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唐睿宗的皇后
唐睿宗的皇后
读书堂
¥2.90
刘皇后(7世纪?——693年),唐睿宗的皇后,是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孙女,她父亲刘延景任陕州刺史。
司马师的皇后
司马师的皇后
读书堂
¥2.90
夏侯徽(211年——234年),字媛容,司马师的任妻子。父亲是曹魏的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母亲曹氏是曹魏德阳乡主(曹真之妹),舅父是曹魏的大将军曹真。她与司马师之间,生有五个女儿。
司马懿的皇后
司马懿的皇后
读书堂
¥2.90
西晋宣穆皇后张春华(189——247),河内平皋(今河南温县)人。她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妻,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的母亲。后被追尊为皇后。
小德张
小德张
读书堂
¥2.90
小德张,生于光绪二年(1876-1957),姓张名祥斋,字云亭,是天津市静海县南吕官屯人。小德张在光绪十七年入宫当太监,当时,慈禧太后在表面上虽然不再垂帘听政,可是在实际上仍然操纵着大清王朝的实权,她高坐在慈宁宫内,看来好像什么事也不管,但仍然总揽国家大事。中国有了皇帝,可以说就有了太监。虽几经江山易主,改朝换代,太监制依然存在,宦官当权,屡见不鲜,到了小德张这一代,便是后一幕了。
北燕-冯跋
北燕-冯跋
读书堂
¥2.90
高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幸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冯跋即位后,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历意农桑,勤于政事”,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发展农业生产;他“省徭薄赋”,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努力减轻人民负担;为了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
北周-孝闵帝
北周-孝闵帝
读书堂
¥2.90
北周的个皇帝宇文觉,生于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宇文觉9岁时就被封为洛阳郡公。公元556年三月,西魏恭帝拓跋廓命宇文觉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为大将军。到了十月,宇文泰过世,由宇文觉继承他太师等官位。十二月,拓跋廓又下诏给他岐阳之地,封为周公。次年在其堂兄宇文护的支持下,受禅位,正式即位称天王,是为北周的开始。
北周-宣帝宇文赟
北周-宣帝宇文赟
读书堂
¥2.90
北周宣帝宇文贇(559年-580年),字乾伯,北周武帝宇文邕长子,北周第四代皇帝(578年-579年),在位只有一年。
郑众
郑众
读书堂
¥2.90
郑众(?—公元114年),东汉宦官,字季产,南阳(今河南鲁山东南)人。为人谨敏,有心机。汉明帝永平年中,初给事太子家。汉和帝时加位钩盾令,以不附外戚而得宠信。永元四年参与诛灭外戚窦宪及其党羽,以功升太长秋,后封剿乡侯。和帝常与郑众议事,东汉宦官弄权干政自此而起。宦官养子世袭爵位,也是郑众开的先例。
夏-赫连定
夏-赫连定
读书堂
¥2.90
赫连定(?-432年),小字直獖,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君主,匈奴铁弗部人,赫连勃勃五子,赫连昌之弟,赫连勃勃在位时被封平原公,镇守长安。
张让
张让
读书堂
¥2.90
张让(?-公元189年),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汉桓帝、汉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列侯等职。在职时以骄纵贪婪见称。中平六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情泄露后,何进被张让和赵忠等杀死。不久袁绍捕杀宦官,张让投河自尽。
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
读书堂
¥2.90
我国古代向来崇尚军功,又十分重视门阀制度,故此出身士族又英勇善战的名门子弟大批脱颖而出,构建了古之中国无与伦比的辉煌。
纵横捭阖
纵横捭阖
读书堂
¥2.90
中国历史太长,讲历史多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几乎一样长久的变乱年代则常被轻描淡写。但是,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光明,都在前一个变乱年代里孕育。新一段历史的起草往往不在盛世之初,而在乱世之末。刀枪剑战和巧言虚辞交加的春秋战国时代、多族碰撞与殷殷礼佛的两晋南北朝时代、更国换帝如走马灯的五代十国时代、脆弱的统一孱弱的军事与超级发达的文化并存的宋辽金蒙时代,都各有各的气质。乱象纷呈,变乱使一切俱废重组,乱世有一切重新开始的期待。乱世可展示彻底的人性,乱世中有多传奇的人与事,乱世更有故事。
孙休的皇后
孙休的皇后
读书堂
¥2.90
朱氏(234~265)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第三任皇帝吴景帝孙休的妻子,後被立为皇后。朱氏是朱据与孙鲁育(字小虎,人称朱公主)的女儿。赤乌末年,由孙权许配给孙休为妃子。孙休与朱氏的关系,是母舅和外甥女的关系,结婚时间在248年,时年约15岁。太元二年(252年),孙权封孙休为琅邪王,朱氏跟随丈夫到丹杨居住。
唐-穆宗李恒
唐-穆宗李恒
读书堂
¥2.90
唐穆宗名为李恒,唐宪宗的第三个儿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7月26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原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在今日的四川遂宁)。元和七年(81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他的父皇宪宗原名李淳,也是立为太子后才改名为李纯。
唐-顺宗李诵
唐-顺宗李诵
读书堂
¥2.90
牛昭容 很受宠,曾经在顺宗登基后与帝心腹宦官李忠言共同协助中风不能言的顺宗料理朝政。
元-明宗
元-明宗
读书堂
¥2.90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母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1329.1-1329.8)在位。定帝死,图贴睦尔在大都被拥立为帝,时天历元年九月。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图贴睦尔谴使迎其兄和世梀即帝位,是为明宗。八月,图贴睦尔将明宗毒死,复位。明宗在位仅八个月。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读书堂
¥2.90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回大都奔丧,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元武宗)为帝。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后仁宗师从太子詹事王约辅导,王约屡劝勿露锋芒,终成仁政。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曾有评论说“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若王约者贻仁宗之哲命者也。”
元-泰定帝
元-泰定帝
读书堂
¥2.90
泰定帝(1276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山西晋邸,1328年秋七月辛酉逝世)名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的第11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从1323年九月庚午到他逝世。关于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说法互相矛盾,在《元史?泰定帝一》中称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晋,276年,但在《元史?泰定帝二》中又说庚午,帝崩,寿三十六,按这个说法他应该是1290年出生的。他的父亲孛儿只斤甘麻剌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一个孙子,被封为晋王,镇守元帝国北疆。1302年他父亲死后也孙铁木儿袭晋王位。
元-成宗铁穆耳
元-成宗铁穆耳
读书堂
¥2.90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孙、太子孛儿只斤?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贵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渐衰败。
元世祖的皇后
元世祖的皇后
读书堂
¥2.90
弘吉剌部人,元外戚济宁忠武王按陈(居地今克旗达里诺尔)之女、元世祖忽必烈皇后。察必生性仁明,随事讽谏,多裨时政。世祖在位30年,察必立为皇后,始终勤俭自律,事事用心。据传在其所居王宫丹墀前,她亲手栽种了一株从成吉思汗兴业故地带回的青草,名为“誓俭草”,用以告诫皇宫子孙保持崇俭风尚。史称“其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正,后有力焉”。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察必皇后画像病逝。死后追尊昭睿顺圣皇后。
元-顺帝托权铁木耳
元-顺帝托权铁木耳
读书堂
¥2.90
元惠宗,1320年5月25日出生,1370年5月23日去世。元明宗的长子,1330年,母亲被杀,元惠宗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的平壤(今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是大元朝领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来到广西的桂林(广西是大元朝领土的一部分)。1332年十一月,元宁宗逝世,[1]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孛儿只斤欢贴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铁木儿反对,因此一直到次年6月才继位。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叛乱,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当时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实际控制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伯颜采取排挤南人的政策,例如禁止南人参政,取消科举,而且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两族之间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满。
6 7 8 9 10 11 12