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晚清贵州图书传播研究:1840-1911
晚清贵州图书传播研究:1840-1911
李明勇
¥33.25
本书以晚清(1840-1911)贵州图书传播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传播学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学、目录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将研究对象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对晚清贵州图书的传播环境、刻书机构、刻书内容、流通方式、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行系统的研究,破了传统从目录学、版本学、编纂学来研究图书的旧有模式,突破了以往图书传播的碎片化研究,实现了从传者到受众再到传播效果整个传播的分析和考察和地方出版研究的补充。晚清时期,贵州较为活跃的图书传播活动不仅促了贵州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加深了知识的社会化程度,而且也推动了贵州社会文化的重大变革,对近代贵州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中美组织机构英文网站比较与课程思政应用
中美组织机构英文网站比较与课程思政应用
刘彬
¥33.25
本书介绍了一项语料库文体学理论指 导下的比较研究,以中美两国同类组织机构的英文网站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文体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国组织机构英文网站的语言特色。本书研究指出,异于常规英文表达的现象并非总是语言谬误,‘“全球英语”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英语这门语言。同时,本书归纳了语料库研究结论和语料库建设成果,为不同学段设计了教学样例,阐明了研究相关结论和语料库建设对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启示。本书还论述了我国组织机构通过英文网站树立国际化形象和品牌形象,对于实践“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国际传播意义。
小说新论:以微篇小说为重点(修订版)
小说新论:以微篇小说为重点(修订版)
龙刚华
¥33.25
《小说新论》是中外部将微篇小说置于整个小说发展的大背景上来行定位分析的小说理论专著。从宏观到微观,体现了相当的理论穿透力和难度系数。 该书从辨析梳理小说的观念与基本要素手,对微篇小说的源流、特征、创作规律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与总结。原创性地提出了契合微篇小说的“冰山型人物”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类型人物”“典型人物”理论的窠臼和恩格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局限;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对古今小说行了简要的提炼整合;对微篇小说的人物创作、情节创作和叙事艺术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总结,提出一系列既富有创意又切实可行的创作原则和技法。 该书对微篇小说这一渊源深厚而又在当今文坛影响广泛的文体行了严格而规范的学理审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该文体的认识并更好地促微篇小说的繁荣发展。
红色经典影片赏析与近现代中国发展
红色经典影片赏析与近现代中国发展
倪林英袁 玉芳, 汪婧
¥33.25
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 遵义作 为革命老区, 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具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展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先天优势。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学校教育工作中, 通过教学途径的 多样性、 教学方式趣味性、 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行教育工作, 能有效提升红色 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 遵义市第一中学作为地处红色区域的高中学校, 通过对 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利用, 找到其育人的价值功能,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 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爱校的意识。 同时, 通过展红 色文化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古代戏曲中之“鬼戏”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古代戏曲中之“鬼戏”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刘库
¥33.25
本书提- -本研究中国古代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学术书。本书尝试以中国古代戏曲中之“鬼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为切,对古代鬼戏之生成及其所反映的民间鬼神信仰、儒释道思想行阐释与分析。本书认为,古代鬼戏创作受到民间鬼神信仰、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家思想的直影响,通过形象生动的情节设置反映了古人之“乐生恶死”的基本信仰,刻画了众多具有忠孝节义等品质的角色,表现了儒家所倡导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的基本理念,直反映了佛教之因果业报、轮回转世观念等等。
论红楼和昆曲——精深与唯美
论红楼和昆曲——精深与唯美
阿梁
¥33.25
本书是关于《红楼梦》和昆曲的通俗性论文集,分为“红楼篇”和“昆曲篇”。 本书对《红楼梦》的钥匙问题行了分析,对书中主要人物各自的性格特行了刻画,黛玉突出“灵”字,贾宝玉突出“奇”字,宝钗则隐藏在其中一篇论文中。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我国家喻户晓,影响很大,论文充分肯定电视剧编导的成绩,一一指出其中的闪光之处,同时对某些问题提出不同的观。本书将昆曲代表作《牡丹亭》作为重论述,指出该作品的超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独特的大团圆结局。对青春版《牡丹亭》编导的成绩以及主要演员的表演艺术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古老的昆曲蕴含的艺术魅力行解读。此外,还对当代戏剧编导应如何对待经典作品中的纰漏等问题行了阐述。 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本书一个特。
陕北方言语汇与民俗文化研究
陕北方言语汇与民俗文化研究
张静
¥33.25
方言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与文化特性,是地方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载体与文化符号。本著作以文化语言学、民俗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田野调查法和民族志深描法为方法论指导,选取陕北方言中地域色彩比较鲜明的民俗语汇和民俗事象中的特色方言使用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些方言语汇行梳理分析,挖掘其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即通过民俗事象分析语言,透过语言研究民俗文化。 本著作着重分析了陕北方言中几类重要的民俗语汇,包括衣食住行、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中使用的民俗词语,并对称谓语、特色地名和熟语行整理归纳,通过分析这些语汇体现的民俗文化和反映的社会变迁,揭示陕北方言这一语言现象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
49元5本 白华庄藏稿钞
白华庄藏稿钞
[清]沈寓
¥33.00
沈寓生平所著诗文颇为丰富,据家谱记载,计有《烟波双啸诗文集》六十编、《唐诗解》一百二十卷、《古今舆地人物注》二十卷3种。其中《烟波双啸诗文集》又称《烟波诗文双啸》,分《烟波笔啸文集》六十编、《烟波笔啸诗集》六十编两种。简称《烟波笔啸》。《烟波笔啸诗集》则分《劫余集》《又生集》两种。因“卷帙繁重,力不给”,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孙曾沈丕源、沈奕董、沈奕苏“钞其十之二三”,交镇洋程穆衡、长洲沈德潜先后“校雔”,由两位贤达“合定”“校定”后刊刻。程、沈分别撰写了《序》,程序分别题为《〈白华庄藏稿钞〉叙》《〈白华庄诗稿钞〉叙》。翌年,崇明知县王纬也应沈丕源、沈奕董的请求为《烟波六十编》撰写了《序》。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一作乾隆十七年(1752年)始雕刻,先刻文集,后刻诗集,至十九年(1754年)竣工。参与“校刊”的沈丕源、沈奕董、沈奕苏、沈奕夔分别撰写了《跋》。沈寓遗稿终于在孙、曾辈的合作努力下得以付梓行世,名《白华庄藏稿钞》,计诗6卷,文16卷,洋洋大观。 沈寓《白华庄藏稿钞》原刻本,现存上海图书馆。均由上海南洋中学校长王培孙捐赠。王培孙先生生前主集清代诗集,曾珍藏崇明沈寓《白华庄藏稿钞》两部。现据收录《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4册内的沈寓《白华庄藏稿钞》复印后校整理。
49元5本 齐家智慧
齐家智慧
张泰
¥32.9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家庭建设离不的智慧锦囊,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培养与形成无不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本书精选了古代贤人在崇德、勤俭、知行、饮食、事亲、敬老、教子等方面近400 条箴言警语,分九篇作了专题性的阐释。每篇又分 “原文”、“解读”、“知识树”、“齐家典故”、“人生镜鉴”等部分行了互补式的表述,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内容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有趣;行文通俗易懂,为家庭教育、家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个人提高文化素养提供智慧宝库。
49元5本 修身智慧
修身智慧
徐 芳
¥32.99
文以载道,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记载了古圣先贤丰富的社会人生经验以及宝贵的治国理政智慧,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咀英嚼华,涵泳浸润,益莫大焉!徐芳编著高宏存、张泰主编的《修身智慧/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丛书》撷取经史子集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围绕主题精选底本,加以细注详析,深浅出地解读古人的“修齐治平”智慧,以期今人鉴览前古,“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汲取传统智慧,悟修身之要,知齐家之方,晓处世之理,懂用人之道,明为政之本,从而引领人生、事业走向成功。
49元5本 用人智慧
用人智慧
高玉敏
¥32.99
高玉敏编著的这本《用人智慧》从悠久的文明长河中选取了“用人智慧”这个主题,分章列目,力图从古人的经典论述中汲取传统用人之道的精华,以求有助于今人对人才问题的诸多探求与思索。 本书共分为八个篇章:“内圣外王”讲述人才不易成,须得修身勤学,迁善改过;“求贤若渴”讲述人才为治国之本,人才为国宝,须礼贤下士;“识才荐贤”讲述人才发现至难,须以公正之心长期察表知里;“量才善任”讲述量才授任、各取所长,用人勿疑、妙选宜才;“用才有术”讲述人才须用在当时、逸于任使,酌情放手;“厚学树人”讲述教化育人不苛求、多磨砺、顺势而为;“留才聚才”讲述率先垂范、诚以待人、君臣相得;“奖惩有方”讲述人才监察、德能并重、赏罚必信。每篇先列“题解”,概括本篇主旨,次列圣贤语句、“解读”,再次列典故与常识,*后附以“人生镜鉴”,昭示其现实价值。
49元5本 必要的幻觉
必要的幻觉
诺姆·乔姆斯基
¥32.50
在《必要的幻觉》中,乔姆斯基以美国大型媒体为例,系统梳理了资本主义政治系统中大众媒介的表现及其运行逻辑,指出其如何借由微妙的报道和阐释技巧,制造出民主与中立性的幻象。这些隐秘的意识形态控制手段软性遏制了公众对权力的干涉,而在民主形式表面未受破坏的遮羞布下,剥夺了民主政治机构的实际权责。书中,乔姆斯基提出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宣传模型,并引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诸多国际大事件——越战、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中美洲政党斗争——的相关报道,对施用双标、创制“新语”、操纵言论议程的种种手段逐一举证说明。有必要指出的是,新闻研究机构和知识分子群体在其中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乔姆斯基期望通过他的媒介批评分析,增强公民在文化上的自我防卫,也呼吁媒体为公民提供更具实质意义的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途径,为更深的民主下基础。 关于“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时代,奥威尔在《1984》中预言的“老大哥”的普遍统治并没有出现,但赫胥黎所预言的《美丽新世界》却欣然降临,人们生活在感官刺激的消费景观中,而自己也欢乐地成为这景观的一部分却不自知。 300年的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步,许多过去年代不可想象的权利和自由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但它的问题却也伴随着这些步同时裸露出来,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摆脱的困惑。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1961年起,加拿大广播公司、阿南西出版公司和多伦多大学梅西学院共同发起了“梅西公民讲座”项目。围绕全球经济、家庭、债务与财富、生物生态、伦理、民主社会、公民权利等与当下公共利益关切的议题,“梅西公民讲座”邀请到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识分子做客加拿大广播电台的《观》(Ideas)节目,就其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展面向公众的演讲。虽然所涉领域广泛、问题驳杂,但在根本上,这些简洁、犀利、普适的讲话无一不致力于探究:当下的我们被什么样的观所形塑?我们又如何成为更好的人类? 在阿南西出版公司的支持下,这些演讲以出版物的形式流传下来,在西方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可惜这一系列公民读本迟迟未被系统性地引中国。三辉图书几年前始陆续推这一工作,从中选取了对今日国内读者尤有启发的首批12本,组成这套“现代人小丛书”系列的*部分。作者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著名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 我们没有将其定位为一套传统的公民读本。它也并非是对某一学科内部基础常识的梳理,而是针对现代社会中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却具威胁性的事物或状态提出的批判性思考。它们讲述的是即便人们已经有了基本政治权和社会经济权之后,现代社会依旧没有摆脱的工具理性的“铁笼”命运,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命运。 如今,我们了一个愈发复杂、分裂、充满困惑的时代,彼时的洞见和警醒却未显过时。在充满困惑和迷雾的生活中保持批判的理性和审慎的乐观,以及,更重要的,保持并回归自我的本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可以无需等待立刻去做的事情。 这里有作为一个公民,你应该知道的一切。 三辉书系·现代人小丛书 已出: 1《画地为牢》(多丽丝·莱辛) 2《技术的真相》(厄休拉·M. 富兰克林) 3《无意识的文明》(约翰·拉尔斯顿·索尔) 4《培养想象》(诺思罗普·弗莱) 5《偿还:债务和财富的阴暗面》(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6《历史的回归:二十一世纪的冲突、迁徙和地缘政治》(詹妮弗·威尔什) 7《叙事的胜利——在大众文化时代讲故事》(罗伯特·弗尔福德) 8《效率崇拜》(珍妮丝·格罗斯·斯坦) 9《现代性的隐忧》(查尔斯·泰勒) 10《设计自由》(斯塔福德·比尔) 11《必要的幻觉》(诺姆·乔姆斯基)本册
49元5本 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以美国大学为例
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以美国大学为例
汪霞, 钱铭, 主编
¥32.50
《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以美国大学为例》力图把对通识教育理论层次的思考与实践层次的研究结合起来,在追寻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沿革、基本理念与主要目标,考察通识教育课程演变的同时,对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高水平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多案例分析,勾勒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总结通识教育课程特点,探明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动向。通过《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以美国大学为例》,我们力图把对国外通识教育课程的探讨与对我国高等教育现实问题的关注结合起来,以期为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学术洞见和实践指南。
49元5本 新中国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历史发展
汪青松;陈宁 ;等
¥32.50
本书重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历史发展,包括:研究思政理论课程的神圣使命;思政理论课程的学科支撑;思政理论课程的团队建设;思政理论课程的资源发;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政理论课程的课堂展现。等等。
49元5本 遗产(第一辑)
遗产(第一辑)
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32.50
《遗产》油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它的目标是:经过努力,尽快成为国内遗产研究领域的标杆性学术阵地。 遗产之于人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有形的建筑、艺术品、生产生活用具,无形的民俗、传统、语言、记忆、美学、宗教观、工艺,以及景观和生态等,都可归为造产范畴。无论是冠以自然、文化、非物质的,还是有形的前缀或类型的分列,都是为了便于描述和讨论。事实上,人类社会性存在,使得各类造产之间好似集成电路,层叠交织,紧密相连。本书倡导打破人为的概念睡域,尊重人类遗产的多样性和整体性,鼓励从广义的“大遗产”观念出发,对遗产进行分析和讨论。
49元5本 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
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
汤洪
¥32.40
两千余年来,《楚辞》研究学者皆为阐释屈辞而不断探索。然而基于研究者所处时代、视野、理论的局限,注疏家的阐释往往致使屈辞语义岐说纷繁,此种情形尤见于屈辞之先秦古地理语词。准确疏证此类语词对于正确理解屈辞文本要义,探寻屈原其人其作,皆至关紧要。本书致力于探寻屈辞域外地名的原初面目,以期还原屈辞文本释读,并由此探讨屈原所生活时代的地理文化观念。本书尤其对昆仑、流沙、赤水、不周、西海、崦嵫、西极、冬暖之所、夏寒之所、黑水、三危等关涉屈辞要义的重要古地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考证,其疏证的视域并不囿于楚境或九州舆图,而是置屈辞于先秦时代欧亚宏观语景之下,故其结论多有创获。,以往屈辞地理地名研究,多为《九章》地理的实地考察,偶有涉及外来地理者,亦多为训释之解说,本书是目前次对屈辞异域地名进行的系统专章论述。第二,本书不仅停留于屈辞注疏本身,同时还观照其它文献所涉屈辞相同语词的语义情况,以双重材料证据作出大胆推定与假设。比如西海、西极、冬暖之所、夏寒之所以及三危等都是通过先秦文献的一致性记载而得出的内证性结论。第三,以往屈辞地理地名研究,多着眼于语词本身的文献考订。本书以屈辞文本作为整体关照,置地名于屈原逻辑游踪的时空顺序以及整体地理观念加以考察。第四,本书在屈辞昆仑为阿拉拉特山、黑水为吉瑞尔河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屈辞流沙为阿拉伯沙漠、赤水为红海、不周为东非大裂谷、西海为印度洋或大西洋、崦嵫本为西海之神,其后演化为大地极西之山、西极为大地极西之地、何所冬暖问赤道、何所夏寒问北冰洋、三危为西极之山等一系列新的结论。第五,以往楚辞学者研究屈原与稷下学宫的关系,多从屈原的交游历程去证实《史记》所记材料的真实性以及论证屈原思想与中原诸子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本书使用稷下学宫特别是邹衍大九州学说的旁证材料,旨在证实屈原世界性地理文化思想的可能途径。第六,本书结合目前考古、三星堆发掘以及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置屈辞于先秦中西交通特别是南丝路上楚印交流、先秦民族大迁徙等广阔时代背景之下加以探寻屈辞外来地名的可能性旁证。第七,探讨屈辞古地名并不是本书的目的,本书在整理历史文献材料之外,还重点探寻了西海、崦嵫、西极以及三危等地名的历史演变痕迹,从中总结先秦独特文化思维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地理观、世界观以及宇宙观。诸如,先秦时代拥有基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世界地理意识;音译地名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汉化并被坐实;随着政治地域视野的开合,地名总会打上朝代的烙印;自汉代后,中华民族的地理观呈现南北宏阔、东西短视的特殊现象等。
居酒屋的诞生
居酒屋的诞生
[日]饭野亮一
¥32.00
《居酒屋的诞生》是日本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饭野亮一的代表著作。 两百多年前的江户,居酒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夜间营业禁令、酗酒禁止令,还是频繁遭遇的敲诈勒索与赖账,都没能压垮江户人对居酒屋的热情,“酒乃扫愁帚”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 在江户时代,什么酒受欢迎,可以搭配哪些菜肴,经常光顾的客人是哪些人,又与今日居酒屋有何异同? 《居酒屋的诞生》,重返江户时代,探究居酒屋俘获人心的奥秘,透过大量插图与俳句,一窥江户市民文化!
49元5本 向西方诠释中国 《天下月刊》研究
向西方诠释中国 《天下月刊》研究
彭发胜
¥31.49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英文期刊《天下月刊》为研究对象,同时借鉴文化三元文质 构成论,以考察该刊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中西文化 比较与交流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选择上,梳理和研究 该刊在中国现代文学英译方面做出的贡献。本书对于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践活 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
李书仓
¥31.20
本书为参加博士研究生学考试的考生复习英语模拟冲刺而编写,包括十五套模拟试卷,分别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题型。涵盖重学校的重题型,解析深到位。
青藏高原石文化 : 基于建构视角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
青藏高原石文化 : 基于建构视角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
赵国栋
¥31.15
本书提-部研究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类学著作。怀着强烈的理论问题意识和人类学现实关怀,作者长期深入西藏农牧区开展调查研 究,形成了扎实的田野资料,本书以青藏高原石文化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呈现出其文化样貌和相关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青藏高 原上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学理视角分析了青藏高原的社会变迁与自然演变机制,在人类学的地方知识研究、建构主义 研究中做出了创新尝试。全书学术性与趣味性相融,要言不烦,行文流畅,可读性强。
史诗文化的教育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
史诗文化的教育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
包莹
¥31.15
本研究以教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观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以史为鉴的史学思维方式,分析了蒙古英雄史诗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主要内容与表演形式;运用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了解蒙古民族的群体特征以及所依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通过问卷调查法从现有史诗艺术形式中掌握年轻一代受众群体对蒙古英雄史诗文化的认知, 概括了蒙古英雄史诗文化传承的实态,找到传承困境所在;继而将蒙古英雄史诗文化置于教育传承和数字化保护的视野下,重分析了教育传承蒙古英雄史诗文化的有效性和适切性,以及适合史诗文化特征的教育传承方式,提出借助文化大数据系统中的数字化载体,措建史诗传承的数据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教育平台,使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有效对,不同传承方式之间资源共享、相互补充,以此达到传承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营造现代化和数字化的良好民族文化教育环境,实现蒙古英雄史诗的有效传承。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