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中国轿车史:四十年亲历
中国轿车史:四十年亲历
李安定
¥58.80
  作者长期触中国汽车产业,了解大量的幕后信息与产业轶事。本书透过大量第一手资料,以重大事件、知名企业、人物故事为载体,独立观察、如实讲述了40年来中国家用轿车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也讲述了轿车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作者原为新华社资深记者,写作能力强,故本书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带有极强的故事性。更可贵的是,作者对汽车的理解,远远超越了一个产品、一个产业的范畴。作者对轿车所承载的社会、艺术、科技、城市化、新能源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等话题不乏新颖表述,而对汽车社会化、汽车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诸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更有着清晰而独到的认识。
明代外戚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明代外戚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叶群英
¥58.26
本书是对明代外戚群体所做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对明代外戚的人员构成、各项待遇及主要活动行了梳理和分析,还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行了考察,旨在探究明代始终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现象的原因,以及外戚群体作为明代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及其变化趋势,以期对明代历史有更深的理解。作者认为明代外戚群体享有一定的特权,却又始终从属并受控于皇权。明代无外戚专权的直原因是,在严密的制度保障下,外戚群体受到了来自皇帝、后妃、宦官以及文官群体等四个方面的防范和约束。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思想文化、政治结构领域内的变化,以及前朝的经验和教训,则是明代“无外戚之祸”的历史根源。同时,明代外戚的地位也并非始终“孱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明代外戚地位的变迁是与整个明代的政治、社会变迁同步的,实为后者的重要内容。
49元5本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吴思
¥58.00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吴思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人。什么是潜规则?作者在书中有详尽的阐述。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的现实“规则”之后所隐藏着的另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尤其是官僚权势集团)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与他们的利害计较紧密相联。《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说,“潜规则”是他杜撰的词。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作者的目的是想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不再重蹈从秦汉到明清的历代王朝的覆辙。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49元5本 亚历山大与西方的大一统(经典与解释辑刊第55辑)
亚历山大与西方的大一统(经典与解释辑刊第55辑)
娄林
¥58.00
亚历山大大帝既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又是创者。他作为创者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他的历史实践为罗马的政治和军事征服提供了可见的历史楷模;同时,他的实践所蕴含的“和睦”或人类一统的理念,是西方历史上的首次,在西方思想史上意义非凡。 本辑的主题论文选择了五篇相关文献。《论亚历山大大帝与大一统》是塔恩的主题论文,详尽阐述了这一问题,而《普鲁塔克〈对比列传〉中的政治德性与哲学》则是对*早记载这一思想的普鲁塔克的相关思想研究。塔恩的研究在学界引起广泛争议,本辑选编了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塔恩以及亚历山大的理想》《再论亚历山大大帝与大一统》。另外,本辑还编译了沃格林关于世界帝国的讨论。 在“思想史发微”栏目收录了关于路德对世间统治的重塑的论文。“古典作品研究”则是关于歌德的维特形象在当时德国所引起的争议,有利于我们深理解启蒙的复杂性。
49元5本 汉赋与汉代礼制(精)
汉赋与汉代礼制(精)
蒋晓光著
¥57.60
《汉赋与汉代礼制》一书是华侨大学蒋晓光教授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代礼制与赋体文学关系研究”(15CZW032)的结项成果,用礼制发展的脉络将现存的汉赋篇目串联起来,在两汉礼制构建、发展的宏阔历史文化语境中,将汉赋作为“礼-文”集合体来行考察,力图通过对礼制与汉赋关系的研究,一步揭示汉赋与制度互动的典型意义,试图还原影响汉赋发生、发展、变革的各种因素,从一个新颖、独特的角度更为细致地呈现了汉赋发展的全貌。
49元5本 说苑(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说苑(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王天海,杨秀岚译注
¥57.00
《说苑》是西汉刘向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书加以选择、整理而成的一部杂著类编。刘向“以著述当谏书”,希望据以实现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从体例上看,类似后世的《太平御览》等类书;刘向的思想是儒家,但《说苑》以儒家为体,以老庄墨名法诸家为用,更像是杂家著作;表现形式颇具故事性,多为对话体,很多篇章甚至可以视为古代短篇小说。三全本《说苑》是译注者在其《说苑全译》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的,共20卷723则,皆按卷次独立编排每则序号,并辑录佚文72则。按照丛书体例,吸收了新近的研究成果,每卷原文之前加题解,对本卷内容行总括式介绍;增加了大量注释,改正了以前的错误;调整润色了译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言清晰畅达。
49元5本 《汉书》及其春秋笔法(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汉书》及其春秋笔法(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潘铭基著
¥57.00
本书以“《汉书》及其春秋笔法”为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汉书》及其春秋笔法,以见《汉书》特色。*为《汉书》概述,析述了《汉书》的作者、篇目、版本等文献学基本课题。第二为《汉书》资料来源考,分析《汉书》资料之出处与来源。第三为《汉书》的传授与汉代经学授受传统的关系。第四为《汉书》的注释与评,主要探讨书成后历代的重要注释以及自宋代以来的旧注。第五为《汉书》的春秋笔法,分别论及春秋笔法与史学传统,《史记》《汉书》关系,《汉书·古今人表》与《论语》之关系等多个方面讨论汉书具体篇章的本意及微词。
49元5本 九品中正制研究
九品中正制研究
张旭华
¥56.72
张旭华著的《九品中正制研究》以九品中正制的 历史变迁为基本线索,对这一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 社会背景、制度萌芽、形成确立、发展完善以至由盛 而衰的历史过程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历史考察,重 点探讨九品中正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与时代 特点,进而揭示九品中正制的运行规律、本质特征及 其在选官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书对前人的研究成 果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一些记载暧昧的史实作了重新 解读,对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作了深入考察和理论 阐释。
49元5本 傅璇琮先生纪念集
傅璇琮先生纪念集
中华书局编辑部
¥56.71
  傅璇琮(1933—2016),浙江宁波人。著名学者、出版家,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原总编辑。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兼秘书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傅璇琮先生逝世后,他的朋友、同事以及学生陆续撰写了一些怀念文章,叙述其建树,回忆其风范,今集结成集,以为纪念。
49元5本 学术史沉思录(陈其泰史学萃编)
学术史沉思录(陈其泰史学萃编)
陈其泰
¥56.00
《陈其泰史学萃编》全书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学术史沉思录》《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史学与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梁启超评传》《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全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重大创新。 本书是陈其泰先生《陈其泰史学萃编》的*后一本。这本书的内容总体上来说,反映了笔者近些年来在三个学术领域思考的心得,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学术史探索”, 论述的内容包括春秋公羊学说的演、清代学术史的若干问题以及唯物史观与传统思想的关系。中篇为“当代史学的思考”。选的文章旨在讨论如何正确评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历史地位。下篇为“白寿彝学术风采”。选的文章是有关白寿彝先生学术思想的评论和对他高尚人格的缅怀。
49元5本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陈其泰史学萃编)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陈其泰史学萃编)
陈其泰
¥56.00
《陈其泰史学萃编》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一)《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二)《史学与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四)《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五)《梁启超评传》;(六)《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七)《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八)《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九)《学术史沉思录》。汇集了陈其泰教授三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史学和文化作了深发掘和阐释,在多个学科领域作出拓性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是《陈其泰史学萃编》的*卷。此书1992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初版,1999年由学苑出版社再版。与书目文献版相比,学苑版增补了三篇内容:《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钱大昕治史的特色》《黄遵宪与儒学》。本次收《萃编》,即以学苑版的增订本为准,并由作者重新撰写自序和跋语。该书是对史学与文化双向考察的尝试,作者所注重的是中国史学演过程中史学思想*为活跃、史学风格变化*为明显的两头;采用了个案研究与总括论述相结合的方法,*后写在书中的是总论在前,而按实际研究过程说,自然只能是先作个案研究,*后作归纳概括。作者写出了对我们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珍品的热爱,写出了对实现振兴中华文化宏伟目标的渴求。
49元5本 车轮上的历史
车轮上的历史
[英]汤姆·斯丹迪奇
¥55.30
*这是一次穿越了5 500年人类历史、令人眼界大的公路之旅。交通如何不可避免地塑造了人类文明?汤姆·斯丹迪奇为我们揭晓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从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车轮始,斯丹迪奇带领我们快速穿越了马车、火车和自行车时代,向我们展示了这些相继出现的交通方式是如何融我们生活的,从城市地理到时间体验,再到我们的性别观念。着,斯丹迪奇深探究了汽车发展的历史,探讨了社会对汽车的抵制,以及在汽车被广泛使用过程中社会所发生的剧变。汽车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治理方式,改变了世界的布局和交通管理模式,也改变了世界的外观、声音和气味——而且并不总是以我们喜欢的方式。 如今,在共享出行爆炸式增长,以及多年来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各种预测之后,由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重叠引发的社会变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批判性地重新审视我们与汽车的关系。在《车轮上的历史》一书中,斯丹迪奇推翻了盛行的谬见,思考了那些我们未曾选择的道路,并邀请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过去。由此,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想要看到的未来。
49元5本 严修集
严修集
陈鑫,杨传庆整理
¥55.30
严修(1860—1929),号范孙,字梦扶,别号偍屚生,天津人,曾任晚清翰林编修、贵州学政、直隶学务处总办、学部侍郎。一生擘画学务,推动科举改革与废除,参与晚清教育变革的顶层设计;亲手创建了包括南系列学校在内的大批新式学校,被尊为南校父。严修是中国传统士人中较早主动钻研西学者,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守正新的典型代表。 此次整理出版的《严修集》是其作品*次集中出版面世,共七十余万字,文体十分丰富,分为十个部分,分别为奏折、文集、诗集、联语、诗钟、歌谣、公牍文书、呈启函电、科举文献、自定年谱。另有附录,包括朱卷履历、贵州碑记、传记资料、著作序跋。本书对研究严修的生平、思想,理解中国近代史、教育史、社会文化史、知识分子史都有着重要价值。
49元5本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第十八辑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第十八辑
张伯伟编
¥55.09
本集包括綜合研究、日本漢籍研究、朝鲜—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漢籍交流研究、专辑等專題。内容主要爲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文章有《日本<世説新语>注释本敘录》、《许筠、李廷龟与丘坦的交游》等。
49元5本 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研究
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研究
李大龙;刘清涛
¥55.00
《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研究》一书聚焦中国历代政权治理边疆的主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从历时性的视野,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治边思想的丰富内涵、基本特征和重要影响,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认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治边思想历史脉络和演变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共收录论文26篇,涉及自先秦到明清时期有关中国边疆治理思想的研究文章,梳理了中国历代王朝在治理边疆中运用的治边思想及其发展变化轨迹,总结了历代治边思想的利弊得失,对当前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书所选文章均先后发表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发表年代为2002年以后。作者均为边疆研究的专业学者,且因《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是边疆研究的权威杂志,它对稿件的选择、审核标准比较严格,因此文章总体的学术水平较高,是原创性的研究论文,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对学术问题的把握、对政策的掌握都具有较高的水准。 
科学外史(三册全)
科学外史(三册全)
江晓原
¥55.00
 科学很枯燥吗?不,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有趣。《科学外史》系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涵盖天文地理、宇宙太空、科技科幻诸多领域,谈及司南传说、星占学家、“超级民科”、影响因子等科坛趣事。作者从历史上种种趣事手,揭示科学之前世今生,将科学从人们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其应有面目。行文之中,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诸外部因素之关联及互动;作者又喜用学术眼光分析逸闻趣事,常有标新立异之论及表达——初看似乎离经叛道,细察则仍言之成理。而对于唯科学主义之弊端及谬误,作者关注尤多。           《科学外史》系列出版后已获七项荣誉,包括首届年度“中国好书”、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
49元5本 汉画中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汉画中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刘中玉
¥55.00
《汉画中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是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形象文化史”系列项目之一。全书精选两汉时期300余幅兼具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的优秀画像砖,通过汉画像砖和画像石中保留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构建两汉社会史和民间的信仰世界,涉及神话传说、交通、战争、历史故事、天文、狩猎、农业、信仰世界、娱乐、饮食、精神风貌等细分领域,集中体现了汉民族上升期自信强悍、昂扬取、气度恢宏的的精神风貌,在领略汉画像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为我们全面深认识两汉社会文化提供了一个更广泛而颇具独特性的知识视角。 
49元5本 中国历代治边政策研究
中国历代治边政策研究
李大龙;刘清涛
¥55.00
本书稿共收录论文28篇,这些文章均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上发表过,时间大致集中于近二十年。选择的标准有二:一是主题为“中国历代治边政策”;二是有一定的引用率和下载量。所选文章内容主要探讨自汉代以迄清末等历代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的政策举措,主题围绕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形成、多民族国家疆域统一等中心展,深研究各个不同时期治边政策的不同特及其继承与创新,从而总结出历代中央政府在治理边疆、处理民族关系、促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方面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制度上的努力和有益探索。本书稿主编李大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多年从事边疆历史学术研究;副主编刘清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编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各篇文章的作者也都是研究相关边疆问题的专家学者。
49元5本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增订本)精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增订本)精
张国刚著
¥54.60
《资治通鉴》是了解中国历史和历史智慧的重要经典,是历来帝王将相、大臣学者治国、为学的经典。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潜心研读《资治通鉴》数十载,以纵横东西文化的视野广度、贯通古今历史的思维深度,精心选取《资治通鉴》中影响中国历史程的二十三个关键,以现世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精髓,追寻政治得失、王朝兴衰之迹,探究修身齐家、经世治国之道。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从《资治通鉴》文本出发,观照影响家国大政之关键节,言简意赅地讲述由三家分晋至五代十国终结的中国历史,书中不乏忠于原典的历史场景再现、人物言行钩沉,更有张国刚教授独到深刻而妙趣横生的分析讲论,令一部体量浩繁的古典巨著一变而为精简通达的大众历史读本,堪称当代大家解读历史名著的经典之作。
49元5本 社会变迁与性别呈现:中国当代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研究
社会变迁与性别呈现:中国当代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研究
杨慧
¥54.60
本书旨在从影视文化的角度分析自《渴望》以来的中国当代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角色塑造。本书首先对女性形象在中国叙事文化中的历史做了历时性的梳理,为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女性刻画树立了时间维度上的坐标;在此基础上,在当代家庭伦理剧中,本文找到了三种女性之间的重要二元关系,即姐妹情谊、婆媳关系以及妻子和第三者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这些二元关系及其女性形象,把握家庭伦理电视剧对女性刻画的共时性特征。
金史详校--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全二册)(试读本)
金史详校--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全二册)(试读本)
[清]施国祁撰 陈晓伟点校
免费
《金史详校》十卷,清人施国祁(1752-1823)撰,是前人研治元修《金史》之书中,颇富代表性的校勘学专著。在校勘时,施国祁以南监本《金史》为底本,校以北监本、殿本和元至正四年江浙祖刻本(实际是洪武覆刻本),纠正大量错讹,对研读《金史》颇有裨益。 施国祁,浙江湖州人,专研金源史事,撰有《元遗山诗集笺注》《金史详校》等。施氏以二十余年之力,读《金史》十余遍,“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共得“讹谬、衍脱、颠倒”四千余条,撰成此书,代表了清人校勘《金史》的*高成就。本书按《金史》卷次排列,向有详备之誉。书前序例对《金史》修撰和传刻中总裁失检、纂修纰漏、写刊错误三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总结,书后附有《史论五答》,辩证若干疑难史实。 本书整理时,以光绪六年(1880)会稽章氏刊本为底本,覆核原书所用《金史》底本,更正刻本中的明显讹误,并对施国祁考辩中的疏误加以辨析,整理颇具深度,可以供学术界和读者同仁参考。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