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所见唐朝的胡汉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精)
¥35.30
《墓志所见唐朝的胡汉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一书选取高车·拓跋、吐谷浑与粟特三个族群作为个案,结合墓志资料与传世文献,在充分参考和吸纳中外同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朝外来族群中原汉地的活动及其反映的胡汉关系行了细致和深的考索。那些汉人世界的外族人,如何调整自己的族属文化以做应对,是摆在他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他们所作的应对,目的是为了生活本身,族属与文化这类异质性、差异化现象的本质,表现为聚集在一起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书中三条线索梳理出来的族群关系,是在唐朝一统化国家政治体的架构下显现出来并受此制约的,由此亦构成了这一阶段胡汉关系的基本特质。
江苏音乐史
¥35.33
本书记录了从远古至新中国建立江苏历史上重要的乐人、乐曲、乐器、乐论、乐事等音乐事象。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江苏古代音乐史,以历时通史体系写作,分为远古及夏商时期的音乐,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秦汉时期的音乐,六朝时期的音乐,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宋元时期的音乐,明清时期的音乐七章。下篇为江苏近现代音乐史,则以专题史的范式呈现,分为江苏古琴史、琵琶史、二胡史、戏曲史、说唱史、音乐社团史、音乐教育史以及现当代的人物志八章。
唐宋文史论集(精)
¥35.40
《唐宋文史论集》一书由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李一飞教授精选其近四十年来发表的30篇关于唐宋文学的论文结集,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一是对唐宋时期重要作家生平行事的考证;二是对唐宋部分作家作品的评析;三是对唐宋某个历史阶段文学特征特质的评论;四是关于唐宋文学发展程中文体兴革的阐述;五是关于唐宋一些作家在文学发展程中历史地位的评价。作者尤着力于新说的阐发和对旧说偏差的修正,如对中唐传记文学及中晚唐怀旧诗作特质、价值的述评,对杜甫、韩愈、张籍、李商隐、梅尧臣、秦观、苏轼、范成大诸家以及对唐集、宋集的考评、着墨尤多。本书为作者一生之学术精粹,文献较为扎实,考证严谨,立论精当,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唐宋时期的文学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布达佩斯往事:冷战时期一个东欧家庭的秘密档案
¥35.40
本书通过冷战时期匈牙利秘密警察长达20年的档案,所揭开的一部隐藏了几十年的家庭历史和时代侧记。 冷战时期,苏联集团中的匈牙利,秘密警察通过庞大的告密网,试图全面渗透控制匈牙利的政治生活。作者的父母原是匈牙利著名记者,他们的报道是西方了解匈牙利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他们被视为“人民的敌人”,长期受秘密警察的监控,终因叛国和间谍罪而先后入狱。一家移居美国后,匈牙利政府却又异想天开地试图招募他们当间谍,而美国也对他们进行了几年的监控。书中不只还原了马顿夫妇被告密者包围的经历和遭遇,他们的抗争、坚守、脆弱和勇气,也展现了他们情感和内心的矛盾——夫妻之间相互的感情背叛与灾难中的支撑,父母子女之间的爱与亲情,人性的坚强与软弱,从而使得这本书更为丰富、复杂,具有血肉。
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
¥35.40
本书是史学大家戴逸先生关于中华文化的论述。书中简要概述了中华文化,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古老渊源和历史发展,以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文化表现为例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探讨了18世纪以来中国启中外文明对话的历史经验,展现了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面向21世纪的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用年表读通中国近代史
¥35.40
一、本书结合“大事年表”与“历史事件叙述”,兼顾工具性与趣味性,可查询,可阅读。 二、全书上起1840年的鸦片战争,下迄1949年10月1日国大典,依时间顺序分为十一章,每一章前有一总说。 三、版面左、右两栏以编年方式呈现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用年表贯穿全书,标示公元、朝代、帝王年号及民国纪年,其后的“事件”栏以朝代兴衰、政权更替、改革、政争、中外交往、战争、战役、媾和、文化成就、重要人物等的概述作为主要内容。 四、版面中间两栏以纪事本末的形式,介绍近代中国的重要史实,对事件的发展脉络、人物生平贡献等作完整的叙述。标题醒目,叙事清晰,可与年表相呼应。 五、世界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在年表中与中国历史相对照。 六、目次中依时间顺序,详列历史事件的标题。 七、全书以时间为经,事件、人物为纬,表现近代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是一部方便查询、适合学生与一般大众阅读的近代中国历史的工具书。
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
¥35.40
《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是由作者夏明方十余年来陆续发表的论文汇编而成,大体上围绕着明清以来中国的自然灾害,从生态变迁与农村市场、灾荒与早期工业化、减灾救荒与政治体制的嬗变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化艰难崎岖的进程。《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对自然灾害之形成机制的人文化思考,对近世中国农村市场变迁之路的异样辨析,以及对中国救荒机制系统深入的阐释,对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当不无裨益。
大国的兴衰(上)
¥35.40
《大国的兴衰》全书共分上下两册,对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作了综合比较,内容涉及了军事与国力、经济发展周期等诸多理论问题,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综合分析诸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著作,为那些渴望了解各大国经济、军事等国力对比不断变化趋势的当代读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大国的兴衰》的重仍未脱离传统史学的领域——经济史和军事史,但其内涵却有了质的变化。正如作者保罗·肯尼迪所言,《大国的兴衰》并非一部军事史,也不是一部经济史。他通过追述公元1500年后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描绘了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经济和军事战略的相互影响。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不光将军事冲突同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且在论述国际权力体系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关系时,能对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社会、地理、外交等方面综合研究,勾勒出这一历史时段的总貌。这种写法独树一帜,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使《大国的兴衰》具备了全球性的宽广视野、引人思索的新颖观,旁征博引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富含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因此《大国的兴衰》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国的兴衰(上)》,重论述公元1500前后至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主要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情况。
东周两汉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春秋》诠释
¥35.40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诠释以其特有的政治属性承担起了引领社会变革的重大使命。东周两汉社会转型期《春秋》诠释的活跃,正是其背后社会变革大背景下政治诉求在思想学术领域的表现。先是,春秋战国贵族政治的崩溃在《春秋》诠释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其后,汉承秦制,“巩固、完善君主政治及与之相应的文化创建”,成为政治和思想家思考的历史命题。西汉武帝时期《公羊春秋》、宣帝时期《?Y梁春秋》和成、哀以后《左传》的交相轮替,除经学内部规律使然外,都是其时政治诉求的客观反映。直到东汉建立,光武帝君主政治的再强化标志着阶级社会以来首次社会转型的完成,与之同步,《春秋》诠释也在今、古经学的激烈争斗中走向总结阶段。
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
¥35.40
本书作者成仿吾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内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走完长征路的高级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知识广博,了解教育工作的规律。他强调要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需要办学。提倡实事求是和独创精神,主张办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他坚持学校工作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尤其重视师资的培养和提高,要求教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书稿详细记述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人民大学创立始末。
故宫藏美(文字版)
¥35.46
《故宫藏美》为朱家溍谈古代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共分古代书画、古代工艺美术、清宫戏曲三个部分。 朱家溍作为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大家,又生长在一个文物收藏的世家,他一生寓目过大批国宝级文物,他凭借自己这一得天独厚的经历以及渊博的文物学养,写就本书,详尽谈论了古代书画的流派风格演变和收传次序;古代文物的真赝辨识;古代工艺美术的形成和流派;谈古代戏曲的开端和传承。是一部关于古代文化艺术鉴赏的权威之作。
故宫营造(纯文字版)
¥35.62
故宫是中华文明的奇丽瑰宝和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单士元先生故宫“行走”74年,是“故宫学”奠基人和权威大家,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本书将故宫的营造历程、规模形制、细节寓意等做了权威解读。单先生不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揭示了皇家建筑的历史内涵,还让我们领略了一位世纪学者与故宫的特殊渊源及其治学风貌。本书汇集了单先生毕生研究精华,为读者开启了煌煌故宫之门,让后来者体味绚丽庄严的古代文明和中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代士人与政治
¥35.67
两汉四百余年间士人的身份经历了由游士到儒士(高祖—武帝)、由儒士到士大夫(昭帝—章帝)、由士大夫到名士(和帝—献帝)三次变化,士人群体由游走天下的百家诸子到王朝政治的结构当中,成为支撑专制统治的基本力量,这个过程既是政治塑造士人的过程,也是士人适应政治的过程。本书细致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大唐兴亡三百年5
¥35.80
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资治通鉴》不但卷帙浩繁,读起来也晦涩难懂;小说《隋唐演义》虽然通俗易懂,但大量人物情节纯属虚构。 知名畅销书作家王觉仁,凭借深厚的唐史功底,以幽默生动的文笔,创作出比《唐书》通俗,比《资治通鉴》有趣,比《隋唐演义》靠谱的《大唐兴亡三百年》,已成为多数读者了解唐朝历史的选择。 翻本书,领略让你全程上瘾的300年大唐全史。
盛世:西汉
¥35.81
西汉是我国*个统一强盛的帝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全书对西汉的兴衰,作了全面、深的剖析。汉高祖刘邦在位7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了基础。之后通过“文景之治”,经济蓬勃发展,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曾派卫青、霍去病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经过昭帝、宣帝两代38年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此后几代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及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8年,王莽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至此西汉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作者以流畅的文字,翔实的史料,勾画了一幅西汉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图画。书稿中作者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议论、评,语言犀利,极富个性。
大节落落 高文炳炳——刘浦江教授纪念文集
¥35.88
大节落落,高文炳炳》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发起,收集七十余篇学者、师友追怀刘浦江教授生平、治学的纪念性文字,辅以刘浦江先生学术自述(摘自其日记、书信等)、论著目录及挽联等相关文字,以缅怀、纪念刘浦江先生的学术业绩,弘扬其学术精神。
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35.90
《朱熹的思维世界》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其现代形态的口。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2024版)
¥35.90
中国如何成为中国?它的认同基础是血缘,国界,还是文化?刀剑划疆界,衣食却互相流通;儒家、佛教、道教混合;民族融汇……这些原本散漫复杂的文化,如何逐渐汇流并形塑出一个叫“中国/华夏”的国家?今后,这一共同体还能吸引原来成员的后代,继续被认同为身心归属吗?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个复杂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全书没有铺陈细节,没有繁琐论证,以大历史视野,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 在全球化时代,如能审察自己的族群认同原则,就不会轻易被偏狭的族群狂傲挟持,迷失方向。
康熙年间手稿本《迦陵词》研究(精)
¥35.91
本书稿研究对象为南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年间三色汇评手抄本《迦陵词》。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整理,对《迦陵词》手稿本行全面深的考析,厘清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一、《迦陵词》手稿本的版本的形成和传播情况以及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二、借助考证《迦陵词》手稿本中的大量批注、印章以及内存词集和附词,以陈维崧为中心,展清初词人群体研究;三、以手稿本《迦陵词》为研究操作平台,探寻陈维崧与阳羡词派的理论和审美风尚,还原那一时代的文人结社和唱之风,借以窥探当时的世风与文风;四、从手稿本《迦陵词》及所附具体评语归纳陈维崧的词学理论思想。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研究
¥35.97
本书探讨了《聊斋志异》中的民间典故、鬼狐文化,以及蒲松龄的思想特征、创作取向等重要话题。同时,还将聊斋俚曲纳入研究视野,以《琴瑟乐》为标本,进行美学诸要素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对蒲松龄的一些民俗性杂著,如《日用俗字》《农桑经》等也作了探究,更为全面地梳理了蒲松龄与民俗学、《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本书将蒲松龄研究与民俗学研究巧妙融合,既阐析了蒲松龄,又显豁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民俗现象,展示了“聊斋学”研究的新方向、新体系。
战争艺术史:古典时代的战争(卷1)(从希波战争到罗马共和国恺撒时期)
¥35.99
在德尔布吕克撰写的四卷作品中,卷讨论了从希波战争直至恺撒麾下罗马武功的全盛时期的战争艺术。第二卷主要论述早期日耳曼人,但也论及罗马军事机器的衰落、拜占庭帝国的军事组织和封建制度的起源。第三卷用于论述战术和战略在中世纪的衰败,乃至近乎消失,其结尾部分展示了战术形式在瑞士-勃艮第战争中的复兴。第四卷将战术方法和战略思想的发展一直论述到了拿破仑时代。 这部著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国家体制与战略战术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战争艺术本身,而在于认识世界史。 在本书里,汉斯·德尔布吕克运用还原历史的方法。搞清楚过去战争中那些“微不足道的事件”和“琐细的事实”,只要历史学家知道过去的战斗在其中发生的地形,他就能用现代地理学的所有知识核实流传下来的报道,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重构过去的战术,依靠这个方法,德尔布吕克能够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再现某单个战役的详细情况,这有一种单纯的古史研究意义,更让现代的人们从中获得教益。 德尔布吕克对战术单位演变的论述被称作他对军事思想的重要贡献之一。经过研究,他确信罗马人在军事上的至上地位是其用兵灵活性和机动性的直结果,而这些又来自他们军队的战术组织形式。正是战术单位的复活而非火器的引导致了封建战争的终结。德尔布吕克对战术单位的出现予以的关切不仅使其军事史具有一种连贯性,而且显示了被他认作全书之本的那个论题,即政治与战争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在每个历史时期里,政治的发展与战术的演密切相连。 德尔布吕克的全部军事学说当中引人注目的部分,在于所有军事战略皆可分成两大基本形态。种战争方法称为歼灭战略,第二种战略为消耗战略。这是他对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各分卷简介 《战争艺术史:古典时代的战争》详细地分析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军事战术和战略。作者德尔布吕克通过对战争中兵力对比、战场环境等诸多要素的求证和分析,客观地重建了古典时代的几次著名战役,包括从波斯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亚历山大的征战以及第二次布匿战争。 《战争艺术史:蛮族侵》主要讲的是古罗马与日耳曼民族的冲突、古罗马军制的解体以及民族大迁徙。作者德尔布吕克通过对日耳曼社会、军事生活的分析,以及古罗马中后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讨论了古罗马军制解体的原因和过程,探讨了民族大迁徙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对罗马社会的冲和破坏以及东罗马试图恢复霸权的努力。 《战争艺术史:中世纪的战争》内容讲述的是中世纪的战争。作者德尔布吕克讨论了中世纪的封建国家、骑士以及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土耳其以及瑞士联邦的国家和军制,客观地重现了多次著名的战役,包括霍亨斯陶芬王朝对意大利的多次征服、条顿骑士团对普鲁士的征服、胡斯战争、瑞士人发动的多次战争等,着重刻画了查理曼大帝、奥托大帝、狮心王理查德、腓特烈一世等诸多军事政治人物。 《战争艺术史:现代战争的黎明》详细地讲述了从文艺复兴到拿破仑战争欧洲近代的战术演和战略思想。作者德尔布吕克讨论了近代步兵的建立、火器的使用,以及方阵和骑兵的组建,跨越佣军、常备军和国民军三个军事时代,重现了拉文纳会战、诺瓦拉会战、白山会战、布赖滕费尔德会战、奥尔米茨会战等多次著名的战役,通过火器的不断演以及它在历次战争中所担当角色的不断变化,通过古罗马军制的复兴以及由此诞生的近代军制,探索近代战术的演方向。通过马基雅维利、腓特烈、拿破仑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成功实践,展现了战略思想的不断演。 《战争艺术史》是世界公认的战争史方面的权威著作,全书使用现代科学方法来对旧有史料行精密分析,德尔布吕克可谓是前无古人。对于喜爱研究战史、战争、战略的读者,本书应列为之书。不管从作品时间跨度和对历史、军事史等领域的影响来比,很难再有一本同类型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