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忏悔录
忏悔录
(俄)列夫·托尔斯泰
¥21.00
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卢梭《忏悔录》齐名,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 ”。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现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找生命意义,并记录下这段精神活动的过程,取名《忏悔录》。 托尔斯泰《忏悔录》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生、命运、信仰有关。 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具有永恒价值?这些有关人生命运的深刻问题,都将在阅读本书中得到启发。
每满80减40 悦心语
悦心语
南怀瑾
¥21.00
《悦心语(南怀瑾先生*述佳句选摘)(精)》是南怀瑾先生语录集,以笔记形式呈现。取材自南先生《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宗与道家》等*作。编者“断章取义”,稍加整理。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简短,通俗易懂,便于现代读者阅读。 《悦心语》是南怀瑾先生的语录集,从《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南怀瑾先生代表作中精选经典章句而成,浓缩南师智慧精华。 南怀瑾先生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儒释道大师,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带领国人重读中国古代儒、释、道典籍,引导人们关注人的内心,关注人伦世界,关注人文教化。 南师*作不是象牙塔里不食人间烟火的精密考校疏证,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深切关怀,和芸芸众生的生活与命运紧密相连。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生的*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正是夫子自道。 谨以《悦心语》一书,深切缅怀敬爱的南怀瑾先生。  
孟子与离娄
孟子与离娄
南怀瑾
¥21.00
  《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与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从《离娄》始,属于《孟子》的下半部分。南怀瑾先生从孟子的哲学精神以及维持传统文化的精神方面手行解读,认为《离娄》继承了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具体而微、深又广阔地阐释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   南先生指出,《离娄》重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格、行为的标准。此外,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别指出,后世学者对《孟子》多有误读,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什么,朱熹认为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他则反对此说,认为应依《孟子》本文,理解为不能事亲、不能从兄。再如“不得罪于臣室”,并非向土豪劣绅恶霸低头,而应理解为民主政治的运作要注重沟通意见,不可得罪政党和大众民意,等等。   《孟子》一书的整个精神,都以《春秋》责备贤者的立场为出发。尤其在《离娄》这一章中,大部分讲的是“君道”,就是一个领导人的基本道德修养;以及“臣道”,负有行政责任的高官厚禄者做人处事的道理;乃至“师道”,学术文化的修养以及如何担负社会人类所赋予的责任。
每满80减40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册)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册)
南怀瑾
¥21.00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深、*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和事,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选择。
每满80减40 老子他说续集
老子他说续集
南怀瑾
¥21.00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深、*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和事,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选择。
每满80减40 一种人生观
一种人生观
冯友兰
¥21.00
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何在?怎样获取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会追问自己这些问题。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重要代表作,分为两部分:“一种人生观”和“人生与哲学”,共计21篇文章。部分是其20世纪20年代的冯友兰重要著作《一种人生观》一书,第二部分“人生与哲学”是冯友兰文章精选,是对《一种人生观》所阐述的人生哲学观念的补充。在本书中,冯友兰先生从哲学角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血脉之中摄取养分,为我们提供了人生观问题的一种答案。
禅海蠡测
禅海蠡测
南怀瑾
¥21.00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亲笔撰作的一部禅宗研究著作。作者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做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识。
每满80减40 逍遥在有无之间——庄大钧儒道论集  中华书局出品
逍遥在有无之间——庄大钧儒道论集 中华书局出品
庄大钧
¥21.00
本书是庄大钧先生的一部学术论文集,收文近二十篇,主要围绕着道家经典《老子》、《庄子》、《淮南子》及儒家经典《诗经》、《周易》、《左传》等展开研究,通过对文献本身的细致梳理,对儒道两家中一些重要的哲学命题及学术问题做了详细深入的探讨。
每满80减40 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历史与实践研究
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历史与实践研究
张亮, 孙乐强, 主编
¥21.00
本书围绕哲学学科本质和学科基本问题,梳理具体学科的学术史,以便完整清晰的梳理学科发展的脉络,呈现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同学派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影响。
每满80减40 梁启超修身三书:德育鉴
梁启超修身三书:德育鉴
梁启超编
¥21.00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任公)先后编纂了三种关于传统的修身方面的书。此三书既是梁启超本人用以自修的随身札记读本,也是任公用以推行公民德育的指导书。考虑到梁氏编纂这三种书思路的连贯性和紧密性,取名“梁启超修身三书”。           其中《德育鉴》是按照修身的方法和步骤,摘录编排先秦至明清的儒者的相关言论,并加按语跋识。自1905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后,不断再版,影响深远。如梁漱溟就多次说自己走上后来的学问和实践之路是来自此书的启发和引导。        
每满80减40 多元理论视野下的朱光潜美学
多元理论视野下的朱光潜美学
曹谦
¥21.00
本书在朱光潜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朱光潜美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及美学的关系、朱光潜美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关系这三大领域行深研究。主要内容有:朱光潜美学与中国儒道传统、与中国晚明文学传统以及与近代王国维美学的关系;朱光潜美学与西方近代审美心理学、与康德哲学美学以及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关系;朱光潜美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做出的贡献,包括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学大讨论”中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统一”和实践论美学观;晚年致力于人道主义、人性论、“共同美”的美学探索,等等。本书在细读朱光潜原著的基础上做系统、详细的实证研究,脉络清晰地展示了朱光潜美学的“多元理论有机融合”的基本特征。而对朱光潜美学的这种“多元理论有机融合”特征追根溯源,又可以概括出:朱光潜美学有“三大思想来源”,即中国古典文化、西方近现代哲学及美学、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朱光潜美学的这种理论来源及其建构特,对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每满80减40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
¥21.00
《鬼谷子》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书共三卷,提出了“捭阖”“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所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此书为全本全注全译本,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经典补遗系列:黑格尔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经典补遗系列:黑格尔
(德)马丁·海德格尔,(德)英格丽特·舒斯勒 编
¥21.00
《黑格尔》被收海德格尔《全集》第68卷,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围绕黑格尔的重要概念“否定性”,对黑格尔的“有”“无”“变”等概念行阐释,其*的特是概要性地列出了研究黑格尔的思路和计划,是研究海德格尔解构黑格尔思想*珍贵的一手资料。第二部分: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的解释,不同于《黑格尔的经验概念》中对导论16段的逐段阐释,而是将“导论”概括为五个部分行解释,高屋建瓴,与16段阐释和第32卷《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相映生辉,共同构成海德格尔对《精神现象学》的完整阐释。
每满80减40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张盾, 著
¥21.00
《超越审美现代性》讨论的“政治美学”不是本来意义上作为aesthetics的美学,而是关于存在何以可能和哲学何以可能的一种先验形而上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 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美政制和*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每满80减40 中国哲学史(全2册)
中国哲学史(全2册)
胡适
¥20.99
胡适先生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是上世纪中国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胡适先生毕生提倡民主、自由和理性思想,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胡适先生一生著述宏富,尤其是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等方面,著有多部优秀作品。本套丛书按照学术分类重新编排,如哲学、文学、史学、英文著作、日记、书信等,共计44卷。每类中凡已刊作品,按发表时间编排,未发表或未查明确切时间作品酌予处置。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本书中国近代史上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美) 罗伯特·C.所罗门
¥20.99
什么才是激情又美好的生活? 情感丰富的人就一定缺乏理性吗? 爱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遭遇不公,该“有仇必报”还是“以德报怨”? 生活中发生的悲剧一定只有坏处吗? 死亡是个什么东西?害怕、忽视死亡有用吗? 假如把A的记忆植入B的身体,这个人是A还是B? 如果人人都说真话,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骗别人和骗自己相比起来,哪个更难做到? ………… 人们通常认为,哲学是一门枯燥又无聊的学问,只有那些有闲阶级才有时间思考,但《大问题》的作者罗伯特·所罗门却要说,哲学绝不是一小群专业人士的专业特权。哲学需要严格的清晰,但它不仅是现代的方法、专业者的游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需要传达给每一个人的声音。 在本书中,所罗门教授以哲学的干瘪和职业化为主线,用他所受的分析哲学训练与对大陆哲学的热爱,以一种存在主义的情怀,重新追问什么是激情、正义、悲剧、死亡、自我等等,论辩这些奠基哲学的永恒追问所受的冷遇,探讨理性的人类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各种情感,突破理性的界限,拥抱爱和智慧,过上善与好的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并让每个热爱思考和生活的人,都能勇敢、真诚地去发现并珍惜哲学中蕴含的无穷快乐。
每满80减40 复原与超越:如何从不确定的事件中恢复并获得力量
复原与超越:如何从不确定的事件中恢复并获得力量
(美)Al Siebert(艾尔·赛伯特)
¥20.99
适应生活变化和危机的能力是健康、富有成效的生活的关键能力。不幸的是,我们很容易陷愤怒和无助的情绪中。"复原力”的优势帮助读者摒弃消极的、自我挫败的想法,摆脱"受害者”和"好孩子”的角色,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在困难时期保持幽默和乐观,变得既自立又对社会负责。通过掌握维持健康、活力和积极情绪的五个发展阶段,读者可以学会面对逆境,克服障碍,直面人生。
每满80减40 苦才是人生(幸福版+实践版)
苦才是人生(幸福版+实践版)
索达吉堪布
¥20.93
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
西方哲学史:下卷(试读本)
西方哲学史:下卷(试读本)
(英)罗素 著,马元德 译
免费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本书的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人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试读本)
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试读本)
陈秀武 著
免费
本书将从理论上廓清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基本特征及构成内容,梳理江户时代的日本民族从“藩即国”理念向近代国家意识转化的发展脉络及其思想历程,并对这种崭新的国家意识在日本近现代史和对外关系上的作用予以深解读。
西方哲学史:下卷(试读本)
西方哲学史:下卷(试读本)
(英)罗素 著,马元德 译
免费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本书的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人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