式,立体地展现了北京市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的成就。从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综合执法实体化平台建设、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转型升级、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规模调控、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老干部社会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反映北京社会治理的成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许多可供实际应用的对策建议。
49元5本 歧路与创新:关于传媒体制、生产和文化场域的考察
歧路与创新:关于传媒体制、生产和文化场域的考察
云国强、吴靖
¥34.00
本书以当代中国的发展为研究语境,重点从传媒体制、传媒生产和媒体文化批评等维度,深入探讨当代传媒事业的发展同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互相影响。在此基础上,努力以新的视角和更具有批判性的精神,对现代中国传媒体制与文化的塑造动力进行剖析,同时也试图结合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新的要求,尝试在理论上论述面向未来的、在全球和本土双向运行的传媒话语体系和创新性传媒文化的可能性。
口译认知理论研究(翻译与语言认知研究丛书)
口译认知理论研究(翻译与语言认知研究丛书)
王建华
¥34.00
口译认知理论包括传统的释意理论、精力分配模型,但是,口译认知理论必须深到口译过程认知中,从而建构可指导口译实践的理论与方法,口译过程认知包含*基本的口译过程,口译信息一旦人的加工机制中,认知加工即时启动,包括口译信息感知、过滤、选择、注意、提炼、转换、记忆和表达等多个环节,感知过程必然包含过滤和注意选择,新的存储和提取以及转换过程无不影响着口译的信息加工过程,因此,口译认知理论需要建构在过程之上,整体过程下又需要子过程建构,此认知理论研究的结果必将有效指导口译实践过程。该书包括传统认知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过程,从而构成整体的认知理论。
49元5本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政策发展史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政策发展史
王兴全
¥34.00
本书在桌面调研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二十余年来影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体系,解读政策在不同的阶段如何影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研究发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演深受四轮政策影响。*轮政策催生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象。划拨用地的三方或两方协议转让受到严格约束,在堵住土地资源快速流失漏洞的同时,造成了空置僵局,引发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兴起。第二轮政策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和经营的预期。从“三个不变、五个变”的本地实践,到“划拨用地用于发展服务业可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国家政策绿灯,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用划拨用地变得合理合法。第三轮政策强化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绩效和利益分享要求。集约用地和规范用地成为用地政策的主流措辞,然而土地类型一步细化并未引起工业用地性质发生系统性变更。第四轮政策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谨慎支持。这集中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经济量级、经济能级和文化能级的提升,并助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功能复合化。 本书不仅能为上海适度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施城市更新提供体系化的决策依据,为后发城市提供有效决策的先行经验,更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在更广泛的背景中,理解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文化政策相互为用、相互破题的空间利益格局。
49元5本 "一带一路"城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体系研究
"一带一路"城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体系研究
陈圣来;等
¥34.00
“一带一路”城市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合作节,也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承载面。本书围绕“一带一路”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从体系设计、运作机制、主题内容、平台网络和产业贸易等方面手,以“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案例,提出兼具宏观战略指导和实践操作的对策建议,以传承丝路精神,促文明互鉴,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从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一带一路”城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体系是一个创新型重大课题,本书在这方面有突破性建树,作者从贯彻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度出发,在海内外展大量调查研究,并在掌握*手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对策建议。这是一份既有学理探究又有实际案例,既有问题研判又有对策建议,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分析的研究报告,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49元5本 师说人类学
师说人类学
彭兆荣 著
¥34.00
《师说人类学》是彭兆荣教授退休后写就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分“大师篇”“吾师篇”“友师篇”“多元‘人类学’”以及“厦大岁月”五个部分,正如作者所述:“在《师说人类学》里,我、师与人类学三者串联贯通,称得上是‘我 他’的特殊表述,体例上没有传统的规矩,只是‘我’回忆的故事,却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忆录。‘人类学’虽是主脉,却也没有人类学‘史’的线索。” 全书既有对费孝通、萨林斯、林耀华、李亦园、乔健、金光亿等大师的独家记忆,亦通过对恩师格雷本(美国)和李穆安(法国)的讲述向读者勾勒出自己有趣有料的问学访学经历,“友师篇”记录了自己许多的学界师友——郝苏民、易中天、叶舒宪、徐新建、王明珂、庄孔韶、徐杰舜,等等,而“多元‘人类学’”和“厦大岁月”则更多地着墨于学术研究与学术生态,时而抒情隽永,时而针砭时弊,读来酣畅尽兴,不时发出至情至真的感慨。 人类学是研究“他人”的学科,了解他人而反观自己,把“自己”和“他人”都放在镜子中来观察,可以说是这门学科独特的学术视野;人类学亦是一门行走的学问,学者“一只脚踩在图书馆,一只脚踏在田野中”,从而获得更多的理解之同情与生命之充实。这种不画地为牢的研究方法和心态,在彭教授以散文为体例的写作中体现淋漓。贴在作者身上两个挥之不去的标签——师者和人类学,让我们得以走他无数至情至真的生命往事。
49元5本 足音——我的学做教师之路
足音——我的学做教师之路
徐建国 著
¥34.00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集。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作者奋斗在教育战线已将近30年,从一名小学教师一直做到小学校长。在书中,作者完整地记录了自己这段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全书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对应自己的四个成长阶段:初当教师的内心感受,在教学业务上的孜孜追求,援疆支教的人生体验,担任校长后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与感悟。作者的叙述以故事的形式展,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也能给人以启示。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郭姝峰;胡文洁
¥34.00
本书主要的目的在于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设新的路径,为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深化搭建新的平台。因此,本书体现以下两个重要的特点: 其一,交互性生动。在现代教学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求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行为,更要有“探究、反思、创生”的教师艺术。从“教书匠”到“专家型”的角色转变,“研究中教学”与“教学中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刚需,教学学术的提出为小学教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较弱,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更限制了教师深人研究、持续发展。 其二,多元性深刻。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社会各界都更加关注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功能的发挥。从古今中外小学教育发展历程看,小学教育功能的演变、发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能用简单的概念进行单层面的界定。小学教育功能在多元化的社会里,呈现出多样的维度。本书教师们集思广益,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呈现层次化、多元化的鲜活而生动的生命成长特质。这种特质润泽了文章的字里行间,成为本书的特质,希望能提供给阅读者真实而有效的体验和收获。
语用研究的探索与拓展(试读本)
语用研究的探索与拓展(试读本)
王建华 著
免费
本书作者一直关心语言的实际运用问题,他的研究涉及作家作品语言研究、修辞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等等,也就是研究一切在实际运用语言行交际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作者从作家作品的语言着手,从学校的语文教学和普通人的语言文字应用着手,他提出的问题,提到的例证,阐说的理论都是可信的,有参考和启发价值的,特别是他提出的对语言实际运用的研究这样一种广义的语用学或者说“语用研究的探索与拓展”,窃以为是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