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落史
¥127.40
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在这样一种文明结构中,星罗棋布生长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村落,是长久以来中国人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社会组织,是孕育中华文化的基础构成,也是在中国广博的地域和漫长的历史演中,一种历时悠久、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时空坐落。涵养衍生于传统村落中的组织结构、传统智慧、文化观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分,至今仍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气质,构成了极为牢固又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的内在特征与外在形态。 在城市化高歌猛的现代中国,传统村落面临急剧消失的生存危机。因此,对现存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行抢救性发掘与研究,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本书作者在数十年间寻访中国境内传统村落5000余个,积累了海量的田野考察资料。通过对新材料的整理研讨,对历史文献典籍的引述探究,本书徜徉古今,从文明发源写到现代中国,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完整呈现并深阐释了中国传统村落的演变发展,讲述了不同时期传统村落的特征,其文化意义及其与时代背景、社会制度间的交互影响。在层次递的历史爬疏和条分缕析的引经据典背后,中国传统村落的全景式面貌跃然纸上。 遍布中华历史天地间的传统村落,既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聚落,又凝结着在其间生产生活的中华各族人民的生活传统、社会交往、生存哲学、艺术审美。可以说,传统村落是一种文化聚合体。当今天我们重新触摸传统,这些村落遗存的价值已经突破其所存在的时空,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是理解传统中国的重要路径,也是记录民族记忆、激活文化传统,连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更是构建中国文化研究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方法。
史记的读法
¥126.50
《史记》是著名的一部史书。 《史记》的价值—— 这里所说的“百王大法”,不是指普通自然产生的鉴戒作用或批评意见;而是指司马迁在洞察古今二千年中人事的盛衰、存亡、成败、得失之后,秉持先秦学术的大传统,怀抱个人的深心宏识,在历史写作中有意无意地为现在以至未来的政治领导人(或有志于成为政治领导人者)提供一些政治原理与准则(大经大法)。
陇南金石题壁萃编(精)--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24.80
本书收集释录民国以前陇南地区八县一区金文、石刻、题壁(题写在山崖、粉壁上的墨迹)资料。成果图文并茂,合约80万字。 部分:陇南金石概况(代前言),约2.5万字。包括“陇南史况”“陇南金石分布及类别”“陇南金石学术价值”“陇南金石著录与研究状况”等。 第二部分:陇南金石释录(编——第九编),为成果主体。录文544品,内附高清金石拓片、题壁照片529组,首次刊布300余品。一编:秦,录33品;二编:汉代,录24品;三编:魏晋南北朝,录12品;四编:隋唐五代,录16品;五编:北宋,录84品;六编:南宋,录121品;七编:元代,录26品;八编:明代,录160品;九编:清代,选录68品。释录以年代早晚为序,一般于题下以仿宋体录碑文。除少数已佚名品转录于地方志或金石典籍外,其余均为亲眼所见现存的民国以前古物。铭文力求准确,所附拓片力求亲访实物,亲自精拓,完成石上拓片拍照。每件金石、题壁皆注明遗存(出土)地、现状、形制、大小、铭文排列行数、字数、字径、书体等。部分铭文注释重要人物、地名、历史事件或校注文字异同。 第三部分:第十编 陇南金石存目。载录陇南金石、题壁信息1081品。
中国科考船研发史
¥119.90
本书是中国船舶研发史丛书之一,讲述了中国科考船的研发史。科考船是考察研究海洋活动的平台,也是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装备。本书介绍科考船的历史渊源,科考船的特征、功能和种类,中国科考船的研发历程,及其研发团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争朝夕精神,赶超科考船研发建造世界先进水平取得的丰硕成果。本书集专业性、知识性、通俗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可供研制科考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对海洋科学考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以激励广大读者奋发图强,投身到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穀梁》政治伦理探微——以“贤”的判断为讨论中心(上下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18.80
“六经”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是推动当代社会文化不断前发展的动力资源之一,所以值得深研究。本书选取《穀梁》中有关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几个核心问题,如死义、复仇、慎让等,通过经典诠释的方法,以文本的深解读,不同文本的对比和义理的细致阐发,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意识的相关内容的形成和历史演变、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及其价值取向等,作了较为系统、深的论述,并能提出自己的许多独立见解。在一些文本解读和义理阐发上发人之所未发,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展。
清道人年谱长编(精)
¥118.80
清道人,原名李瑞清(1867-1920),江西临川人,是近代有名书画家、教育家、诗人,曾参与公车上书,历任江宁提学使、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江宁布政史。辛亥后,鬻书沪上,声名藉甚。他身为上海遗老的中坚人物,又与青岛遗老往来频繁,积极图谋复辟,丁巳复辟时被授予学部左侍郎,死后谥号文洁,可以说是晚清遗老的代表人物。然其周旋在晚清民初,其身份、思想也是极其复杂的。晚清民初也是中国近代教育、新型书画交易市场的滥觞,李瑞清作为直的参与者、拓者,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清道人年谱长编》通过搜集其诗文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牍、笔记等,力图还原其生平经历,并通过李瑞清一生的行迹、交游,勾勒晚清民初之时局变化、社会状态、教育、书画市场以及遗老的生活状况。
黄遵宪年谱长编(上下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18.80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人,晚清爱国诗人、外交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曾任驻日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被称为“海内能以诗开新世者”。戊戌维新时期署理湖南按察使,积极参与变法,推行新政。戊戌政变后,回乡从事地方教育活动。撰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著作。 《黄遵宪年谱长编》共约100万字,由林振武、郑海麟、魏明枢、郭真义四位教授合作编写,按照黄遵宪生活、事业的不同阶段分为四卷,分别为青年时期(1848年—1876年)、出使时期(1877年—1894年)、变法时期(1895年—1898年)、家居时期(1899年—1905年)。全书以时间为序,记述黄遵宪的思想活动和历史活动,兼收学术界对黄遵宪的研究资料,以及黄遵宪的生活背景、友朋交往、所亲历的历史重大事件、与黄遵宪相近或相反的时代思潮等内容。
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118.80
《瀚海零缣》是作者在近二十年里戈壁、瀚海行脚时,认真思考过、完成了的部分文字的结集,文章按照其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大致分为四组,*组为西域碑版文字考辨,第二组为新疆吐鲁番文书与汉语文献关系的研究,第三组为新疆地区人物、文献的考察,第四组探讨王树枏、段恩永之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和研究。
雅俗际会: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共生关系研究
¥118.80
本书认为宋元话本存在着从口头文本到书面文本,从文言底本到白话底本,从简本式底本到繁本式底本,再到繁本式录本、底本录本混编本,*后到编创式话本的演态势。宋代话本小说(民间叙事)的娱乐性、虚构性,冲着文言小说(文人叙事)的“补史阙”、“裨教化”,此长彼消,推动了叙事文学重心从历史叙事、纪实叙事向文学叙事、虚构叙事的转移;宋代文言小说与话本小说的互动共生,促成了文言小说的俗化与白话小说的成长,推动了中国叙事文学由雅而俗、由文而白的重大转折,为近世叙事文学的繁荣奠定了观念基石和文体基础。
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精)
¥118.80
本选题依据新出土的造像实物和文献资料,首次系统论证了日本、朝鲜半岛佛教造像与六朝的渊源关系,初步建立出8世纪以前佛教造像在汉传佛教文化圈内的传播格局,确立南六朝在东亚佛教造像艺术中的主导地位,系统研究了南六朝对海东佛教造像的影响。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精)全三册
¥118.80
本书内容主要由三个相互关联且互为支撑的基本命题、观及其考述论证构成:其一,中国传统文学“文体”是“礼体”的转喻与象征,而律诗体则是其完型态,深度涉及“文人”话语言说方式、行为方式的选择及其理想人格的建构。其二,中国传统文学文体的语言学基础乃“文言”;具有主体统一性的汉语实即“文言”,而“文言”形成于中国史前社会由“乐礼文化”形态向“礼乐文明”的制度形态转的过程之中,乃非自然语言的规范性语言,与政治意识形态具有天然联系。其三,“言—文”一体且异质的“文言”结构性矛盾构成了“文言”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历史展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学文体走向骈体化、诗歌走向律体化及其因应时势而变革的内在逻辑。
中国史研究历程 . 辽金西夏卷
¥118.4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辽金西夏史史研究领域Z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29篇,内容涵盖辽金西夏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辽金西夏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辽金西夏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中国现代军事制度研究——以中华民国军事制度为主线的考察(1924—1949)(全二册)
¥117.60
这是一部系统地论析民国时期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事制度的专著。内容涵盖了军事制度的主要方面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军事人事制度、军队党控和政治工作制度、军队管理、军事教育与训练、兵役制度、军事后勤制度等,同时剖析了民国政权的性质特征及其在军事制度方面的体现和嬗变。书中提出了关于民国政治和军事的若干新见解、新观。如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在本质上并非为一个“党治”政权,而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的官僚军人政权”的观;关于民国时期军人干政现象的一系列新论断;关于民国时期军事利益集团的历史层面上的描述和理论上的论析;关于军事派系集团与军事制度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关于军事制度、军事体制的“运作”概念的提出和对于历史运作过程的新论断。 全书引用了为数众多的民国政府政治、军事档案,其中不少是首次披露。一大批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和口述史料的运用,增加了文字的生动性。
索马里、吉布提和科摩罗史
¥116.80
索马里、吉布提和科摩罗地处东非,同为阿拉伯国家,存在着长期密切的交往互动。本书在介绍三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三个国家从上古时期直至当今的文明发展轨迹,并对其历史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对外交往的演变等方面做全方位的剖析,试图向读者完整地呈现该地区历史的整体性与复杂性。
历代楚辞图像文献研究(全二册)精
¥112.80
《历代楚辞图像文献研究》首次对中国古代《楚辞》图像文献产生、发展、嬗变情况及其价值与影响等问题行了系统研究。梳理出《历代楚辞图像总目》,收录《楚辞》图像311目,其数量为现存类似研究之冠,集中展现海内外所藏《楚辞》图像的整体面貌;辑存历代关涉《楚辞》图像诗文490余条,其中60余条系首次直抄录于图像;对中国古代《楚辞》图像萌生、兴盛、转型之发展脉络行了梳理,探究其图式类型、特征、成因、文学艺术价值等,为后继者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研究基础。
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研究全二册
¥112.80
18世纪中朝文人的交往由于其本身的丰富性、独特性以及在两国文化交流众多方面的创之功,使得它在整个中韩学术交流史中尤显突出。本书在对“碎片化”资料作仔细排比整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勾勒出18世纪中朝文人间一些重要交流的全貌,如文学批评、请序题跋等,并细致分析了其特和意义,另一方面,又以述论结合的形式较为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中朝文士在交流分期、空间、人物、家族、内容等丰富的内涵,且以长编、事表及资料展示了历史真实,不仅在兼综前人成果基础上填补了当下清代中韩学术交流的空白,更对为何发掘利用域外汉籍史料建构东亚文明交流史提供了探索性的成果与研究范式。
“违法”与合理:清末暂行内阁研究
¥111.20
.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人物卷 文艺卷(精)(试读本)
免费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是一部将1840—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报纸文摘、回忆录及各类政府公报中有关蒙古的中文文献进行分类编辑而成的史料丛书。人物卷共收录文献60余篇,以描述成吉思汗生平的篇目居多,有王同春、段绳武、沙克都尔扎布、德穆楚克栋鲁普、巴云英、齐俊峰、荣祥等几十位人物的小传,还有张仰贤等抗日英雄的事迹介绍;文艺卷共收录文献百余篇,内容包括诗歌、戏剧、小说、音乐、谚语、民谣、歌曲、文学评论等,反应了蒙地人民爱家乡爱同胞、崇敬英雄、反抗压迫、痛恨侵略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可供近代史研究者、爱好者参考。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交通卷(精)(试读本)
免费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是一部将1840—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报纸文摘、回忆录及各类政府公报中有关蒙古的中文文献进行分类编辑而成的史料丛书。交通卷是其中一部分。共收录文献一百七十余篇。内容包括内外蒙古传统的驿站、驼运历史回顾与现状介绍;铁路、公路、邮政、电信、航空、水运发展情况;省县等地方当局发展交通的努力,有关交通事业的政策、法规,交通管理及各项调查统计数据;各方人士对发展蒙地交通的设想、计划、建议;列强在交通方面的侵略,等等,可供近代史研究者、爱好者参考。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风俗卷(精)(试读本)
免费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是一部将1840—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报纸文摘、回忆录及各类政府公报中有关蒙古的中文文献进行分类编辑而成的史料丛书。风俗卷是其中一部分。共收录文献百余篇。内容有介绍蒙古民众(蒙古族人及蒙地汉族人、回族人)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各方面风俗习惯,探讨蒙古民族风俗习惯的变迁,不同地域(内外蒙,绥东,绥西,伊盟,乌盟,阿拉善,察哈尔)的特殊风俗,等等,可供近代史研究者、爱好者参考。
春秋左传详注(全三册)--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免费
《左传》是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前后二百五十四年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钻研《左传》多年,有多部相关著作问世。对《左传》注释,代不乏人,各有侧重,简明赅要是本书最大特,在周详考辨的基础上,扼要地对文本做出解释与疏通,不做繁复引证,尤便初学。本书曾于2008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热烈欢迎;嗣后十年,赵生群教授继续深研究,在原书基础上不断修订,结成《春秋左传注释》一稿。今中华书局精校出版,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