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维新
¥27.20
明治维新的历史涉及到了许多不仅仅对日本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它部分是亚洲对19世纪西方扩张做出的回应。因此,研究明治维新就触及到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现代世界变动的关系的问题。比斯利的《明治维新》是一部史论结合的历史著作。它的导论以简明的方式讨论了到1970年为止的有关如何解释和评价明治维新的性质、地位和历史影响的主要学说以及代表学者和著作。


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以四川南部县为个案的考察
¥58.80
《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以四川南部县为个案的考察》是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文献支撑,辅以典制文献、官箴书、方志等,以南部县的保甲、里甲、里排、乡约、团练等基层组织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各种基层组织如何对乡村社会行管理。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
¥0.99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历史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但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本书为你讲述中国历代帝王的故事。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0.99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远逝的芳华:中国早期电影人的婚恋研究
¥19.92
本书遴选*代表性的80余位电影人,沿循他们一生的婚姻尤其婚变轨迹,勾勒其感情浮沉与艺术人生,总结前辈影人家庭生活的成败得失,探寻一代电影家事业成功的秘笈。此书除了具备婚姻史、家庭史、社会史尤其电影史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外,对浮躁、迷乱、放纵的当前电影界、演艺界、娱乐界也极具启发性与警示性,同时亦着力呼唤中国传统夫妻纲常、姻亲人伦、家庭秩序与伦理美德之回归,营建基于真爱的牢固婚姻,缔造温馨融洽的家庭,而促事业的发展。 此书虽系学术专著,但不枯燥艰涩,图文并茂,评述结合,夹叙夹议,可读性很强。此书适合电影史学家与电影研究人员参阅,也可供各级各类影视、传媒、艺术院校莘莘学子作为教辅,也是影迷、粉丝全面了解并正确评价明星、演员之*,还是广大影视受众、影视爱好者提高专业修养、陶冶情操之良师益友。


亚历山大与西方的大一统(经典与解释辑刊第55辑)
¥58.00
亚历山大大帝既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又是创者。他作为创者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他的历史实践为罗马的政治和军事征服提供了可见的历史楷模;同时,他的实践所蕴含的“和睦”或人类一统的理念,是西方历史上的首次,在西方思想史上意义非凡。 本辑的主题论文选择了五篇相关文献。《论亚历山大大帝与大一统》是塔恩的主题论文,详尽阐述了这一问题,而《普鲁塔克〈对比列传〉中的政治德性与哲学》则是对*早记载这一思想的普鲁塔克的相关思想研究。塔恩的研究在学界引起广泛争议,本辑选编了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塔恩以及亚历山大的理想》《再论亚历山大大帝与大一统》。另外,本辑还编译了沃格林关于世界帝国的讨论。 在“思想史发微”栏目收录了关于路德对世间统治的重塑的论文。“古典作品研究”则是关于歌德的维特形象在当时德国所引起的争议,有利于我们深理解启蒙的复杂性。


西方的衰落
¥18.99
本书是基于尼尔·弗格森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四台里斯讲座系列(ReithLectures)创作整理而成,该系列播出时题为“法治与其敌人”。 早有人预言到西方社会的衰落。如今,这些衰落的迹象看似无处不在:经济增长放缓、债台高筑、人口老龄化问题、反社会行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西方文明究竟欠缺在何处?尼尔·弗格森认为是制度的衰落难辞其咎,是制度正在导致社会的繁荣或衰败,制度就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错综复杂的框架体系。 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文明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而非地理或气候上的原因,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前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现如今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 我们的民主制度破了代际契约,将高额的债务转嫁到我们的子子孙孙。我们的市场被过于繁杂的监管政策所日益扭曲,后者其实就是自己本意想要治愈的顽疾。法治也业已沦为律师之治。公民社会日益变得不再文明,人们只是出于惰性把问题一味推给政府去解决。 《西方的衰落》一书振聋发聩,也会引发争论,它是对这个自鸣得意和对问题视而不见的时代的迎头一。当阿拉伯世界正在为民主而奋斗时,当中国努力从经济自由化迈向法治社会时,欧美社会却在挥霍几百年来制度优势的积淀。弗格森提出这样的警告,若要遏制西方社会一度称雄世界的文明日益衰落的势头,只能寄希望于强大的领导力,并要大刀阔斧地行改革。


蓝色战略:南海篇
¥17.99
本书以大历史观的视野,从地缘政治的角度,逐层剥离隐藏在南海纷争背后的阴谋。作者王伟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从南海现状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说起,逐一讲述越南战争及其结果如何决定了现在的南海态势,以及我们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邻居的岛礁纷争的历史成因、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也将越南、菲律宾总拿南海诟病中国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政治危机一一道来,向我们厘清了纷繁复杂的南海问题。


美国的故事1:殖民之地
¥21.99
从1587年到1765年,北美初的13个殖民地是如何形成的? 从“五月花号”登陆北美到独立战争打响前夜,美国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两个世界的战争:2500年来东方与西方的竞逐(“文明冲突论”历史细节版,深刻揭露当今世界政治、宗教冲突的历史根源。汗青堂系列)
¥44.00
自“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出版了大量从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角度切剖析恐怖主义的根源的著作,本书综合了所有这些视角,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认为这一切都要从2500年前西方与东方的现实与思想分野始梳理。本书以其令人惊叹的时间跨度、细腻的历史与思想分析,以及切中时弊的现实关怀,于2008年荣获美国近东政策研究所图书奖。 全书从波斯大王薛西斯企图征服希腊讲起,揭了一场至今也未曾停息的冲突的序幕。先是亚历山大大帝,然后是罗马人,试图将欧洲与亚洲并一种单一的文明。随着西方皈依基督教、东方部分地区受了伊斯兰教,两种宗教之间爆发了充满仇恨的战争,每一方都宣称对世界拥有统治权。到了17世纪,基督教教会衰落后,双方的斗争从宗教转向了哲学:秉持西方的科学理性的人与那些寻求神的*终教导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8、19世纪,几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萨法维王朝——逐步瓦解,西方也逐步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结果促成了将伊斯兰生活与西方现代生活的尝试,这在伊斯兰世界中的改革者与传统主义者之间引发了冲突,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人类历史上,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历次战争不仅是历时*久、代价*的战争,它们过去曾经,而且将来也会继续塑造着现代世界。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下近代人的迷茫、抉择和斗争)
¥14.99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将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生平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变动的城市
¥32.00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人类世界超大规模城市、大都市群的时代,在此背景之下,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始关注城市化程问题。他提出“变动的城市”理念,关注城市形成、发展、演变、爆炸性扩张的悠久历史。 在汤因比看来,城市是文明之外又一个研究历史的重要单位。如同文明有许多类型,城市可以分为城邦、都城、圣城、机械化城市、世界城市五个种类。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城市将会吞噬地球的陆地表面,生活在其中的人类任重道远,而回顾城市形态的演变历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在大都市生存。

欧亚学刊(新7辑)
¥42.73
余太山、李锦绣先生主编的《欧亚学刊》是不定期、连续性的学术刊物。凡属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范畴的专题(或资料)的研究论文,其内容充实,有一定广度、深度,均在收辑之列。每辑约30万字左右。一年左右出版一辑。 本辑收文章十六篇,包括欧亚历史、地理、文献等各方面的文章。其涉及面广,新论叠出,夹杂着古史钩沉,古籍流传、考辨等一系列的学问。收录文章如下:史党社《秦对“西戎”的两种控制方式及其历史意义》、段晴《精绝、鄯善古史钩沉》、李锦绣《总材山考》、周思成《近代军队的军功赏格初探》、王子今《〈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作关城诵〉研究》、林梅村《家驴华考》、林悟殊《唐后结社式明教再认识》、陈希《〈元史〉所见只儿哈郎小考》、沈勰《埃米塔什博物馆藏蒙元金器调查》、Yu Taishan《Records Concerning the Hephthalites in the Inscriptions of Gupta Times》、李鸿宾《全球视野中的唐朝崛起》,等等。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19.99
中国思想史上,并非全是王权主义,也有过思想共和。 公元1世纪到公元17世纪,是思想共和的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思想共和以三次文化相会为标志,出三个新的历史时期。第yi次是孔子与老子的相会,带来了诸子百家兴起,形成了中国传统;第二次是西域思想中土,与中国传统融合,而玄佛合流,庄禅相融,儒释道合一,在此基础上,有了朱熹、陆九渊、陆九龄之约,使中国思想第二个发展周期;第三次是东方的徐光启与西方的利玛窦互动,中国思想触及西学根底,启了中西会通的转机。 中国思想史上的这三次相会,是三座里程碑,为古代中国带来了文化转型和历史转折。孔子和老子的相会,将中国思想导文明的轴心期;西域思想东渐之后,中国、古希腊、古印度三大轴心期文明一体化,具有世界性的思想诞生;徐光启与利玛窦在中国握手,为中国近代史创了中西会通的科学范式。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yi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从马政到财政:明代中后期太仆寺的财政功能和影响(精)
¥40.80
本书主要研究明代中后期太仆寺财政功能的产生及其对国家财政的影响问题。太仆寺历来是管理国家马政的中央行政机构,但自明代中后期始,在赋役折银化的大背景下,马政赋役也启了折银化的过程。两京太仆寺所管辖的南北直隶和河南、山东部分养马府州县的马户差役、牧马草场和马匹等,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太仆寺的白银收,太仆寺因之逐渐成为钱粮衙门,建常盈库专门管理白银的存放和收支。明中叶以降,随着皇室财政和国家财政的日益恶化,常盈库中盈余的大量白银被朝廷视为缓解各类财政危机的救命稻草,太仆寺因之被日益卷国家财政之中,成为中央财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发挥出巨大的财政功能,并对明后期的财政管理及缓解财政危机产生重要影响。本书利用大量一手史料,收集数千个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书中观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结论明确而可靠,是迄今部以财政视角系统研究明代马政的专著。


唐长孺回忆录
¥15.60
唐长孺先生(1911-1994)是著名历史学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领域,是继陈寅恪之后公认的祭酒。唐先生生于江苏苏州吴江平望镇,祖母和母亲都是今浙江湖州南浔人,从舅乃近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刘承干,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回忆录记叙了南浔顾、朱、刘、张、庞、邢(南浔四象)、邱、梅、蒋,以及吴江殷氏、凌氏,嘉兴王氏等望族的兴衰史,涉及刘承干、张石铭、张静江、庞元济、蒋汝藻、殷兆镛、王欣夫等众多政治文化名人,并记叙了南浔与平望的园林、寺庙、学校、方言、风俗、米业、戏曲电影等,尤致意于人物、文化等随家国命运的沉浮。 唐先生1942年从上海赴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1944年从蓝田赴四川乐山武汉大学,回忆录详细记述了湘、蜀的一路经历、见闻,以及与诸多学者的交往,如吕思勉、钱基博、马宗霍、吴其昌、钟泰、李剑农、彭铎、蒋礼鸿、朱东润、王仲荦、黄焯,等等。另如治魏晋南朝隋唐经济,乃受李剑农的启迪,在重庆初次与王仲荦相识,钱钟书《围城》中的“三闾大学”等,均在回忆录中述及。 唐先生晚年右眼失明,左眼视力经矫正亦仅0.2度,在学生的协助下完成《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后,始奋笔独力撰写回忆录,虽仅至蜀而止,但内容生动丰富,文笔简净,以史家的眼光,呈现了近代江南大族随家国命运沉浮和江南人文民俗变迁的一幅长卷,同时也是抗战时期学人辗转播迁、孜孜不懈为文化存亡继绝的社会缩影。 唐先生由于视力所限,手稿极其难识,王素先生做了细致的整理和简注,使这份珍贵文献得以粲然可读。此次出版,并将唐先生全文手稿影印,以与天下读者共参酌。


论历史
¥27.99
本书是霍布斯鲍姆的史学理论文集。霍布斯鲍姆在书中探讨了历史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和它与现代世界的联系。这些范围广泛的论文论述了历史的撰写、历史的滥用及历史学家责任的问题;论述了社会的历史和“来自下层的历史”;论述了马克思和当前历史研究的趋势和时尚;论述了欧洲、俄国革命及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方兴未艾、堕落成性的普遍的野蛮。 这些论文展示了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对研究历史的热情洋溢的信念,以及深邃的分析、广博的论说和独到的见解,这些足以令他实至名归。


霸主崛起
¥29.99
在“春秋”系列作品中,作者小马连环用风趣、通俗而又精道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一部春秋历史。作者所写春秋故事能够深史料,探寻人物内心,再用幽默的笔调,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令人拍案叫绝,曾被赞《明朝那些事儿》后值得一读的长篇历史白话文本,“近30年好看的长篇白话春秋通俗读本”。作者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联系现实解读历史,让读者能更清楚地厘清各国之间复杂的关系,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同时对于当今读者在职场、商场中的纵横捭阖,也给出了重要的启迪,是一部趣味性十足又通俗易懂的历史普及读物。


赛雷三分钟漫画汽车史.保时捷篇
¥46.99
赛雷全彩漫画汽车史系列全新作品! 爆笑趣味涨知识!电影式全场景,全彩漫画还原百年保时捷历史! 随书附赠保时捷官方授权车卡,隐藏限量金卡! 作为以“汽车”起家的“赛雷”,在时隔两年之后全新全彩漫画汽车史系列作品。用趣味漫画形式全面生动展现了保时捷百年发展历史,这可能也是普通人离保时捷近的一本书。让读者在爆笑中涨知识!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9.00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1917年刘师培在北京大学国文门讲授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与诸家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严辨"文"、"笔"二体之别,为声偶之文争正统。刘师培率先肯定魏晋玄学"撷佛老之精华,弃儒家之糟粕","不可谓非哲学大昌之时代",给予魏晋文学充分的重现。这本著述作为课堂讲义,其研究方法也促使了北大国文门文学史教学思想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近现代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山之作"。讲义共分五课,*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风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课之后,也是在本来不多的课目中,作者又特设第二课"文学辨体",并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旨是:"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特所引群书,以类相从,各附案词,以明文轨。"看来,作者更明确的意图是,通过一种文学观上的澄清来带动中古文学史发展轨迹的再认识。那么,这一课在衔上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从中还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学术渊源。


国史讲话: 上古
¥20.00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国史讲话·春秋》同系列作品 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大师倾力撰写的国民读物 上古,在一般人的概念里,那里有各种瑰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例如盘古天地、女娲巧补天、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以及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等。几千年来,这些传说被当成信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可是,真的是那样的吗? 还有夏商周,除了夏启夺位、商汤灭桀、文王伐纣,以及比干剜心、姜尚钓鱼、周公吐哺等君圣臣贤的故事,还有似是而非的“奴隶社会”的定性外,记忆中似乎再无其他深刻的烙印。然而,这一段几乎长达两千年的历史,真的仅此而已吗?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史学大师的老师,公认的民国史学界首席大师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带着满腔诚意轻松讲。原来,上古的真义,并非三皇五帝的传说,不是商汤文王的圣贤故事,而是你我血脉所系的“华夏”与“国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