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柳叶刀
¥89.60
律师工作,与外科医生十分相像。事先要详查案情,研究方案。下刀时,要大胆心细,柳叶刀不能有偏差。律师不仅要在法庭内抗争,还要在法庭外抗争。其间机会的把握、火候的拿捏,极其重要。我选取近年若干辩护词及随笔,编成一本书,美其名为《法庭上的柳叶刀》。纪念过往,求教同行。
法院地法倾向对策研究
¥92.80
本书以建构遏制法院地法倾向的对策为中心,首先探讨了选法的理念变迁与法院地法适用倾向之间的关系;其次比对法院地法适用在“文本”中的定位与“行动”中的现实,客观展示了我国法院地法倾向的十种不当类型及司法表达,而探讨其得以形成的逻辑、心理、实践诱因。短期之策应重在对外国法的查明与供给、自由裁量权的规范,以及涉外司法监督机制的补善等选法的关键“穴位”行精准发力;但长效之本还在于超越规则选法和方法选法,建构选法体系,实施体系选法,让选法规则在选法体系内归位,通过体系内各要素相互结构产生的体系平衡力,确保法律选择是有理性约束的过程。本书后建构了实践体系选法的一般方法论。
法律文明史(第7卷):中华法系
¥94.50
本书从对法系、中华法系的概念界定手,论述了中华法系的起源、内涵、特,中华法系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华法系的成员国法律的发展,中华法系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华法系的衰亡及历史地位。*章阐述了中华法系的法哲学、法律学术、律学家和律学教育;第二章从法律形式和法律制度两个角度梳理了中华法系之母国法——自隋唐至明清的古代中国法;第三章主要对中华法系的三个主要成员国——日本、朝鲜、越南的法和法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与母国法的关系行论述;第四章详析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一方面从总体视角界定了中华法系解体的时限,并分析了解体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从时间维度梳理了中华法系在母国及其各成员国解体的整个过程;余论部分论述了中华法系的历史遗产,提出这些历史遗产对当代中国乃至亚洲各国法律与法学的发展,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评注(精要版)
¥94.80
本书是以法律适用为导向,兼具学理辨识的工具性法律体系书。其一方面以法条为单位,阐释《民法典》裁判规范(群)的属性及其意义脉络;另一方面立足于学理或司法实务中形成的各种规范适用意见或裁判要旨,在法教义学的意义上识辨或提取通说。 本书定位为兼顾法律初阶和中阶者的精要版《民法典》评注,撰写者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之笔法,尽可能不流于枝蔓和过多论证,而以简练的笔墨丰富地呈现法条的规范要。 本书既可作为法科学子的教辅书,以减轻其研习民法的负担,也适合作为民法学人的阶体系书,缓解“重原理,轻教义”的实务能力培养问题。本书竭力为《民法典》适用中已经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提供答案,故不妨作为法律实务者的常备工具书,助其准确和体系地把握条文内涵、司法观及学理基础。
刑事庭审的中国问题及应对
¥94.80
庭审是刑事诉讼形态完整的体现,也是整个诉讼活动的中心和重心:在刑事庭审现场,法官需基于控辩双方的证据展示和意见阐述,方能对侦查、审查起诉的有效性作出结论性评断,并终决定被告人的命运。 我国现行刑事庭审制度以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为标志、以2014年启动的司法改革为基,确立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刑事庭审模式,即:既具备当事人主义的某些特征,又不乏职权主义的元素设置,还带有传统诉讼文化的固有内容。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予以解决。故为了给出一个刑事庭审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本书首先梳理了我国庭审模式、相关制度及程序规范的过往历程,并从审理秩序、庭审功效、职能均衡、规程运作方面的深层原因切,剖析了刑事庭审虚化背后的典型问题。随后立足于我国刑事庭审所身处的深化转型期,评述了以审判中心主义为代表的新近改革的积极意义,反思了亟待深展的学理盲,并从理论和机制两个维度对本土的实践经验行总结升华,对域外的法治要素予以合理借鉴。后围绕关系到我国刑事庭审未来发展的四个重要问题,即作为前提的程序分流机制、作为主体的证据调查规程、作为保障的庭外相关制度和作为助推动力的智慧创新探索,分别行了专门化研究,以期在整体上为推动、促我国的刑事庭审真正走向实质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贡献一定的理论增量。
数据权益与数据交易
¥94.80
数据权益与数据交易
法社会学原理
¥96.00
欧根埃利希在中国的法社会学界可谓家喻户晓。“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于立法,也不在于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也许埃利希的这句话中就包含有任何一种法社会学原理的精髓,其著作《法社会学原理》奠定了社会法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地位。作者在《法社会学原理》一书中围绕着“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法学,也不在司法裁决,而在社会本身”的主题,系统地阐述了其“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其中的“活法”观念。这一观念批判了概念法学的国家主义法观念,指出真正的法律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而是由各种社会联合体自发产生的和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实际起作用的法律,其本质就是联合体的内部秩序。法律包括法律事实、法律规范和法律命题三个方面,后二者是法学家在认识前者的基础上创制的。法律规范又分为一级规范和次级规范,它是法学家在认识“活法”和处理社会纠纷的基础上发现的。因此。作为法学家之一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可以“通过自由的科学发现”解释和补充已有法律规则的不足。在该书中埃利希还就社会法学的研究方法作了论述,认为真正的法学不应停留于对已有法律文献的研究,而应深生活观察联合体的内部秩序。该书的出版极大地助益了法学界对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认识。
刑法研究(第十卷)刑法总论 V(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陈兴良刑法学)
¥100.80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刑法总论是关于犯罪论和刑罚论的理论叙述,犯罪概念论和犯罪构成论是犯罪论的基本内容,刑罚论是关于刑罚概念和刑罚制度的理论叙述。本卷为刑法总论Ⅴ,内容包括刑罚概论、刑罚体系、刑罚适用三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犯罪总论中刑罚论基本学术观。
犯罪参与论(法律科学文库)
¥100.80
本书是对犯罪参与这一刑法学中复杂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行全面系统深论述的学术专著。其在对我国刑法采取单一正犯体系及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运用单一正犯理论,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际,对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及共同犯罪人,做了颇有新意的阐述;同时对为何不能用区分制体系下流行的犯罪共同说或行为共同说、共犯从属性论、间正犯论、共同正犯论等理论学说,来解释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及其所涉相关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对我国刑法学界在共犯解释论上存在的将主犯正犯化、从犯帮助犯化的倾向,从其产生的根源、存在的隐患以及为何应予扭转,做了发人深省的提醒;还对如何正确处理身份犯的共同犯罪、承继的共同犯罪、退出参与的犯罪等问题,做了深的探究,得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刑法常用百罪精解
¥100.80
刑法常用百罪精解
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
¥100.80
模式是一种成熟、稳定的存在状态,是发展的方式,也是人类文明的综合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法文明模式有相同(相通)之处,比如,都经历了神权法时代,都有着身份等级制度,都以公平、正义为追求理念,但延绵时间最久、稳定成熟并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更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以“沿波讨源”、渐完善的发展方式经过数千年的磨,不断臻于完善。就制度而言,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刚柔兼顾,软法发达,法律不仅有止恶的禁止作用,更有扬善的导向与鼓励作用。就体系而言,在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中,多种法律形式无不以“礼”为核心,礼法水乳交融、完美契合。就思想理念而言,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将王朝推崇的以儒家为本的主导法思想与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主流法思想相统一,形成尊礼守法的社会共识。 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是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其中的“黑洞”;其凝结了古人的法律智慧,是我们发展现代法治的动力与平台,而不是包袱与羁绊。
社区矫正比较研究(下卷)
¥106.80
本书是笔者申请并于2006年被批准立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区矫正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6JA820005)的终成果。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得到*“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当笔者入选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时,即将本课题的研究和本书的写作列为该计划的成果之一,因为对于这样一个花费巨大的研究项目而言,仅仅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划拨的一点资金,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社区矫正比较研究(上卷)
¥106.80
本书是笔者申请并于2006年被批准立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区矫正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6JA820005)的终成果。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得到*“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当笔者入选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时,即将本课题的研究和本书的写作列为该计划的成果之一,因为对于这样一个花费巨大的研究项目而言,仅仅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划拨的一点资金,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当代中国司法研究
¥110.40
当代中国司法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受中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深刻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潜含着在“司法现代化”旗帜之下对标西方经典理论中“现代司法”模式的某种取向。此两方面因素形成一种张力,既相互融合,彼此吸纳与参照,亦相互博弈,彼此排斥与疏离。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司法样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并由此成为人类司法文明中重要而独特的类型。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司法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过程以及司法运行中重要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冀望增对中国特色司法之实践逻辑与内在机理的理解,为中国特色司法提供更贴近现实的理论解说与论证,同时助力于系统化的中国特色司法理论与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
¥117.60
民俗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与国家法具有同质的秩序理性诉求。民俗习惯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公信力。司法判决的形成受到政治、社会、法律、文化与价值观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完美的司法判决应当充分考量各种社会要素。司法裁判能否成为促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取决于它能否回应并引导社会的真正需求。 完全恪守程序,并将实体法采用三段论式的方法适用到具体案件,并不一定能得到公正的结果,司法工作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单纯的法律技术的运用。 本书主要从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研究综述,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表现样态及主要障碍,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程序机制,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等方面展,期待为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探索出更具中国特色的融合之路。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
¥118.80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
中国婚姻家庭法研究(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
¥118.80
本书对婚姻家庭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行全新的、系统的论述,凝聚了作者长期从事法学教学和法律实务的心血,全书分为四编九章,从婚姻家庭法与身份权、亲属身份产生与消灭、身份人身关系、身份财产关系四个大的方面对中国婚姻家庭法做了全面阐释。本书既对中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规则、理论、实践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又对婚姻家庭法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疑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对于法律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准确理解和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大有助益,也可以为将来一步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提供借鉴。
刑法研究(第三卷) 刑法绪论 III(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陈兴良刑法学)
¥118.80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期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在研究犯罪和刑罚之前,首先要对刑法本身行反思,这是刑法绪论的主要功能。本卷为刑法绪论Ⅲ,内容包括刑法立法、刑法原则、刑法人物、刑法随笔四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的基本学术观和对刑法学界的人和事的感悟。
刑法研究(第七卷)刑法总论 II(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陈兴良刑法学)
¥118.80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刑法总论是关于犯罪论和刑罚论的理论叙述。犯罪概念论和犯罪构成论是犯罪论的基本内容,刑罚论是关于刑罚概念和刑罚制度的理论叙述。本卷为刑法总论Ⅱ,内容包括构成要件、违法性两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犯罪论的基本学术观。
民间借贷纠纷实战全指引
¥118.80
本书紧扣民间借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共分六章分别对民间借贷法律及相关规定、当事人缔约能力、合同内容、性质及分类、债务请求权、合同义务的履行及抗辩权、债的担保、借款合同纠纷诉讼代理等行详细阐述。本书是作者经过数年策划、构思,根据实战经验写成。书中选择的257个典型案例,既是实践经验和司法智慧的广泛结晶,也是对民间借贷纠纷法律事务代理中一步规范代理行为、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益探索,希望成为广大司法战线上实务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118.80
本书综合百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中华法系行重新认识,认为中华法系是一套涵盖古代中国法律之制度、思想和文化的知识体系,历经夏、商、西周的“礼?刑”时代,春秋战国、秦的“法?律”时代,汉到清朝的“礼法”时代,至清末“西学东渐”方始解体;曾经对日本、朝鲜、安南等国的法制程产生深远影响。这一体系以“仁”为文化基因,将仁所统率的诸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伦道德,以及“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自然道德,有机融法律的各种因子之中,形成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的运行机制,引领法制建设始终朝着天理、国法、人情相统一的理想目标且歌且行。挖掘中华法系的经验智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举措,必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充分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