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陈其泰史学萃编)
¥66.00
《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全书共分四部分,总论“中国近代史学发展趋势”、上编“19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学”、下编“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学”,以及“增订篇目”。 20世纪中国史学遗产丰厚,形成了“三大干流”: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新史学流派。“近代史学”的正式产生,以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以及在此前后出版的新型学术史和通史著作为标志。近代史学是发扬传统学术的精华与受西方新学理二者结合的产物。由于中国文化悠久的优良传统的滋养,又适逢中西文化交流提供的相互对话、切磋和启示,加上大量考古文物和稀有文献重见天日,凭借这些难得的时代机遇,20世纪中国史家人才辈出、成果丰硕。 通过分析龚自珍、魏源、徐继畬、夏燮、黄遵宪、梁启超、夏曾佑、陈寅恪、陈垣、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王国维、胡适等人的在史学研究上作出的贡献,探讨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途径,并阐发其理论意义。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陈其泰史学萃编)
¥56.00
《陈其泰史学萃编》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一)《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二)《史学与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四)《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五)《梁启超评传》;(六)《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七)《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八)《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九)《学术史沉思录》。汇集了陈其泰教授三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史学和文化作了深发掘和阐释,在多个学科领域作出拓性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是《陈其泰史学萃编》的*卷。此书1992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初版,1999年由学苑出版社再版。与书目文献版相比,学苑版增补了三篇内容:《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钱大昕治史的特色》《黄遵宪与儒学》。本次收《萃编》,即以学苑版的增订本为准,并由作者重新撰写自序和跋语。该书是对史学与文化双向考察的尝试,作者所注重的是中国史学演过程中史学思想*为活跃、史学风格变化*为明显的两头;采用了个案研究与总括论述相结合的方法,*后写在书中的是总论在前,而按实际研究过程说,自然只能是先作个案研究,*后作归纳概括。作者写出了对我们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珍品的热爱,写出了对实现振兴中华文化宏伟目标的渴求。
学术史沉思录(陈其泰史学萃编)
¥56.00
《陈其泰史学萃编》全书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学术史沉思录》《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史学与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梁启超评传》《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全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重大创新。 本书是陈其泰先生《陈其泰史学萃编》的*后一本。这本书的内容总体上来说,反映了笔者近些年来在三个学术领域思考的心得,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学术史探索”, 论述的内容包括春秋公羊学说的演、清代学术史的若干问题以及唯物史观与传统思想的关系。中篇为“当代史学的思考”。选的文章旨在讨论如何正确评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历史地位。下篇为“白寿彝学术风采”。选的文章是有关白寿彝先生学术思想的评论和对他高尚人格的缅怀。
法国教育史
¥102.40
.
商君书 译注
¥65.00
《商君书》又称《商君》《商子》,出自商鞅及其后学,是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法家重要典籍,是先秦时期中国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也是记录中华法系法治思想的代表性著述之一。 《〈商君书〉译注》是一部集注解、原文翻译、内容评述为一体的著述作品。注解与原文翻译,汲取了中华书局出版的蒋礼鸿《商君书锥指》、石磊《商君书》译注等资料。内容评述是本书推陈出新的部分,既关照了先秦的时代语境,同时又结合了现代话语,试图在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探讨商鞅政治法治思想的普遍性,求得对历史的理解,以史为镜鉴。
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
¥78.40
本书内文由前言(面向宪法的思)、1-8章正文以及作者后记构成。第1章论述“现代革命与现代宪法”,第2章交代“现代宪法史上德国问题的缘起”,第3章讨论“1848年革命失败对德国宪法史的根本影响”,第4章聚焦“帝制德国的宪制问题与韦伯的政治社会学诊断”,第5章梳理“1918年德国革命与魏玛制宪”,第6章探讨“魏玛德国的政治文化与宪法学术”,第7章研究“现代民主宪制理论的三种思想形态”,第8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论及“德国宪法史的思想启示”。
心镜孤悬—《大通禅师碑》校释与研究
¥60.00
“大通禅师”系北宗禅的代表人物神秀,唐丞相张说为之作大通禅师碑文,于当时广为传诵。本书系基于大通禅师碑拓本行的整理研究,以《大通禅师碑》清代拓本为底本,以其他史料文献所收相关版本为辅本,行合校,并对碑文中的核心词汇、关键人物、主要事件及相关背景行注释和说明,同时以碑文为线索,对大通禅师的生平和行谊展研究。书中还附有《大通禅师碑》的拓本影印图片,为读者呈现碑文拓本原貌。
宗室王公与清末新政
¥22.00
清末政治改革与辛亥革命是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领域,在革命党、立宪派的相关研究日趋深的情况下,对于清廷和满族权贵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本书以当时地位显赫、权势亦大的宗室王公与清末新政为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对以往研究的明显推和深化。作者围绕研究主题,着力收集各类资料,包括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未刊档案和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档案等,利用了如《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等新刊史料,重论述了身处清末大动荡中的宗室王公的政治心态,他们在清末军政改革、预备立宪等方面的作为,剖析了其与清末满汉权力格局变迁的关系,及其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选择等问题,立意新颖,丰富和充实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中国轿车史:四十年亲历
¥58.80
作者长期触中国汽车产业,了解大量的幕后信息与产业轶事。本书透过大量第一手资料,以重大事件、知名企业、人物故事为载体,独立观察、如实讲述了40年来中国家用轿车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也讲述了轿车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作者原为新华社资深记者,写作能力强,故本书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带有极强的故事性。更可贵的是,作者对汽车的理解,远远超越了一个产品、一个产业的范畴。作者对轿车所承载的社会、艺术、科技、城市化、新能源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等话题不乏新颖表述,而对汽车社会化、汽车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诸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更有着清晰而独到的认识。
王权
¥38.40
《王权》是英国古典人类学家A.M.霍卡的代表作。霍卡是20世纪早期英国人类学的重要学者,其对于王权神圣性和社会整体性的讨论,系统地提出了王权研究的经典问题,本书即霍卡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试图证明人类社会结构的起源来自早期人类由于崇拜太阳而形成的王权制度;二是通过对各种文明历史的比较,试图证明王权制度的雏形来自共同的源头。因此,本书对太阳王权、加冕典礼、献祭仪式、会礼等仪式都行了跨文化的详尽考察研究,研究材料涉及了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印欧世界和埃及文明等多个区域。通过研究,霍卡不仅确认了社会整体性来源于王权,还通过寻找不同文明现象结构的有机相似性对王权制度的源头作出了推论。此外,霍卡还说明了整体性的社会分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社会生成的动力为何。
中国古代航海家史话
¥24.90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增订本)精
¥54.60
《资治通鉴》是了解中国历史和历史智慧的重要经典,是历来帝王将相、大臣学者治国、为学的经典。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潜心研读《资治通鉴》数十载,以纵横东西文化的视野广度、贯通古今历史的思维深度,精心选取《资治通鉴》中影响中国历史程的二十三个关键,以现世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精髓,追寻政治得失、王朝兴衰之迹,探究修身齐家、经世治国之道。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从《资治通鉴》文本出发,观照影响家国大政之关键节,言简意赅地讲述由三家分晋至五代十国终结的中国历史,书中不乏忠于原典的历史场景再现、人物言行钩沉,更有张国刚教授独到深刻而妙趣横生的分析讲论,令一部体量浩繁的古典巨著一变而为精简通达的大众历史读本,堪称当代大家解读历史名著的经典之作。
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68.60
文献的正本清源与史学的拓创新,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每一文献系统、不同文本层次的源流脉络都可能牵涉到历史叙述的复杂衍变,揭示出多元丰富的历史图景;文献学所蕴含的贯通视野与纵深思维,也是史学研究跨越断代藩篱、实现整体关照的重要依凭。 本书作者精研宋元史籍与四库文献,从历史文献学手,立足实证,力求新知。此次收录近作24篇,以扎实的个案研究和宏通的阐释解读,一以贯之地探究由文献史学的路径与方法,摸索历史研究的新范式。 本书亦可看作一部青年学者的养成史,《自序》以及本书后五篇(《〈辽史补注〉与史注传统》至《〈辽史探源〉题外话》),从作者的亲身实践,就“由文献史学”的方法做了系统阐述,对于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研习门,定多启发与共鸣。
张一麐年谱
¥47.60
1.《张一麐年谱 中华书局》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前,附清代年号及干支。民国以后,附民国纪年。有特殊需要的地方,公历之后附有阴历日期。 2.年谱中提到的年龄,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周岁。以《古红梅阁笔记》为例,其中载有张一唐“十六岁壬午乡试”,张一麐出生于1868年,壬午年大部分时段为1882年,以此推算,他当年实际年龄为十四周岁,自述为十六岁,是由于当时流行“虚岁”、“官龄”、“实龄”等民俗。 3.年谱记事,以张一麐日记、笔记、自撰书文、历史档案、报刊杂志、往来信函等史料为根据。所引史料,皆注明来源。《大公报》未特意注明者,皆为天津版。 4.记事以时间先后为序,年份清楚,月份、日期不详者,排在年末;年份、月份清楚,日期不详者,排在月末。 5.《张一麐年谱 中华书局》所引史料中的古体字、异体字、生僻字,一律改为现行通用字,但姓名、地名等含有特殊意义者,则保留原字。缺字、模糊难以辨识者,以□代替。
知人论学:民国时期的边疆学人与学术--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
¥47.60
中国边疆研究史的演历程是曲折、复杂的。20世纪50年代以降,中国边疆研究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大批判与继承学术遗产上的简单化倾向,造成当时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边政研究采取否定、摒弃的态度,加之上半叶有相当一批中国边疆研究者都有旧政权性质不同的政治背景,这就造成这一时期的中国边疆研究在学术研究中鲜被提及,大量边疆研究成果或因其作者的政治身份,或因其学科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不是被批判,就是不再为研究者提及。迄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对时处民国时期的中国边疆研究第二次高潮的研究尚显沉寂,有关论著鲜见。
五代十国全史. Ⅶ, 契丹强横
¥26.00
繁华盛唐,衣冠缙绅,终是狂澜难挽。“五代十国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说史类作品,以史料为本,用缜密的逻辑分析和生动幽默的笔触,道尽这一纷争不断、波谲云诡的重要历史时期。重叙述从唐末黄巢起义,到宋灭北汉的一百多年间(875—979年)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黄巢起义、梁晋争雄、五代更替、十国兴起、赵宋统一等,详细解析其始末缘由,全景描绘唐宋间五代十国大乱世。全套八部,分别是《黄巢起义》《万马逐鹿》《朱温称霸》《大唐末路》《后梁帝国》《后唐三朝》《契丹强横》《三贤帝时代》,本书系第七部《契丹强横》。
江苏音乐史
¥35.33
本书记录了从远古至新中国建立江苏历史上重要的乐人、乐曲、乐器、乐论、乐事等音乐事象。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江苏古代音乐史,以历时通史体系写作,分为远古及夏商时期的音乐,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秦汉时期的音乐,六朝时期的音乐,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宋元时期的音乐,明清时期的音乐七章。下篇为江苏近现代音乐史,则以专题史的范式呈现,分为江苏古琴史、琵琶史、二胡史、戏曲史、说唱史、音乐社团史、音乐教育史以及现当代的人物志八章。
早期中英关系史——以浙江为中心的研究
¥34.00
本书研究早期中国与英国的历史关系,重研究地域为在早期中英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浙江,时间上起清朝中叶,下迄1844年宁波埠。涉及内容包括:19 世纪以前中英的相互认识与触;清朝雍正、乾隆时期英国人在浙江沿海的贸易活动;乾隆末年和道光年间,马戛尔尼使团与阿美士德勋爵号间谍船对浙江沿海的探索和影响;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在浙江沿海的侵略活动和浙江民众的英勇抗争;中英双方在浙江的议和交涉,《江宁条约》签订后浙江从战时状态到恢复和平的过程;浙江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埠的全过程以及埠的影响等。
匈奴简史
¥40.60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衰落于1世纪,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在欧亚大陆的历史程中发挥过巨大影响。作者长风在尊重历史、严肃考据的基础上,对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匈奴族的文化习俗、生产方式、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民族兴衰及汉匈关系等内容,做了简要而完整的叙述。
《左传》全文通识读本(精)
¥278.60
春秋是中华文明发生轴心突破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核心经典始形成的时代。本书是先秦史学巨著《左传》的简体横排全文读本,从器物、礼制、官制、地理、文字等多方面展示春秋时代的全景。作者以中华书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蓝本,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倾力十余年,终于整理成书。本书借鉴西方学者研治古典学的思路,采用《春秋》《左传》按事件匹配的全新结构,对正文行精细分段、标记,并将人m、地m索引散相应的正文中以方便查找。 本书注重展现《左传》文本内部互相关联、互相印证、互相烘托的网络结构,附有大量短文及长篇专文来深解析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本书注解清切简明,立足于读者需求,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的基础上行全面修订、扩充,融近年来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古文字学乃至植物学的大量新成果。正文中配有150余张古遗址图、出土器物图,展现春秋时代的真实面貌。参考资料编录大量传世及新出土文献相关篇章,还配有近70张彩色地理示意图,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春秋时代的政局。
齐鲁戏曲与齐鲁文化精神(精)
¥68.60
本书梳理了齐鲁古典戏曲和近现代地方戏曲文献资料,挖掘其美学特,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对齐鲁戏曲如何体现齐鲁文化精神,行了文化解读,辟了齐鲁文化深研究的新路径,为齐鲁戏曲的振兴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