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8年秋季卷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8年秋季卷
解亘
¥39.00
 本辑为2018年秋季卷·总第50卷,本期设·主题研讨:“指导性案例”识别、区分与推翻·另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事法学、行政法学等专栏,共收录中外论文(译作)15篇。包括:《论案例区别与先例推翻――美国*法院Janus案的启示》 (李友根),《案例识别视野下的类案审判——以指导性案例24号的司法适用为切》 (刘岩), 《“异案异判”:指导性案例的退出适用研究》(雷槟硕), 《法律中的社会时间——以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例》(吴义龙),《从世界民法制定史的角度考察日本民法典的修正》( [日]加藤雅信著,吴彦译),《国外公私合作的适用范围及其行政法治启示》( 邹焕聪)等 
社会法评论(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主办)
社会法评论(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主办)
林嘉
¥39.00
该书汇集了多位社会法学者、实务部门负责人的精选论文。分为“理论研究”、“本期专题”“台湾法研究”“域外法学”“审判与案例”“青年法苑”和“学术综述”等栏目,针对社会法、劳动法领域时下热的理论问题,审判过程的经典案例以及国外社会法、劳动法的制度借鉴等展讨论。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主办,邀约了国内有影响的社会法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保证了论文的学术质量。本书已推出四卷,得到了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致好评。
亚太法律评论(第一辑)
亚太法律评论(第一辑)
韩大元,杨东
¥39.00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日本—桥大学法学院、韩国釜山大学校法科大学和艾克斯马赛第三大学欧亚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东亚法治论坛——西洋法在东亚的继受和创造”的精选论文汇编,主要探讨了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对我国及日本、韩国的法律制度的影响,以及大陆法系体系下东亚各国法律制度的相互借鉴融合问题。
49元5本 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影响的经验研究
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影响的经验研究
张娟 著
¥39.00
改革发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城镇劳动力市场,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其自身的技能水平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报酬水平较低。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报酬水平,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议题。 本书从劳动合同签订的视角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报酬问题,通过对劳动合同与劳动报酬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论梳理,基于适当的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地分析了劳动合同签订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并一步分析了不同群体间的异质性问题,试图厘清劳动合同签订这一因素对农民工群体劳动报酬获得的影响机制,以期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为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相应指导。
49元5本 法律之门(第八版)(中译校订本)?
法律之门(第八版)(中译校订本)?
(美)博西格诺 (Jhon J.Bonsignore), 等
¥39.80
本书是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比较通用的一本法律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 本书旨在展示美国的法律过程,不只通过描述,而且通过让读者置身于你来我往的争辩之中,而强调法律讲论的重要意义,则只在部分意义上是规则的一种功能。本书的资料安排意在让每一观都能与其他观相比对。每一文章和案例都提供了探索人的紧张关系的机会。正是以这种教学法,本书模拟了美国法律过程的实际运作,了法律和社会的大门。 本书所提供的法律规则、原则和案例,都是社会科学、历史和文学等知识语境中的论辩和讨论素材。本书信奉的哲学是,法律判决应当经由询问而生成,而一个纠纷的所有方面都应当被检视,以便获取广博、特别的观。不仅如此,本书的设计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某一阅读材料中知识要的解决都扩展了思想范畴,以便更好地研究其他阅读材料;正如法庭就某一案件的判决都潜在地扩大了未来的论证范围,因为该判决已经成为整体法律讲论的一部分。
49元5本 曹宁说法:<民法典>中的婚姻与继承
曹宁说法:<民法典>中的婚姻与继承
曹宁
¥39.90
这本书吧,建议你自己偷偷看,别被你爱人或家人看到,不然你解释不清楚。看完这本书,你会对婚姻的法律规定更加了解,你会对传承的法律规定更加了然。如果你未婚,那你一定要看看,如果你已婚,那你看看是一定的,如果你离了婚,不准备再结了,那你不用看——前部分,后部分还是一定要看的,因为你*终得离开,得发生继承法律关系。如果你说,*后就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留下一分钱,没有继承的需求。那你就天真了,清明节的时候得老惨了,人家都有大把大把的汇款,你只有大把大把的遗憾,生前没做成富人,死后仍然是穷鬼,就问你惨不惨!所以这事一定要慎重,怎么传承财产才能稳妥顺利?才能让死后的“各方势力”都满意,不会“诸侯乱战”,气得你棺材板子都打颤?不要犹豫,现在就看!
49元5本 《民法典》时代融资租赁法律合规研究
《民法典》时代融资租赁法律合规研究
*飞,侯怀霞
¥39.90
 《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实施以来,纳非典型担保对融资租赁实务带来哪些影响? 融资租赁为非典型担保贡献了哪些实践样本,展了一幅怎样的实践画面?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此行系统深的探讨和研究。从理论上看,融资租赁等在涉及担保功能发生纠纷时应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 一是有关登记对抗的规则;二是有关担保物权的顺位规则;三是有关担保物权的实现规则;四是关于价款优先权等有关担保制度。对于不涉及担保功能的相关事项,包括“融资加融物”的交易特征、出租人不承担质量瑕疵担保、出租人享有取回权等,仍适用融资租赁相关规定。这些变与不变,对融资租赁实务的影响不一而足。从实践看,作为“融资”“融物”相结合的交易形式,《民法典》时代“融物”这一核心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哪些典型问题? 融资租赁交易结构、担保措施、违约救济等方面的业务实践和司法实践又有哪些新特? 针对这些问题,本书以融资租赁业务整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为轴,按照业务始、行、结尾的时间顺序,从项目审批前、签约放款和履行期间、违约救济三个阶段安排篇章架构,展探讨。作为《民法典》中的有名合同类型,融资租赁以法律、监管、会计、税务为四大支柱。本书主要论述前两个支柱,致力于从理论观察实务,以实务查验理论,力图为融资租赁和非典型担保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努力。
49元5本 曹宁说法:保险精英法律宝典
曹宁说法:保险精英法律宝典
曹宁
¥39.90
如果你是做保险行业的,你就给我读它!如果你能读完并理解,那么你会把大腿拍出血,感叹为什么没有早点读到!什么婚前财产保全、婚内财产规划、财富传承方案、保单情景设计,通通拿下!销售精英靠的不是西装革履,靠得是一张专业的嘴。以前我也不知道精英是谁,但我现在确定精英就是你,因为你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不仅能百折不挠越挫越强“不要脸”,还能碰巧读到我的这本保险精英法律宝典!
49元5本 曹宁说法:保险从业者必知的10个法律问题
曹宁说法:保险从业者必知的10个法律问题
曹宁
¥39.90
相信保险从业者都有一个切身的体会:现在的客户是越来越不好“忽悠”了。倒不是客户不好骗了,本身也没想骗客户,是很多东西得给客户掰开了揉碎了地讲,你要是讲不明白含含糊糊的,那客户对你的信任度就会降低。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很多律师、精算师等专业人士都开始做保险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专业优势,给客户以信任。在保险行业的一位前辈说过,保险从业者一定要成为“保险的专家,金融的杂家”,那这个杂家怎么杂?一定要多学,法律学习肯定是其中一部分。法律怎么学?看我的总结!涉及到保险和法律的10个问题,所见即所得,看完之后,你会感觉比初遇你女朋友时还兴奋,还感觉相见恨晚。
49元5本 尸体会说话
尸体会说话
上野正彦
¥39.99
本书从尸斑的颜色和位置,体温下降的程度,尸体的颜色和腐败程度等不同的角度来剖析尸体,还原事件真相。作者以其60年从事法医的经验为基础,系统梳理临床解剖与尸检的知识脉络,介绍解剖和尸检时所能用到的工具,解读出现在尸体上的各种现象,破解隐藏在尸体背后的玄机。同时,作者也表达了他对生命与死亡、对法医制度的思考。所有这些无不展现出作者对死者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
49元5本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3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3
彭诚信 主编 [日]弥永真生 [日]宍户常寿 编
¥39.99
人工智能(AI)软件和机器人在商业、工业、军事、医疗和个人领域的日益广泛使用引发了关于这些实体的人际关系的广泛讨论。现代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及现有社会和法律安排应对它的能力有着深切和共同的关注。如果人工智能软件程序或机器人实体造成伤害,法律后果是什么?以及机器人的出现会剥夺人的尊严吗?诸如此类问题是本书研究的重。 本书主要分为12章,分别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刑事司法、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限制以及人工智能的国际动向等问题,涵盖了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
49元5本 数据的边界: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
数据的边界: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
(荷)玛农·奥斯特芬
¥39.99
大数据引发的问题集中在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领域,但大数据应用和算法决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同样涉及个人自治、非歧视以及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作者从实践例证出发,建立了大数据的三阶段流程(获取阶段—分析阶段—应用阶段),检讨了《欧洲人权公约》和《欧盟基本权利宪章》中有关隐私和数据保护基本权利在大数据环境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同时引介了欧洲人权法院和欧盟法院在判例法中对相关概念的一步阐释与拓展,对《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全面分析则呈现了欧盟数据保护法的蕞新展以及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缺陷与规范困境,在比较了修改数据保护法、借鉴其他部门法以及专门立法等不同解决方案各自的利弊之后,*终提出应对大数据问题必须采用整合不同解决方案的建议。作者力图破部门法的门户之见,提倡在对抗大数据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不应固守隐私和数据保护法的既有范式,只有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采纳综合性方法,才能为个人权利和自由提供大数据时代所需的保护。本书对于深理解大数据带来的现实问题、全面了解欧盟隐私和数据保护法律框架的价值基础和规范结构、客观评价其潜力与局限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为对抗大数据的法律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
49元5本 民法典:新旧法规逐条对比
民法典:新旧法规逐条对比
金铁
¥39.99
民法即生活本身,民法典就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法治时代,法律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男女老少、工农官商,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为了使群众认识到民法典不仅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同样也是必须遵循的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法律意识,培养靠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本书精心梳理了民法典与9部旧法的区别与联系,并分为左右双栏进行了详细对照。真正做到了双向检索,既可以民法典检索旧法,也可以旧法检索新规。双栏对照的形式,增、删、改都用不同符号进行了醒目标注,使用便捷,一目了然,一本书解决读者的法条焦虑。除此之外,更是在每章开始处加入了要点导读,帮助读者迅速掌握重点,节省阅读精力。
49元5本 金融犯罪证据规格
金融犯罪证据规格
刘宪权,高杨捷,主编
¥39.99
本书从金融市场的特征出发,运用刑法的基本理念和原理,结合实际办案的需要,对当前受到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广泛关注的金融犯罪定罪量刑相关问题行了探讨。
宪法学的脉络:四个基础性概念研究
宪法学的脉络:四个基础性概念研究
林来梵
¥40.00
本书通过对宪法学四个基础性概念——国体、权利、人格尊严、财产权——的阐释,探究了中国宪法学的脉络。作者认为这四个概念之间,存在各种意义上的关联脉络。“国体”和“权利”分别对应了宪法学的两大调整对象(国家与个体);“人格尊严”与“财产权”则是一组宪法权利概念,分别对应着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两类需求。通这些基础性概念之间的脉络,便可管窥宪法价值秩序与宪法学的理论体系。 如果说作者之前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一书如其副标题所言,属于“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的话,那么本书有关基础性概念的研究,则可谓是规范宪法学的“基石”。
49元5本 面向未来的医疗:创新技术与服务
面向未来的医疗:创新技术与服务
张文红,傅瑞,陈斯蕾
¥40.00
破旧有的模式和观,用全新的专业视角和流程方式去创新现代医疗体系,需要各个领域的支持:政府政策、医院管理、医疗职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医疗器械和医药等各种组织和企业,需要破壁垒,破旧认知,探索新模式。本书着重分析我国医疗需求现状,围绕医疗新技术和医疗新服务的创新与应用,提出未来我国医疗改革与运营的模式和方向。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第三版)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第三版)
吴汉东
¥40.28
  合理使用是现代著作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著作权研究中被美、日学者称为世界性难题。本书通过学说理论分析和制度规范分析,回答了合理使用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者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借助法历史学、法哲学、法经济学、宪法学、比较法学,对这一问题进行多维角度的探讨,提出了著作权法的平衡精神、合理使用的正义构成、表达自由优先原则、使用者权利等新的理论命题和观点;同时,运用大量立法、判例资料,分析了合理使用中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传播技术中的合理使用规则适用以及我国著作权修法的合理使用方案等,在实务研究中评介了国际经验和中国做法。   本书是中国部关于合理使用研究的著作权专著,其研究方法与学术观点在知识产权界和学术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法评论(第五卷)
社会法评论(第五卷)
林嘉
¥40.28
  为因应社会法学过去一年的发展,本卷《社会法评论》共设“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和“域外法学”三个栏目,共收录16篇文章。    “劳动法学”部分共收录8篇文章,林佳和教授《劳动契约的管制与自治》一文,首先基于劳动契约的债法契约本质和人格面向之特质,指出“传统民法……已无法适切处理劳动契约当事人截然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因此,为维持和落实劳动法之特质,“国家不同形式与实质的介入,正是不可或缺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其次,该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传统社会国的角色与功能所遭受的冲击和挑战,对“劳动契约的管制何去何从”提出设问。再次,佳和教授从立法、司法、行政乃至团体之角度对劳动契约的管制进行了深人的论述。后,佳和教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指出“管制与自治是劳动法/劳动契约之宿命”,“劳动契约会继续往管制与自治之动态折冲的复杂方向发展”,而我们必须时时检讨,既要防止自治不当地被管制扼杀,也要防止劳动法之特质因不当的自治而消失。   李海明博士的《论劳动者的法律界定》一文,基于比较研究和历史分析,以及对我国法律文本中多元的“劳动者”表述的概括分析和相关案例的评析,理清了劳动者概念的内涵,并对“公司经理等”、“教师以及公务员”、“个人用工”以及“农民工”等多种主体的“劳动者”身份进行了分析。   德国nilsseibert博士则以法解释学的方法,对《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规范性文件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的区分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相关规定的体系性漏洞,尤其是其经分析指出“严格遵守书面形式的要求不仅不能促进权利、义务的明确,反而阻碍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和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值得重视。   孙国平之《工资集体协商的劳动法考察——兼谈中国当下工资集体协商的魔咒、困境与悖论》以2010年富士康“n跳”事件和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为切人点,从权利、主体、模式、责任、观念以及技能六大方面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青年学者王倩博士从比较法的视角对招聘阶段用人单位知情权的限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条第2款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潘峰博士则对劳务给付拒绝权的理论基础、行使范围、条件及效果进行了分析。邓娟博士则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析。唐荣娜法官基于自身的审判实践,对劳动争议案件中小额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社会保障法学”部分共收录了4篇文章。杨飞博士《社会保险权的规范建构》一文,从公、私法两个视角对社会保险权进行了规范分析。袁圣韵乐博士则结合*的《社会保险法》,对工伤认定一般条款的意义、理解与适用及相应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中的疑难案例进行了分析。朱勋克博士所撰写的《社会救助法的立法架构及法律规则选择》一文则对《社会救助法》(草案)的内容架构及缺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范围博士《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一文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进行了分析。    “域外法学”部分共收录了4篇文章,可谓名家汇集,内容丰富。这些域外法制的介绍,对于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其中《欧盟中的社会福利国家》一文是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社会法研究所所长乌尔里奇·贝克尔教授专门为本刊所撰写的,贝克尔教授作为著名的社会法学者,在文中以合宪性解释的方法为我们重点介绍了欧盟一体化过程中欧盟与成员国在社会福利国家方面的相互影响与协调,尽管成员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原则遭受到威胁,但仍保留独立性,而欧盟社会政策的目标越来越具体和明确。《德国劳工共决制度》是德国哥廷根大学著名的劳动法学者rtidigerkrause教授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座的讲稿,经其认真修改后提供给本刊。该文对德国共决制度的组织、效力、宪法基础、事项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录用的自由及其制约——派遣法修改的慎重论》一文,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田思路教授专门为本刊向日本著名的劳动法学者大阪大学法学部小岛典明教授的约稿,并由田教授亲自担任翻译。该文对日本劳务派遣法修订过程中录用的自由及其制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栏目的后一篇文章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知名劳动法学者谢棋楠教授,谢教授对本刊厚爱有加,先后赐稿数篇,此次《台湾2009年“就业保险法”修正之分析——美国与加拿大法观点》一文对我国台湾地区2009年“就业保险法”修订之*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与加拿大和美国相关制度的比较基础上,对我国台湾地区“就业保险法”在相关制度的完善方面提出了建议。
民国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以税法公平原则为视角(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民国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以税法公平原则为视角(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袁璨
¥40.42
本书以税法公平原则为视角,研究民国时期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形成、试办、正式举办以及初步完善的过程,完整呈现了起源于欧洲发达国家的所得税自清末引至民国末年受战争破坏的制度史。从民国所得税制度的兴衰成败中,作者总结出税收法律制度的首要原则是公平原则,税收公平重于税收效率、税收便捷,公平应是立法者价值考量的*;此外,作者通过呈现民国税制改革和政策所处的环境,提醒当下中国的税法改革应该借鉴民国的立法经验,注重国计民生、传统民情。本书附录部分对于民国所得税法律文献的搜集整理,对于其他学者在此方面的持续研究,具有较高的文献整理价值。
未成年人保护的民法问题研究(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朱广新民法学研究系列)
未成年人保护的民法问题研究(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朱广新民法学研究系列)
朱广新
¥40.80
本书参考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思想和方法,根据我国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民法以未成年人保护为核心建构的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监护、侵权责任能力等制度,从法律规定的具体构造、相关规定之间的体系关联、未成年人保护效果等方面行了深、系统的反思性研究。它一方面详细解析了我国民法在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理念和立法技术上的种种缺陷,另一方面为一步完善我们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提供了诸多灵感和意见。。
基因科技成果利益分享研究——以人体组织提供者私权保护为视角(法律科学文库;“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基因科技成果利益分享研究——以人体组织提供者私权保护为视角(法律科学文库;“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郭明龙
¥40.80
基因衍生科技成果,必须对人体组织提供者的利益作出恰当配置,方能保证研发的有序规范行,维系生物科技研发作为产业存在的持续性。本研究主要围绕人体组织利用及其衍生利益、人体组织衍生利益的私权构造、个人基因信息权益之本权归属、人类基因衍生科技成果之专利化及利益分享思路、人体组织提供者对基因衍生科技成果的直利益分享、其他主体对基因衍生科技成果的间利益分享等六方面展。作者提出,在人格权和财产权之间构建统一的“信息权利”概念,涵摄以“信息”为客体、既包含财产利益、又包含人格利益的混合性权利;区分对基因衍生科技成果产出的“积极贡献”与“消极贡献”主体,分别构建直和间分享模式。作者主张参照“市场分摊理论”、根据人体组织和基因信息对专利权的“贡献率”确定其价值,两者“贡献率”可以采取“一般均等,容有差别”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