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国史讲话: 上古
国史讲话: 上古
顾颉刚
¥20.00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国史讲话·春秋》同系列作品   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大师倾力撰写的国民读物   上古,在一般人的概念里,那里有各种瑰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例如盘古天地、女娲巧补天、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以及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等。几千年来,这些传说被当成信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可是,真的是那样的吗?   还有夏商周,除了夏启夺位、商汤灭桀、文王伐纣,以及比干剜心、姜尚钓鱼、周公吐哺等君圣臣贤的故事,还有似是而非的“奴隶社会”的定性外,记忆中似乎再无其他深刻的烙印。然而,这一段几乎长达两千年的历史,真的仅此而已吗?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史学大师的老师,公认的民国史学界首席大师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带着满腔诚意轻松讲。原来,上古的真义,并非三皇五帝的传说,不是商汤文王的圣贤故事,而是你我血脉所系的“华夏”与“国家”的诞生……
49元5本 版本源流与正史校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版本源流与正史校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聂溦萌 陈爽 编
¥52.80
  《版本源流与正史校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汇集的研究主要是依托中华书局“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移修订工程”而展的。这些文章大多以细致的文本校勘为基础,在版本源流的视角下对正史版本问题行考察。其成果不仅是修订工作的保障,同时,与尾崎康先生《正史宋元版之研究》重实物鉴定的取向相得益彰,集中展示了正史版本研究这一传统学术领域的新展。
49元5本 学术与时势:民国的边疆研究
学术与时势:民国的边疆研究
段金生著
¥16.80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由来已久,但近代意义的研究却始于清末民初,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边疆民族危机及学理的内在发展逻辑诸维因素的影响,边疆研究广为国人关注,“边疆”“边政”等词见诸报端,学科意义上的“边疆学”“边政学”概念也相继被提出,边疆研究的嬗变集学科构建呈现出复杂的发展历程,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形态与学术思想变化的内在紧密关系,亦可为当代边疆学的建设提供启示。  本书是近年来关于民国“边疆学”构建的一部力作,由中国社科院汪朝光、李大龙二位先生作序推荐。作者在学术史整体视野下对清末及民国时期的边疆研究行考察,紧紧抓住近代边疆史研究发展过程所表现出的“学术与时势之间相互交织”这一突出特,阐述了近代边疆研究的内涵变化,并按照时间之发展顺序,以及区域性的特色,对民国边疆研究在学术与时势之间呈现的整体面相及不同侧面行了论述。此外,作者还分专章讨论吴其昌的边政研究思想与路径,以展现时势变化对人物学术思想之重要影响。可以说,本书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将民国边疆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面相,以动态的、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
49元5本 《史记》地名族名词典
《史记》地名族名词典
郭声波 编著
¥49.20
本词典是对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正文中所有地名、族名行简明解释的工具书。 全书分10个大类、49个小类,收录地名、族名2752个词条,按照笔画顺序排列。每一词条内注出该地名、族名当时的全称、省称、简称、别称、俗称及异称,尽可能对较大、较重要地名的本义或得名原因行阐释,以地名位置以其大致范围或起讫为准,注明相当于今某山川,或位于今某省、市、区、县。 本书书后附以音序和分类索引,便于读者查检。 本书是历史地理研究、《史记》研究的工具书,也是一本方便读者行历史地名溯源的普及性读物。
讲学社丛书: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
讲学社丛书: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编
¥30.00
《西中有东》是列文森奖得主、汉学家、艺术史家包华石的*力作。书中探讨了平等公正的社会理想和组织设计在前工业时代的中国和英国的发展演变,并在此过程中,复原了中国的正义传统在18世纪英国启蒙运动有关社会公义的政治讨论和制度建设中扮演的隐藏角色。 全书以结构性分析为框架,创造性采用跨语际、跨视觉的研究方法,从人民的定义、社会身份平等、自然宇宙观、言论自由四方面着眼,具体分析了唐宋时期中国的政治讨论与制度建设,以及后世英国对中国材料的译介引述和对中国形象的褒贬讨论。 包华石广泛征引文献和视觉材料,以说明不论中国还是英国,当面对愈加放纵的特权和专制权力时,众多名人志士都采用了相似的策略予以理智回。而今天,我们却只对有所谓“欧洲近代早期”的发明耳熟能详。事实上,前工业时代中国和英国的历史发展有着众多相似的经历,譬如受过教育的非贵族人士的崛起、印刷技术的普及、大众识字率的提高、不断扩张的艺术市场、公共领域的出现等等。正是这些共性经历,使得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在18世纪产生了革命性互动。
49元5本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熊逸
¥28.99
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其中不乏一些相当有趣的问题。诸如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合乎道德的选择…… 全书以学贯中西古今的现代视角反观古代中国社会,叙述旁征博引却流畅自然,直抵观念核心而不晦涩难懂。即便是普通的读者也能看懂全书,在妙趣横生的文字中寻踪索迹,从中洞悉真知灼见,体会到智慧与思辨的趣味。
49元5本 远逝的芳华:中国早期电影人的婚恋研究
远逝的芳华:中国早期电影人的婚恋研究
杨新磊
¥19.92
本书遴选*代表性的80余位电影人,沿循他们一生的婚姻尤其婚变轨迹,勾勒其感情浮沉与艺术人生,总结前辈影人家庭生活的成败得失,探寻一代电影家事业成功的秘笈。此书除了具备婚姻史、家庭史、社会史尤其电影史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外,对浮躁、迷乱、放纵的当前电影界、演艺界、娱乐界也极具启发性与警示性,同时亦着力呼唤中国传统夫妻纲常、姻亲人伦、家庭秩序与伦理美德之回归,营建基于真爱的牢固婚姻,缔造温馨融洽的家庭,而促事业的发展。 此书虽系学术专著,但不枯燥艰涩,图文并茂,评述结合,夹叙夹议,可读性很强。此书适合电影史学家与电影研究人员参阅,也可供各级各类影视、传媒、艺术院校莘莘学子作为教辅,也是影迷、粉丝全面了解并正确评价明星、演员之*,还是广大影视受众、影视爱好者提高专业修养、陶冶情操之良师益友。
49元5本 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
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
陈正宏著
¥15.75
《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读中国历史,不可不读《史记》。本书按照《史记》的内容顺序,详细介绍了说帝王故事的《本纪》、穿越时空呈现历史的《表》和记录古代各项制度的《书》,分三部分讲故事、说文化。作者以幽默的文风和三十年从教的经验,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切话题:什么叫改朝换代,为什么分分合合总是需要一个王,史上为何大王轮流做,分封与为官的背后又有哪些可说与不可说? 因为《史记》中《表》和《书》文化的深度和难度,即使学者也不容易梳理清晰,而本书作者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研究《史记》三十年的深厚功力,以读者立场深浅出的呈现能力,“治大国如烹小鲜”,轻松讲解、故事带后,令读者豁然朗。 《史记》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要读懂读通《史记》,需要一部提纲挈领、细致微的导览书,不止讲故事,还应对内容行分析考辨,“知其所以然”。“陈正宏讲史记系列”正是这样一套面向大众立体、全面讲解《史记》的导读书,共分四种:《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血缘:〈史记〉的世家》《众生:〈史记〉的列传》《绝唱:〈史记〉的史记》。本书是该系列*种。
49元5本 白话汉书(套装共4册)
白话汉书(套装共4册)
(汉)班固
¥48.00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两个世界的战争:2500年来东方与西方的竞逐(“文明冲突论”历史细节版,深刻揭露当今世界政治、宗教冲突的历史根源。汗青堂系列)
两个世界的战争:2500年来东方与西方的竞逐(“文明冲突论”历史细节版,深刻揭露当今世界政治、宗教冲突的历史根源。汗青堂系列)
安东尼·帕戈登
¥44.00
自“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出版了大量从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角度切剖析恐怖主义的根源的著作,本书综合了所有这些视角,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认为这一切都要从2500年前西方与东方的现实与思想分野始梳理。本书以其令人惊叹的时间跨度、细腻的历史与思想分析,以及切中时弊的现实关怀,于2008年荣获美国近东政策研究所图书奖。 全书从波斯大王薛西斯企图征服希腊讲起,揭了一场至今也未曾停息的冲突的序幕。先是亚历山大大帝,然后是罗马人,试图将欧洲与亚洲并一种单一的文明。随着西方皈依基督教、东方部分地区受了伊斯兰教,两种宗教之间爆发了充满仇恨的战争,每一方都宣称对世界拥有统治权。到了17世纪,基督教教会衰落后,双方的斗争从宗教转向了哲学:秉持西方的科学理性的人与那些寻求神的*终教导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8、19世纪,几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萨法维王朝——逐步瓦解,西方也逐步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结果促成了将伊斯兰生活与西方现代生活的尝试,这在伊斯兰世界中的改革者与传统主义者之间引发了冲突,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人类历史上,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历次战争不仅是历时*久、代价*的战争,它们过去曾经,而且将来也会继续塑造着现代世界。
历代经典文丛——糊涂学
历代经典文丛——糊涂学
雷海锋 主编
¥1.99
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糊涂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做到把握糊涂的度,路数固然不同,心态也未必一致。以自己特有的大智慧去拥抱人生,以自己固有的方法去展开生命,这就是糊涂的智慧。《糊涂学》主要讲述了“略微‘糊涂’有益健康、老子糊涂养生法、幽默为处世开道”等等智慧。
历代经典文丛——忍学
历代经典文丛——忍学
雷海锋 主编
¥1.99
忍,是不屈不挠、越挫越勇的硬气。白雪皑皑的北国公园,许多树都因承受不了雪的压力而无奈“折了腰”,而只有松树依然傲立苍穹。因为它懂得“弯腰”来抖落积雪,是一个“忍”字成全了它的挺拔。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心高气傲,有着高涨的工作热情,然而*欠缺的却是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和职场技能。忍是一门艺术,是以退为进的睿智,是把你送入成功殿堂的奠基石。
49元5本 晋唐佛教行记考论(精)
晋唐佛教行记考论(精)
阳清,刘静著
¥52.80
本书所谓晋唐佛教行记,亦即六朝隋唐之际汉地西行巡礼求法僧人之旅行记录及其相关文献。依据史志目录、其他公私目录、佛教经录之著录,各种大藏经之收录,以及类书、古注、杂记、敦煌遗书所涉,可见晋唐佛教行记及其相关文献至少有十七种别行于世。今存全帙者有四种,其他仅存辑本、节本或者残卷。本书上编正是在前贤相关研究基础上,对部分晋唐佛教行记佚著及其撰者行文史考说,亦即系统考证支僧载、竺法维、释智猛、释法盛、昙无竭、释昙景、慧生、宋云、道荣、释常愍等人行记,以期丰富和深化这批文献的系统研究。下编则以现存文献为主,从文体、特征、主题、叙事、形象、情感等方面行文学阐释,以期拓展和促晋唐佛教文学的专题研究。
笔下流金:西方文字书写史
笔下流金:西方文字书写史
埃万·克莱顿
¥84.00
这是一部与书写相关的工艺史,重介绍了罗马字母书写的发展过程,内容围绕书写和印刷字体,以及纸质和数字文件这两个大的方面展,另外还考察了文本材料和文本表现方式。书写不单是语言的记录,它是一种关于形式和内容的生态,在文明发展和传承、个人自我表达和修养,以及人与世界的交流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今天,新的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不断涌现,文字书写正处于重要的转折。在西方历史中,这种转折只出现过两次。一次发生在古代晚期,犊皮纸书取代了古本手卷;另一次发生在15世纪晚期,古腾堡印刷术改变了欧洲图书制作技术。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书写的前世今生,以自由塑造人与书写的关系,推动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书中,作者梳理了书写史上变化和发展的每一步,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包括:字母表的发明;罗马晚期纸莎草纸卷改为手抄本;中世纪读书和书写的传统;各种书体的演变与发展;古腾堡印刷术的发展;印刷工业化;现代主义如何影响书写;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文本数字化;等等。 本书取材广博,为读者呈现了一段跨越许多领域、内容相互关联的历史。书写史如满天繁星,不可尽拾,但有一条金色的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串起了西方文字字形发展中所有重要的事件,我们今天使用的各种形式的文字,也都能在其中找到对应节。这便是西方文字书写史的闪光特质。 文字书写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历史。
49元5本 唐宋休闲生活大观
唐宋休闲生活大观
肖潇
¥19.00
唐宋时期的休闲生活不论是形式、内容,还是其所形成的休闲思想,都是中国古代休闲的典型代表。本书通过对唐、宋700多年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向读者介绍唐宋时期民众的休闲方式、休闲特点、休闲文化;并试图在“唐宋变革”的视角下,对人们休闲方式和休闲思想的悄然转变,作一简要阐述。
49元5本 雷海宗史学论文选
雷海宗史学论文选
雷海宗
¥26.00
本书收录雷海宗中国古史论文11篇、西洋古史论文8篇,分“中国古史论”“西洋古史论”二编,辑录雷海宗先生先秦时期史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华北的农业、历法的起源与先秦历法、世界史分期、上古中晚期亚欧草原游牧文明、公元纪年及中译名问题、对世界中古史教学方法由分区法到分段法的体会等专题研究论作,较为充分地展现了雷海宗先生史学研究的成果和思想脉络。
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
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
[美] 乔治·索尔特(George Solt)
¥35.00
《拉面》是一部以食物为切口探究日本社会变迁的研究性著作。醇厚、咸香、暖和的热汤拉面于19世纪末引日本,因明治维新的城市化发展而被视为具有阶级色彩的大众食物。而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拉面已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日本饮食标签。本书将拉面的逐步流行归因于全球语境下的政治和经济变迁。借助近年解密的战后美国政府档案,及电影、漫画、电视节目、流行文学等多样化的日本历史材料,索尔特揭示了地缘政治局势演变和经济发展、媒体舆论、消费主义对社会生活及饮食的密切影响。
历史:终结之前的最终事
历史:终结之前的最终事
[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35.00
《历史:终结之前的终事》是克拉考尔晚年关于历史研究的著作,主要思考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比如“自己的未来是有关过去的未来”,另一方面也在思索历史本身(或者说历史现实)与历史学(历史叙事/阐释)之间的关系。为此,他分析了由古至今的历史理论,其中,章和第二章主要探讨历史相比于自然科学的地位,第三章是对历史“当前趣味理论”行批判。第四章重强调历史事件的具体性,并讨论历史学家在何种程度克服其主观方法。第五章讨论一般历史与特殊历史之间的疑难。第六章探讨时序时间与赋形(shaped)时间的疑难。第七章处理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后一章讨论历史与哲学的关联,强调历史学的居间特性,哲学关心终极事物,历史学家忙碌于终极事物之前的那些事。作者更多地将历史视为“现实领域”,关注历史学家作品的艺术与科学特征,给读者提供了对于“历史”的不同见解。
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精)
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精)
朱良志著
¥160.80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别具面目,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但他的作品晦涩难解,留给世人很多谜团。甚至连八大山人这个名字本身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八大山人研究》时隔多后修订再版,作者结合新发现的文献,增加了一些章节,改写了部分内容,充实了若干论证材料,尤其是对八大山人的艺术哲学观念、思想发展过程和家学渊源等方面的讨论,融了较多的新内容,同时也记录了作者在这一领域不断思考的痕迹。
49元5本 技击余闻  技击余闻补--民国掌故
技击余闻 技击余闻补--民国掌故
林纾,钱基博著
¥15.40
技是指利用身体、器械行搏斗的技巧。 《技余闻》是林纾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每篇文字短小精悍,着力描摹一个擅长技的人物,故事性与文学性兼具。这些人物来自三教九流,个性分明。《技余闻》创了近代“技”系列小说的风潮。1910年以后有多位撰者为其作续或补。钱基博《技余闻补》发表较早,1914年始在《小说月报》连载。
49元5本 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研究
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研究
李大龙;刘清涛
¥55.00
《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研究》一书聚焦中国历代政权治理边疆的主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从历时性的视野,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治边思想的丰富内涵、基本特征和重要影响,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认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治边思想历史脉络和演变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共收录论文26篇,涉及自先秦到明清时期有关中国边疆治理思想的研究文章,梳理了中国历代王朝在治理边疆中运用的治边思想及其发展变化轨迹,总结了历代治边思想的利弊得失,对当前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书所选文章均先后发表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发表年代为2002年以后。作者均为边疆研究的专业学者,且因《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是边疆研究的权威杂志,它对稿件的选择、审核标准比较严格,因此文章总体的学术水平较高,是原创性的研究论文,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对学术问题的把握、对政策的掌握都具有较高的水准。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