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苏格拉底哲学快车:14位哲学家精选一日生活思辨课程
苏格拉底哲学快车:14位哲学家精选一日生活思辨课程
(美)埃里克·韦纳
¥28.75
我们行哲学思考的原因与旅行的原因是一致的:为了看得更清楚,为了看到更多不同。作者埃里克·韦纳穿越了数千公里,沿着历史上伟大思想家的足迹,在世界上多个城市之间穿行,将自己对哲学的热爱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带读者领略了数千年来塑造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思想遗产,展了一场探寻生命意义与智慧追求的朝圣之旅。
每满80减40 人间指南:面对每一件可能发生事情的哲学解答
人间指南:面对每一件可能发生事情的哲学解答
(英) 朱利安·巴吉尼, (英) 安东尼娅·麦卡洛
¥28.75
本书是一本哲学科普书。全书以“辞典”式的结构,依首字母顺序将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成功、烦躁、年龄增长、抱负、友谊、意义等或具体或抽象的概念作为索引,逐个进行哲学解释。 如果我们有说明书,生活是不是就会好过些?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问应该如何生活?哲学家们也都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本书作者——哲学科普家朱利安·巴吉尼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哲学顾问安东尼娅·麦卡洛,从包括丧亲之痛、运气、自由意志和人际关系在内的众多主题中,引导读者了解有史以来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从斯多葛学派到萨特,将呈现上百位哲学家的思想精华。 本书将会回答你即将遇到的几乎所有的问题。
每满80减40 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汤一介集)
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汤一介集)
汤一介
¥28.80
本书是作者在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书中讨论了印度佛教传与当时玄学、儒家、道家的关系和争论,介绍了隋唐时期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发展的历史及其主要思想,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没有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发生战争的内外原因,考证了与佛教相关的部分文献等,并收了作者对《心经》的通俗讲义。书中注重从佛道比较的视角来研究佛教,展现出佛教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
每满80减40 英美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英美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向玉乔
¥28.80
在当代英美哲学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哈维、卡利尼科斯、施韦卡特、马尔库塞、伊格尔顿、弗洛姆、柯亨、威廉斯、罗默、吉登斯、福斯特、詹姆逊等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提出了比较系统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伦理思想维度在当代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极大拓展。他们从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著述中吸取伦理思想智慧,对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行伦理审视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合道德性和西方人在垄断资本主义下的道德生活状况,并就如何消解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合道德性以及如何改善当代西方人的道德生活状况建言立论,从而使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当代英美哲学园地里占据了重要地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道德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每满80减40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人文大讲堂)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人文大讲堂)
林光华
¥28.80
庄子在思维上很通透,在情感上很洒脱,在生活中很有趣,他解构了世间所有的尺子,生成了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庄子思想具有极强的自省与批判精神,以语言、卮言、重言的独特写法,生成了一种不容易被概念化与意识形态化的活泼文本。《庄子》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很多扇门,道术,生死,天人,美丑,善恶,真假,梦醒,……每一扇门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门。本书立足学术,面对现实,针对工业化与信息化时代的焦虑、困顿、颓丧等实际生活处境与心灵生态,系统讲解了《庄子》内七篇,引领我们通过自省与批判,解除外在的尺子;通过修身与功夫,解除内在的尺子,身心合一,万物一体,合乎大道而能游刃有余。
每满80减40 马克思“巴黎手稿”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马克思“巴黎手稿”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刘秀萍
¥28.80
  本书是在当代新的境遇下对马克思所著的思想复杂、影响深远而又毁誉不一的“巴黎手稿”的深度解读和分析。“巴黎手稿”指的是马克思旅居“巴黎时期”(从1843年10月到1845年1月)创作的、与单纯摘录和抄写同时代人以及前人著作的“巴黎笔记”相区别的、大量正面阐述和论证其思想的著述,它包括通常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三个笔记本”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过去由于过于功利的“现实”考量,再加上原始文献资料的欠缺,影响了对这一手稿复杂思想理解的全面性与客观性。为此,本书根据历史考证版(MEGA)及大量权威资料,将“巴黎手稿”作为一个文本个案行了深度研究,从文献疏证、内容解读、思想阐释、逻辑论证多个方面一一给予悉心的探讨,再现了这一著述的原始面貌、深邃意蕴和思想史价值。
每满80减40 易学今昔(增订本)(人文大讲堂)
易学今昔(增订本)(人文大讲堂)
余敦康
¥28.80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易学大家余敦康先生关于易学的历史文化与易学的现代价值的门性读物。 《周易》的思想精髓与价值理想,《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功能,《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周易》与中国政治文化、伦理思想的关系,这些易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唯有在本书作者这样的大家处理起来才举重若轻。 书中关于易学对于今天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智慧、易学的管理思想的精到讨论,也使易学本身的日用性得以道破;书中对易学史的脉络以及现代中国哲学家对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则凸显了历史的厚重与延续。
每满80减40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
孙中原
¥28.80
  本书用现代科学观,面向广大读者,通俗讲解墨学研究史和墨学精华,包含墨家的逻辑学、哲学、科学和人文学,文字流畅,可读性强,是作者近年在海峡两岸高校和机关演讲墨学的录音整理稿。
每满80减40 中国近世地方社会中的宗教与国家
中国近世地方社会中的宗教与国家
王岗
¥28.80
  《复旦中华文明研究专刊:中国近世地方社会中的宗教与国家》共收15篇论文,分为三个专题,即:近世国家与江南地方宗教、地方道教与国家、地方宗教与文化。该书一方面对江南宗教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填补了学术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真空地带,另一方面,也对华南宗教进行了研究。该书采用了人类学、社会学以及田野考察和口述访谈等多学科的研究方式,对于学者进行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每满80减40 周易尚氏学--(精)中国文化丛书(第二辑)  中华书局出品
周易尚氏学--(精)中国文化丛书(第二辑) 中华书局出品
尚秉和,张善文
¥28.80
《周易尚氏学》是对《易经》、《易传》全文的注释。尚秉和继承了象数学的传统,故重在以象释《易经》。其在“说例”节写到:“故读《易经》者,须先知卦爻辞之从何象而生,然后象与辞方相属。”全书二十卷,均在诠释《易经》之卦爻辞由何象而来之经过,是近代易经学的经典著作。
每满80减40 列子臆说(中册)
列子臆说(中册)
南怀瑾
¥28.80
《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精)》为南怀瑾先生四十余年旧体诗作品合集,收录他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等地创作的*句、律诗、长短句共计五百五十余首,根据不同时期,分别命名为《西行集》《海屋集》《海东集》《掩关集》《美京集》,同时又附录其佛门诗偈、楹联及佚诗数十首于后,可谓诗笔琳琅,洋洋大观,充分展现了南先生超拔敏锐的思想见地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每满80减40 阳明学十讲  中华书局出品
阳明学十讲 中华书局出品
周志文著
¥28.80
“阳明整个人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个‘异类’”,自小不受绳墨约束,不喜“儒家四平八稳的那套”,喜兵法韬略,有经略四方之志,后又对道教、佛教感兴趣。然真正“折节”做起正统儒家学问来,冲突、波折不断,困顿、挫折连,好奇和怀疑促使他不断思考,终构筑起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学。 《阳明学十讲》是著名学者周志文先生基于讲稿整理而成的新作。作者有着深厚的学养,秉持“有一分证据才能说一分话”的态度,通过对阳明学之前儒学历史的溯源、阳明学出现的背景分析、阳明人生与学术的精到论述、王门后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使读者能够在平易而有力的话语中,深切感受到王阳明“不世出之天姿”,“冠绝当代,卓立千古”的道德、功业与文章。
每满80减40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34位哲学家的思想和生平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34位哲学家的思想和生平
威廉•魏施德 (Wilhelm Weischedel)
¥28.80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从哲学家的生平轶事出发,用幽默有趣的方式介绍了34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本书经由“后楼梯”,穿堂室,呈现的不是正襟危坐的教科书知识,而是随性真实的伟大心灵。作者像与老朋友聊天那样,不拘一格,怀畅谈,将他有关哲学的所思、所想娓娓道来,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哲学的殿堂,感受哲学的魅力。
每满80减40 老子永远不老:《老子》研究新解
老子永远不老:《老子》研究新解
曹峰 著
¥28.80
《老子永远不老:〈老子〉研究新解》一书,收了12篇曹峰近年来发表的《老子》及道家研究论文,约二十万字。其中有对具体章节如三十六章、三十九章的新解读;有利用出土文献对《老子》首章作出的新诠释;有对老子生成论和幸福观的新思考;有对老子“道”与“天道”关系的新衡量;有对老子“无名”“有名”论述的新考察;有对黄帝与老子关系的新辨析;有对老子政治哲学的新总结。还有对近代日本老子现象的一些研究。这些论文涉及老子研究的各个方面,发表后大多在学界引起重要反响,被广泛引用和转载。这也证明了老子永远不老,老子思想常谈常新。此书的出版相信会对老子及其道家研究产生实质性推动。
每满80减40 思辨哲学新探(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思辨哲学新探(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王树人
¥28.80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思辨哲学新探》不拘泥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一般评述,而是根据作者的眼光,就其具有合理意义的一些方面加以剖析。首先,作者在这些方面确实受到启发,进而把这种启发叙述出来,以求与读者共享。在这些叙述中,不仅包含了作者受到启发的合理思想,而且尽可能地按照这些合理思想的发展趋势加以发挥。
每满80减40 佛教“法缘宗族”研究:中国宗教组织模式探析(哲学文库)
佛教“法缘宗族”研究:中国宗教组织模式探析(哲学文库)
张雪松
¥28.80
本书将宗族概念引入明清以来中国佛教传统宗派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法缘宗族”的命题,全面探讨了模拟宗法制度在中国佛教中的宗派组织、寺院管理、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意义。笔者尝试说明在剃度、受戒、传法过程中,同一位僧人有可能产生出多种“法号”的现象,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背后代表的宗派意义。本书认为:以派辈谱系编制为典型特征的禅宗与“遍利三根”的净土宗之间的“禅净关系”,并非并列的两个教派团体的关系,而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互补关系,前者维护了中国佛教僧侣的正统性,后者则成为正统佛教与民间信仰之间交流的重要中介。
每满80减40 比较与争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比较与争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韦冬
¥28.80
  《比较与争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一书基于问题意识,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来源、产生、发展与内涵上的本质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比较了两者在中西方的不同境遇。本书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诸多问题、集体主义面临挑战的问题、个人主义日益强势的问题都做了分析与解答,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完善集体主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气。
每满80减40 孔学绎旨  中华书局出品
孔学绎旨 中华书局出品
梁漱溟著 梁钦元整理
¥28.80
梁漱溟先生1923年下半年至1924年上半年在北大哲学系设“孔家思想史”课程,其弟子数人曾将课堂笔记汇总编辑并油印出版。今由梁漱溟长孙梁钦元将油印本重作整理,并根据梁漱溟之本意,更名作“孔学绎旨”。 本书内容鲜明地体现了梁漱溟对待孔学的态度,即认为孔子之学、儒家之学应当是一种着眼于自己生活的“自己学”。油印本原分七个章节,梁漱溟在辨析了课程的命名、范围、取材、方法及孔家思想的来历之后,选取了十三、十四个态度展讨论了孔学,最后附以一章专论孟子。
每满80减40 传习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出品
传习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出品
陆永胜译注
¥28.80
《传习录》是记录王阳明思想的语录体著作。初由王阳明的首徒徐爱提议,经由路侃、南大吉、钱德洪等众人之手,后形成了现在通行的三卷本《传习录》。书后附有《朱子晚年定论》。 “传习”一词,语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不仅仅指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行学习、温习,更是践习。全书采用学生问,王阳明答的形式展,又收有一些书信,内容丰富,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观,“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等,?在《传习录》中均有体现。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心性儒学的高峰,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精微,......至阳明而后大。”钱穆认为,《传习录》是中国人的七部经典之一。梁启超称,学阳明先生思想,应读《传习录》。
每满80减40 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  中华书局出品
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 中华书局出品
方旭东著
¥28.80
全书分四编。编考察儒、道对政治义务的看法。“政治义务”是西方政治哲学使用的概念,主要追问“人可否独立于国家之外?”这样的问题,在儒家那里,体现为所谓“君臣之义”。儒家为政治义务行辩护,而道家不认为存在政治义务这样的东西。第二编讨论孝道难题。儒家认为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亦即“孝”),而道家不承认有这样的义务,道家还对儒家的道德至上主义整体持一种消极评价。第三编介绍儒、道关于女性的看法。儒家以阴阳模式说明两性关系,阴(女)与阳(男)既有互补的一面,同时,阴(女)对阳(男)又有服从的一面。道家同样用阴阳模式理解男女关系,但更推崇阴(女性)的力量。第四编介绍儒、道对动物的态度。虽然儒家与道家都诉诸“自然论证”,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前者认为自然赋予了人类使用动物的合理性,后者却反对人类使用动物。
每满80减40 马克思与青年(“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马克思与青年(“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张晓萌
¥28.80
本书面向青年讲述马克思主义,在重温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历程和人生之旅中激励青年,在解读马克思主义与世界青年和中国青年的历史渊源中启发青年,在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引领青年。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马克思的青年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论青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历史使命等方面解读马克思的青年观;中篇重阐释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下篇重解读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观,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思考青年的使命担当与价值引领,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 本书蕴含宽广的视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青年的成长奋斗相互交织的壮阔历程,既有严谨的学术探索,又有鲜活的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体现了青年学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