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移民与近代广东侨乡
¥17.15
本书是袁丁教授历年来有关华侨华人研究的论文集,大多数文章与粤籍华侨及广东侨乡有关,其中包括近代侨汇的流通问题,近代东南亚华侨商会建立背景,东南亚华侨社会与华侨华人信仰,以及对广东潮汕和四邑侨乡的田野考察。本书收录的文章成文时间跨度大,从八十年代初绵延至今,袁丁教授的学术脉络和研究旨趣可从中一窥,如早年的关注、研究方向的扩展、运用的新材料与新方法、近几年的研究重心等等,对于渴望在华侨史领域深耕的学者或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精)(仅适用PC阅读)
¥17.39
正统论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历来讨论热烈。饶宗颐先生费时五年,深入研究,穷其原委,成就鸿篇。本书分为通论、资料两大部分。通论部分包括十三章,大体上按照时间先后细致梳理历史上有影响的、不同形式的正统之论。资料部分包括三部分,按时间先后,列举历代论述正统论的文字。编纂形式独具一格,既是史学专著,又是史料汇编,两者有机结合。本书一九七七年香港龙门书店初版后,即引起学界关注,是饶宗颐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曾国藩文粹
¥17.40
《曾国藩文粹》一书由朱安东先生选编并注解。全书选编曾国藩与亲朋好友的书信以及写给皇帝的奏折。从家信中可见曾国藩的人品性情,从奏折中可揣摸当时的政治局面,朱东安先生对书信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详细注解有助于阅读理解。每篇文章后另有题解一则,注明该文写作背景。
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
¥17.40
《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大学用书》作者张清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有志于学,却因不懂治学之道,读书、写作事倍功半,遂于文艺学专业研究生中开设“治学之道”课程,意在授人以渔,使学生了解、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方法、规范,使志于学者有规章可循,省摸索之苦。自2004年以降,不断增益、修改,成为目前这个样子。书中所讲的理念、方法、规范,都是学术研究中的通理常则;所取例证,也都是学术研究中的公例。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17.50
《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是一部zui早关于传统国家在防备和救济饥荒方面的作用的后传统分析的著作。作者魏丕信以1743-1744年直隶救灾为实例,瞻前顾后,研究了国家的救荒制度、措施及其成效,所论延及官僚制度与管理、国家财政、地方社会、粮食安全、商业与市场、乡村经济和生活等等,观敏锐,视野广阔,书中所引用的史料新奇有趣,对于理解前现代中国国家的运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关于明清时期的国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否定观占据学界主流。《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作者魏丕信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以救荒为中心,对上述问题行了重新审视。作者所提出的18世纪国家所具有的积极精神,在管理经济方面的高度组织能力、quanwei性和效率性,已为学界所肯定,由此也证明了本书的创性学术地位。
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
¥17.50
本书的焦更倾向于民族志学。研究的对象除了代、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个人历史经验以外,还有以2006年和2007年为甚的公共历史辩论和蓬勃历史市场中种类繁多的商品。
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杨讷史学著作四种)
¥17.50
精炼叙述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事迹,重在其征服世界的过程,深浅出,可读性科学性俱强。
丘处机“一言止杀”考(杨讷史学著作四种)
¥17.50
本书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丘处机“一言止杀”的传说行了质疑,认为“一言止杀”并非史实,从中更可见早期全真教的传道与后世的误读。本书对道教史研究界的非理性的“宗教情感”有所批评,对王重阳、丘处机等人的虚妄情节有所揭示,对陈垣、姚从吾等前辈学者之误读有所批判,以期还历史以真相。
蓝色战略:南海篇
¥17.99
本书以大历史观的视野,从地缘政治的角度,逐层剥离隐藏在南海纷争背后的阴谋。作者王伟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从南海现状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说起,逐一讲述越南战争及其结果如何决定了现在的南海态势,以及我们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邻居的岛礁纷争的历史成因、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也将越南、菲律宾总拿南海诟病中国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政治危机一一道来,向我们厘清了纷繁复杂的南海问题。
中国大运河百问
¥17.99
《中国大运河百问》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全面系统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书籍,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层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本书分中国大运河的概念及发展阶段、中国大运河与漕运、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介绍、中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琳琅满目的中国大运河遗产、中国大运河与历史名人、中国大运河与城市发展、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中国大运河与旅游发展等十章。采用一问一答的写法、图文结合的形式,让读者了解中国大运河的前世前生,琳琅满目的中国大运河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的传承脉络。在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讲好运河故事,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书缘与人缘
¥17.99
口述历史是唐德刚倾注了大半生精力的事业,在帮众多近现代名人完成他们的口述自传或回忆录之后,也跟他们成了朋友。本书便是唐德刚多年来与诸多名人交往的见闻文章以及自己平时读书评论的合集,其中包括顾维钧、张学良、刘廷芳、吴先、刘绍唐、杨振宁等人和《传记文学》《鲁拜集》等书。作者无论是写人,还是评书籍,都十分注重细节,还穿插着很多逸闻、警句、反讽、隐喻,洒脱不羁,文笔流畅,展现出历史风貌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多方面的才学。
蓝色战略:东海篇
¥17.99
本书以大历史观的视野,从地缘政治的角度,逐层剥离隐藏在东海岛礁纷争背后的美国阴谋。作者王伟用通俗形象的语言逐一讲述朝鲜战争如何决定了现在的东海态势,如何解决现存问题,以及美国成为钓鱼岛问题幕后推手的历史背景及对现在东海局势的影响……同时将我们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的博弈关系清晰地呈现。
蓝色战略:是龙,就要东归大海
¥17.99
本书将我国周边复杂多变的海洋问题全景呈现出来,带我们了解其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走向。作者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讲述了海洋问题中的常规热点问题,以及中国建设航母战斗群为什么是重中之重,并以策论的方式讲解中国实现海权大国的战略。在附录部分,作者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详实、生动的点评,让我们了解了时政新闻背后的真实内幕。
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
¥18.00
“什么是好的历史学”,是一个涉及历史研究本质的问题,是所有从事史学研究的人都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史学领域富有争议,而难达成共识的论题,在社会与学术多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然而,每个时代的学者都会提出并回答这个问题,历史研究就是在这个问题意识的引领下不断进步的。《什么是好的历史学》由裴宜理、陈红民编著。
生态史研究(第一辑)
¥18.00
生态史作为新史学伴随着全球范围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中的双重地位都得以提升。目前,国外生态史学刊展方兴未艾,而反观我国,虽然已有众多研究者并产生了可观的成果,却没有一本专门的学刊。本刊(以书代刊) 地创办,一方面是推动国内生态史研究工作的一步发展, 加强国际间交流;另一方面,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层面的借鉴。 本辑设有专题研究、圆桌讨论:环境史的功用、书评、研究动态:2010-2014年中国环境史研究目录索引,收录了《环境史的“政治性”》、《寻家之旅:人与自然的生态联姻》等22篇文章。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18.20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周传儒文存
¥18.31
这本书主要包括了周传儒关于中外历史方面的研究,内容广泛,有意大利现代诗,西伯利亚发史,中日历代交涉史,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问题,国家主义与中国教育,等等。作者博涉中西,兼通古今,论新颖,甚有史料价值。
中国“近代知识”的生成
¥18.40
本书是2005-2006年度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项目“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的成果论文集,本书有别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新方法论的研究,而是致力于研读各个文本的基础性研究。主要内容分析朱光潜、辜鸿铭、胡适、梁启超、宋平子、赵正平、张君劢等人的学术研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在被给定的环境中既要适应环境又要改变环境,在多重力的作用下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潮流的贡献、影响。
历史新声:中国杰出青年历史学人(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
¥18.72
《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选取了十五位中国杰出青年历史学人,希望从他们的访谈和代表作里找寻这个时代的“志气”。如果说民国时代的历史学者面对的挑战,是让史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成为近代的历史学,那么我们今天的挑战则是摆脱阶级和革命史观的叙事,创造一个更新的,同时也还原一个曾经的历史学。
中国小说史略
¥18.82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
西方的衰落
¥18.99
本书是基于尼尔·弗格森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四台里斯讲座系列(ReithLectures)创作整理而成,该系列播出时题为“法治与其敌人”。 早有人预言到西方社会的衰落。如今,这些衰落的迹象看似无处不在:经济增长放缓、债台高筑、人口老龄化问题、反社会行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西方文明究竟欠缺在何处?尼尔·弗格森认为是制度的衰落难辞其咎,是制度正在导致社会的繁荣或衰败,制度就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错综复杂的框架体系。 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文明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而非地理或气候上的原因,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前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现如今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 我们的民主制度破了代际契约,将高额的债务转嫁到我们的子子孙孙。我们的市场被过于繁杂的监管政策所日益扭曲,后者其实就是自己本意想要治愈的顽疾。法治也业已沦为律师之治。公民社会日益变得不再文明,人们只是出于惰性把问题一味推给政府去解决。 《西方的衰落》一书振聋发聩,也会引发争论,它是对这个自鸣得意和对问题视而不见的时代的迎头一。当阿拉伯世界正在为民主而奋斗时,当中国努力从经济自由化迈向法治社会时,欧美社会却在挥霍几百年来制度优势的积淀。弗格森提出这样的警告,若要遏制西方社会一度称雄世界的文明日益衰落的势头,只能寄希望于强大的领导力,并要大刀阔斧地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